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3294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

记叙文阅读训练

【记叙文阅读】

语段一:

爷爷的遗物

爷爷去世三个多月了,他的房间仍保持着原来的样子,遗物也不曾清理。

爸爸本来很忙,因为给爷爷治病和办理丧事,积压了许多工作得处理;妈妈要代表公司到外地出差,下个月才回来。

只有我放假休息,是家里的闲人。

爸爸说:

“如果你喜欢,就帮着收拾收拾吧。

我跟爷爷的感情很好,他陪我玩、陪我做功课的时间比爸妈还要多。

奶奶早几年去世,他很寂寞;我长大了也有自己的朋友,根本没有想到抽时间陪他。

现在想起来我很是抱歉。

爷爷的东西其实相当整齐,我不知不觉地由收拾变成回味,因为许多东西都引起了我的回忆。

他看报纸用的放大镜,是我的玩具之一。

我把它放在太阳下聚焦,引燃一根根的火柴;又把昆虫的尸体放在焦点下,让它们化成一缕缕的青烟。

他有一根名叫“不求人”的竹制的长柄小手,用来搔背最是方便。

爷爷搔背的时候总是闭上眼睛,一副很享受的样子。

我把爷爷的东西一件又一件地把玩,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房间渐渐暗下来。

我开了灯,开始看爷爷的相册。

打开第一页,是爷爷满脸含笑抱着一个婴儿的照片,旁边有小字写着“摄于爱孙满月”。

我认得这“爱孙”就是我。

我婴儿时颇为难看,但爷爷不嫌,一早便呼我为“爱孙”了。

放好相册的时候,我发现这大抽屉的一角放了一个小小的鞋盒。

我打开来一看,里面是一双漂亮的红色小皮靴,适合五六岁的小女孩穿。

看看鞋底,完全没有穿过的痕迹——这是一双新鞋。

爷爷为什么保存着这么一双小女孩的新皮靴呢?

我拿在手里在灯下翻来覆去地看,却找不到答案。

爸爸下班回来了,我把小皮靴拿给他看,他也皱着眉头说:

“奇怪。

我把小皮靴放回原来的地方。

妈妈出差回来的第二天晚上,我和她到爷爷房间,从大抽屉里拿出那双小皮靴给她看。

妈妈把小皮靴拿在手里,像我一样仔仔细细地看,她终于开口了:

“那时你才五岁,却像女孩儿一样开始‘贪靓’,喜欢穿漂亮的裙子,一经过鞋店便舍不得走,看那些新款式的皮鞋。

“你生日那天,我才买了一双新鞋给你。

没过几天,你却求我再买一双红色的小皮靴,我不答应。

你每天从幼儿园放学回来,总要拉着接你放学的爷爷,硬要看鞋店里这双小皮靴。

“终于有一天,你爷爷买了这双小皮靴回来。

他说曾经有一次进店去,让你试穿过,很合脚。

他想当做是我买的,叫我送给你,让你更疼爱妈妈。

“可是我一口拒绝了。

我说小孩子不能放纵,今天买了皮靴明天又要买别的什么,这会教坏孩子。

你爷爷什么也没说便把小皮靴收回去,我还以为他拿去退货了,想不到他一直收藏着。

我从妈妈手里拿过那双小皮靴,紧紧揽在怀里,眼泪已经流得满脸都是。

【阅读练习】

1.请将选文所叙写的爷爷的遗物依次填入下面的横线内。

(2分)

2.选文中,妈妈与“我”都拿着小皮靴仔细察看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4分)

3.妈妈的话插叙了什么内容?

其作用是什么?

(4分)

4.选文结尾一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3分)

5.请用抒情性文字为选文续写一个结尾。

(3分)

 

语段二:

继父

张亚凌

听母亲说,他进门时我只有五个月大。

对“父亲”的记忆,别说我,就连比我大两岁的三哥、大五岁的二哥,都说记忆里只有他。

他在离我家不远的钢厂上班。

外乡人,矮小,黑瘦,长得倒很筋骨。

记忆里,他一下班,随便吃点,就到街口摆摊——修自行车捎带配钥匙。

我呢,一直在旁边玩。

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

有时,他会喊,妮儿,甜一下去。

我就欢快地跑向他,从那油腻腻的大手掌里捏起五分钱,买几颗水果糖。

一剥开糖纸,我会举到他的嘴边,让他先舔一口,也甜甜。

他会用干净点的手背噌一下我的小脸蛋,说,爸不吃,妮儿吃。

妮儿嘴里甜了,爸就心里甜了。

天黑了,准备回家了。

不用他说,我就爬上小推车,不歇气地连声喊着“回家喽——”“回家喽——”。

直到去世前,他还在街口摆摊修自行车。

[来源:

学科网ZXXK]

他还能修理各种电器,巷子里的人经常跑到家里麻烦他。

我有时就纳闷,问他,我真想不出,你还有啥不会的?

他就笑了,说,爸是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

他对自己啥都不讲究,啥都是凑合。

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

母亲说,人家男人都吸烟喝酒,他咋能不眼馋?

还不是咱娘五个拖累大,得攒钱。

母亲也常在我们面前唠叨,说你们呀,要是对他不好,就是造孽。

妈一个妇道人家,咋能养活得了四个娃娃?

早都饿成皮皮包骨头了!

在家里,母亲很敬重他。

他蹲在哪儿,饭桌就放到哪儿。

我会以最快的速度给他的屁股下面塞个小凳子,哥哥们立马就围了过去。

母亲边给他夹菜边说,你是当家的,得吃好。

他又笑着夹给我们,“叫娃们吃,娃们长身体,要吃好”。

他几乎一年四季都是那蓝色厂服。

母亲要给他做身新衣服时,他总说,都老皮老脸了,还讲究啥?

给娃们做。

“百能百巧,破裤子烂袄。

”街坊嘲笑他,只知道挣钱舍不得花钱。

“再能顶个屁,还不是在人家地里不下种光流汗?

不就是不掏钱的长工么?

”熟识的人讥讽他,没有自己的孩子还那么撅着屁股卖命地干。

流言风语咋能传不进他的耳朵?

更有甚者给他说话直接带味儿。

好几次,母亲没话找话硬拉扯到那事上想宽慰他,他只是笑笑,说没事,手底下的活都做不完,哪有闲功夫生气?

他不是脾气好,是压根就没脾气。

邻里街坊说话不饶他倒也罢了,欺生。

可爷爷奶奶大伯叔叔们从一开始就不同意他上门的,在本家的大小事上都不给他好脸色看,这就没道理了。

可他,见谁都是乐呵呵的,才不理会别人紧绷着的脸。

母亲为此很生气,说这一摊孤儿寡母不是你,日子能过前去?

给他们姓李的养活娃娃,凭啥还要看他们的脸色?

断了,断了,不来往了!

他倒给母亲和起脾气来。

说忍一忍就过去了,都是一家人,计较啥?

他是在我出嫁后的第二年走的,前一周还给我说自己身子骨硬朗着哩,孙子抱完了,就等着抱外孙哩。

那天,他正补着车带,一头栽下去,就再也没有醒来。

我难过得无法原谅自己,因为我的记忆里竟然没有他衰老的过程,只有他不断劳作的身影!

爸,皱纹何时如蛛网般吞没了他?

爸,牙床何时开始松动以至于嚼不动他特喜欢吃的茴香味儿的干馍片?

爸,您胃疼得整晚整晚睡不着觉时想到过叫醒我们唠唠嗑来打发疼痛吗

……

倘若他病在床上,我们服侍了些日子,心里或许会好受些。

可是,可是爱一直是单向流淌啊,我们究竟关心过他多少?

我没有生父的丝毫记忆,听母亲说,连大我七岁的大哥,在他进门后不久,也再也没说起过生父。

我记忆里的父亲就是他,也只有他。

(本文有删改)

【阅读练习】

9.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有什么作用?

(3分)

 

10.阅读下列句子,简析加点词语反映的人物心理。

(4分)

①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

 

②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

 

11.文章以“继父”为题,为什么全文却不出现“继父”一词,只以“他”“爸”“您”来指称?

(4分)

 

12.“继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5分)

 

语段三:

雪地里的红棉袄

高吉波

(1)30年前,我8岁。

(2)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讨吃求穿,日子十分凄惶。

(3)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个女人,日子少光彩。

于是,在那个黄青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拖回了我的嫂子。

她年长我15岁,嫁来时,穿着大红的棉袄,头上戴着大红的花,脸上虽有显而易见的菜色,但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接亲的驴屁股上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的。

(4)大约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

家里又多了张嘴,日子显得更加地拮据。

我正在长身子的时候,对米饭有一种本能的渴求,但是,每次盛饭,我都悄悄地拖到最后。

我知道,大哥是一家的主劳力,嫂嫂一张嘴管着两个人,只有我是一个闲人,所以,能少吃我尽量地少吃。

(5)大哥牵挂着我,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

嫂子回来时,我已添净了留在碗边和嘴角的米粒。

嫂子似乎察觉出了什么,眼圈儿红红的。

晚上,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粥,是留给我的,我揭开锅,却发现里面还掩着两个鸡蛋。

(6)我没喝,也没吃。

(7)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8)“阿九,你太小,洗不净。

”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

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硬塞到我手里,“还热,吃吧。

(9)那天,风大,雪大。

嫂子仍然穿着那件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我的心,也随着这团火焰火热火热的。

(10)20年前,我18岁。

(11)嫂子给我剃了个新头,然后背着行李送我到小镇的车站上。

(12)“阿九,咱家你最有出息,外出读书要学会自己疼自己。

”她说。

临开车的时候,她塞给我一袋东西,我打开一看,是六个鸡蛋。

为了给我凑学费,嫂子卖掉了所有的鸡和鸡蛋,这六个鸡蛋,是我硬坚持着留下来给小侄女的。

抱着鸡蛋,我无语而泣。

(13)那天,风大,雪大。

隔着车窗,嫂子跑着向我招手。

我觉得是一团火焰在雪地里跳跃,尽管她穿的棉袄是蓝色的。

(14)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

(15)父亲和大哥已相继随我母亲去了。

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说给嫂子的:

“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

(16)我与嫂子最末的相见,是去年春节携妻带小回老家去。

那次,我特意到店里买了最好的蛋糕。

嫂子养了一辈子鸡,收了一辈子的鸡蛋,自己,却没有正儿八经地尝过鸡蛋的味道。

(17)嫂子捧着蛋糕,眼里有若隐若现的泪花。

她没有吃,全给了我那贪吃的儿子。

(18)那天,风很大,雪很大。

透过#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end#玻璃窗,我看见嫂子从屋外抱着柴草进来给我烧炕,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

虽然她穿的棉袄是黑色的。

(19)晚上,嫂子坐在床上纳鞋底,一双鞋底可以到镇上换上两元钱。

嫂子不断地纳鞋底,她纳好的鞋底可以摆满好几个炕。

“阿九,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的时间太长?

”她说:

“都这岁数了,还不会疼自己。

(20)我没说话。

我盯着嫂子久看,我突然发现她的眼睛已经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

但那一刻我跟30年前一样想:

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21)后来,我在日记里写过这样的话:

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

(22)“我们”,自然也含着我的侄女,她现在在美国攻读博士。

(略有删改)

【阅读练习】

15.文章通过哪几件事情写出了嫂子对我的关心?

(4分)

答:

16.文中画线的句子“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包含了哪些含义?

(3分)

答:

17.这篇文章表现了哪几种情感?

在表现这些情感时,作者采用了寄情于景、环境烘托、细节描写等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原文,选择其中的一种作具体赏析。

(不超过150字)(7分)

答:

 

语段四:

那年冬天好大雪

连俊超

①腊月里,冬天像是一台年久失修的鼓风机,把粗糙的北风吹得没完没了。

②我们裹着棉衣或棉被在刚盖好的大楼里抽烟、打扑克。

我们在等工头回来发工钱。

出来半年了,我们才领到了三个月的工钱。

工头说他也没拿到钱,要去找开发商要。

他开着轿车出去几天了,眼下风还没有把他给吹回来。

③下午,胡小兵正在那边打扑克,突然披着他的破被子凑到我身边,递给我一支烟,说:

“叔,抽支烟!

”胡小兵今年才跟他爹出来。

几个月前,他爹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摔坏了腿,回家了。

我想这小子可能有什么事。

我抽了一口烟,说:

“有啥事?

”胡小兵嘿嘿一笑,说:

“没事。

④我拿出自己的半瓶酒,说:

“来一口?

”胡小兵还是嘿嘿笑着,接过去,咕咚灌了一大口。

胡小兵喝过酒,脸色通红地说:

“叔,我爹的腿不行了。

当初以为是小事,可后来加重了。

”我不知说什么好。

胡小兵又给自己灌了一口,说:

“上个月我给娘打电话,说给她寄一千块钱,可那天我把准备好的钱给糟蹋了。

”“怎么弄的?

”我问。

“几个哥们儿在一块玩牌输掉了一半——我本来想捞点,多给家寄点的。

”胡小兵通红的脸上滚动着几滴泪珠,“现在我就剩五百了,我给娘说过要给家寄一千的。

我怎么凑也得凑够一千块。

⑤我口袋里也没有几个子儿。

家里老老小小的,都张着嘴等我一个人喂呢!

虽说我和胡小兵是老乡,可挣的都是血汗钱。

我吞吞吐吐地说,自己口袋里没有钱了,都寄回家了。

胡小兵盯着我,说:

“叔,就借一百,等发了工钱就还你!

要是工头不回来,侄儿明年出来的第一张钱就还给叔!

⑥胡小兵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的。

屋子里的人都不再乱哄哄地嚷嚷了,而是把注意力都转向了我和胡小兵。

霎时,一片寂静。

屋内A窗外B

⑦我顿时感到尴尬万分。

胡小兵脸上挂着的泪珠令我不忍再看。

我翻了几层衣服,掏出两张藏好的百元票子,说:

“侄儿,拿上,什么时候说还钱我就不再搭理你!

”我说完,有些手足无措,夺过酒瓶一口气喝干了。

⑧“胡小兵,还差多少呢?

”竟然有人问。

胡小兵哽咽着说:

“三百。

”“既然答应过给娘寄一千的,就不能寄五百,差多少我们给你凑齐!

别嫌少,拿上这五十吧!

”一只只粗糙皲裂的手伸进了口袋,一张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塞进了胡小兵的手里。

胡小兵流着鼻涕,不住地说着“谢谢”。

⑨我的鼻子酸酸的,出来半年我的鼻子还没这么酸过,我朝窗外瞟了一眼,看见了随风飞舞的雪花。

我说:

“北风得了势了,把大雪也叫出来了。

”我们一屋子人都挤到窗户旁,争着看大雪。

不时有人说:

“咱家的雪肯定比这里的要大得多!

⑩那年,我们没有等到工头回来,就一起卷起铺盖奔向火车站了。

坐在火车上,仍然看得见窗外的雪片追逐着火车飘飞。

(选自《读者》2011年第11期,略有改动)

24、请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妙处。

(3分)

说给她寄一千块钱,可那天我把准备好的钱给糟蹋了。

26.、结合语境给第⑥段尾A、B两个空白处各续写一句描写性的句子。

(4分)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仔细品味赏析“一只只粗糙皲裂的手伸进了口袋,一张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塞进了胡小兵的手里。

”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作者以“那年冬天好大雪”为题,而且在结尾处再次点明“坐在火车上,仍然看得见窗外的雪片追逐着火车飘飞”,你认为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五: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

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

”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

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

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

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

”我撒腿就跑。

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

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

迟到就迟到吧!

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

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

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

可是,说什么好呢?

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

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

“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

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

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

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

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

“侯师傅好!

”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

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

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

“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

”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

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

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

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

“师傅好!

”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

“你就要走了。

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

”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

侯师傅!

”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阅读题:

15.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

(4分)

 

16.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

(4分)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文中加点的字“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分)

 

(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

(2分)

 

17.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你对他作点评价。

(4分)

 

18.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回答。

(4分)

(1)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

请作简要评析。

(2)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

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

我选()题。

 

19.文中“我”与打铃的老师傅之间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给人很多的感想。

请根据你对“默契”一词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4分)

 

语段六:

燃烧的木棉

梁惠娣

①在更远的南方,春天是木棉花燃烧的季节。

②在一个下着微雨的早晨,我在街心公园中散步。

走着走着,一棵木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

它枯褐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充满沧桑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

一抬头,才发现无数硕大、深红的木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又像一道红艳艳的朝霞,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映红了一片天空,是那样耀眼夺目。

偶尔,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掷地有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

③在这样的春天,我最爱到图书馆里看书。

图书馆旁边有一个明如镜子的小湖,湖水清澈。

湖边,一棵古老的木棉树临湖岸而长,它一树灰褐的枝干,未待绿叶长出,先开出一树繁盛无比的红花来,像美人临水梳妆。

她伸出纤纤玉手,描唇画眉,那艳红亮丽的木棉花便是她发髻上的头饰。

满树盛开的木棉花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更令人感到惊艳绝伦的美。

我每次到图书馆,都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安静地阅读。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

那时那刻,我的心里也开出一朵朵热情奔放的木棉花来,满心欢欣与感动。

有木棉花相伴的闲读,更觉舒心惬意。

④在这个木棉花盛开的时节,流连在燃烧的木棉花下,禁不住吟咏木棉花的诗句,惹几分追昔怀远的情思。

⑤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一十雨寒》诗中写道:

“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

”意思是说,像姚黄魏紫这样名贵的花要向谁要,就连李子樱桃这样的小家碧玉的花也没有。

但是南方春色却有不同,满城都是木棉花。

生动地描绘了南国红棉闹春的绚丽景色。

我能想象,走在开遍全城的木棉花下,该是怎样繁盛热闹的景象。

⑥明末清初女诗人张乔的《春日山居》里也写到了木棉花,诗曰:

“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

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

”诗中写了早春二月时晴时雨的气候,木棉花如火如荼地开放,杨柳冒出新芽像一团团浅黄色的烟雾,遇到大雨时,不用开门汲涧泉取水,自接天水烹茶,饶有风味。

那样的山居生活令我无限向往。

⑦我爱木棉花,爱它生气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

当我看到那一朵朵盛开的木棉花,心中不禁燃起火一样的热情。

我想,我们也要像木棉花一样,要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才无悔这一生。

(选自《教育导报》2015年3月28日)

12.贯穿选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1分)

                                      

13.简略分析下边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

                                       

14.文章引用古人有关木棉花的诗句,有何作用?

(3分)

                                       

15.简略说说木棉花可贵的精神及其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2分)

语段七:

时光啊,请你饶了他吧

①我不想承认他老了,但凹陷的眼眶,花白的头发,以及那从严厉到温和的声音,我承认了。

②大概是从去年我大病后开始,我渐渐发现,我们的谈话不再是“考不考得上,你就这一次机会,自己要把握好”,“我知道,能不能别再唠叨”,而是“学习别搞太久了,身体吃不消”,“吃得消,放心吧,我一定考得上”。

我庆幸我的十八岁磨平了叛逆的棱角,让我们的关系有了如此温柔的转变,也庆幸那次因祸得福的大病,让我参悟了父亲两种爱的方式。

③那是高三上学期临近期末考试的紧张阶段,我在学校突然晕倒了。

当我清醒时,我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深夜,妈妈的手机又响了。

我隐约听到电话里传来的声音:

“……要不,我明天回去一趟吧,可路费就得好几百。

唉!

……这一病,成绩恐怕……”听到这儿,我抢过妈妈的手机,对着里面吼道:

“我不用你管,明天我就回学校,死也要死在教室里!

”然后,“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

④躺在病床上,我再也睡不着,刺痛我心的那一幕又浮现在眼前。

从我上初三开始,我与父亲的摩擦就从未停止过。

尤其是在高二下学期发生的一件事,使我们的关系几乎降到了冰点。

那是期末考试后,父亲抢着去开家长会。

他回来时,阴沉着脸,将我的成绩单狠狠地摔在桌子上。

他高大的身躯像山一样,让我产生压迫感,刚刮过胡子的下巴泛着青光,我的争辩只换来他更严厉的训斥。

当房门被他“咚”的一声关上后,我们之间的关系也被这道门阻断了。

⑤高三刚开学,父亲辞去了原本轻松的工作,去外地打工。

我心里暗暗高兴,妈妈发现了,长叹了一声,在后来的日子里,父亲每次来电话,我都是在蚂妈的不断催促下才应付几句……

⑥第二天傍晚,父亲竟然出现在病房门口。

窗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