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单元综合测评第1单元有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3774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人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单元综合测评第1单元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鲁人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单元综合测评第1单元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鲁人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单元综合测评第1单元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鲁人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单元综合测评第1单元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鲁人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单元综合测评第1单元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鲁人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单元综合测评第1单元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鲁人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单元综合测评第1单元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鲁人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单元综合测评第1单元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鲁人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单元综合测评第1单元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鲁人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单元综合测评第1单元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鲁人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单元综合测评第1单元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鲁人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单元综合测评第1单元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鲁人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单元综合测评第1单元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鲁人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单元综合测评第1单元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鲁人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单元综合测评第1单元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鲁人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单元综合测评第1单元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人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单元综合测评第1单元有答案Word下载.docx

《鲁人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单元综合测评第1单元有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人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单元综合测评第1单元有答案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人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单元综合测评第1单元有答案Word下载.docx

【答案】 C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D项,均为动词,跃;

A项,“谓”,认为/称,说;

B项,“遗”,音wè

i,给,送给/音yí

,留下;

C项,“信”,可信、的确、确实/使者。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 D项,用法相同,均为副词,但意思不同。

前为将要、快要;

后为姑且、暂且。

5.从句式角度,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 ②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

③汝曹怯弱,为蛇所食 ④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⑤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于虎 ⑥均习而已矣,非别有谬巧也 ⑦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 ⑧秦,虎狼之国

A.①⑧/②④⑦/③⑤/⑥

B.①/②④⑦/③⑤/⑥⑧

C.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D.①/②④⑦⑧/③⑤/⑥

【解析】 ①定语后置句;

②④⑦省略句;

③⑤被动句;

⑥⑧判断句。

【答案】 B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7分)

张衮,字洪龙,上谷沮阳人也。

衮初为郡五官掾,纯厚笃实,好学,有文才。

太祖为代王,选为左长史。

从太祖征蠕蠕。

蠕蠕遁走,追之五六百里。

诸部帅因衮言于太祖曰:

“今贼远粮尽,不宜深入,请速还军。

”太祖令衮问诸部帅,若杀副马,足三日食否。

皆言足也。

太祖乃倍道追之,及于广漠赤地南床山下,大破之。

既而太祖问衮:

“卿曹外人知我前问三日粮意乎?

”对曰:

“皆莫知也。

”太祖曰:

“此易知耳。

蠕蠕奔走数日,畜产之余,至水必留。

计其道程,三日足及。

轻骑卒至,出其不意,彼必惊散,其势然矣。

”衮以太祖言出告部帅,咸曰:

“圣策长远,非愚近所及也。

衮常参大谋,决策帏幄,太祖器之,礼遇优厚。

衮每告人曰:

“昔乐毅杖策于燕昭,公达委身于魏武,盖命世难可期,千载不易遇。

主上天姿杰迈逸志凌霄必能囊括六合混一四海夫遭风云之会不建腾跃之功者非人豪也。

”遂策名委质,竭诚伏事。

皇始初,迁给事黄门侍郎。

太祖南伐,师次中山。

衮言于太祖曰:

“宝凭三世之资,城池之固,虽皇威震赫,势必擒殄,然穷兵极武,非王者所宜。

昔郦生一说,田横委质;

鲁连飞书,聊将授首。

臣诚德非古人,略无奇策,仰凭灵威,庶必有感。

”太祖从之。

衮遗宝书,喻以成败。

宝见书大惧,遂奔和龙。

既克中山,听入八议,拜衮奋武将军、幽州刺史,赐爵临渭侯。

衮清俭寡欲,劝课农桑,百姓安之。

天兴初,征还京师。

衮遇创业之始,以有才谟见任,率心奉上,不顾嫌疑。

太祖曾问南州人于衮。

衮与卢溥州里,数谈荐之。

又衮未尝与崔逞相见,闻风称美。

及中山平,卢溥聚党为逆,崔逞答书不允,并乘本言,故忿之。

衮年过七十,阖门守静,手执经书,刊定乖失,爱好人物,善诱无倦,士类以此高之。

(选自《魏书·

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主上天姿杰迈/逸志凌霄/必能囊括/六合混一四海/夫遭风云之/会不建腾跃之功者/非人豪也

B.主上天姿杰迈/逸志凌霄/必能囊括六合/混一四海/夫遭风云之会/不建腾跃之功者/非人豪也

C.主上天姿杰/迈逸志凌霄/必能囊括六合/混一四海/夫遭风云之/会不建腾跃之功者/非人豪也

D.主上天姿杰迈/逸志凌霄/必能囊括/六合混一/四海夫遭风云之会/不建腾跃之功者/非人豪也

【解析】 “天姿杰迈”“逸志凌霄”语意完整,其后均应断开。

故排除C项。

“囊括六合”“混一四海”结构相似,中间应断开。

故排除A、D两项。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副马,骑兵部队中备乘之马。

B.帏幄,原指在室内悬挂的帐幕、帷幔,又借指天子近侧或朝廷,还指天子决策之处或将帅的幕府、军帐。

C.委质,古时始仕,必先书其名于策,委死之质于君,表示必死之节,忠于国君,本文指“送上质子”。

D.农桑,本指种地与养蚕,后来泛指农业生产。

“劝课农桑”就是限制农业生产。

【解析】 “劝课农桑”是鼓励农业生产。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衮能够沟通上下关系。

他跟随太祖征伐蠕蠕时,在各部头领和太祖之间起到了沟通的作用,太祖日夜追击,在南床山下把蠕蠕打得大败。

B.张衮深受太祖器重,忠于太祖。

他时常参与大事谋划,在幕帐中决策,太祖器重他,礼遇优厚。

他时常向别人说起太祖的好处,并竭尽诚心侍奉太祖。

C.张衮能洞悉时局。

他任给事黄门侍郎时,向太祖建议以武力镇压慕容宝,太祖听从他的建议,他写信给慕容宝,慕容宝见信后大为恐惧,逃到和龙。

D.张衮过了七十岁,还能校定经书错误,喜爱提拔人,不知疲倦地诱导别人,士人因此推重他。

【解析】 “向太祖建议以武力镇压慕容宝”错误,他劝太祖不要用兵。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蠕蠕奔走数日,畜产之余,至水必留。

(4分)

译文:

                                    

                                   

(2)衮遇创业之始,以有才谟见任,率心奉上,不顾嫌疑。

【解析】 注意关键词语的翻译。

(1)奔走,奔跑。

计,估计。

及,赶上。

(2)谟,计策,谋略。

见,受到。

嫌疑,嫌隙猜疑。

【答案】 

(1)蠕蠕奔跑了几天,饲养牲畜后,到水边必定停留。

估计他们的里程,三天足以赶上。

(2)张衮遇上开始创业的时机,以才能策略受到信任,依本性侍奉太祖,不顾忌嫌隙猜疑。

【参考译文】

张衮,字洪龙,是上谷沮阳人。

张衮起初担任郡里的五官掾,他纯朴笃实,喜爱学习,有文学才能。

太祖做代王时,选拔他做左长史。

跟随太祖征伐蠕蠕。

蠕蠕逃跑,太祖追击五六百里。

各部头领通过张衮对太祖说:

“现在贼寇远去,我们粮食吃光,不应该深入进去,请求马上退兵。

”太祖命令张衮询问各部头领,如果杀掉备用马,够不够三天食用,都说足够。

太祖于是日夜追击,在广袤的不毛之地南床山下赶上蠕蠕,将他们打得大败。

不久太祖询问张衮:

“你们外面的人知道我先前询问三天粮食的意思吗?

”张衮回答说:

“都不知道。

”太祖说:

“这是容易知道的。

蠕蠕奔跑了几天,饲养牲畜后,到水边必定停留。

我们轻装的骑兵突然赶到,出乎他们的意料,他们必定惊讶逃散,这是必然的情势。

”张衮把太祖的话带出来告诉各头领,都说:

“圣上的策略深远,不是我们愚昧浅近之人所赶得上的。

张衮时常参与大事谋划,在幕帐中决策,太祖器重他,礼遇优厚。

张衮时常告诉别人说:

“从前乐毅驱马前往燕昭王那里,荀公达寄托自身给魏武帝,超越一世的人才难以期待,千年才有的机会不容易遇到。

主上天赋资质杰出过人,超绝的志向上凌云霄,一定能包罗天地四方,统一四海。

遭遇风云际会,不建立腾飞的功绩,不是人中豪杰。

”于是列名送上质子,竭尽诚心侍奉太祖。

皇始初年,张衮调任给事黄门侍郎。

太祖向南征伐,军队停驻中山。

张衮对太祖说:

“慕容宝凭借三代的资业,城池的坚固,虽然皇上声威显赫,一定要擒获消灭他,然而穷兵黩武,不是统一天下者所适宜的事。

从前郦生游说,田横归附;

鲁连一封飞递书信,使聊城将领被砍头。

臣下实在德行不及古人,谋略没有奇特的计策,上凭皇上的威严,希望定能对他们有所感动。

”太祖听从他的建议。

张衮写信给慕容宝,分析成败。

慕容宝看到信后大为恐惧,于是逃到和龙。

太祖攻克中山后,准许张衮进入八议范围,任命张衮为奋武将军、幽州刺史,赐爵临渭侯。

张衮清廉节俭少欲望,鼓励督促耕田种桑,百姓安居乐业。

天兴初年,征召张衮回京城。

张衮遇上开始创业的时机,以才能策略受到信任,依本性侍奉太祖,不顾忌嫌猜疑。

太祖曾向张衮询问南方州中人士情况。

张衮和卢溥同为一州,屡次交谈举荐他。

另外张衮不曾和崔逞见过面,听到传闻就称赞他。

等到中山平定,卢溥聚集党羽作乱,崔逞回信不妥帖,都违背原先说的话,所以太祖气愤张衮。

张衮过了七十岁,闭门安于宁静,手握经书,校定错误,喜爱提拔人,善于诱导不知疲倦,士人因此推重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彦威,太原人。

世儒家,少孤贫,苦学,尤通《三礼》。

无由自达,元和中游京师,求为太常散吏。

卿知其书生,补充检讨官。

彦威于礼

掇拾自隋已来朝迁沿革、吉凶五礼,以类区分,成三十卷献之,号曰《元和新礼》,由是知名,特授太常博士。

宪宗晏驾。

故事,祔庙之礼,先告于太极殿,然后奉神主赴太庙。

祔礼毕,不再告于太极殿。

时宪宗祔庙礼毕,执政详旧典,令有司再告祔享礼毕于太极殿。

彦威执议以为不可,执政怒。

会宗正寺进祝版,误以宪宗为睿宗。

执政衔其强,奏祝版参差,博士之罪,彦威坐削一阶,夺两季俸。

彦威殊不低回,每议礼事,守正不阿附,君子称之。

累转司封员外、郎中。

弘文馆旧不置学士,文宗特置一员以待彦威。

寻使魏博宣慰,特赐金紫。

五年,迁谏议大夫。

朝廷自诛李师道,收复淄青十二州,未定户籍,乃命彦威充十二州勘定两税使。

朝法振举,人不以为烦。

以本官兼史馆修撰。

彦威通悉典故,宿儒硕学皆让之。

时李程为左仆射,宰执难于改革,虽不从其议,论者称之。

彦威儒学虽优,亦勤吏事,然货泉之柄,素非所长,性既刚讦,自恃有余。

尝紫宸廷奏曰:

“臣自计司按见管钱穀文簿,皆量入以为出,使经费必足,无所刻削。

且百口之家犹有岁蓄而军用钱物一切通用悉随色额占定终岁支给无毫厘之差。

倘臣一旦愚迷,欲自歁窃,亦不可得也。

”名曰《度支占额图》。

既而又进《供军图》,又纂集国初已来至贞元帝代功臣,如《左氏传》体叙事,号曰《唐典》,进之。

三年七月,检校礼部尚书,代殷侑为许州刺史,充忠武军节度、陈许溵观察等使。

会昌中,入为兵部侍郎,历方镇,检校兵部尚书。

卒,赠仆射,谥曰靖。

(选自《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七》,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且百口之家/犹有岁蓄而/军用钱物/一切通用/悉随色额/占定终岁/支给无毫厘之差

B.且百口之家/犹有岁蓄/而军用钱物/一切通用/悉随色额占定/终岁支给/无毫厘之差

C.且百口之家/犹有岁蓄/而军用钱物/一切通用悉随/色额占定终岁/支给无毫厘之差

D.且百口之家/犹有岁蓄而军用/钱物一切通用/悉随色额占定/终岁支给/无毫厘之差

【解析】 “而”在句中表转折,其前应断开,排除A、D。

“悉随”为动词,其后应有宾语,其后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礼》是古代汉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B.祔庙,指新死者在安葬前祭于祖庙,这里指将先皇的牌位放到太庙。

C.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也指书读得很多的老学者。

D.货泉,初为王莽时货币名,后泛指货币;

也可指金融财政。

文中取第一个意思。

【解析】 货泉在文中取第二个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彦威开始无法进入仕途,游学京师期间做了太常寺的检讨官,在尚书省搜集各种资料,编成《元和新礼》,因而知名。

B.王彦威因粘贴祭文的方版出错获罪被削夺一级官阶,罚两季俸禄,但他一点也不低头屈服,讨论礼仪之事时仍坚守原则,众君子都称赞他。

C.王彦威治理有方。

朝廷诛灭李师道,收复十二州后,没有核定户籍,便命他担任十二州勘定两税使,他使朝廷法规得以振兴,百姓也愿意遵从。

D.王彦威著作颇丰。

他通晓典章制度,老成博学之士都佩服他,王彦威的主要著述有《度支占额图》《供军图》和《唐典》。

【解析】 “粘贴祭文的方版出错”不是因为王彦威,执政官因怨恨他,故奏报祝版有差错是他的过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执政详旧典,令有司再告祔享礼毕于太极殿。

(2)臣自计司按见管钱穀文簿,皆量入以为出,使经费必足,无所刻削。

(1)旧典,旧的典章制度。

告,禀告。

执议,坚持上奏议论。

(2)自,自从。

皆,都。

刻削,削减。

【答案】 

(1)执政官审议旧的典章制度,命主持官员第二次到太极殿禀告祔庙祭享的仪式完毕。

王彦威坚持上奏议论认为不可,执政官大怒。

(2)臣自从主持财会和管理钱榖的文簿以来,都是量入为出,使经费务必充足,无一项开支被削减。

出身世代儒学之家,年少时失去父亲。

家境贫困,仍刻苦学习,尤其精通《三礼》。

王彦威没有途径自我进取,元和年间游学京师,请求做太常散吏。

太常寺卿了解到他是个书生,让他补任检讨官。

王彦威在尚书省搜集自隋以来有关朝廷沿革以及五种吉凶礼仪的资料,按类区分,编成三十卷献给朝廷,取名为《元和新礼》,因而知名,朝廷特授他为太常博士。

宪宗驾崩。

旧例,把先皇的牌位放到太庙的仪式,是先到太极殿祝祷禀告,这以后敬奉牌位前往太庙。

祔庙的仪式完毕,不再到太极殿禀告。

当时宪宗祔庙的仪式完成后,执政官审议旧的典章制度,命主持官员第二次到太极殿禀告祔庙祭享的仪式完毕。

恰好宗正寺进呈祭祀时粘贴祭文的方版,误将宪宗写成睿宗。

执政官怨恨王彦威强硬,奏报祝版有差错是太常博士的过错,王彦威因此获罪被削夺一级官阶,罚没两季俸禄。

王彦威一点也不低头屈服,每当讨论礼仪之事,仍坚守原则决不阿谀逢迎,众君子都称赞他。

后他屡经调任做了司封员外、郎中。

弘文馆过去不设置学士的职位,文宗特设学士职位来礼待王彦威。

不久又派魏博宣旨慰问,特赐金鱼袋、紫朝服。

五年,升任谏议大夫。

朝廷在诛灭李师道后,收复淄、青等十二州,还没有核定户籍。

于是命王彦威担任十二州勘定两税使。

朝廷法规得以振兴,百姓遵从不以为烦冗。

王彦威又以原职兼任史馆修撰。

王彦威通晓典章制度,老成博学之士都佩服他。

当时李程任左仆射,宰相在改革上遇到难题,虽未采纳王彦威的意见,议论的人都赞扬他。

王彦威虽然在儒学方面很出色,也对工作勤奋认真,然而管理钱财却不是他的专长,性情既刚直,又过于自信。

曾在紫宸殿上奏说:

“臣自从主持财会和管理钱榖的文簿以来,都是量入为出,使经费务必充足,无一项开支被削减。

况且百口之家,年终尚有储蓄,而军用钱物,各项开支,均须随种类和数量估计上报而定,终年供给,没有毫厘的误差。

倘若臣一旦愚昧昏迷,企图自欺自盗,也不可能得逞。

”将文簿取名为《度支占额图》。

不久又进献《供军图》,又编纂收集建国初年到贞元年间历代功臣事迹,仿效《左氏传》体例叙事,取名为《唐典》,进献朝廷。

三年七月,王彦威任检校礼部尚书,替代殷侑为许州刺史,充任忠武军节度、陈许溵观察等使。

会昌年间,入朝为兵部侍郎,历任藩镇节帅,又任检校兵部尚书。

死后,追赠仆射,谥号为“靖”。

(三)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9分)

缀古诗怀家

晁补之

二月已破三月来,蝴蝶忽然满芳草。

正是归时君不归,及至君来花又少。

14.请简要分析“忽然”一词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解析】 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时间,第二句则以“忽然”一词呈现出景物变换速度之快的特点。

从表面上看是写景物变换快,而实质上是在写诗人的心理及感觉。

结合全诗,推测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则可以发现诗人心中复杂而深切的思家情怀。

【答案】 “忽然”一词突出了春天景物变换之快,写出了诗人看到春天美景后的惊喜,同时又传达出春天美景引发的怅然若失的怀家情思。

15.诗的后两句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怀家”之情的?

请简要赏析。

(5分)

【解析】 诗歌标题中有“怀家”一词,而诗歌的后两句写的却是家人怀自己,显然诗人是借家人怀自己来表现自己对家人的思念。

这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写法——对写。

【答案】 诗人采用对写的手法,从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来写自己的怀家之情。

同时,用错过赏花时节的遗憾表达家人对自己归家的期盼,从而表达诗人怀家心情的热切,情感深切感人。

三、语言运用(12分)

16.请将下面长句改为3个短句,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分)

新疆伊犁治蝗办在察布查尔县举办了一次有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和当地农牧民参加的,展示了人工应急防治和大型机械应急防治演练过程的草原生物灾害应急演练活动。

①                                    

②                                    

③                                    

【解析】 先提出主干句,“新疆伊犁治蝗办在察布查尔县举办了一次草原生物灾害应急演练活动”,因为题干要求改为“3个”短句,主干句中可适当有定状补等附加成分。

接下来把“谁参加的活动”和“活动展示了什么”两个内容单独成句,注意语句连贯,不改变原意。

【答案】 ①新疆伊犁治蝗办在察布查尔县举办了一次草原生物灾害应急演练活动。

②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和当地农牧民参加了此次演练活动。

③活动展示了人工应急防治和大型机械应急防治演练过程。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企鹅是一类广泛分布的海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种观点认为,企鹅可能无法进化出既能飞行又能游泳和潜水的双翼,这种观点被称之为“生物力学理论”。

根据这种理论,企鹅在进化过程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得它们的游泳和潜水行为变得非常高效,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进化的某些阶段,企鹅甚至无法维持飞行的成本,因此就变得不再会飞。

【解析】 回答问题时,注意把握语段的意思和横线前后的内容。

①处,从后文的内容分析可知此处应该填写提问为何企鹅不会飞的内容;

②处,前文写企鹅双翼的进化,后文写企鹅的游泳和潜水,由此判断此处应填写企鹅的双翼对游泳和潜水的适应性的内容;

③处,其后“甚至”一词表明此处内容与后面形成语意递进,此处后写企鹅无法维持飞行的成本,由此判断此处应该填写企鹅飞行的成本增高的内容。

【答案】 ①但是什么让企鹅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飞行能力 ②双翼越来越适应游泳和潜水 ③但也使得飞行成本越来越高

18.下面是某校团委“中国梦演讲赛”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图表总体为“中国梦演讲赛”赛事组织的流程图,涉及各类工作及各项要求,只要理清树形图的结构,就不难读懂图意。

表述时要注意内在逻辑关系。

【答案】 (示例)“中国梦演讲赛”拟于5月4日举行,赛事需要组织和宣传。

组织工作需要联系报告厅,选拔20名参赛者,最后评出6个奖项;

宣传工作包括出海报、组稿,并在学校网站和校报报道。

(内容得当,给2分;

表述准确,给2分;

语言连贯,给2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

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四、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国王收到了一份礼物——两只威武的猎鹰。

国王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猛禽,他把它们交给自己的首席驯鹰人进行训练。

几个月过去了,其中的一只猎鹰已能傲然飞翔,另一只却没有半点动静,从来到王宫的那天起就待在枝头纹丝不动。

国王召集了各方的兽医和术士,命他们设法让这只猎鹰飞起来,但所有人都无功而返。

于是国王命人去找一个熟悉野外环境的农夫进宫。

第二天早晨国王看见那只不可救药的猎鹰正盘旋在王宫里的花园的上空。

国王就问农夫:

“你是用什么方法让这只猎鹰飞起来的?

”农夫低着头回答道:

“陛下,我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砍断这只鹰抓着的树枝。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中的鹰立脚的树枝的象征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是依赖,是凭借,是保护,是温柔,是舒适,是安逸,是幻想,是指望,是退路,是诱惑,是侥幸……材料中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为此,我们可以从猎鹰、农夫等多个不同的角度来构思立意。

以下立意可供参考:

(1)摆脱依赖,依靠自己。

我们的心中都有梦想的种子,它们必须依靠我们自己辛勤的浇灌才会发芽、开花、结果。

一味依赖别人,永远也不可能成长。

(2)抓住根本看轻其他。

当我们学会抓住根本时,就抓住了成功的尾巴,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3)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其实,很多事情都很简单,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4)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人有时可能会置身于命运的悬崖绝壁之上,然而也正是面临这种后无退路的境地,人才会集中精力奋勇向前。

(5)压力也是动力,成功需要逼迫。

压力也是促使人前进的动力,来自外部的逼迫也会唤醒人的斗志,激发人的潜能,最终使人达到自己不曾企及的高度。

(6)切莫安于现状。

安于现状,满足于现有的条件,不思进取,最终将会成为社会的残渣,被社会淘汰。

【范文】

不做安于现状的鹰

邓 阳

一只雄鹰即便千般不愿离开紧紧抓住的那根树枝,但当农夫将树枝砍断后,它也会翱翔于蓝天。

所以,想要成为一只搏击长空的雄鹰,就必须放开紧紧抓住的树枝,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飞速发展的社会促使我们加快脚步,可仍不乏停在原地、整日无所事事的人。

这些人本质上跟那只抓住树枝不放的雄鹰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他们抓住的是对父母的依赖,对安逸生活的享受,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