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光优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3519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光优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认识光优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认识光优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认识光优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认识光优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认识光优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认识光优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光优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认识光优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光优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识光优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实验法、谈话法、讲解法、图示法、交流、合作探究等方法。

七、教学用具:

1、教师准备:

小孔成像原理的课件、“小孔成像仪”、带孔的硬纸板、蜡烛、火柴、烧杯、水、塑料直管、弯管、实验记录等。

2、学生准备:

激光灯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装置,它能创造你们不曾见过的奇迹,你们信不信?

生齐答不信。

师:

你们不相信?

我请三名同学上来见证一下这个奇迹!

(教师边说边把小孔成像系统放在讲桌一合适位置,然后点燃蜡烛,调整好光屏的位置以看到蜡烛最清晰的图像。

学生三人到讲台上观察并给全班同学叙述看到的现象(蜡烛火焰倒立的像)

教师展示小孔成像图片,结合图片讲解小孔成像并板书。

2、教师:

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呢?

学生提问题:

小孔为什么会成像?

(学生提出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在归纳的基础上确定。

3、教师:

这个问题与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认识光。

(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认识光源并简单对其分类

1、教师提问题:

要想认识光,我们必须先找到它,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会发光呢?

2、学生自由回答,师生共同交流。

3、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

帮老师找到这么多光。

树有根,水有源。

光也有个源头,我们把刚才找到的这些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板书)。

像太阳、闪电这一类光源属于自然光源;

像萤火虫、水母等一部分生物也能发光,这一类光源属于生物光源;

像打开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等,这一类光源属于人造光源。

【在这个环节中,有些学生提出月亮、镜子也是光源,这样更好,正好让学生明白自身不发光而只是反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发光的物体才叫光源,在这里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所以有争议才会有探究。

此环节教师播放光源课件,如:

按自然光源、生物光源、人造光源,虽然教学目标中没有强调让学生知道光源的分类,但在实际课堂中有些学生知识面很广泛,此时此景可以一点带过,不做重点,但不能置若罔闻,那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二:

猜测光的传播路线

光源这么多,同学们猜想一下:

这些光源所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线传播的呢?

学生猜测: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是沿曲线传播的等。

光是沿直线还是沿其它路线传播的呢?

并板书(?

)。

【大多数学生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有的同学认为光会拐弯,了解学生的猜想,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达到师生互动效果。

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我们用什么办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生:

做实验。

活动三:

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1、师:

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实验材料,哪位同学介绍一下这些材料?

2、学生一一介绍实验材料。

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前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实验方案。

在讨论的过程中,先别急着动手做,应动脑筋想想设计怎样的实验,有几种办法,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法最多、最新颖?

好吗?

各实验小组,开始吧!

3、学生交流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此环节重点培养学生要养成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学习习惯,避免盲目动手,表面看去热热闹闹,最后竟不知道自己探究的是什么问题,一定让学生明确目的,如你打算用哪些材料来探究光的传播路线,有几种办法等。

4、学生汇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法,师生共同交流方法和注意事项。

交流好了吗?

哪个实验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组的设计方法,让大家一起来分享。

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并做好记录,若有不同意见再站起来补充。

学生汇报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作出相应评价。

教师播放课件,整理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法,并补充注意事项。

(①用火安全;

②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并及时做好记录;

③激光灯不能直接照眼睛等。

下面请同学们用设计的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吧!

在实验过程中,把实验记录填好,等待汇报。

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演示汇报:

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教师作出相应评价。

7、师生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反复实验验证,我们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把板书中的(?

)擦掉】。

教师:

老师站在教室中间位置,点燃手中的蜡烛,问坐在不同方向的同学能否看到点燃的蜡烛发出的光。

学生回答都能看到点燃的蜡烛发出的光。

师问:

四周的同学都能看到老师手里点燃的蜡烛发出的光,由此可见,光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

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师生小结:

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板书)

活动四: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小孔成像”现象

1、教师播放“小孔成像”原理课件,问:

“我们研究到这里,谁来试着解释“小孔为什么会成像”这一问题?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蜡烛火焰倒立的像?

蜡烛火焰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就在光屏上得

到蜡烛火焰(倒立)的像。

2、教师结合“小孔成像”课件讲解:

蜡烛火焰上部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就会落在光屏的下部;

与此同时,蜡烛火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就会落在光屏的上部。

所以在光屏上得到的是蜡烛火焰倒立的像。

3、让一学生读“小孔成像”原理。

活动五: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

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一种非常直观的现象。

你们能不能举几个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学生回答。

阳光下或灯光下的影子也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光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光?

哪些地方需要光吗?

教师小结:

在生活、生产、医疗、军事等方面都需要光,光带给我们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如果没有光,世界将一片黑暗,人类将无法生存。

(三)将课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下

1、师生谈收获

同学们,在你们经历“认识光源-猜想光的传播路线-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你们的聪明才智和团结协作精神,老师很为你们骄傲!

快乐时光总是短暂的,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课下探究活动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

越来越多的灯饰在美化、点缀着我们的生活,但是灯光过多、过亮会产生光污染。

课后调查我们生活中的光污染现象,搜集有关资料,准备在《光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展示。

 

九、板书设计:

11、认识光

直线

光源传播

四面八方

十、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以学生认识光源、探究光的传播路线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体验为手段,以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为氛围,让学生自己建立起对光的初步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受颇多,主要认识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上好一堂课的首要前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心特强这一特点,我在上课开始就设法提出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

2、在探究中要不断地引导、强调安全教育等习惯的培养。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以“做中学”为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学生的情绪容易激动,课堂气氛很难调控,我想,要上好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特别是本课用到了火柴、激光器、烧杯(易碎品)等,所以实验前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必须的。

3、教师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在“玩”中去探究。

根据实验探究需求,我在课下自己动手精心制作需要的实验材料,帮助学生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来探究我们感兴趣的科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情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十一、附实验记录:

11、《认识光》实验记录表

四年级班2011年月日

实验名称

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1

2

3

实验结论

本节课以学生认识光源、探究光的传播路线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体验为手段,以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为氛围,让学生自己建立起对光的初步认识。

1、在上课开始就设法提出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以“做中学”为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尤为重要。

根据实验探究需求,教师在课下自己动手精心制作需要的实验材料,帮助学生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来探究我们感兴趣的科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情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