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7760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

《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安中学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Word文档格式.docx

1D.♀:

5.人类常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A+)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突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

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可能的基因型组合有(  )

A.1种B.2种C.3种D.4种

6.对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4

B.乙图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XWY

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电子式

B.二氧化硅的分子式

C.石蕊试剂是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最适宜指示剂

D.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mL溴水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mol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应转移的电子数为8mol

B.标准状况,分子数为NA的CO、C2H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质量为56g

C.一定温度下,1L0.50mol/LNH4Cl溶液与2L0.25mol/LNH4Cl溶液含NH4+物质的量相同

D.9.5g离子化合物NH5(该物质所有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数都饱和),阳离子的电子数为5NA

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时,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即为0

B.在相同条件下,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能自发进行

C.升高温度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其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石棉的化学式为Na2Fe5Si8O22(OH)2,用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Na2O·

3FeO·

Fe2O3·

8SiO2·

H2O

1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CH3COONa和CH3COOH的混合溶液中,由于水解是微弱的,所以混合溶液一定显酸性

B.在NaOH溶液中滴加硫酸和醋酸至pH=7c(Na+)>

c(SO

)>

c(CH3COO-)

C.在Na2HPO4溶液中:

c(H+)-c(OH-)+c(H2PO

)=c(PO

)-2c(H3PO4)

D.在FeCl3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SO2气体使之恰好发生物质的量比为2:

1的反应c(Cl-)>

c(H+)>

c(Fe2+)=2c(SO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和c(OH-)的乘积为1×

10-24该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存在K+、Na+、AlO2-、SO42-

B.过量SO2通入到Ba(NO3)2溶液中,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3SO2+2NO3-+3Ba2++2H2O=3BaSO4↓+2NO↑+4H+

C.常温时,0.1mol/LHA溶液的pH>1,0.1mol/LBOH溶液中

c(OH-)/c(H+)=1012,将这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c(B+)>c(OH-)>c(H+)>c(A-)

D.用pH=2和pH=3的醋酸溶液中和含等量NaOH的溶液所消耗的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a和Vb,则Vb<

10Va

12.有Fe2+、NO3-、Fe3+、NH4+、H+和H2O六种粒子,分别属于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8

B.该过程说明配制

溶液不宜加酸酸化

C.若有1mol

发生氧化反应,则转移8mole-

D.若把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则负极反应为

13.将一定质量的镁、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硝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假设反应中还原产物全部是NO)。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mol/L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g,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生成沉淀达到最大值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00mL

B.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为2.24L

C.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一定是6.6g

D.当金属全部溶解时,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一定是0.4mol

二、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

知,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电阻就越大

B.由

知,导体中电流越大,电阻就越小

C.由

知,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D.由

可知,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15、在一个闭合电路中,当把外电阻R变为原来的3倍,而其它条件不变时,电路中的电流变为原来的一半。

由此可以判断电源的内阻r与R的关系是[]

A.r=RB.r>RC.r<RD.r=0

16、我国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储存环是周长为240m的近似圆形轨道,当环中的电流是10mA时(设电子的速度是3×

107m/s).则在整个环中运行的电子数目为(电子电量e=1.6×

10-19C)[]

A.5×

1011B.5×

1010C.1×

102D.1×

104

17、如图所示,均匀的长方形薄片合金电阻板abcd,ab边为L1,ad边为L2,当端点I、Ⅱ或Ⅲ、Ⅳ接入电路时,RIII:

RⅢⅣ等于[]

A.L1:

L2

B.L2:

L1

C.L12:

L22

D.L22:

L12

18、两定值电阻R1、R2串联后接在电压U恒等于12V的直流电源上。

有人把内阻不是远大于R1、R2的电压表接在R1两端,如图所示,电压表示数为8V。

如果把此电压表改接在R2两端,则电压表示数将[]

A.小于4VB.等于4VC.大于4VD.等于或大于4V

19、一伏特计由电流表G与电阻R串联而成,如图所示。

若在使用中发现此伏特计的读数总比准确值稍小一些,采用下列哪种措施可能加以改进[]

A.在R上串联一比R小得多的电阻B.在R上串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

C.在R上并联一比R小得多的电阻D.在R上并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

20、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变阻器R3的滑片P向b端移动时[]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21、如图所示,直线A为电源a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像,直线B为电源b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像,直线C为一个电阻R的两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像.将这个电阻R分别接到a,b两电源上,那么[]

A.R接到a电源上,电源的效率较高

B.R接到b电源上,电源的效率较高

C.R接到a电源上,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大

D.R接到b电源上,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22、(8分)有一支电慰斗,内部电路如图甲所示,M是旋转的内部接线端子,有高中低关四种方式,则图乙中A方式为B方式为C方式为D方式为

23、(10分)图甲为某一热敏电阻(电阻值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且对温度很敏感)的I一U关系曲线图.

 

(1)为了通过测量得到图甲所示I一U关系的完整曲线,在图乙和图丙两个电路中应选择的是图;

简要说明理由.

(2)在图丁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9V,电流表读数为70mA,定值电阻R1=250Ω.由热敏电阻I一U关系曲线可知,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V;

电阻R2的阻值为Ω(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4、(12分)如图所示,用伏安法测电阻Rx时,MN接在恒定电压上,当S接a点时电压表示数为10V,电流表示数为0.2A;

当S接b点时,电压表示数为12V,电流表示数为0.15A,求:

(1)为了较准确地测定Rx,S应接在哪一点?

(2)求Rx的真实值

25、(16分)一台电风扇的额定功率是66W,内电阻为10Ω,当它接在220V的电压下正常运转,求:

(1)电风扇正常运转时,通过它的电流强度多大?

每秒钟有多少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若接上电源后,电风扇因故不能转动,这时通过它的电流强度多大?

电风扇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多大?

电风扇的发热功率为多大?

26、(16分)如图所示,电灯L标有“4V、1W”。

滑动变阻器R总电阻为50Ω,当滑片P滑至某位置时,L恰好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45A,由于外电路发生故障,电灯L突然熄灭,此时电流表示数变为0.5A,电压表示数变为10V,若导线完好,电路中各处接触良好,试问:

(1)发生故障是短路还是断路?

发生在何处?

(2)发生故障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少?

(3)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分别为多大?

27.(11分)

(1)环境专家认为可以用金属铝将水体中的NO

转化为N2,从而清除污染。

该反应中涉及的粒子有:

H2O、Al、OH-、Al(OH)3、NO

、N2,请将各粒子分别填入以下空格内(要求配平)

NO

++++

该反应过程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有一种pH为12的NaOH溶液100mL,要使它的pH降到11,

①如果加入蒸馏水,应加mL;

(溶液总体积允许相加。

下同)

②如果加入pH=10的NaOH溶液,应加mL;

③如果加入

的盐酸,应加mL。

(3)右图为20mL未知浓度的盐酸用一标准浓度NaOH溶液滴定时的滴定曲线。

则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

C(HC)=,C(NaOH)=。

28.(14分)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A、B是金属元素,C、D是非金属元素。

(1)A、B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与C可形成化合物A2C,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

(3)B的硝酸盐水溶液是_________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的低价氧化物通入D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C、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______________(用分子式表示)。

(6)A、B、C、D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D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无色液体,0.25mol该物质与一定量水混合得到一种稀溶液,并放出Q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A、Y均为短周期元素,且A的原子序数是Y的2倍,A为金属(A、Y的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

常温下X、E、F、G为气体,其中G为红棕色,C为常见液体,B是一种盐,受热易分解。

现用A与石墨作电极,B的浓溶液作电解质,构成原电池。

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其中有些反应条件及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B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

(2)A与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4)原电池反应①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

则反应③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7分)甲醇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因为它是容易输送的清洁燃料,可以单独或与汽油混合作汽车燃料。

工业上通过下列反应Ⅰ和Ⅱ,用天然气和H2O为原料来制备甲醇。

CH4(g)+H2O(g)

CO(g)+3H2(g)Ⅰ

CO(g)+2H2(g)

CH3OH(g)Ⅱ

(1)天然气中伴随有H2S等含硫化合物,会使转化催化剂中毒,必须进行脱硫处理。

①一种湿法脱硫是用碳酸钾溶液吸收天然气中的H2S,同时生成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一种干法脱硫涉及反应:

SO2(g)+H2(g)+CO(g)

S(s)+H2O(g)+CO2(g)△H<

0。

要提高脱硫率可采取的措施是(填字母)。

a.增大压强b.加入催化剂c.减小H2的浓度d.分离出全部硫

③用脱硫剂ZDE—01的海绵铁法脱硫,可实现常温脱硫:

脱硫Fe2O3·

H2O(s)+3H2S(g)=Fe2S3·

H2O(s)+3H2O(g)△H=-457.0kJ·

mol-1

再生2Fe2S3·

H2O(s)+3O2(g)=2Fe2O3·

H2O(s)+6S(s)△H=-412.9kJ·

则2H2S(g)+O2(g)=2H2O(g)+2S(s)△H=。

(2)将1.0molCH4和2.0molH2O(g)通入容积为100L的反应室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Ⅰ,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已知100℃、p1时反应Ⅰ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为5min,则0~5min内υ(H2)=。

②图中p1p2(填“>

”、“<

”或“=”,下同)

③反应Ⅰ的△H0,理由是。

④100℃时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

(3)将amolCO与3amol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Ⅱ合成甲醇。

为了寻找合成甲醇的适宜温度和压强条件,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T(℃)

n(CO)/n(H2)

P(MPa)

A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

150

1/3

0.1

B

探究压强对反应Ⅱ的影响

5

C

350

31、(6分)如图为一实验装置,甲、乙两个小室由一小孔相连通,小孔上覆盖着一个双层磷脂分子薄膜。

在两室中分别插入电极,使离子做定向移动。

甲室内盛K+或Na+溶液,乙室内盛水。

仔细看图后回答问题。

(1)图一中,甲、乙两室中水面上升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实验通电后,检测乙中无K+,说明K+的运输方式不可能是__________。

(3)图二实验中,甲室中的K+进入乙室,说明加入的缬氨霉素起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

(4)图三实验中,Na+不能进入乙室。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间接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0分)下图为蔬菜大棚中测定的相关数据,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

其中A~B段CO2相对含量升高是因为植物的________,影响B~D段CO2相对含量下降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在一天当中,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多是在曲线的________点。

(2)乙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

如果将密闭大棚内的光照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后,其他条件不变,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ATP和NADPH产量将会________,碳反应中________的量将会减少________的量将会增加。

(3)一般的蔬菜大棚都是采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膜做遮盖物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棚内的_______﹑﹑﹑来提高蔬菜的产量。

33.(10分)如图表示动物干细胞进行的一系列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经过①②过程形成细胞C,③过程表示__________,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2)科学家提供35S标记的氨基酸培养哺乳动物乳腺细胞,测量细胞合成并分泌乳腺蛋白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结果如图,其中a、b、c代表膜结构名称。

那么,放射性标记在a、b、c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

(用字母a、b、c及箭头表示)

(3)若图中D细胞分泌的X物质为蛋白质类物质,蛋白质类分泌物除可能是酶外,还可能是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类可能的分泌物名称)。

从物质X排出细胞过程中细胞内各部分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分析,可以说明__________。

(4)将该动物干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利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标记某一细胞,在不同间隔时间下进行放射显影,得到下图所示结果,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Ⅰ.开始观察,细胞已被标记

Ⅱ.标记细胞开始进入分裂期

Ⅲ.观察到细胞分裂期中期的细胞

Ⅳ.开始观察到两个细胞被标记

Ⅴ.标记细胞进入分裂期

Ⅵ.观察到被标记的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从实验结果分析可知该动物干细胞的细胞周期为__________h。

34.(14分)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即抑制其表达(生化机制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

(1)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开白花的纯种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2)通过图解说明基因与控制的性状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某同学用开白花的纯种植株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Ⅱ.F1种子种下得F1植株,F1自交得F2种子;

Ⅲ.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并选择开黄花植株的种子留种;

Ⅳ.重复步骤Ⅲ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4)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①若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说明这两对基因遵循的遗传定律是________。

②F2植株中开黄花和白花之比为________,在这些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纯合子占________。

35.(14分)某科学家欲探究甲苯对小鼠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完成相关问题:

实验课题:

甲苯溶液的浓度大小对小鼠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的抑制性影响。

实验材料:

浓度为1.6μg/g、3.2μg/g、4.8μg/g的甲苯溶液、生理盐水、育龄相同雄性小鼠若干、秋水仙素等。

实验步骤:

将小鼠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皮下注射等量的三种浓度的甲苯溶液和生理盐水。

48h后注射秋水仙素并处死小鼠,剥离小鼠睾丸曲精小管,将其捣碎、离心、染色,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小鼠减数分裂相。

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如下表。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组别

分裂相数

实验组

低 1.6μg/g

206

中 3.2μg/g

166

高 4.8μg/g

153

对照组

生理盐水

260

实验分析:

(1)该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

因变量为__________。

(2)处死小鼠前,注射秋水仙素的目的是__________。

(3)该实验可选用__________作为染色试剂。

(4)从机理上推测,甲苯作用于精母细胞,可能抑制了__________。

(5)甲苯是致癌剂,从实验结果上看,过量接触甲苯易造成机体__________功能减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