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4046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篇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3)第①段: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第②段:

小城的公园更美。

第③段;

小城的街道也美。

(4)C;

A;

B

(5)A

【解析】【分析】

(1)句子衔接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

对于句子衔接,要注意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由上句的“一棵棵榕树就像”可知下句选“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比较恰当。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及选项,正确理解词义。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每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4)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句子,然后结合选项加以判断。

(5)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A;

(2)C;

(3)第①段:

(4)C、A、B;

(5)A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了语句衔接,结合上下文及所给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及选项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这道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5)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2.课内阅读。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

“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

“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第1自然段的意思是( 

 

先生认为不懂就问是对的,同意讲解书中的道理。

先生感觉学生年龄太小,认为他们没必要知道书中的道理。

(2)孙中山向先生提出问题,挨打了没有?

先生是怎么做的?

(3)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是否赞同孙中山说的话。

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做?

【答案】

(1)B

(2)没有。

先生很详细地讲解了书中的道理。

(3)我赞同孙中山说的话。

我也会像孙中山一样,不懂就问。

(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再结合选项判断。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1)B

(2)没有。

(3)我赞同孙中山说的话。

(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读例文,完成练习。

(二)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是那样细腻而柔软。

(1)第一句话写了杨梅的________、________和小刺。

(2)第二句重点写了杨梅身上________的变化,可见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3)请仿照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写一种水果或玩具的外形。

【答案】

(1)形状;

大小

(2)小刺

(3) 

(1)、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

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1)形状、大小;

(2)小刺;

(3)略

(1)、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

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把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找出来,并画上横线。

(2)这段话是对翠鸟的________描写,重点写了羽毛、________和________。

(3)从这段话中我体会到了作者________之情。

【答案】

(1)彩色;

翠绿;

蓝色;

红色

(2)外形;

翅膀;

(3)对翠鸟的喜爱

(1)考查对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的掌握。

寻找文句中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相对简单,从文中挑出来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1)彩色;

(2)外形、翅膀、嘴

(3)对翠鸟的喜爱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dià

gōu)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pú

pǔ)公英的花瓣是合拢(lǒng 

rǎo)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读音。

钓________(dià

gōu)鱼 

蒲________(pú

pǔ)公英

合拢________(lǒng 

rǎo)

(2)用横线画出这段话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__。

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在你看来,蒲公英的花像________。

(3)你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了吗?

观察下面的图片,完成练习。

时间:

花的形态:

草地的颜色:

从中,你看到“我”是一个善于________的孩子。

A.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B.钓鱼 

C.在观察中寻找乐趣

(4)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草地的色彩是会变化的。

作者先发现________,后发现________。

A.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B.草地的颜色会变

(5)选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叙述的,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观察图片,完成练习。

大自然中像蒲公英这样有趣的植物还有很多,图中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植物,白天如图一所示它的花瓣是________,而夜间的时候如图二所示.它的花瓣是________。

因此这种会“睡觉”的莲花,我们把它称为________。

【答案】

(1)dià

o;

lǒng

(2)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

人的手掌;

一把小伞

(3)中午;

张开;

金色;

早上、傍晚;

合拢;

绿色;

(4)B;

(5)时间;

很早;

中午;

傍晚

(6)张开的;

合拢的;

睡莲

(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6)解答时,先从给出的图画里提取答题的信息点,然后予以综合解答。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判定。

(1)dià

o、pú

、lǒng

(2)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3)中午;

(4)B;

(5)时间、很早、中午、傍晚

(6)张开的、合拢的、睡莲

(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6)培养观察能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

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

”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谢谢你……”

青头笑眯眯地说:

“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

(1)用横线画出说明青头和红头是好朋友的语句。

(2)写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线路:

牛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到地面。

你认为这是一趟________(愉快 

惊险)的旅行。

(3)关于红头能够从牛肚子里出来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青头的帮助 

青头鼓励红头不放弃 

牛不吃蟋蟀,只吃草

(4)红头出来后,会对青头说什么呢?

请用一两句话把“谢谢你……”后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答案】

(1)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谢谢你……”

青头笑眯眯地说:

(2)第一个胃;

第二个胃;

牛嘴;

惊险

(3)C

(4)如果没有你,我就没有命了。

(1)、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一般要注意补写的内容与所给出的内容一致,要联系上下文,注意语句通顺。

(1)①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谢谢你……”;

②青头笑眯眯地说:

(2)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惊险

(3)C

(4)如果没有你,我就没有命了。

(1)、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的能力。

7.课外阅读。

美丽的秋季

你悄悄地走来,默默无声。

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美丽的秋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花园。

霎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

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田间。

秋风过处,五谷飘香。

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像翻滚着的千层波浪;

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声和鸣。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果园。

看,树上硕果累累。

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汪汪……好可爱啊!

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

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个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地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

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一层金色;

瞧那边的山上,枫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燃烧。

这一黄一红,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我迷恋你呀,秋!

我赞美你啊,秋!

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文中的“你”指________,它是________的季节,也是________的季节。

(2)文中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幅秋景图。

(3)在第3自然段中,写出描写田间作物的拟人句;

在第4自然段中,写出描写果园硕果累累的比喻句。

(4)请你写一句赞美秋天的话。

【答案】

(1)秋天;

美丽;

收获

(2)花园;

田间;

果园;

山坡

(3)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

(4)秋天是画,是彩云,是流霞,是成熟,是收获。

(1)、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3)此题意在明白拟人、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对秋天的感悟,言之有理。

(1)秋天、美丽、收获

(2)花园、田间、果园、山坡

(3)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4)秋天是画,是彩云,是流霞,是成熟,是收获。

(1)、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考查学生对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关港珠澳大桥材料的阅读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从设计到建成历时14年,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只要40分钟左右的车程,基本实现“1小时经济圈”目标。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的工程技术及设备规模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该桥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早在2015年就被英国《卫报》称为“即将完工的当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从上面的材料中,可提取到的信息正确的是( 

大桥总长约55公里。

大桥从设计到建成历时14年。

大桥建成通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只要40分钟左右的车程。

D. 

大桥建成通车。

基本实现“1小时经济圈”目标。

(2)港珠澳大桥是连接哪些地方的大桥?

( 

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 

西接广东省珠海市 

西接澳门特别行政区

(3)港珠澳大桥是集桥、岛、隧于一体的工程。

它获得了什么赞誉?

【答案】

(1)A,B,C,D

(2)A,B,C

(3)该桥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早在2015年就被莫国《卫报》称为“即将完工的当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1)、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1)ABCD;

(2)ABC;

(3)该桥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早在2015年就被莫国《卫报》称为“即将完工的当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1)、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

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

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有删改 

新华网)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我国大部分公民都知道什么叫垃圾分类。

②知道各类垃圾的具体分类方法的民众不足三成。

③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把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

④大部分民众知道垃圾怎么分类,并能坚持做到垃圾分类、投放。

⑤只有极少部分的民众从未对垃圾进行分类。

(2)据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多少元左右?

200亿 

300百万 

300亿 

300

(3)下列对垃圾分类作用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垃圾分类处理费时费力且意义不大

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 

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4)你对垃圾分类怎么看?

又会怎么做?

【答案】

(1)①正确;

②错误;

③正确;

④错误;

⑤正确

(3)B

(4)①垃圾分类很有意义。

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②我在生活中一定要学会并坚持做到垃圾分类,还要向周围的人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1)、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1)①正确;

(2)C;

(3)B;

(4)①垃圾分类很有意义。

(1)、

(2)、(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霜的工作

叶圣陶

①很冷的晚上,霜大声地喊:

“你们注意啦,今晚我要留在你们这里了。

北风吹了一天,厚厚的云挡住了太阳的暖气,是我工作的时候了。

特地关照你们一声,免得你们到时候来埋怨(má

yuà

n)我。

②霜这样喊过之后,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

农人把牛牵进屋里,给一切牲畜(shēng 

chù

)加铺一点干草。

母亲把厚被盖在孩子的身上,让他们(暖和 

温和)地睡觉。

种花人说“这些花草不要被霜弄坏了。

”就把花盆移过。

霜的工具都在一只小箱子里,是些什么东西呢?

一只颜色盒子,(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的画笔,还有剪刀和铁锤。

③霜背起小箱子,动手工作了。

它把草叶和有些树叶涂成黄色,把有些树叶涂成嫩红色,更把有些树叶涂成老红色。

它拿起一支大画笔,蘸(zhà

n)着银白色来画田地,田地上就像落过小雪一般。

它拿起一支小画笔,也蘸着银白色来画人家的窗玻璃,窗玻璃上就有了非常美丽的花纹。

④它又用了剪刀剪开各种种子的壳(ké

),嘴里唱着:

“你熟了,散播到各处去吧!

你熟了,散播到各处去吧!

”最后它到粟(lì

)子树上,说:

“栗子也熟了,

我要敲开那些硬壳,让孩子和松鼠有栗子吃。

”它用了铁锤把一个个硬壳都敲开。

棕色的栗子就在毛茸茸的屋子里露出来了。

(1)选择第②自然段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暖和 

温和)________地睡觉 

(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________的画笔

(2)请将下列每个自然段的序号和对应的意思进行连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