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3092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docx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docx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

组卷:

宜兴外国语学校审卷:

初二语文组

父亲的口头禅

①父亲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有一句口头禅——“慢慢来”。

②记得我10岁那年,一时心血来潮,要跟父亲下田割麦子。

到了田边一看,我不由倒吸一口凉气,麦田足有一亩半大小,何时才能割完?

我有点泄气,但还是凭着孩子的冲动,挥舞起镰刀急切地割起来,才割了小小的一块,已是气喘吁吁、汗水淋漓。

父亲见了,语重心长地说:

“孩子,做事不能性急,慢慢来。

”再看父亲割麦的动作不急不慢,自如协调,一片片麦子顺从地依偎在他的臂弯里,并顺势躺在湿润的土地上。

到了傍晚时分,我再到田边一望,不由得大吃一惊,偌大的麦田已全部割完了。

这时,我对父亲的“慢慢来”这句话似乎有点明白。

③当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太多我心急火燎时,当一幅画难以完成我心烦意乱时,当一次考试不理想我自暴自弃时,父亲都会微笑着说“孩子,慢慢来。

”父亲的这句口头禅滋养了我的心灵,给了我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给了我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④工作以后,我仍然牢记父亲“慢慢来”的教导,在认认真真地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坚持自学,先后取得大专、本科学历。

记得自考大专的课程中有一门是古代汉语,我连考两次都没有合格,父亲的口头禅不时地在我耳边回响,并转化为我的动力。

我越发埋头苦干利用一切休息时间去学去钻研,终于在第三次考试中如愿以偿地通过了。

⑤如今,人近中年的我渐渐悟出“慢慢来”这三个字真是意味隽永,耐人寻味,包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

一方面有着不急不躁、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世上没有迈不过的坎;另一方面有着锲而不舍、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⑥父亲的口头禅是我巨大的精神财富,让我一生受用不尽。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3分)

2.第②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分)

3.父亲那句口头禅“慢慢来”包含哪些含义?

(4分)

4.父亲的口头禅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

(4分)

5.文章第⑥段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分)

必须跨过这道坎

①雨,来得突然,来得猛烈,方才还是晴朗的天,霎时暗了下来,雨水肆无忌惮地泼洒。

我强撑着伞,在小路上疾走,噼啪的雨声和着我屈辱的泪水。

想起学生会主席竞选失利,“淘汰,淘汰”,这两个字像恶魔一样纠缠着我,狞笑,怪舞,“淘汰,淘汰”……雨还在下,哗哗,哗哗,水珠四溅……

②忽然,我的脚步慢下来,一组青铜雕像吸引住了我。

这是一组雕塑小品:

两位下棋老人,四目注视着膝下的棋局。

雨线在铜像上迸溅嬉戏,那般顽皮恣肆。

我不由停下脚步,细看那两位老人。

右边这一位,长袍马褂,一种学究模样,彬彬有礼地徐伸右手,请对方出着;对面那一位,短衣宽裤,劳动者打扮,眉飞目炯,动作张扬,正高举一枚棋子,敲向棋局。

整个雕塑,呈现出苍凉的青铜本色,只是膝头臂肘,被人们长期摩挲,变得光亮。

雨水是如此放纵,向老人的头顶项背泼洒,形成一股股湍流飞瀑,在棋局上漫流。

而这两位老人,仿佛跨越了一个世界,享受着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的那份愉悦,任凭风雨喧嚣,毫不在乎。

“好一份豁达!

”我感慨,油然生出一丝歆羡,从心底涌出深长的喟叹……

③路上跑过几个年轻人,有的裹着雨衣有的压低雨伞,东一句西一句地咒骂着天气。

两位青铜老人则稳坐棋局,分明超脱了世界的嘈杂,那恣肆的风,那喧嚣的雨,那些零落的残叶和败花,那些仓皇失措的人……一切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

他们享受着另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品味着另一种非同寻常的充实,喧闹的风雨和风雨带来的喧闹在他们那里,不复存在!

④我怔怔地站在小路上,暴雨如注,小小的雨伞显得孱弱无力。

雨水已经打湿衣裤,我爽性把雨伞抛开,痛快淋漓地,任凭豪雨捶击我的身躯,涤洗我的胸怀。

⑤“必须跨过这道坎!

”——我咬紧嘴唇,扬起衣袖擦擦眼睛,这一刻,我的脸上只有雨水,没有泪水。

⑥远离家乡,跟随父母,来沪求学,经历了多少风雨,我不是都挺过来了么?

眼前这一点失败打不倒我,我突破重围的心此刻分外轻松。

不觉间,雨小了,西天层云间,太阳急不可待地露出艳红的脸庞。

⑦雨后空气格外清新,夕阳将金色铺在天地间,棋局中的两位老人也披上了绝美的暖色。

在我眼里,在我心中,这夕阳余晖中的一幕定格了,它诠释着跨过坎坷之后那金光熠熠的画面。

1.选文以为线贯穿全文,采用了的记叙顺序来结构文章。

(4分)

2.题目“必须跨过这道坎”中的“这道坎”指的是什么?

是什么促使“我”认识到“必须跨过这道坎”?

(4分)

3.选文第①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4.第③段为什么要写路上几个年轻人的表现?

(3分)

5.第⑤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6.你怎样理解选文第⑦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3分)

母亲的书包

①母亲刚过70岁,就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疯疯癫癫地到处跑,搅得乡下的弟弟妹妹怨声载道,多次来电要我帮忙。

作为大姐,我没理由拒绝。

再说我家住12层,电梯一关,母亲想跑也跑不掉。

②我家养了只大黑猫,母亲问:

“生生,你怎么养黑狗啊?

”我正在洗衣服,没好气地说:

“妈,那是黑猫,不是黑狗。

”她霎时嘿嘿大笑,拍着手唱起来:

“咪咪咪,两眼眯,不吃米,专吃鱼。

”她边唱边弯下腰捉猫,黑猫嗖地一蹦逃走了。

她扑通倒在地上,大口大口喘气。

我板着脸说:

“妈,猫是你捉的吗?

”谁知她双脚一缩,头朝前伸,顶翻了小桌,桌上摆的热水瓶砰地摔倒,砸得粉碎。

幸而热水瓶是空的,若盛满开水定然会烫伤。

我有点气急败坏,说:

“妈,你脑子不好,眼睛也不好?

”她意识到做错事头低垂着,身子有点颤抖。

我唯恐她手碰了碎片,急忙放下衣服拿起扫帚扫。

她慢慢站起来,说:

“生生,碎片好玩,留一块吧!

”我不耐烦地说:

“你只知道玩,真累赘!

”我一骂,她便蹲在墙角扳手指。

③我刚把碎片扫干净,她已到洗衣盆上搓衣服。

我喊到:

“妈,别把衣服弄脏!

”她一惊,手中的衣服一下子落地,两只手全是肥皂泡。

“要不,我给你拿皮手套,别冻坏了手!

”听了她的话,我又好气又好笑,只好劝她:

“妈,这里没你的事,你把手擦干净回房休息吧。

”谁知她将脏手往一只黑皮包上擦。

黑皮包是儿子刚买来准备出差用的。

我气坏了,说:

“妈,你怎么净捣蛋!

”她不仅不生气,反而讪笑着:

“我有,我有书包。

”随之她从卧室里拿出一只褪了色的用珠子穿成的旧书包,说:

“我赔,我把书包赔给你。

④啊?

这不是我上小学背的书包吗?

我差点叫起来,童年时的生活又在我眼前闪起。

我父亲早逝,是当工人的母亲一把眼泪一把汗水将我们弟妹三人抚养成人。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还买不起书包,就嚷着要。

母亲笑着说书包会有的。

她不知从哪里搞到一串闪闪发亮的白珠子,晚上坐在小煤油灯下一针一线串着,一个星期后熠熠发亮的珠子书包做成了。

开始我背着它颇感新鲜,后来嫌它太土气就扔到垃圾堆里,料不到母亲竟找到,像宝贝似的藏到现在。

⑤“脏乎乎的,快扔到垃圾桶里!

”我把书包扔到地上。

⑥母亲迅速把书包捡起来,神秘地藏到卧室的小箱子里。

⑦母亲逝世后一周,我闲得无事,从小箱子里找到书包。

书包鼓鼓的,我好奇地打开,只见包里藏着三件东西。

⑧一件是圆盘形的刺绣大黑猫,形态栩栩如生,针线娴熟老道,无疑是母亲的杰作。

刺绣反面贴着一张纸条:

“生生3岁了,喜爱猫,只好自做。

生生挺听话,天天逗着猫唱:

‘咪咪咪,两眼眯,不吃米,专吃鱼。

’”

⑨第二件是块热水瓶碎片,用布包了,还贴了张标签:

“生生打坏了热水瓶,我也有责任。

今后放东西要当心,留块碎片纪念。

⑩第三件是副皮手套,有张纸条说明:

“生生到北方上大学了,北方冬天很冷,皮手套可以御寒,千万别冻坏手。

⑪最后是一张留言:

“此书包可作为文物保留,方便时请专家鉴定,勿忘!

⑫我又惊又喜,不禁泪流满面。

⑬不久,中央电视台《寻宝》专栏来市寻宝,我悄悄地将书包给专家鉴定。

专家左看右看,肯定地对我说:

“这件书包工艺独特,珍珠是明代产品,有极高收藏价值。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⑭每年8月14日是母亲的忌日,我都将书包放到母亲遗像前,带领全家人三鞠躬,我认为这是对母亲最好的纪念。

作者:

杨祥生

《青年文摘》2012年第2期

1.文中哪些地方表明母亲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4分)

2.第④段内容可否删掉?

为什么?

(4分)

3.如何理解第⑫段画线句子中“惊”和“喜”的含义?

(4分)

4.母亲的书包里这三样东西为什么都要配上纸条和标签?

(4分)

5.把本文的标题换成“母爱”行不?

为什么?

(4分)

  ①她是个极爱凑热闹的女人,街上一旦有锣鼓钟鸣,叫卖吆喝,她势必会挤到人群中去,一看究竟。

  ②三十多岁的时候如此,四十多岁的时候如此,五十多岁的时候,她的腿脚都没那般利落了,却还是如此。

有好几次,她都被人群挤得差点出事,幸好有好心人拉了她一把,才算是有惊无险。

她当时也吓得不轻,可就是不长记性,再碰到热热闹闹的场景,还是要努力地挤进去看个仔细。

  ③那一日,我们几家结伴到千里之外的一个小镇寻求一位老中医。

说好了,那地方,我们大都人生地不熟的,必须紧紧地走在一块儿,谁都不准远离。

她当时也点头如捣蒜,不远离,绝对不远离。

可刚到小镇第一天,她便走失了。

  ④当日正逢小镇的一个传统节日,街上舞龙耍狮的、演杂耍的一个接着一个,我们不禁捏了一把汗,生怕她会在汹涌的人潮中走失,所以都紧紧地手牵着手,可人实在太多了,她又拼了命地往热闹处挤,眨眼的工夫,我们便找不到她的影子了。

  ⑤这可怎么办,她身上连个手机也没有,更要命的是她一出门就常迷失方向。

⑥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死劲儿地踮着脚尖,来回搜寻着,大声呼喊着她的名字。

可在那一片喧闹声中,我们的呼喊实在显得太微弱了。

⑦没办法,我们只好分头在人群里询问,问他们有没有看见一个六十来岁,身着蓝布衫的老人。

得到丁点可能是她的消息,我们便冲着所指的方位,扒开人群,挤进去寻。

  ⑧近黄昏的时候,演杂耍的都相继收队了,围观的人也散得差不多了,我终于在距我们原地千米远的地方看到了她。

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焦灼之情也在顷刻间化作愤怒,平生第一次,我忍不住对这个可以做我母亲的女人呵斥不止。

  ⑨她不说话,只是低着头,时而抬起眼,像个孩子般怯怯地看着我。

  ⑩说到口干舌燥的时候,我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上前紧紧拉住她的手,叹口气,轻声埋怨起来,姨,这些杂耍你都看了大半辈子了,再说,咱是在外地,不是说好了都挨在一块儿不远离么?

怎么又往里边挤?

  ⑪她看我一眼,轻声说,我就是想挤进去看看。

  ⑫看看?

我的火气蓦地又上来了。

你都多大岁数的人了,怎么还像个孩子似的好奇?

要说好奇也不是坏事,但你得分分场合……

  ⑬我还要再说下去的时候,她抬起头,喃喃起来,听很多人说,很多被拐走的孩子,有的是被卖给了不能生育的夫妇,有的则是被打成了残废逼其沿街乞讨,有的就是被训练成演杂耍的了……

  ⑭听到这里,我的心蓦地柔软起来。

  ⑮我知道了,她其实并不是要看热闹,而是看引起热闹的主角儿是谁。

  ⑯我曾听母亲说过,她还有一个儿子,三岁的时候丢了。

  作者:

崔红玲《思维与智慧》

1.文章标题“寻”包含哪些含义?

(4分)

2.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2分)

3.选文第⑦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4.阅读④——⑯段,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4分)

——愤怒————

5.读完此文,你能理解“姨”的“极爱凑热闹”吗?

(3分)

6.本文结尾情节设置巧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分)

小善大用

①考到驾照后,我弄了一辆老旧普桑练手。

空闲的时候,经常开到城郊,既避开了城里拥堵的交通,又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

②一次经过一条道路的弯道,迎面过来一辆电瓶车,上面有一对母女。

就在车子与电瓶车擦肩而过的时候,我发现电瓶车前面有一大段长长的积水,那女人似乎刹车不及,电瓶车向水坑冲去。

③我怕积水下面有空洞,那这对母女就惨了。

我下意识地打了一把方向,让出了一条路,这样电瓶车可以从水浅的地方通过。

她们显然明白了我的善意,电瓶车顺利地过去了。

而我惨了,因为这把方向打得太大了,前轮过去了,一只后轮掉到了路边的一条水沟里,卡住了。

④我下车查看,发现只要找一些石块垫在轮胎下就可以开上来,那对母女也过来看,但她们无能为力,马上骑车走开了。

⑤我找了一会,四周没有可以搬动的石块。

于是,准备打电话给拖车公司。

正在此时,只见那对母女又骑着电瓶车回来了,车子踏板上放了一叠碎砖,她们说:

“路的尽头有一个建筑垃圾堆,我们再帮你运一些砖头来。

”如此反复运了三四次,终于把轮胎下面的水沟填满了。

我发动车子,后轮顺利地从沟里开上来了。

⑥这似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这件小事一想起来,就会让我觉得温暖,觉得它背后蕴藏着某种真义,想说又说不上来。

⑦前几天,我经过杭州文三路,去数码城调换一只U盘,恰巧下起了大雨。

路过昌地火炬大楼时,发现楼下有许多人在避雨。

⑧有一个小伙子探头探脑,当雨稍小时,他冲进了雨幕。

但此时风雨大作,又一轮暴雨来了。

我打着伞,对他喊了一句:

“哎,咱们拼个伞吧。

”小伙子一听,急忙跑到我的伞下,我们一起进了数码城。

⑨我到柜台边调换有故障的U盘,但老板却说是我使用不当。

话不投机,两人争执起来,谁也不能说服谁。

正在难解难分的时候,那个小伙子从远处跑过来,问了情况,然后与老板商量了一会,显然他们是非常熟悉的。

老板转变了态度,给我换了一只新U盘。

小伙子又从柜台里拿出一个漂亮鼠标垫,说:

“这个是赠送的。

⑩老板看着小伙子,苦笑着说:

“那以后你买数码产品,可要到我店里来!

⑪这件事让我的心情为之一爽,没想到一场小纠纷,瞬间春风化雨,阳光普照。

⑫我不敢妄言这就是“善有善报”的大命题,但这真的会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并且带来美妙的心理感受。

⑬所有的“善”是不是这样:

无论大小,它的回报都是双份的,一份是行善后的心理满足和快乐;还有一份是得到回报后的惊喜和温暖。

这是善的价值溢出。

⑭我没有能力像陈光标这样“裸捐”行善,但小善实在动人,随手可为,何乐而不为!

流沙《潮州日报》

1.本文写了哪几件事?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4分)

2.文章第⑥段有什么作用?

(3分)

3.文章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4分)

4.如何理解文章第⑬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4分)

5.读完本文,结合实际谈一谈你有什么收获?

(4分)

那一堂课

  ①二战期间,在战火连连的曼彻斯特长大就意味着时局艰难,钱永远不够花,人们普遍焦虑。

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当铺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我家也是这样。

  ②父亲是个坚定又手巧的人,他尝试去干各种工作,总有人来找他做木工活和手工活,他甚至还参加过一次后街的拳击比赛来维持生计。

母亲既节俭又非常干净。

即使在艰难时期,她的五个孩子也都是吃饱了、洗干净并穿戴整齐去上学。

  ③问题是,虽然我的衣服熨得跟刀面一样平整,鞋子也擦得闪闪发亮,但不都是学校要求的标准校服。

虽然母亲精打细算,努力获得大多数生活用品,但我始终没有学校要求的蓝色运动服和帽子。

  ④每天我都被从队伍中拖出去,站在前面,作为一个不良穿着的范例警告他人。

  ⑤每天站在其他同学的面前,我都很尴尬,眼泪都快流下来,因为只有我一个人站在那里。

对我的惩罚也扩展到了不允许我参加体育队,也不许我参加每周舞蹈教室的舞蹈课,这可是我的最爱。

  ⑥一次,我家赢得了一家报纸的竞赛活动,可以免费照一张坐着的全家福。

  ⑦妈妈告诉我,那天我必须要穿着那件我最好的、蕾丝花边的、翠绿色裙子去上学,因为放学之后马上要去拍照。

她不知道我即将面临的折磨。

  ⑧那天,我穿上那件珍贵的裙子,一点都没有平时穿它时的高兴。

我心情沉重勉强来到学校,立即成为一片蔚蓝色大海里唯一一个翠绿色的目标。

站队时,我没等下命令就自己艰难地走上台去,默默忍受其他女孩的窃笑和副校长瞪得像珠子一样大的眼睛。

  ⑨集合之后的第一节课是英国文学,是我最喜欢的老师,也是我最喜欢的课。

米西微小姐让我坐在第一排,正对着她。

我慢慢地起身,擦干眼泪,走到教室的前排。

  ⑩我的眼睛低垂着,头低着。

尽管在一次次被揪出来之后,我已经尽最大努力不要表现出难过,但泪水还是再次背叛了我。

  ⑪我在前排坐下之后,米西微小姐抬起头,仔细地上下打量我。

然后她说出了在这个邪恶的地方我所听到的最好听的话。

  ⑫“亲爱的,我认为你是这所沉闷的学校里最明亮、最可爱的景色。

我只是遗憾,我只能有幸看你一堂课,而不是一整天。

  ⑬我那已经变成冰块的幼小心灵立刻融化了,我的头也抬了起来。

她精心选择的字句给了我温暖,那天剩下的时间我都好像飘浮在云端。

  ⑭虽然英国文学是她的专长,但是那天米西微小姐教给了我,也许也教会了全班关于同情的一课,这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一课。

她教会我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一句善意的话能在对方的心里留一辈子。

事实上,她体贴的话语使我灵魂中的一部分变得强大,从那以后我再没因任何人或任何事懦弱过。

(译自澳大利亚《读者文摘》图/宋德禄)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4分)

3.请根据语境解释第⑩段中画线句子中加点词。

(4分)

我已经尽最大努力不要表现出难过,但泪水还是再次背叛了我。

4.通读全文,试理解本文题目“那一堂课”的含义。

(4分)

5.米西微小姐的话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

(3分)

《父亲的口头禅》

1.从小到大父亲的口头禅“慢慢来”,一直滋养着我,成为我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2.拟人的修辞。

生动形象地写出麦子成熟收割后服帖地放倒在田地里的情态。

表现出父亲割麦子动作的不急不慢,自如协调。

3.一方面有着不急不躁、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有着锲而不舍、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

4.激励我通过自学考试。

滋养了我的心灵,给了我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给了我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5.议论。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必须跨过这道坎

1.雨(2分),顺叙(2分)2.因竞选学生会主席失利而屈辱、失落(2分)。

看到在雨中超然下棋的两位老人的青铜雕像,使我认识到人应该豁达、超然。

(2分)3.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1分),烘托了“我”屈辱、失落、伤心的心情(1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1分)。

4.与青铜雕像的老人形成对比(1分)和衬托(1分),突出下棋老人的豁达、超然(1分)。

5.心理描写(1分)、神态描写(1分)、动作描写(1分),表现了“我”当时下定决心战胜自己的坚定(1分)。

6.夕阳中两位老人暖色的身影启示着“我”,也给了“我”信心,人生中会遭遇很多困难和坎坷,但只要勇于克服困难战胜自己,必然会迎来明媚的人生。

(3分)

《母亲的书包》

1.边唱歌边弯下腰捉猫;蹲在墙角扳手指;将脏手往一只黑皮包上擦;说“我赔,我把书包赔给你”。

(答出四条即可)2.不可以。

这段是插叙。

补充交代了小时候家里的生活状况及母亲亲手为我缝制珠子书包。

为下文“此书包可作文物保留”作铺垫。

3.“惊”的是母亲在患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后,还精心保存着我用过的书包,并收藏有三样东西,而且配有纸条;“喜”的是“此书包可作为文物保留”。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4.这纸条和标签表明母亲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都牢记心中。

表现了母爱的深广与博大。

5.不行,书包是文章的行文线索,书包里装的既是母亲留给女儿的纪念,也是母亲深爱女儿的见证,表达了女儿对母亲的怀念。

这一标题更恰当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

《寻》

1.一是指只要上街有热闹看,她就与我们走散,我们就得挤进人群四处寻找她的身影。

二是指她不放过任何机会,寻找她多年前失散的儿子。

2.交待了“她”从年轻时就一直喜欢看热闹的特点。

为下文在传统节日上再度走失作铺垫。

3.动作描写。

“冲”“扒”“挤”“寻”等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写出当时大家在人群里艰难寻找她的情态,表现了大家十分焦急、担忧的心情。

4.着急愤怒埋怨同情(理解)5.理解。

她并非是要去挤进人群看热闹,而是寻找多年前失散的孩子,哪怕有一线希望也不放弃。

表明母亲对孩子的爱永远不会改变。

6.结尾解开悬念,戛然而止。

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与上文多处形成照应。

《小善大用》

1.2件事。

我在郊外练车因给陌生母女让路而车陷入沟中,最终得到母女的帮助脱险。

暴雨中因给一位小伙子搭伞,后来又得到小伙子的帮助。

2.过渡3.热心助人,不求回报,为他人着想,善良,热爱生活。

4.为他人做好事,使自己的内心获得快乐与满足,也会使自己在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时收获一份惊喜。

这是人与人之间传递的温暖与真情。

(意思对即可)5.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真诚做一个善良的人,总会收获回报和因回报而带来的意外惊喜。

(2分)结合实例(2分)

《那一堂课》

1.“我”因服装不合学校要求而多次受罚,米西微老师在她那节英国文学课上给了我自信,让我从此变得内心强大。

2.交待了二战期间特殊的历史背景及人们生活的艰难。

为下文“我”因没有学校标准校服被罚作铺垫。

3.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尽管“我”极力控制难过的情绪,但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流了下来,表现了“我”内心的委屈。

4.一是指米西微老师给我上的那节英国文学课;二是指在那节课上老师教会了我们人生道理,是人生中难忘的一堂课。

5.米西微小姐的话,教给了我关于同情的一课,也给了我自信,让我受伤的心灵得到救治,从此再也没有懦弱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