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系列培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5925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写作系列培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闻写作系列培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闻写作系列培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闻写作系列培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闻写作系列培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新闻写作系列培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新闻写作系列培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写作系列培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闻写作系列培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写作系列培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闻写作系列培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

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

揭示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

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

”一篇报道,读者拿起来之后要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看还是不看。

标题是新闻的题目,是消息的眼睛,象人的脸面一样重要,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

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

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

新闻标题的结构方式、写法很多。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在标题撰写上必须下功夫。

新闻界有“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

这一说法。

消息标题的特点是:

必须有--何人(物)who做何事what,必须简洁、准确。

如:

①专家(who)解惑: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what)(2008年10月01日来源:

新华社);

②学校(who)因高三学生在宿舍吸烟(why)劝其转学(what)(2008年10月01日来源:

四川新闻网);

③会昌(who)举办体育盛会喜迎新年(what)(2009年1月4日,来源:

赣南日报)。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

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的特点:

有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

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

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

那末,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

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

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

多用于“软”消息。

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

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

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

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

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如写烟叶生产势头好,就从描写某一生产现场如何一派繁忙,再讲整个乡或县的烟叶生产情况。

3、提问式。

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如开头以提问的方式,接着某乡或县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4、结论式。

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如1月6日赣南日报头版头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走访慰问:

1月5日,带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及农村低保户、困难群众、重点优抚对象、敬老院老人和困难企业的关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深入到章贡区、赣县、南康走访慰问.

5、号召式。

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导语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写作时,往往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常见问题称之为导语写作十忌:

一忌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

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

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

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

如为了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三忌背景材料式导语。

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

四忌学术语言作导语。

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这里要做好“第二种语言的翻译”,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

五忌导语公式化。

一些通讯员或记者喜欢用一个框框去套多种内容,结果是平淡无奇,千篇一律。

公式化导语必然导致导语无新意,面目可憎。

六忌概念化。

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话、空话、官话。

七忌数字堆砌。

导语内数字过多,就会淹没新闻事实。

统计数字一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将其放进导语内,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八忌长导语。

导语冗长,使人感到很沉闷,根本没有兴趣再看下文。

一般应控制在80字内,最多不要超过150字。

九忌逻辑不清,概念模糊。

十忌标题与导语重复。

如题目:

县ХХ部门举行迎新春座谈会;

导语:

昨日,县ХХ部门在该局会议室举行慰问老干部座谈会。

题目和导语几乎是“一模一样”。

(三)主体

主体是在导语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与主题相关的事实,使之更加详实、具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

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

主体的写作,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1、围绕主题、扣紧导语。

导语、主体、结尾是消息的完整肌肤,写作时对选材和结构要通盘考虑。

新闻主体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不能一一罗列,但仍要紧紧围绕导语中确立的主题思想来挑选素材。

虽然,有些素材很感人、很动听,但若与主题无关,也要忍痛割爱。

在新闻诸要素中,主体需要包容哪几个要素,回答几个要素,回答哪几个问题,都必须紧扣导语的轨迹,而不能脱节。

2、段落分明、启承自然。

从消息的段落大小和字数多少来看,新闻主体所占的篇幅较大,一般比导语和结尾要长。

但是新闻主体不是大采矿,不能什么才都往里面装。

写作时,要把材料排个队,安排好次序,那个在前,哪个在后,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哪些材料构成一段,哪些材料构另一段,都要泾渭分明,力求层次清楚。

每一段最好只说一层意思,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处于胶合状态。

提倡段落短一点,段落可以多一点。

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尽量能够找到有机的联系。

3、手法灵活、叙述生动。

消息写作固然以叙述为主,但不排斥其他写作手法。

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

曼切尔把“要表现,不要叙述”作为新闻消息写作的第一信条。

他说“平铺直叙,会使读者和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

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

”他说的表现,就是指生动形象的描述。

在消息中加强形象描写,用生动的形象来说明抽象的事物,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

(四)背景

1、什么是背景?

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

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

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在消息写作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须有的,背景和结尾在某些消息中可以没有。

我们写信息报道,写出来的东西要么空乏无力、没有说服力;

要么无法吸引受众、致使读者阅读欲不强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多读、多看、多思考,提高消息写作水平,多出精品,更重要的是彻底摒弃为完成上级任务而写作的错误思想,变被动“要我写”为主动“我要写”,充分挖掘写作潜力,才能创作质量高、反响好的稿件。

接下来,看一看我们在消息写作中到底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一:

弱化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如果眼睛不明亮,那新闻是很难吸引人的。

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将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起标题,想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觉得无关紧要。

其实,这是陷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

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我们阅读消息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看下去;

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闻。

因此,我们要多在标题拟定上下功夫,要按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原则做好每一个标题。

 

误区二:

角度错位。

大家都知道,我们负有及时宣传报道本单位大事要闻的职责。

为此,我们大家都付诸了极大努力,但写出的东西质量却不是很高。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消息的采写角度上。

我们的报道应该精益求精,努力增强报道的新闻性、亲民性、创新性,尤其在调整报道方向、拓展大众视角上下功夫,要善于从小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点。

比如,基层会议和基层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里出台的重要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我们在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要点“拎”出来,稿件才能出彩。

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

误区三:

贪大求全。

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一、二、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消息写作的误区:

我曾经有段时间在新闻写作时常会不自觉地带有机关应用文写作的痕迹,把稿件写成了总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

其实,在消息写作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题,一篇消息只需说清一件新闻就可以了,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这篇消息就很难写出质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