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326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docx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

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质量检测.

化学试卷

—、选择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居民传统膳食结构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类

B.煤的干馏是指将煤在空气中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

C.人体血糖含量指的是血液中含葡萄糖的多少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用来制取肥皂

【答案】B

【解析】A.人类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糖类,故A正确;B.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故B错误;C.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故C正确;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生成的硬脂酸钠可以用来制取肥皂,故D正确;答案为B。

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A.水和溴苯B.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C.碘和四氯化碳D.硝基苯和水

【答案】C

【解析】A.水和溴苯不互溶,能分层,能用分液方法分离,故A正确;B.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不互溶,能分层,能用分液方法分离,故B正确;C.碘和四氯化碳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应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D.硝基苯和水不互溶,能分层,能用分液方法分离,故D正确;答案为C。

3.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完成的是

A.Fe→Fe3+B.Fe→Fe3O4C.Al(OH)3→A12O3D.Al→Al(OH)3

【答案】D

【解析】A.Fe溶解于过量的稀硝酸,可直接生成Fe3+,故A正确;B.Fe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Fe3O4,故B正确;C.Al(OH)3加热分解生成A12O3,故C正确;D.Al无法通过化学反应一步生成Al(OH)3,故D错误;答案为D。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

B.石灰石烧制石灰是吸热反应

C.反应的活化能越大,该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就越大

D.将AgN03溶液滴加到KC1溶液中,反应的活化能几乎为零

【答案】C

【解析】A.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键的断裂与形成,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故A正确;B.石灰石烧烧过程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C.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越难以进行,但不表示该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就越大,故C错误;D.将AgN03溶液滴加到KC1溶液中,反应瞬间能够进行,说明反应的活化能几乎为零,故D正确;答案为C。

5.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一定条件下乙醇和氧气反应生成乙醛B.乙烯通入溴水中

C.乙烯合成聚乙烯D.光照射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

【答案】D

【解析】A.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分子中H原子数目减少,属于氧化反应,故A不符合;B.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B不符合;C.在催化剂作用下,乙烯合成聚乙烯,属于加成反应,故C不符合;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甲烷分子中的H原子被Cl原子取代生成一氯甲烷,属于取代反应,故D符合;故选D。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洋经区的资源开发可获得Fe、Co、K、Au、Mg、B等金属

B.往淡水中加入NaCl等配成人造海水,可用于海产品的长途运输

C.从海带中提取礤单质的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赤潮主要是由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引起沿海水域的富营养化而造成的

【答案】A

【解析】A.海洋经济专属区的资源开发不会获得Co、Au等,且硼不是金属元素,故A不正确;B.淡水中加入NaCl等配成人造海水,提供海产品能生存的环境,提高海产品的存活率,便于长途运输,故B正确;A.海水中含碘含的是碘离子(I-),要从海水中提取碘单质(I2)必然会涉及到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所以一定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C.赤潮主要是由生活污水和工农业生产的废水任意排放引起水中 N、P元素增高造成水域的水富营养化而造成的,故C正确;故选A。

7.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B.VIA族兀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第二周期JV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D.I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答案】B

【解析】A.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为P,最外层有5个电子,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5,故A错误;B.ⅦA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侧,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则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故B正确;C.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为C,质子数=核电荷数=6,但中子数不确定,中子数可能为6、7、8,故C错误;D.同周期第ⅠA族元素金属性比第ⅡA族元素强,但不同周期比较,如Na(ⅠA)、Ca(ⅡA),前者金属性较弱,故D错误;故选B。

8.甲烷的分子组成相当于1个碳原子和2个氢分子,1mol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与1mol碳和2mol氢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放热总量的关系是

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_

C.两者相等D.没有相关燃烧热数据,无法对比

【答案】B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1mol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看成是1mol甲烷先分解为1mol碳和2mol氢气,再完全燃烧,其中甲烷分解的过程是吸热过程,则1mol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与1mol碳和2mol氢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放热总量的关系是前者小于后者,故B正确,答案为B。

9.下列除杂过程中,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Fe2O3固体中混有A12O3:

加入足量的盐酸,过滤

B.SO2气体中混有HC1:

通过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

C.FeCl2溶液中混有FeCl3: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D.KNO3固体中混有少量的NaCl:

热水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答案】A

点睛: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为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需要注意的是,在除杂时,所加除杂质的试剂必须“过量”,只有过量才能除尽欲除杂质,由过量试剂引入的新的杂质必须除尽,同时分离和除杂质的途径必须选择最佳方案(操作简单、常见)。

10.科学家研究发现普通盐水在无线电波的照射下可以燃烧,其原理是无线电频率可以削弱盐水中所含元素原子之间的“结合力”,释放出氢原子和氧原子,一旦点火,氢原子就会在这种频率下持续燃烧。

上述中“结合力”的实质是

A.离子键B.离子键与共价键C.极性共价键D.非极性共价键

【答案】C

【解析】水分子是由H原子和O原子构成的,H原子和O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释放出氢原子”必须破坏水分子内的氢氧键,这是一种极性共价键,故选C。

11.下列物质与其用途完全符合的有

①Na2CO3—制水泥②SiO2—太阳能电池③AgI—人工降雨④MgCl2—制Mg⑤A1203—焊接钢轨⑥NaClO—消毒剂⑦H2SO4—制炸药⑧Na—制Ti

A.5个B.6个C.7个D.8个

【答案】A

【解析】①Na2CO3可以用于制玻璃,不可用于制水泥,错误;②SiO2应用于光导纤维,高纯硅用于太阳能电池,错误;③AgI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正确;④电解熔融MgCl2可制Mg,正确;⑤Al可以用于焊接钢轨,不是氧化铝,错误;⑥NaClO可以用于消毒剂,正确;⑦硫酸可以用于制造炸药,故⑦正确;⑧Na是活泼金属,可与熔融TiCl4反应制Ti,正确;故选A。

12.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为离子化合物,其结构中还含非极性共价键,m为元素Y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W

B.阴离子的还原性:

Y>W

C.a—定由W、X两种元素组成

D.图中转化过程d物质在作为反应物时均即为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D

【解析】由转化关系图分析可知,W为H,X为C,Y为O,Z为Na;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应为C>O,故A错误;B.由NaH+H2O=NaOH+H2↑,可知H-失去电子,阴离子的还原性:

Y<W,故B错误;C.a燃烧生成水、二氧化碳,可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故C错误;D.Na2O2与水或CO2反应时,均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把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为解答的关键,注意d为离子化合物,其结构中还含非极性共价键、原子序数为推断的突破口,短周期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为离子化合物,其结构中还含非极性共价键,d为Na2O2,结合图中转化可知,m 为元素 Y 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m为O2,则Y为O,a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b、c分别为CO2、H2O,e、f分别为NaOH、碳酸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H,X为C,Y为O,Z为Na,以此来解答。

13.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对于可逆反应A(g)+B(g)

2C(g),可以判断达到

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不变B.A的浓度不变

C.单位时间消耗molA,同时生成2nmolC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

【答案】B

【解析】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中气体压强始终不变,故A错误;B.A的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C.单位时间消耗n molA,同时生成2nmolC只能表明反应正向进行,不能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错误;D.反应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明确平衡状态的特征是解题关键,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数之和不相等的可逆反应来说,可从浓度、温度、颜色、压强、百分含量等角度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注意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不能用压强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14.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为取代反应,有机产物与水混合浮在上层

B.反应②为氧化反应,反应现象是火焰明亮并带有浓烟

C.反应③为取代反应,有机产物是一种烃

D.反应④中1mol苯最多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因为苯分子含有三个碳碳双键

【答案】B

【解析】A.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溴苯的密度比水大,所以与水混合沉在下层,故A错误;B.苯能与在空气中能燃烧,发生氧化反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带有浓烟,故B正确;C.苯能与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硝基苯中除了含有C、H,还含有N和O,不属于烃,故C错误;D.苯分子没有碳碳双键,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独特的键,故D错误;故选B。

15.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NH++HC03-+20H-=CO32-+NH3•H20+H20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恰好中和:

Ba2++OH-+H++SO42-=BaS04↓+H2O

C.向硅酸钠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Na2SiO3+2H+=H2SiO3↓+2Na+

D.氯气与水反应:

Cl2+H2O=2H++C1-+ClO-

【答案】A

【解析】A.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为NH4++HC03-+20H-=CO32-+NH3•H20+H20,故A正确;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恰好中和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Ba2++2OH-+2H++SO42-=BaS04↓+2H2O,故B错误;C.向硅酸钠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生的离子反应为SiO32-+2H+=H2SiO3↓,故C错误;D.氯气与水反应时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1-+HClO,故D错误;答案为D。

点睛:

明确发生的反应并熟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离子方程式是指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一般为:

①“写”: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拆”:

可溶性的电解质用离子符号表示,其它难溶的物质、气体、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③“删”:

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④“查”:

检查式子两边的各种原子的个数及电荷数是否相等。

16.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78gNa2O2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4NA

B.标准状况下,1.12LHF中所含的分子总数为0.05NA

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

D.0.1mol•L-1FeCl3溶液中含有的Cl-数目为0.3NA

【答案】C

【解析】A.Na2O2的电子式为

,则78gNa2O2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3NA,故A错误;B.标准状况下,HF为液体,不能根据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错误;C.每个CO2和O2均含有2个氧原子,则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故C正确;D.没有指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答案为C。

点睛:

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

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

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注意:

①气体的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为气体,而标况下水、CCl4、HF等为液体,SO3为固体;②必须明确温度和压强,只指明体积无法求算物质的量;③22.4L/mol是标准状态下或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17.向甲、乙、丙、丁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

甲450℃,8molSO2和5molO2

乙500℃,用V2O5作催化剂,10molSO2和5molO2

丙500℃,8molSO2和5molO2

丁500℃,10molSO2和5molO2

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

C.乙、丁、丙、甲D.丁、丙、乙、甲

【答案】C

【解析】已知温度越高、浓度越大、使用催化剂均可加快反应速率;由温度可知,甲中反应速率最慢;温度相同时,乙中使用催化剂,则反应速率最快;丙与丁比较,丁中浓度大,反应速率快,则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乙、丁、丙、甲,故选C。

点睛:

比较反应速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升高温度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增加物质浓度不一定能改变反应速率(固体、纯液体和不参与反应的物质不行);增大压强不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注意两种情况:

①无气体参与的反应;②加入惰性气体);催化剂有正负之分;②当反应速率受多个因素影响时,要分情况讨论。

18.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图2中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轴表示

A.铜棒的质量B.c(H+)C.c(SO42-)D.c(Zn2+)

【答案】B

【解析】铜锌原电池中,Zn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Cu是正极,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A.Cu是正极,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u棒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B.由于反应不断消耗H+,所以溶液的c(H+)逐渐降低,故B正确;C.SO42-不参加反应,其浓度不变,故C错误;D.由于Zn是负极,不断发生反应Zn-2e-=Zn2+,所以溶液中c(Zn2+)增大,故D错误;故选B。

1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铝电极在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编号

电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电流计指针

1

Mg、Al

稀盐酸

偏转

2

Al、Cu

稀盐酸

偏转

3

A1、C(石墨)

稀盐酸

偏转

4

Mg、Al

氢氧化钠溶液

偏转

5

Al、Zn

浓硝酸

偏转

下列回答错误的是

A.实验1、2中铝所作的电极(正极或负极)不相同

B.实验2、3中,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Al—3e-=Al3+

C.实验4中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Al—3e-+4OH-=A1O2-+2H2O

D.实验5中铝作原电池的负极

【答案】D

【解析】A.金属的活泼性为Mg>Al>Cu,则实验1中铝为正极,而2中铝为负,故A正确;B.实验2、3中,铝均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均为Al—3e-=Al3+,故B正确;C.实验4中,电解质溶液为NaOH,而Mg与碱不反应,此时铝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l—3e-+4OH-=A1O2-+2H2O,故C正确;D.常温下铝遇浓硝酸钝化,此时原电池的负极为Zn,故D错误;答案为D。

点睛:

把握发生的原电池反应及正负极的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电极材料的活泼性判断:

负极:

活泼性相对强的一极;正极:

活泼性相对弱的一极。

2、根据电子流向或电流的流向判断:

负极:

电子流出或电流流入的一极;正极:

电子流入或电流流出的一极。

3、根据溶液中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

负极:

阴离子移向的一极;正极:

阳离子移向的一极。

4、根据两极的反应类型判断:

负极:

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正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

5、根据电极反应的现象判断:

负极:

溶解或减轻的一极;正极:

增重或放出气泡的一极。

20.某K2CO3固体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和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

现将13.8g样品加入足量水中,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9g沉淀。

对样品所含杂质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A.肯定有KNO3,可能还含有Na2CO3B.肯定有Na2C03,肯定没有KNO3

C.肯定没有Ba(NO3)2,可能有KNO3D.肯定没有Na2C03和Ba(NO3)2

【答案】A

x=10g

假设13.8g纯碳酸钠产生碳酸钙的质量为y,则有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13.8g     y

=

y≈13g

若含有碳酸钠则得到沉淀的质量应该大于10g小于13g,而实际只得到9g,故一定含有硝酸钾,可能含有碳酸钠,观察选项,故选A。

二、非选择题

21.古代《药性论》中有关铅丹(Pb3O4)的描述是治惊悸狂走,呕逆,消渴”,铅丹(Pb3O4)也可作为防锈用涂料,呈红褐色,又名红丹。

(1)将PbO高温焙烧可制得铅丹,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下面关于铅丹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由于其中含铅,易造成铅中毒,故应慎用

B.用它配成的漆,附着力很强,在大气中有相当的稳定性

C.红丹抗腐蚀性强,耐高温,耐酸、碱

D.红丹不溶于水

(3)请举例说明铁制品防锈的其他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

(4)铅丹具有氧化性,能与浓盐酸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简要回答检验上述反应生成的氧化产物的实验方法________。

【答案】

(1).12PbO+2O2=4Pb3O4

(2).ABD(3).刷油漆、涂油等(4).Pb3O4+8HCl

3PbCl2+Cl2↑+4H2O(5).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反应的试管口,试纸变蓝,说明有氯气生成

【解析】

(1)将PbO高温焙烧可制得Pb3O4,结合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得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2PbO+2O2=4Pb3O4;

(2)A.铅属重金属,其阳离子有素,应慎用铅丹,故A正确;B.铅丹(Pb3O4)附着力很强,在大气中有相当的稳定性,可作为防锈用涂料,故B正确;C.红丹抗腐蚀性强,耐高温,但能溶解于酸,故C错误;D.Pb3O4不溶于水,故D正确;答案为ABD;

(3)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防止钢铁制品的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刷油漆、涂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够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4)Pb3O4中Pb有一个+4价、有两个+2价,且+4价的Pb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浓盐酸生成C12,本身被还原成+2价Pb,生成PbC12,根据元素守恒得反应物与生成物:

Pb3O4+HCl(浓)→PbCl2+Cl2↑+H2O,根据化合价升降法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

Pb3O4中一个+4价的Pb降低到+2价,降低2价;HCl(浓)中-1价的Cl上升到0价生成Cl2,上升1价×2,所以Pb3O4和Cl2前面的计量数都为1,根据原子守恒配平其它物质前计量数,得各物质前计量数为1、8、3、1、4,故方程式为Pb3O4+8HCl(浓)═3PbCl2+Cl2↑+4H2O;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和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Cl2+2I-=I2+2Cl-,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所以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氯气。

22.煤是一种重要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变为清洁能源。

由水蒸气和炽热的无烟煤作用可得水煤气,水煤气是混合气体,主要由两种无色无味气体组成,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在工业生产水煤气时,燃料层的温度会下降,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猜想:

水煤气的成分可能是①______和氢气,②________和氯气;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设计实验:

请从下列装置中选择一种,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猜想。

(3)你选择装置是(填字母代号)________。

(4)实验结论:

如果__________,那么猜想_________(填序号)是合理。

【答案】

(1).碳和水蒸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2).一氧化碳(3).二氧化碳(4).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5).B(6).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7).①(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

【解析】

(1)因碳和水蒸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则随着反应的进行燃料层的温度会下降;

(2)碳和水蒸气的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由此可以推测水煤气的成分可能是CO和氢气或CO2和氢气;

(3)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4)如果石灰水不变浑浊,那么猜想①是合理的;如果石灰水变浑浊,那么猜想②是合理的。

点睛:

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

23.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C同主族,B和D同主族,C离子和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A和B、D、E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

A和B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C和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填元素符号)。

(2)写出与D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沸点最髙的物质电子式_______。

(3)单质E与水反应的产物中具有强氧化性物质的结构式_______。

(4)A和E形成的化合物与A和B形成的化合物反应,产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

(5)C与氧气燃烧的产物投入到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6)由A和B、D、E所形成的共价型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差的物质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

(1).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