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4610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100个教育理论综合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②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③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的著名论断,他批判性地讨论了西方以往的教育思想,同时吸取现代哲学、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上的成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4、试论述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常常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点。

它主要是十月革命后苏联教育家提出的,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家大多同意此类说法。

其主要观点是:

①教育从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就必须把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在劳动中传递给新生一代,教育就是基于生产的需求,基于人类生存而产生的。

②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③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的语言产生为条件的。

语言和教育同时都是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④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⑤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5、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如下:

(1)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2)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

(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

(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6、谈谈科学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教育事业是一项传统性很强的事业。

在历史上,教育的某一形态一旦形成,往往几十年、几百年一脉相承,而科学技术却是活跃的、革命性的。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冲击着教育的习惯领域,导致教育中新与旧、先进与落后的矛盾斗争,最终促成教育的革新与发展。

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

具体地说,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到他们对教育内容、方法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也会影响到他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育过程中教育机制的设定。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一方面,科学技术发展正日益揭示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使教育活动遵循这种规律;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使教育对象得以扩大。

科学技术的每次发展都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发展。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所有环节中去,为教育资料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

学校类型、规模的扩大,教育设施的兴建,教育内容的记载与表达方式,教学用具与器材的制造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作用。

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通过一系列政策,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其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受教育权。

再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

培养什么样的人,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是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的。

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的目的也就不同。

最后,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只有按规律办事,才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8、试论述“经济发展,教育要先行”。

教育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教育先行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不能超越经济的发展水平。

教育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并不意味着教育消极地等待经济条件,而应当在现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经济条件,使教育的发展先走一步,从而为经济发展做好人才的准备。

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推进,教育对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教育必须超前于经济的发展。

其次,教育先行是当代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现代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使科学知识与人结合,同时实现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在科技知识广泛运用于生产过程的现阶段,教育对于生产、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将更为突出。

再次,教育是为未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培养人才。

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教育工作效益的滞后性,决定了教育的发展必须先于经济的发展。

不能等经济发展了,再发展教育,而是要使教育的发展在适当程度上优先于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为经济的发展准备好适当的人才。

9、结合实际谈谈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使学校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起着引导和培养、塑造的作用。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这有助于有效地加速个体发展的进程。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学校教育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促进学生特殊才能和个性的发展。

当然,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不是没有条件的。

所以教育不是万能的。

它要求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并且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影响。

10、简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教育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原因在于: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引导着个体的发展方向。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学校教育是在各种规章制度的严格制约下进行的,它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良好秩序。

同时,学校教育具有系统的学习内容,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关——学校进行的。

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起来的,具有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具有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专职教育工作者。

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要求把学生组织在专门的教育过程内进行教育,因而,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比其他任何影响人的条件都要有效。

(4)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

教育可以根据个体的遗传素质,有意识地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使先天的遗传素质向有利于身心成长的方面发展。

(5)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教育能按照预定的目的选择和提炼有利于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克服和排除不利于人发展的因素。

11、在被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的初中阶段,个体发展的任务是什么?

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初中教育在个体这一发展阶段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

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在身体发展方面,初中阶段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

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初中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起始阶段。

12、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应采取怎样的相应策略?

教育要获得好的效果,必须深刻认识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应该做到循序渐进,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到高的顺序,既不要“拔苗助长”,也不要压抑学生的发展、消极地迁就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这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特点的教育。

同时,还要看到各年龄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人为地截然分开,要做好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个体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存在关键期,为了有效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教育工作要及时施教,抓住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存在着个别差异。

这一规律要求教育工作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存在互补的可能。

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面对全体学生要树立起坚定的信心,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

13、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14、试论述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的,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

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

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15、教育目的的作用有哪些?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以下作用实现的:

(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方向。

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因此,教育目的无论是对教育者还是对受教育者都具有目标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目的反映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人们在一起共同活动的基础。

因此,共同的目的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目标就是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获得它(实现它),那么,它便能使学习者付出为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力量。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

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工作,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进行。

16、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是什么?

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的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7、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

(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是提高人的整体性的精神素养。

(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分辨美与丑、文与野、优与劣的能力,具有区分美的程度和种类的能力,懂得各种类型美的特性与形态的丰富性,领悟美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并使人格与性情得到陶冶。

(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

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生活美的创造。

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18、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哪些?

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

(1)人身权。

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

由于未成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人身权受到特别的保护.国家除了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一般保护外,还对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进行特殊保护。

(2)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我国一系列法律都对此进行了规定,如《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联系实际谈谈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职业的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丁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

第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第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第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第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0、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学校的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这种精神上的、道德上的影响并不是靠说教就能产生的。

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这会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

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做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做出反应,用各种形式表现他们的评价和态度。

这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确实是其他任何职业都无法比拟的精神挑战。

21、简述师生在教学上的关系。

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授受关系,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

首先,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其次,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第三,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2、试论述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特点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根据课程任务分类,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

基础型课程的要求最基本,适应范围大,并可以作为生长点,在此基础上拓展。

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无论哪个学生都要学习。

基础型课程要求很严格,必须有严格的考试。

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它随学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上。

例如,注重加强学生文学、艺术鉴赏方面的教育与拓展学生文化素质的文化素养课程和艺术团队活动,注重加强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环境保护等课程,都属于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比起基础型课程来有较大的灵活性。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这类课程可以提供一定的目标,一定的结论,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则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探索、研究,引导他们形成研究能力与创新精神;

也可以不提供目标和结论,由学生自己确立目标、得出结论。

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而从一定程度来说.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增益促效的基础作用。

各类型、各科目的课程在教育过程中虽然任务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

从课程目标来说,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在统一的目标下,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上能够功能互补递进,全力形成一个整体。

正是三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有机地组成了整体,因此才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3、简述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一些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24、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强制性。

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不是普通的教学计划,它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具体保障,其制定的依据是《义务教育法》,就是说,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是《义务教育法》的实施计划,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

因此,它具有强制性。

(2)普遍性。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适用范围要比普通的课程计划宽得多,它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多数学生的,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3)基础性。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作用就在于充分保证为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打下好基础。

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各门课程的课时比重要恰当。

要彻底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或升学教育,使之真正成为素质教育,保证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职业素质等得到全面的提高。

25、简述我国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

我国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

(1)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热爱祖国,有理想,有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具有求新创新、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公平竞争、效率、效益、遵纪守法的观念;

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2)掌握较宽广的文化、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自觉的学习态度和独立的学习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必备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身心保健的知识与能力。

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相应的审美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一定的应变能力,初步形成健康的个性。

(4)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职业观念和初步的择业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