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7735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6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B.“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C.“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

D.“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池塘水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现象

B.放映电影时,在幕布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C.红色月季花是因为它吸收了红光

D.近视眼患者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7.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下列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

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

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

8.襄阳是一座美丽的山水园林古城,四季变化分明.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护城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

B.青草上形成的“露珠”

C.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

D.羊祜山上形成的白雾

9.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

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

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A.光线aB.光线bC.光线cD.光线d

10.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A.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的材料

B.用液态氢作为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

C.用透明玻璃做窗户

D.用塑料泡沫作为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11.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象如图2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

A.135m/s

B

168.75m/s

C.2.25m/s

D.2.81m/s

12.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液体密度为2g/cm3

B.该液体密度为1.5g/cm3

C.量杯质量为40g

D.6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0g

二、填空与作图题

13.蒙内(蒙巴萨——内罗毕)铁路是我国用中国技术,按中国标准帮肯尼亚修建的标轨铁路,今年5月31日正式通车运行.列车从蒙巴萨出发,以120km/h的速度运行4h后到达内罗毕,铁路全程约______km,行驶的过程中,以列车为参照物,路旁的建筑物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4.如图所示,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5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_______m,若他向镜面靠近0.5m,则镜中的像与平面镜相距________m.

15.如图,表示的是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需要用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来矫正.

16.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又能看到“硬币”.这是因为光从______斜射入______中时发生了______

现象.

17.

日上午

分左右,南京鼓楼区煤炭港的市民通过天空中的雾霾居然看到了“一大一小”两个太阳,其周边还有暗红色光晕,如图所示.通过暗红色的光晕,可以说明太阳光是一种________(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人们看到的“小太阳”是由于太阳光经小冰晶反射和________后所形成的虚像.

18.暖气通常安置于房间的地面上,由于低处热空气密度比冷空气密度_____(选填“大”或“小”)而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周围冷空气就补充过来,形成冷、热空气的交互循环,更有利于整个房间变得温暖.

1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画出法线和折射光线

大致方向

20.请完成图中,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再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

三、实验与探究题

21.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做探究水沸腾和冰熔化的实验,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表一(甲组实验记录)

表二(乙组实验记录)

(1)表一中,第3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该温度是________℃,水的沸点为________℃,实验时的大气压________标准大气压.

(2)水沸腾时,杯口不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而形成的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

(3)撤掉酒精灯,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________.

(4)分析表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准备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

(1)实验时,小明应选_____作为平面镜(填字母),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_____.

(2)为了比较像与物

大小关系,小明应选_____两支蜡烛(填字母).

(3)实验时镜面与桌面必须_____.

(4)实验中小明把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上,他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

(5)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_____.

23.小亮做“测量襄阳某品牌酒密度”的实验.

(1)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四项操作: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酒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酒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酒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酒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酒的质量.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步是多余的,多余的一步是___(填序号).

(2)由图可知待测酒的体积是___cm3,密度是_____kg/m3.

四、综合运用题

24.研究发现:

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

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汽车在到达A点位置时,发现一行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

(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若人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提示:

该车的宽度约1.8m)

(3)请你为驾驶人员和行人各拟写一条文明交通

警示语.

25.“十一”假期,小明和爸爸来到祖国边疆和田旅游,买了一个由和田玉制作的茶壶,如图所示.他很想知道这种和田玉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则:

(ρ水=1.0×

103kg/m3)

(1)和田玉的密度约多少?

______________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含玉石的体积为多大?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13.6m/s

1.1m/s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C..

【点睛】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

【答案】A

【详解】A.静止站在上升的电梯中的乘客,和电梯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所以相对于电梯是静止的,符合题意.

BCD.但是乘客相对于地面、地面上的收银员、商品来说,他们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不合题意.

【点睛】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详解】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A不合题意;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由于两根弦的粗细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B不合题意;

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可使弦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声的响度不同,不能影响音调,故C符合题意;

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可使弦振动的频率加快,音调提高,故D不合题意;

【详解】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

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

故选C。

【答案】D

【详解】A、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鱼的虚像,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虚像,故A错误;

B、本身发光

物体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B错误;

C、“浮光跃金”,金色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现象,故C错误;

D、月亮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详解】A.水面波光粼粼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

B.由于幕布的表面是粗糙的,所以在幕布上发生的是漫反射,故B错误;

C.红色月季花显红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红光,故C错误;

D.近视眼患者需要用凹透镜来矫正视力,故D错误;

应选A。

【详解】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正确;

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A.护城河里

冰逐渐化成水

D.羊祜山上形成

白雾

试题分析:

冰化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青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B不符合题意;

严冬,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C符合题意;

白雾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9.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

【答案】B

【分析】

【详解】由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光线经A折射后进入完全相同的B,经B折射后的光线一定与原光线平行,又因AB之间有一段空气,故最后的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再同一直线上,故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b,故答案选B.

【详解】A.钨丝做灯丝是利用钨丝的熔点比较高的性质,不符合题意;

B.用液体氢作为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是利用单位质量该燃料放出的热量多,与密度无关,不符合题意;

C.用透明玻璃做窗户,是利用玻璃的透光性,不符合题意;

D.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最中倒塌的“墙壁”是因为塑料泡沫的密度比较小,相同体积时,质量小,对人的伤害小.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①钨做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比较高,在高温下钨不容易熔化.②从燃料的热值的角度分析解答.③玻璃具有很好的透光性.④相同体积时,物质的密度越小,质量越小.

B.168.75m/s

【详解】由图象可知1200m到1500m之间有两个格,图线指在1200m和1500m中间,所以整个路程s=1350m,时间t=10min=600s,整个过程平均速度:

v=

=2.25m/s.故选C.

【详解】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可得:

ρ×

20cm3+m杯=40g-------------①,当液体体积为V1=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可得:

80cm3+m杯=100g------------②,①-②得:

液体的密度ρ=1g/cm3,故AB错;

代入①得m杯=20g,故C错;

当液体的体积V3=60cm3,液体质量:

m3=ρ×

V3=1g/cm3×

60cm3=60g,故D正确.故选D.

【点睛】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

当液体体积为V1=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列方程组求出液体密度和量杯质量;

当液体的体积V3=60cm3,利用m=ρV求液体质量.

【答案】

(1).480

(2).运动

【详解】[1][2]行驶路程

s=vt=120km/h×

4h=480km

以列车为参照物,路旁建筑物是运动的。

【答案】

(1).3

(2).1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该同学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5m,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也为1.5m,故像与他之间的距离为1.5m×

2=3m;

若他向镜面靠近0.5m时,他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m+0.5m=1m;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她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1m.

【考点定位】平面镜成像

【答案】

(1).近视眼

(2).凹

正常的眼睛可以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眼会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据此分析即可.

【详解】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图中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方,因此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

16.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又能看到“硬币”.这是因为光从______斜射入______中时发生了______现象.

【答案】

(1).水

(2).空气(3).折射

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所以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

(1).复色光

(2).折射

解:

雾霾的天空中会飘浮着无数冰晶,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的冰晶后,经过两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呈现暗红色的光晕,光晕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由此可以说明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

因小冰晶相当于三棱镜,所以当光线通过其表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与折射而成虚像,这就是人们看到的“小太阳”.

故答案为

(1).复色光

(2).折射

【答案】

(1).小

(2).上升

【详解】靠近暖气片的空气首先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变得轻了便往上升,同时冷空气向下与热空气混合,这样房间内的空气便开始上下“对流”起来,更有利于整个房间变得温暖。

1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画出法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答案】

过入射点垂直于水面画出法线,根据折射规律画出折射光线,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上图所示.

【考点定位】光的折射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过平面镜的入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作出反射光线;

如下图所示:

【答案】

(1).96

(2).98(3).低于(4).液化(5).水能继续从铁圈(或石棉网)上吸收热量(6).冰的熔点是0℃,冰和水共存的温度为0℃(7).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热量)冰比水升温快

(1)表一中,第3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温度示数为96℃.

当水的温度升高到98℃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为98℃.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因为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所以实验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2)水沸腾时,杯口不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

(3)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撤掉酒精灯,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是因为水能继续从铁圈(或石棉网)上吸收热量.

(4)分析表二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冰吸热温度升高到0℃,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冰

熔点是0℃,冰和水共存的温度为0℃.

②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热量)冰比水升温快.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