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少卫生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3248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少卫生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儿少卫生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儿少卫生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儿少卫生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儿少卫生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儿少卫生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儿少卫生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儿少卫生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儿少卫生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儿少卫生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儿少卫生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儿少卫生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儿少卫生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儿少卫生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儿少卫生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儿少卫生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儿少卫生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儿少卫生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儿少卫生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儿少卫生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少卫生学.docx

《儿少卫生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少卫生学.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少卫生学.docx

儿少卫生学

儿少习题

第二章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选择题

1.大量跨文化研究证实,躯干与下肢的比例关系,主要取决于   。

A、医疗条件B、生活地区C、体育锻炼D、营养E、种族遗传

2.某小学组织了营养午餐,为了说明一个学期的营养午餐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最好的一组评价指标应该是   。

A、身高、体重、胸围、坐高B、身高、体重、坐高、握力

C、身高、体重、肺活量、Rohrer指数

D、身高、体重、皮褶厚度、身高标准体重

E、体重、坐高、握力、身高标准体重

3.人类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首先出现在   。

A、经济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美国D、日本E、中国

4.人群身高、体重的发育水平,目前在我国城乡之间的差别表现为    。

A、城市比乡村高B、乡村比城市高

C、有的场合下城市比乡村高,有的场合下相反

D、城乡之间差别不显著E、说不清楚

5.研究双生子身高时发现,同卵双生子身高之间的相关系数与异卵双生子身高之间的相关系数相比较时   。

A、同卵双生子身高之间的相关系数与异卵双生子身高之间的相关系数几乎相同

B、前者大于后者C、前者小于后者

D、二者不存在规律性关系E、说不清楚

6.许多调查研究发现,体校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与普通女中学生相比   。

A、前者早于后者B、前者晚于后者C、前者等于后者

D、二者之间无规律性差别E、说不清楚

7.在良好生活环境下长大的儿童,其成年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体育锻炼B、生活的地区C、遗传因素D、营养E、社会经济状况

8.同卵双生姐妹和异卵双生姐妹,在月经初潮年龄上   。

A、前者相差较大,后者相差较小

B、前者相差较小,后者相差较大

C、二者基本一样

D、有时前者相差较大,有时前者相差较小

E、无规律性

9.儿童少年在一天生活中,什么状态下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增多   。

A、进餐时B、看书时C、休息时D、睡眠时E、看电视时

10.目前,我国19-22岁男女青年平均身高最高的城市是   。

A、上海B、哈尔滨C、北京D、沈阳E、长春

11.按每公斤体重计算,每日总热能需要量最多的年龄是   。

A、生后8周婴儿B、10个月婴儿C、4岁幼儿

D、14岁儿童E、成人

12.发热造成人体的机体功能失常,体温每升高1C,基础代谢率增高   。

A、15%B、12%C、23%D、13%E、14%

13.季节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一般来说,身高在   增长最快。

A、2~5月B、3~6月C、3~5月D、4~7月E、4~5月

14.季节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一般来说,体重在   增长最快。

A、8~11月B、9~12月C、10月到第2年的1月

D、11月到第2年的2月E、9月到第2年的2月

15.青春期女孩坚持数月锻炼后   。

A、瘦体重显著增加,体重下降

B、瘦体重显著增加,体脂肪相应减少,体重却变化不大

C、体脂肪相应减少,体重下降

D、瘦体重增加,体脂肪减少,体重下降

E、瘦体重增加不明显,体脂肪减少

【参考答案】

1-E

2-D

3-A

4-A

5-B

6-B

7-C

8-B

9-D

10-C

11-A

12-D

13-C

14-E

15-B

(二)名词解释

1.生长发育的“家族聚集性”

2.遗传度

3.环境雌激素

4.生长长期变化

5.儿童铅中毒

6.相似度系数

【参考答案】

1.生长发育的“家族聚集性”:

父母与其子女身高的相关系数有随年龄上升的趋势,提示遗传因素越在后代接近成熟阶段表现得越充分,这种现象称为生长发育的“家族聚集性”。

2.遗传度:

是说明机体性状受遗传控制的大小,越接近于1,提示遗传的作用越大;越接近于0,说明环境的作用越大。

3.环境雌激素:

是指环境中一类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化学物质,可干扰内源性雌激素的生理作用并拮抗雄激素的效应。

4.生长长期变化:

19世纪以来,尤其二次大战后,许多发达国家的儿童青少年出现身材一代比一代长得高,性发育提前、成人身高逐步增长的趋势。

学者们将该现象称为“生长长期变化”。

5.儿童铅中毒:

凡血铅水平≥100µg/L,不管有无临床症状、体征、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变化,都可被诊断为铅中毒。

6.相似度系数:

相似度系数(CS)利用下列公式计算:

CS=

×

×s(

式中,

和s为同卵或异卵组内的均值和标准差;A和B分别为某对双生子中两个体的同一指标测量值,N为同卵或异卵双生子对数。

CS越大,提示对内差异越大;反之,则对内差异越小。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双生子为研究遗传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提供了最好的天然素材?

2.简答儿童少年每日需要的总热能高于成年人的原因。

3.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身高都是北高南低。

北京城区19-22岁男女青年平均身高为全国最高,为什么最高的不是最北的黑龙江省?

4.简述家庭不良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5.简述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影响的环境因素。

6.简述人群身高、体重的地域差别。

7.可能造成亚洲儿童成年身高矮于白种人的主要原因?

8.生长长期变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9.简答引起人类生长长期变化的原因。

10.简述生长长期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双生子研究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双生子有同卵和异卵之分;

②从理论上讲,同卵双生子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基因,他们在外显性状上的差异完全来源于环境的不同;异卵双生子来自两个不同受精卵发育而成,其遗传基因只有50%相同,所以他们间的性状差异来源于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③若将这两类双生子进行比较,就能区分出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对作用的大小,并以计算出的遗传度来表示

④遗传度越接近于1,提示遗传的作用越大;越接近于0,说明环境的作用越大。

2.儿童少年每日需要的总热能高于成年人的主要原因是:

①儿童少年的热能需要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各种活动、排泄与分泌、生长发育等五个方面;

②处于生长期的儿童,按公斤体重计算,新生儿要比成人多消耗2~3倍的热量。

3~6个月的婴儿每天约有15%~23%的热量用于生长发育;

③儿童少年的热能需要量是由于个体基础代谢率、生长速率和活动表现来决定,青春期生长发育突增持续的时间虽然较短,但需要增加的热能却很大。

3.我国最高的人群不是最北的黑龙江省可能的原因是:

①中国汉族人群身高水平“北高南矮”不完全是环境因素(如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作用的结果;

②可能与汉族形成的起源及其发展历史有关联。

4.家庭不良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为:

①在同样经济条件下,家庭人口的多少,尤其是子女的多少,对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②家庭的结构是否健全也很重要,父母离异,或家庭关系濒临破裂,或重组家庭,往往造成亲子感情淡漠,家庭中缺乏和谐、温馨。

5.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①营养;

②体育锻炼;

③疾病;

④生活作息制度;

⑤气候与季节;

⑥环境污染;

⑦社会和家庭。

6.人群身高、体重的地域差别主要表现为:

①中国人群身高、体重呈现北高、南低;

②日本列岛越向东北,身高越高,体重越重,越向西南则越矮小。

欧洲人也是北高南低;

③经济发达地区高。

7.骨龄研究证实,亚洲各国(中国、日本、朝鲜)儿童的共同特点是,自婴幼儿开始骨龄一直落后于非洲裔和欧洲裔美国儿童,但在青春期阶段骨的干骺愈合速度显著超过后两者,这种青春期骨龄成熟加快现象,被认为是亚洲儿童成年身高矮于白种人的主要原因。

8.生长长期变化的主要表现为:

①儿童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出现增长;

②性成熟提前的趋势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观察到,近百年来女孩的月经初潮平均年龄逐步提早3年;

③同龄者的脑重量有随年代而增大的变化;儿童第一恒磨牙的萌出提前。

④有人认为近数十年来妇女停经年龄、老视平均年龄的推迟和平均寿命的延长,是发育上的长期变化在成人中的表现。

9.目前认为是营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远缘婚配的遗传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10.生长长期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体格、机能的正向变化使人群体质水平提高,但身高、体重的高大化却导致增加社会资源的消耗,加重环境污染的;生育期和寿命的延长,使全球人口问题更趋严重;青春期的提前到来,未婚性行为、少女怀孕及单亲家庭增加,会引起一系列医学、社会和法律问题。

(四)思考题

1.从表2-1中,你能获得哪些的信息?

表2-1共同生活的双生儿相似度系数

同卵双生(170对)

异卵双生(75对)

P

骨龄

身高

体重

0.21390.1789

0.24860.1155

0.28760.1459

0.37050.2082

0.39790.2034

0.43400.2112

<0.01

<0.01

<0.01

      (据北京医科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2.人群身高、体重存在地域差别吗?

中国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城区19-22岁男女青年平均身高哪儿最高?

哪儿最低?

为什么最高的不是最北的黑龙江省?

3.表2-2是1985、1995、2000年18岁中国城乡男女学生身高、体重平均值;表2-3反映中国1985、1995、2000年7~18岁城乡男女学生身高、体重差异和变化趋势,你能从以下两个表中获得那些有关中国人群身高、体重的城乡差别和生长长期变化的信息?

表2-2 1985、1995、2000年18岁城乡男女学生身高、体重平均值

性别

类别

身高/㎝

体重/kg

1985年

1995年

2000年

1985年

1995年

2000年

男生

城市

169.7

170.3

171.6

56.4

58.7

61.6

乡村

166.8

168.3

169.2

55.8

56.7

58.1

差值

2.9

2.0

2.4

0.6

2.0

3.5

女生

城市

158.2

158.6

159.4

49.6

50.6

51.8

乡村

156.1

157.1

157.7

50.5

50.4

51.0

差值

2.1

1.5

1.7

-0.9

0.2

0.8

(据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

表2-31985年、1995年和2000年城乡7~18岁男女学生身高、体重差异和变化趋势

性别

类别

身高增长值/kg

体重增长值/㎝

1985~1995年

1995~2000年

1985~1995年

1995~2000年

男生

城市

3.0

1.2

3.7

2.1

乡村

3.6

1.2

2.3

1.2

差值

﹣0.6

0.0

1.4

0.9

女生

城市

2.2

1.0

2.4

1.2

乡村

2.9

0.9

1.5

0.6

差值

﹣0.7

0.1

0.9

0.6

(据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

【参考答案】

1.从表2-1中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①表1的内容是共同生活的双生儿相似度系数。

其中同卵双生170对,异卵双生75对。

②相似度系数(CS)利用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和s为同卵或异卵组内的均值和标准差;A和B分别为某对双生子中两个体的同一指标测量值,N为同卵或异卵双生子对数。

CS越大,提示对内差异越大;反之,则对内差异越小。

③将共同生活的同卵双生子上述三项指标的相似度系数进行比较(表2-1),从中得知共同生活的同卵双生儿骨龄、身高、体重的相似度系数均明显低于异卵双生儿,表明骨龄、身高、体重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2.①人群身高、体重存在地域差别。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身高都是北高南低。

日本列岛越向东北,身高越高,体重越重,越向西南则越矮小;欧洲居民身高以南欧最低,中欧处于中等水平,西北欧最高。

然而,当进入极圈附近时,这种规律性改变即不复存在;

②我国历次全国大规模儿童生长发育调查都证实,北方地区男、女青年的身高、体重均值皆大于南方;

③中国汉族高身高的中心在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城乡在内,北京城区19~22岁男青年平均身高173.3cm,女161.1cm,全国最高;

④在矮身高区,它的中心部分是贵州省,其青年身高比周围毗邻区矮1~3cm。

该省乡村19~22岁男青年平均身高164.0cm,女153.8cm,全国最矮;

⑤最高的不是北方的黑龙江省,最矮的也不是南方的海南省。

东北三省中辽宁省高于黑龙江省,是“南高北矮”。

中国汉族人群身高水平“北高南矮”不完全是环境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作用的结果,这与汉族形成的起源及其发展历史不无相关

3.从表2-2、2-3中可获得中国人群身高、体重的城乡差别和生长长期变化的信息如下:

①中国18岁人群的身高体重平均值是城高于乡(除了1985年乡女体重大于城女0.9kg);

②18岁城乡男生身高、体重平均值高于女生;

③2000年18岁城乡男女学生身高、体重平均值高于1995年、1995年高于1985年;

④城乡男女学生身高平均值的差距有缩小趋势,而体重平均值的差距有增大趋势;

⑤城乡男女学生(7~18岁)1995~2000年这五年身高增长值和体重增长值都低于1985~1995年五年;

⑥1985~1995年这五年身高增长值乡男女高于城男女,乡男女身高增长加快;

⑦生长长期变化有减慢趋势。

第三章习题

生长发育的调查与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发育指标属于形态指标?

    

A、肺活量

B、心率

C、皮褶厚度

D、最大耗氧量

E、以上都不是

2.下列指标中,哪个指标不是形态指标?

    

A、体重

B、胸围

C、呼吸差

D、皮脂厚度

E、上臂围

3.头围,应考虑对几岁以下儿童测量才有实际意义?

    

A、3岁以下

B、6岁以下

C、6岁半以下

D、7岁以下

E、7岁半以下

4.青春期下列各形态发育指标中,哪一个指标男孩较女孩突增更明显?

    

A、手长

B、上臂围

C、小腿围

D、骨盆宽

E、肩宽

5.青春期下列各形态发育指标中,哪一个指标女孩较男孩突增更明显?

    

A、手长

B、上臂围

C、小腿围

D、骨盆宽

E、肩宽

6.反映儿童少年肌肉代谢水平的主要生化指标是    。

A、尿肌酐

B、尿羟脯氨酸

C、血红蛋白

D、总体钙

E、红细胞

7.反映儿童少年灵敏度的主要身体素质指标是    。

A、50米跑

B、10米×4往返跑

C、50米×8往返跑

D、立位体前屈

E、引体向上

8.能同时评价儿童少年心肺功能和运动训练水平的理想指标是    。

A、肺活量、脉搏

B、脉搏、血压

C、呼吸频率、心电图

D、最大耗氧量

E、呼吸差、肺活量

9.关于横断面调查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调查规模大

B、调查时间短

C、需集中较多测试人员

D、可了解生长发育的规律性

E、可制定生长发育正常值标准

10.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应采用什么样的抽样方式?

    

A、分层随机

B、整群随机

C、系统整群随机

D、分层系统随机

E、分层整群随机

11.我国儿童实足年龄的计算方法是    。

A、调查年、月与其出生年、月之差

B、调查年份与其出生年份之差

C、调查年、月、日与其出生年、月、日之差

D、按阴历年份

E、以上都不对

12.调查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时,应采用   为一组。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E、1岁

13.青春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测量,要求每一性别年龄组起码的人数应为    。

A、100人

B、100~150人

C、150~175人

D、175~200人

E、200~250人

14.下列哪项指标不属于生长发育复测指标?

    

A、身高

B、体重

C、血压

D、坐高

E、胸围

15.当误差发生率超过多少时,当天的全部检测数据无效    。

A、5%

B、10%

C、15%

D、20%

E、25%

16.生长发育评价“标准”一般每隔    应予以修订。

A、2~3年

B、3~4年

C、5~10年

D、10~15年

E、15~20年

17.在儿童少年卫生领域中,常用5个百分位数作为划分发育水平的等级标准,按此划分应有百分之多少的儿童属于中等发育水平    。

A、48%

B、49%

C、50%

D、51%

E、52%

18.生长发育评价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

A、生长发育水平

B、生长发育速度

C、人体形态发育

D、发育匀称度

E、营养状况

19.Kaup指数是指    。

A、体重(kg)/身高(cm)3×100

B、身高(cm)/体重(kg)×1000

C、体重(g)×1000/身高(cm)

D、体重(kg)/身高(cm)2×104

E、体重(g)/身高(cm)

20.下列哪个指数不能用于评价儿童少年的营养状况?

    

A、Quetelet指数

B、BMI指数

C、Rohrer指数

D、Erisman指数

E、Pelidisi指数

21.等级评价法可评价    。

A、体型

B、发育水平

C、发育水平、速度与趋势

D、发育水平与匀称程度

E、有关发育指标之间的关系

22.曲线图法可评价    。

A、发育水平与趋势

B、发育速度与趋势

C、发育水平、速度与趋势

D、发育水平与体型

E、发育水平、速度与匀称程度

23.相关回归法可评价    。

A、体型与发育速度

B、发育水平与趋势

C、发育水平、速度与趋势

D、发育水平与匀称程度

E、发育水平、匀称程度与体型

24.评价儿童少年发育匀称度最好的方法是    。

A、指数评价法

B、等级评价法

C、曲线图法

D、百分位数法

E、相关回归法

25.能够准确反映个体儿童发育水平、发育速度、发育匀称度的是    。

A、曲线图法

B、体型图法

C、百分位数法

D、相关回归法

E、以上都不是

26.身高标准体重最好用于评价儿童的    。

A、现时营养状况

B、长期营养状况

C、现时和长期营养状况

D、体型

E、发育速度

27.比较客观、精确反映发育成熟程度的是    。

A、第二性征年龄

B、齿龄

C、骨龄

D、体重年龄

E、身高年龄

28.下列哪种情况为肥胖    。

A、体重高于身高标准体重110%

B、体重高于身高标准体重120%

C、体重在身高标准体重90%~110%范围内

D、体块指数>24

E、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10%~20%

【参考答案】

1-C

2-C

3-A

4-D

5-E

6-A

7-B

8-D

9-D

10-E

11-C

12-E

13-C

14-C

15-D

16-C

17-D

18-C

19-D

20-D

21-B

22-C

23-D

24-E

25-E

26-A

27-C

28-B

 

(二)名词解释

1.生长发育调查(surveyofgrowthanddevelopment)

2.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investigation)

3.追踪性调查(longitudinalinvestigation)

4.实足年龄(chronologicalage)

5.生长发育标准(appraisalstandardofgrowthanddevelopment)

6.指数法(indexmethod)

7.等级评价法(rankvaluemethod)

8.曲线图法(curvemethod)

9.百分位数法(percentilemethod)

10.相关回归法(correlationandregressionmethod)

11.发育年龄评价法(developmentalageappraisal)

12.形态年龄(morphologicalage)

13.第二性征年龄(secondaryecharacteristicage)

14.牙齿年龄(dentalage)

15.骨骼年龄(skeletalage)

16.身高标准体重(weightforheight)

【参考答案】

1.生长发育调查:

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对个体或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观察与测量。

所谓科学的方法是指我们在进行生长发育调查中所用的方法必须是统一规范的,不能以各自的意愿随意进行。

2.横断面调查:

是指在某一较短时间内,在一定地区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对象,对某几种项目和指标进行的一次性大数量调查。

3.追踪性调查:

是指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选择较少数量的对象进行定期的、连续多次的调查,以观察对象的发育动态。

4.实足年龄:

是指测试时的年月日和出生年月日之差。

如果调查时受试者已过当年生日者:

其实足年龄=测定年份-出生年份;如果受试者未过当年生日者:

其实足年龄=测定年份-出生年份-1。

5.生长发育标准:

是指在全国或某一地区通过一次性大数量横断面调查,取得一项或几项生长发育的测量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按性别、年龄组计算出各种指标的均值、标准差、标准误;偏态资料计算百分位数)后所得结果即可建立全国或该地区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

它是评价个体和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统一尺度。

6.指数法:

是根据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借助数学公式编成指数,用以评价发育水平、体型、体质或营养状况的方法。

7.等级评价法:

是指根据正态分布原理,用标准差与均值相离的位置远近划分等级。

以各性别年龄组中某项指标的

为基准值,以s为离散距,制成生长发育评价标准。

评价时,将某儿童的实测值与上述“标准”中同年龄、同性别相应指标进行比较,根据单项发育指标所处的位置,即可确定其发育水平。

8.曲线图:

是将某地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某项发育指标的

±1s、

±2s,分别点在坐标图上而连成5条曲线,作为评价个体儿童发育的标准。

9.百分位数法:

是指以大数量横断面调查资料的某项指标(如身高)的第50百分位数(中位数)为基准值,其余百分位数(如P3、P25、P75、P97等)作为离散距而制成发育标准,用以评价个体或集体儿童的发育水平的一种方法。

10.相关回归法:

主要利用身高、体重、胸围和肺活量等指标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以其中一项指标为自变量,其余指标为因变量,求取回归式进而编制回归评价表(或图),进行发育评价。

11.发育年龄:

又称生物年龄,是利用身体某些形态、功能、性征发育指标的发育平均水平及其正常变异,制成标准年龄来评价个体儿童的发育状况。

12.形态年龄:

是用某项形态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等)所制成的标准年龄,来表示个体儿童的发育状况。

13.第二性征年龄:

是利用第二性征发育指标所制成的标准年龄,来反映个体儿童的发育状况。

常用的性征发育指标有女孩的乳房、****、腋毛;男孩的****、腋毛、胡须、喉结、变声等。

14.牙齿年龄:

简称齿龄,是按儿童牙齿发育顺序所制订的标准年龄,用以反映个体儿童的发育状况。

15.骨骼年龄:

简称骨龄,是由儿童少年的骨骼钙化程度与标准骨龄进行比较而得。

由于它能较精确地反映从出生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各年龄阶段的发育水平,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