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6628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Word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Word文档格式.docx

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图1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

图2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

〔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3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4找出0°

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

观察0°

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5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

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

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

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

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板书〕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

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昼夜“

再读课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

〔组织讨论〕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

为什么?

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

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

〔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

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

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低,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

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录像〕《季风的形成》中节选《影响我国的冬季风》。

引导学生读课本4.6图,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讨论〕

1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

风向如何?

2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3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

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且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

综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冬季风南下对北方的影响显著是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的形成原因。

〔启发提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读图〕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

读图要求(可要求学生依据1月平均气温图的方法,分组讨论,列出读图提纲):

1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3找出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

那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1)夏季全国等温线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为20°

C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为16°

C,海南省南部7月平均气温为28°

C,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

C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

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内部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板书〕二、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呢?

依据刚才学过的分析冬季气温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学们课下可讨论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可以参照课本上“夏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表”。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悬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讨论回答〕

(1)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了解这些知识便于我们掌握规律,趋利避害,让大自然能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

〔板书〕三、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指导读图〕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

(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4)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教师对学生读图给予具体的指导,如教师讲解某个温度带分布的读图方法,其它温度带由学生自己读出来。

不要求和书上说法完全一致,鼓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比较哪种表述更好。

〔出示复合投影讲解、总结〕“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

温寒温带:

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度中温带:

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

带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

亚热带:

秦岭-淮海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青藏高原气候区:

青藏高原

〔指导填图〕请同学们把五个温度带和青藏高原气候区填在填充图上。

学生填图。

〔教师〕不同的温度带适宜栽培和推广的农作物品种不同,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请看表:

〔出示投影〕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

农作物

喜凉作物:

小麦、马铃薯、大麦(青稞)、甜菜

喜温作物:

玉米、谷子、大豆等

喜热作物:

甘蔗等

≥10°

C

1000~2000°

>

3000°

5000°

同学们看书上“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表和投影片回答:

(1)看一看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

(2)五个温度带的积温分别是多少?

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

(3)五个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如何?

我们这个地区是一年几熟?

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我们钢才提到的小麦要求的积温是多少,主要分布在哪个温度带?

〔引导思考〕我国五个温度带对农业生产有何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总结〕我国南北跨度很大,近50个纬度,各地积温由1600-8000°

C差别很大,故适合喜热、喜凉、喜温的等多种作物生长,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生存的地点。

而且我国水稻、棉花等高产作物的分布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作物熟制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到海南岛的一年三熟,也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这个地区是什么熟制,请同学们调查一下。

但是,由于我国面积广大,各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夏季温度等差异很大,同一作物品种在不同地区所需的10°

C积温也不相同。

因此,在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或改革熟制试验上,必须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成功。

〔板书〕降水的特征

1.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

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讲授〕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

〔出示投影片〕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

〔启发提问〕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板书〕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讲授〕这是一年内降水的分布特点,那么不同的年份间又怎样呢?

〔副板书〕空间

成因

时间

〔指导读图“中国干湿地区〕

〔讲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湿润的地区,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又划分了湿润地区和非湿润地区。

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干旱的地区,根据干旱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不同的干湿地区,地表的植被差别很大。

东部湿润区,水分充足,可生长高大茂密的乔木。

过去这里是郁郁苍苍的森林,后来,人类的足迹来到了这片土地,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只剩东北地区和武夷山区还有大片原始林。

〔挂图〕湿润地区景观。

〔讲授〕半湿润区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由高大的乔木向低矮的草本植物过渡,典型的自然植被是森林草原。

但事实上,这片地区被开发利用的很难找到原始植被了。

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农耕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半干旱区气候偏干,地表植被为草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挂图〕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景观。

〔讲授〕干旱地区水分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植被的生长,有些地区几年不降一滴水,地表景观十分单调、荒凉,是典型的荒漠景观。

〔挂图〕干旱地区景观。

〔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的活动与降水的关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我们知道,由于季风活动的一些异常,有时会给我国带来一定的自然灾害,使人们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带来不利之处。

尽管这样,它对我们的影响仍然是利大于弊。

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我们把我国东部季风区与同一纬度的其它国家、地区做比较,例如北非。

〔显示北非景观〕

〔讲授〕由于没有季风活动,北非气候十分干旱,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区,比我国的干旱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是著名的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一片广阔的不毛之地。

而我国的30°

N附近,正是地肥水美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有美丽的、富饶的四川盆地,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这样一对照,我们不禁要感谢季风了。

所以我们对待季风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和态度,既看到它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

关于这一点,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青藏高原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化,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雪线以上。

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

秦岭南北一图,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

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柑橘树,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苹果树。

这是因为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北部冬季风的南下。

所以秦岭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

北坡气温低,为暖温带景观。

〔讲述〕由以上分析得出:

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板书〕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启发提问〕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归纳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板书〕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8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

分别低22.7°

C和3.7°

C。

(2)7月份,齐齐哈尔的气温比巴黎高多少摄氏度?

高26.3°

C

(1)齐齐哈尔气温年较差,比巴黎大多少摄氏度?

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回答)

〔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

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

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

大陆性气候显著。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

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第2课时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

〔板书〕二、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板书〕季风活动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讲授〕什么是季风?

顾名思义,与什么有关?

(季节)联系生活实际冬、夏各刮什么风?

〔板书〕1.季风的概念

〔讲授〕冬天盛行的风叫冬季风,夏天盛行的风叫夏季风。

〔板图演示〕冬、夏季风的动态演示。

〔总结板书〕2.

风向

性质

范围

冬季风

偏北

干冷

大部分

夏季风

偏南

暖湿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夏季风并没有影响到整个中国,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

〔板图演示〕夏季风被一系列山脉阻挡。

〔讲授〕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挡,只好望山兴叹,就此止步了。

所以夏季风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我国东部、东南部地区。

人们根据夏季风活动的范围,把它能到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

无法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唐代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

〔板书〕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提问〕同学们能否尝试解释降水空间分布的成因?

〔学生回答〕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充足;

越往西北内陆,降水越少;

非季风区降水最少。

〔讲授〕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特点又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我国东部降水集中于夏季?

与季风的活动有关系吗?

同学们讨论一下,最后看看是不是与板图演示的一致。

下面我们将通过演示雨带的移动和雨季的形成来解释上述问题。

〔板书〕4.雨带移动与雨季

〔讲授〕(结合板图)整个冬季,我国大陆被寒冷的冬季风控制,一般到4月份,夏季风开始形成并逐渐强大,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

冬季风抵抗不了,向北退去,在此过程中,冷暖气流交锋,形成降水。

5月,雨带位于沿海一带——华南雨带(东南沿海雨带)

6月,雨带北移至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雨带(江南雨带)

7、8月,雨带北移至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华北、东北雨带

9月,雨带南移。

10月,雨季结束。

因此,我国的雨季出现在每年的5-9月。

〔总结〕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

〔复习巩固〕选作复习题

(1)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

(3条)

(2)我国气候对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教师引导)总的讲,我国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方面。

如水旱灾害、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例如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特大洪水给任命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带来数千亿元的损失。

而华北地区则出现了持续干旱的天气。

(板书)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

洪涝和干旱是影响我国最大的气候灾害。

现在我们来看报998年常见流域抗洪抢险的录像。

(投影片)1998年我国还有哪些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

洪水造成了哪些损失,军民是如何抗洪的?

你特别感动的事情是什么?

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思考洪水形成的气候原因、人为原因?

对长江洪涝灾害的防治你有什么建议?

你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下面我么们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上面的问题一起讨论,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发表意见,然后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发言。

现在给大家10分钟讨论。

六个代表发言之后,由全班一起进行评议。

(教师归纳)

(1)气候原因是夏季东南季风势力的强弱以及厄尔尼诺和拉尼那等条件的影响。

(2)人为原因是上游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中游的围湖造田等。

(3)使人感动的是1998年全体军民团结誓死保卫常见大堤的感人事迹。

(4)常见上游应植树造林,中游应退耕还湖、疏通河道。

(板书)一、水旱灾害

1、原因和危害

2、措施

(过渡)可见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较多的国家,除了水旱灾害以外,我国还受哪些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呢?

我们来阅读课本第59页,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寒潮警报。

思考以下问题:

(1)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

你亲身经历过寒潮天气吗?

有什么样的体会?

(2)观察课本第60页“侵入我国的汉朝路径图”,你能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吗?

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

思考从那里来的是冷干的?

(3)从图中观察,汉朝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

冷空气到达时,当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4)从图中观察,我国有那些地区不易受汉朝的侵袭,你能说出为什么吗?

(参照中国地形图)

(5)为了保护农田,我们应当采取哪些防灾措施?

(学生活动)小组经过讨论,互相启发,加深了学生对寒潮的了解。

通过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使各种不同的意见碰撞,使意见趋向一致。

(教师小结)同学们发表了很多的见解,通过小组学习、代表发言的形式使意见统一起来,可以概括为:

寒潮造成范围广大的地区大幅度降温的强冷空气。

一般出现在每年秋末至初春之间,它来自西伯利亚、蒙古一带。

侵入我国以后数日之内就可以从北向南横扫全国.我国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的大部分、黄淮、江淮、江南等地区都受其影响,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通常北方的降温幅度大于南方、平原上的风力大于山区.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受寒潮的影响相对较小。

云贵高原对势力减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势特别高而寒潮不易侵入。

农村地区在寒潮到来前,可用烟熏、灌水、塑料薄膜覆盖庄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

(板书)二.寒潮

1.寒潮及其运行路径

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

(过渡)除了上边提到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和旱涝灾害以外,我国东南地区还常受到台风的侵袭。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有关“台风及其对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录象。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0页和第70页“台风”一节课文和“西太平洋台风移动路径示意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参看课文标记了解什么是台风?

它发生在什么时间?

(2)观察课文图象,了解台风能影响我国哪些地区?

(3)台风对当地的天气产生哪些影响?

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经过小组的合作学习,特别是学生对中央电视台有关的预报和有关的录象资料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基本明确了台风及其危害。

然后请一名同学到前边向全体同学介绍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影响我国的范围、带来的危害和好处。

(教师归纳)

(1)影响我国的台风是产生在西太平洋热带海面上的一种十分强大的大气涡旋,它在每年的6至10月影响我国的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区,我国东南沿海的其他地区有时也受其害。

(2)台风经过的地区常出现大风、暴雨天气。

(3)大风回破坏建筑物、造成翻船事故,暴雨回引发洪水,形成洪涝灾害等,但也可缓解当地的旱情,如缓解长江地区的伏旱天气。

(板书)三、台风

1、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

2、台风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我国的寒潮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和旱涝灾害。

这些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损失。

因此,联合国将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国际减灾10年。

特别是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威胁最大,我们要研究这些灾害性天气发生的规律,防御和战胜灾害,采取有利的措施,加强预报灾害的研究,使我们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每年的6月中、下旬-7月上旬,江南地区,出现长时间的连绵细雨,此时正直梅子黄熟季节,因此,人们称之为“梅雨”,形容“梅雨”的古诗很多,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

”梅雨过后,长江流域地区又出现干旱的季节,我们称之为“伏旱”。

(复习巩固)了解我们周边的地区和社区在过去发生过哪些气象灾害,造成了那些危害和损失,人们是怎样防治的。

下节课我们分组来讨论。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的思路:

首先由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引入气候,再从气候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气温和降水),进入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国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与成因的分析,最后由气温与降水的综合特征总结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一、复杂多样;

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殊天气;

四、多旱涝灾害。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运用了多媒体教学。

在这节课上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读图,识图。

善于对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课堂效果看,我感觉导入顺畅自然,重点难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整节课结构紧密,知识传授严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与引导上做了适当的设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学习气氛好。

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

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一些活动课题学生参与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的个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有些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研究,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今后的努力方向:

学生读图、识图、分析与运用地图的能力及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还是比较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