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达拉特燃烧调整方案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8534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8达拉特燃烧调整方案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008达拉特燃烧调整方案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008达拉特燃烧调整方案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008达拉特燃烧调整方案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008达拉特燃烧调整方案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008达拉特燃烧调整方案1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008达拉特燃烧调整方案1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008达拉特燃烧调整方案1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008达拉特燃烧调整方案1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008达拉特燃烧调整方案1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008达拉特燃烧调整方案1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008达拉特燃烧调整方案1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008达拉特燃烧调整方案1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008达拉特燃烧调整方案1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008达拉特燃烧调整方案1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008达拉特燃烧调整方案1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008达拉特燃烧调整方案1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8达拉特燃烧调整方案1文档格式.docx

《008达拉特燃烧调整方案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8达拉特燃烧调整方案1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08达拉特燃烧调整方案1文档格式.docx

附录5.烟气氧量测量记录表

附录6.煤粉细度测量记录表

1编制目的

1.1对新安装锅炉,进行适当的燃烧初调整,以保证试运期间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要求锅炉燃烧良好,燃烧工况稳定,不冒黑烟,无严重结焦,不造成尾部烟道的严重污染和腐蚀,能带满负荷连续168小时运行。

并为试生产积累一定的运行经验,为以后的锅炉性能试验提供参考数据。

1.2为了指导锅炉燃烧调整试验工作,保证试验安全正常进行,制定本措施。

2编制依据

2.1《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年版)》

2.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1992年版)

2.3《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1996年版)

2.4《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1996年版)

2.5《燃煤锅炉燃烧调整验方法》

2.6《电力工业锅炉监察规程》

2.7设计图纸及设备设明书

3调试质量目标

通过对锅炉进行燃烧初调整,使锅炉燃烧稳定,着火良好,煤粉细度达到设计要求,烟气氧量在设计范围,锅炉能按额定参数带满负荷进行168小时运行。

4系统及主要设备技术规范

锅炉系型,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控制循环煤粉锅炉。

锅炉为单炉膛、Π型布置,四角切圆燃烧方式。

燃烧器摆动调温,平衡通风。

锅炉设计主要参数见表1。

电厂燃煤为榆神矿区煤,煤质分析及灰份组成见表2。

锅炉配有两台型号为型静叶可调轴流式引风机,两台型号为型动叶可调送风机,两台型号为一次风机。

本炉配有台中速磨煤机,正压直吹式燃烧系统及台电子称重式给煤机。

锅炉燃油为0号轻柴油,助燃油枪共12只,分层布置,油枪采用。

油燃烧器的总输入热量为%B-MCR。

5试验内容

5.1煤粉细度的调整;

5.2过量空气系数(氧量)的调整;

5.3一、二次风率及辅助风、周界风和炉膛-风箱差压的调整;

5.4各喷燃器摆动角度的调整;

表1锅炉设计主要参数(设计煤种)

名称

单位

BMCR

BECR

过热蒸汽流量

t/h

过热器出口蒸汽压力

MPa(a)

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

oC

再热蒸汽流量

再热器进口蒸汽压力

再热器出口蒸汽压力

再热器进口蒸汽温度

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

省煤器进口给水温度

预热器出口一次风

预热器出口二次风

空气预热器出口(未修正)

燃料消耗量

计算热效率(按LHV)

%

截面热负荷

MW/m2

容积热负荷

kW/m3

最低稳燃负荷

省煤器出口过剩空气系数

--

5.5各燃烧器的负荷分配调整。

6试验应具备的条件

6.1机务应具备的条件

6.1.1各试验测点安装完好。

6.1.2试验所需仪器准备好,调校合格。

6.1.3炉冷态通风试验及一次风调平工作完,有关各二次风测量装置标定完。

6.1.4所有的油燃烧器完好,油枪能正常运行。

6.1.5制粉系统安装完毕,各风压、温度等表计齐全。

制粉系统经分系统调试完。

能正常投运。

表2煤质分析及灰份组成

项目

单位

设计

煤种

校核

收到基低位发热值Qnet.ar

kJ/kg

收到基全水份Mt

收到基灰份Aar

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

空气干燥基水份Mad

收到基碳Car

收到基氢Har

收到基氧Oar

收到基氮Nar

收到基全硫St.ar

可磨性系数HGI

磨损指数Ke

灰变形温度DT(T1)

灰软化温度ST(T2)

灰熔化温度FT(T3)

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Na2O

K2O

TiO2

SO3

MnO2



6.1.6炉附属系统除灰、渣、输煤等系统完好,能正常投入。

6.1.7炉吹灰系统冷态试验完毕,各吹灰器能正常投入。

6.1.8机组运行稳定,在进行燃烧调整期间原则上不进行其它试验。

6.2电气、热控应具备的条件

6.2.1炉FSSS(BMS)逻辑经检查确认完毕。

各逻辑功能正确、可行。

6.2.2炉FSSS(BMS)所有试验完毕。

炉各项主保护能正常投入。

6.2.3机组BTG大联锁试验完毕,能正常投入。

6.2.4机组DAS系统正常、齐全、显示正确。

6.3土建应具备的条件

6.3.1试运现场道路畅通照明充足,事故照明可靠。

6.3.2试运现场通讯设备方便可用,并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

7调试工作程序

锅炉燃烧初调整试验工作可按如下所示流程图进行:

试验数据分析及整理

一、二次风速、风率调整

煤粉细度的调整

喷燃器摆角及二次风调整

过量空气系数的调整

调试应满足条件的确认

调试技术方案确认

8.试验方法

原则上在进行一组单项试验时,除了该项参数的改变外,其它可调参数应尽量维持不变。

8.1煤粉细度的调整

煤粉细有利于燃烧,但磨煤机电耗增大;

反之煤粉粗,磨煤机电耗减小,但不利于燃烧。

为求得炉内燃烧经济性,应维持合理的煤粉细度。

对于1号锅炉所燃用的煤质,取R90=24%~26%。

煤粉细度主要通过调节磨煤机分离器档板及磨煤机的通风量等来调整。

8.2过量空气系数的调整

过量空气系数过大,会增大排烟热损失;

过小则会增大(q3+q4)的损失。

一定负荷应有一适宜的过量空气系数,使(q2+q3+q4)最小。

80%以上负荷时1号锅炉拟控制省煤器出口氧量为4.0%~4.2%。

氧量的改变主要是通过二次总风量的改变来实现,各二次风门做为辅助调节。

8.3一、二次风率及辅助风、周界风和炉膛-风箱差压的调整

燃烧器保持适当的一、二次风速及风率,是建立正常的空气动场和稳定燃烧所必需的。

一次风速、风率过高会推迟着火,一次风速、风率过小又易造成一次风管堵塞、制约制粉出力,烧坏喷燃器等。

二次风速过大,过小同样会影响正常的炉内燃烧工况。

各喷燃器一次风速一般要求在26m/s左右,这就要求磨煤机运行中维持适宜的通风量()。

二次风速一般设计约45m/s,要保持合适的二次风速及二次风率,就要求保持辅助风和周界风门合适开度,并维持一定的二次风箱与炉膛差压,初定为1100Pa。

8.4各喷燃器摆动角度的调整

喷燃器角度上倾,会使炉内燃烧中心抬高,燃尽区域推后,炉膛出口温度提高,过热汽温、再热汽温都会相应提高。

喷燃器角度下倾,会使炉燃烧中心下移,炉膛出口烟温降低,过热、再热汽温降低。

燃烧器的摆动,应尽可能微调,同时以二次小风门配合调整。

做到调整过程不造成炉燃烧的过大扰动,汽温、汽压的大幅度波动。

如果为了提高汽温,而使燃烧器角度上倾,应适当开大OFA层的风门,使煤粉颗粒在离开炉膛前燃尽。

8.5各喷燃器的负荷分配

原则上在大负荷时,尽可能五台磨运行,这样有利于燃烧及均匀分配各层燃烧器的负荷,有利于锅炉热负荷均匀,避免锅炉结渣。

9职责分工

9.1安装单位

9.1.1负责试运设备的检修、维护及消缺工作。

9.1.2负责各主要辅机的监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9.1.3准备必要的检修工具及材料。

9.2生产单位

9.2.1负责机组的正常运行调整及事故处理。

9.2.2在燃烧调整期间作好事故预想,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9.2.3负责试运中的巡检及正常维护工作。

9.3调试单位

9.3.1负责试运措施的编制工作。

9.3.2准备有关测试用仪器、仪表及工具。

9.3.3负责燃烧调整的技术组织、指挥工作。

9.3.4作好事故预想,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协助、指导运行人员进行事故处理。

9.3.5负责试验数据的记录及整理工作。

9.3.6填写试运质量验评表。

9.3.7编写调试报告。

10安全注意事项

10.1燃烧调整关系到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在进行试验时应统一组织、统一指挥,任何个人不得随意调整。

试验原则上不应危及机组的安全运行。

在试验过程中如有危及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应立即停止试验,并恢复机组稳定运行。

在确认机组稳定运行后,再重新开始试验。

整个试验过程应在试运指挥部的组织、指挥下进行。

10.2参加调试的所有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安规》及现场有关安全规定,确保试验工作安全可靠地进行。

10.3如在试验过程中有危及人身、设备的情况,应立即停止试验工作。

并按事故处理规程处理事故,必要时停止机组运行。

10.4如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并立即汇报指挥人员。

10.5试验全过程均应有各专业人员在岗,以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

10.6试验过程不应有较大的工况变动。

不应造成锅炉灭火、打炮等恶性事故。

10.7试验时要求工况稳定,维持炉负压运行。

10.8试验期间应停止吹灰。

10.9观测炉膛温度时,应与运行联系,维持炉负压运行,防止烧伤人。

10.10试验期间对同一工况的各种测量,记录尽量同时进行,尽可能缩小误差。

10.11试验应尽可能放在白天进行。

10.12试验时应备好防烧,防烫的药品。

以防人员受伤。

附录1调试质量控制点

机组名称:

600MW机组工程专业:

锅炉

系统名称:

锅炉燃烧调整试验调试负责人:

序号

控制点

编号

质量控制检查内容

检查日期

完成情况

专业组长

签名

1

QC1

调试方案的编写是否完成

2

QC2

调试仪器、仪表是否准备就绪

3

QC3

调试前的条件是否具备

4

QC4

调整试验项目是否完成

5

QC5

调试记录是否完整;

数据分析处理是否完成

6

QC6

调试质量验评表是否填写完毕

7

QC7

调试报告的编写是否完成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附录2锅炉燃烧调整记录表

时间

工况

数据

电负荷

MW

再汽流量

T/H

主汽流量

再汽进口压力

MPa

主汽压力

再汽出口压力

主汽温度

再汽温度

汽包压力

一级减温水流量

汽包水位

MM

二级减温水流量

给水流量

三级减温水流量

给水压力

事故减温水流量

给水温度

炉膛出口烟温

引风机电流(A/B)

A

省煤器入口烟温

引风机静叶开度(A/B)

空预器入口烟温

送风机电流(A/B)

排烟温度

送风机动叶开度(A/B)

顶棚过热器壁温

一次风机电流(A/B)

包墙过热器壁温

一次风机导叶开度A/B

低温过热器壁温

送风机出口风压(A/B)

KPa

大屏过热器壁温

空预器出口风压(A/B)

后屏过热器壁温

空预器出口一次风压

高温过热器壁温

二次风箱风压

壁式再热器壁温

一次风压

中温再热器壁温

高温再热器壁温

下组燃烧器摆角

中组燃烧器摆角

上组燃烧器摆角

磨煤机运行参数

磨煤机编号

B

C

D

E

F

磨入口一次风量

磨入口一次风温

给煤量

磨分离器出口温度

磨分离器差压

磨煤机电流

煤粉细度

试验负责人:

试验日期:

附录3.调试记录表

各二次小风门开度记录表

各层二次小风门

#1角

#2角

#3角

#4角

AA

AB

BC1

BC2

CD

DE1

DE2

EF

OF

OFA

附录4.炉膛温度测量记录表

炉膛温度测量记录表

甲侧墙

乙侧墙

标高(mm)

附录5.烟气氧量测量记录表

烟气氧量测量记录表

测点

8

附录6.煤粉细度测量记录表

煤粉细度测量记录表

试验时间

年月日时分

试验工况

机组负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