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9137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b p m f》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让学生仔细看图,说说图与字母相似的部分;

  

(2)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这些字母像什么;

  (3)将b、p、m、f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两个门洞mmm,一根拐棍fff”。

  第二课时

  拼音教学

  注意:

本课是教学拼音方法和带四声的声韵相拼音节的起始课,要凭借教材,重点教好拼音方法。

  一、复习b、p、m、f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二、指导学生看拼音方法图。

  1、图上的小朋友在推卡片,表示b和a碰在一起就可以拼出ba这个音节来。

  2、告诉学生在拼音时,声母b要读得轻短些,单韵母a要读得响亮些,把b和a快速连读成音节。

  3、利用“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口诀,配合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拼音方法。

  三、声母b和韵母a的四声相拼有一定难度,要反复练习。

  1、借助图画帮助拼读音节,让学生看清楚单韵母的声调,

  2、把声母和带调的单韵母连读拼成音节。

  四、声母b、p、m、f和u、o相拼的拼音练习,可用拉动式卡片或翻动式卡片让学生反复练习,以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

  第三课时

  一、复习声母b、p、m、f和a、u、o相拼的拼音练习

  二、书写指导

  讲解b、p、m、f的笔画笔顺和每一笔在四线格的位置,提醒学生注意:

  

(1)b、p两个字母的竖画和右半圆所占的位置不同;

  

(2)m的两个“门洞”一样大;

f的横比较短,写在比四线格第二条线略低一点的位置上。

笔画名称:

“”叫右半圆,“”叫左弯竖,“”叫右弯竖。

  (4)教师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的指导。

  三、认读字词

  1、看图认读三个词语,从中感悟三个人之间的关系。

  2、借助音节读准字音,从读词到认字,

  3、离开音节熟练认读生字。

教学生多读几遍后进行用卡片辨认,重点是借助拼音规范语言。

如“妈”应该读第一声,“爸爸、妈妈”第二个字要读轻声。

  四、扩展活动

  1.做游戏“说出我的悄悄话”。

  同桌两人,甲在乙耳边发b、p、m、f中的某一个音,乙说出是哪个声母,然后交换进行。

  2.做游戏“看谁找得准,找得快”。

  听老师或同学拼读音节,看谁又准又快地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出相应的声母和韵母,并且摆成音节读一读。

  3.拼读下面的音节。

  bà

 bó

 bǐ pá

 pō pí

 mù

 mò

 mǐ fǔ fà

 fó

聪明的华佗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

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课文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妈妈送华佗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蔡医生让他分开争斗着的两只羊,华佗想出用青草引羊的办法,巧妙地中止了它们的争斗。

蔡医生高兴地收华佗为徒。

  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遇事要善于思考,不可蛮干。

教法建议

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生字中,重点指导读准声母是鼻音的“那”,韵母是后鼻音的“聪、硬、争”。

  一些生字可用熟字变一部分的方法来识记,如“用——角”“村——对”“公———分”“看——着”“头——斗”

  2.写字教学

  写字前,要借助田字格把握字的结构比例,如“分、角、拿”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其中“分”上下各半,“角”上小下大。

可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这:

先写“文”,最后一笔是点,再写“辶”,一捺要长些,托起“文”

  “那”右半部“了”起笔要比左边低些,“I”向下伸,收笔也较左边低。

  “着”横画较多,上面三横长短不一,所有的横画之间间隔匀称。

“目”字体形窄长,与“”上下对齐。

词句教学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

”句中“学徒”指当蔡医生的学生,跟着他学医术。

  “两只羊……叫得很凶。

”“斗”是双方互争,谁也不让。

课文中“打架、争斗”都是这个意思。

学生在生活、影视中见过斗鸡、斗牛。

这句话具体描述了两只羊争斗得厉害,暗示了很难拉开。

  “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

”这一想法正是华佗聪明之处。

“硬拉”句中指用大力气制止羊打架。

理解这句话要联系上文“斗得很凶”,华佗“七岁”,明白他使再大的力也分不开这两只羊。

“得想个办法”,句中“得”读“dei.”,与“斗得很凶”的“得”读音不同,表示必须、需要的意思。

读第四段就知道华佗想的什么办法,结果怎样。

这句话写华佗遇到问题先动脑筋找窍门。

他所想的办法说明他了解羊爱吃草,而青草很容易找到。

小华佗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

朗读指导 

  本课有几个长句,朗读时要按句子的意思,用停顿的方法突出要点。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

  正巧这时候/院子里/有两只羊在打架,蔡医生就叫华佗/把它们分开。

  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斗得/很凶。

  第三段第二句华佗心想的话要读得轻些、慢些,但语气要肯定。

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

(一)

12聪明的华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聪明的华佗》。

  2.华佗长大后成了我国著名的医学家。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课件,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图上画了些什么人?

从服饰上看,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

  3.图上画的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华佗。

旁边的中年妇女就是华佗的妈妈。

摸着胡须的老人就是华佗的师父蔡先生。

  你看,图上的小华佗在干什么?

  4.华佗为什么拿青草喂小羊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对照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及生字所带出的词语,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说出大意就可以了。

四、分段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自学,我们已经初步知道文章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事。

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看看华佗聪明在哪儿?

  2.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这段讲什么?

  

(2)齐读第一句,谁能给“有名”换一个词语,但这句话意思不变?

(出名)把“出名”放进句子,再读一读。

  (3)理解“学徒”。

  3,蔡医生是怎么收下华佗的呢?

自由读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小组学习:

  

(1)蔡医生出了一个什么题目考华佗?

  

(2)用“﹏﹏”画出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3)华佗是怎么想的?

又是怎么做的?

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4.小组反馈学习结果。

  

(1)蔡医生是怎样考华佗的?

指名说,全班开读第二自然段,

  

(2)找一找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出示句子“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找顶过去,斗得很凶”。

读一读。

(齐读想法。

)“硬拉”会有什么后果?

你有什么好办法?

说给大家听听。

  (4)华佗想到了好办法吗?

哪个自然段写了华佗的做法?

  ①看图,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②找找描写毕佗动作的词语。

(“拨”“拿”“摇动”。

  华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你觉得华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③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④指导读这一段,要表现出华佗的聪明。

齐读。

  5.学习第五段。

  (l)蔡医生收下了华佗为徒吗?

齐读最后一段。

  

(2)你从哪几个词中看出蔡医生对华佗很满意?

  (3)用高兴的语气再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你觉得华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有什么收获?

六、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新词。

二、小组内互学本课生字。

  如:

我记住了“分”,上面是“八”,下面是“刀”合起来就是“分”,分开的分。

三、班内交流,重点指导。

  “角、对、分、着、斗”可用熟字变一部分或分解、组合来识记。

  例如:

拿:

合——手

四、指导书写。

先写“文”,最后一笔是点,再写“之”,捺要长些,托住“文”。

  那:

右半部“阝”起笔要比左边低。

  着:

横画较多,上面三横长短不一,所有的横画之间间隔匀称。

“目”字体形窄长,与“丷”上下对齐。

五、作业。

  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1、学会9个生字及它们在文中组成的词语;

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4个偏旁。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

让学生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动态。

2、了解它们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或图片)演示,紧扣词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观察、想象、朗读有机结合,感受意境之美、语言文字之美。

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教学部分生字词;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学习剩余生字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

课文录音磁带。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

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

猜猜这是什么?

(雨)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雨的诗歌,名字叫《雨点》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学生闭眼静听,想象画面。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看清拼音,读准字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对照相应的插图,想想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

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三、创设情境,感情朗读

过渡:

雨点从天空落下来,落进了不同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雨点一起去游玩,好吗?

1、多媒体放映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动画。

师述:

天空中聚集起片片乌云,不一会儿,雨点就落下来了,有的落进了池塘,池塘里多平静啊,一点波纹都没有,雨点像躺在舒适的大床上睡着了;

有的雨点不小心来到了小溪里,伴随着缓缓流淌的溪水悠闲地散起步来;

另外一些……

2、雨点可爱吗?

你想跟着去哪里游玩,就把那句话仔细地读读。

3、指名学生逐句读,师生评议。

(指导读好“睡觉、散步”等词,体会雨点的变化)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展开想象,演一演,师生评议。

6、尝试背诵课文。

(1)、看图背诵。

(2)、表演背诵。

四、综合练习,形成能力

1.你们注意观察过吗?

雨点还会落到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

2.师生共同编儿歌,如:

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

雨点落在树梢上,在树梢上欢笑。

雨点落在屋檐上,在屋檐上蹦跳。

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唱歌。

……

编好后一起拍手念一念,有条件的还可以谱成曲子唱一唱。

四、学习生字,正确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分析、记忆字形。

3.学生在书上描红,说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河书写笔画。

4.指导在《习字册》上认真书写。

5.写后集体评议,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板书设计:

2.雨点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池塘 

小溪 

江河 

海洋 

雨点(苏教版)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建议

  本课是以诗歌的形式写了人身上的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它告诉小朋友们只要用手又用脑,劳动才能有创造。

全诗共有六句话。

第一、二句讲“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第三、四句从反面说明用手不用脑或用脑不用手,事情就做不好;

第五、六句从正面指出只要手脑并用,才能在劳动中有所创造。

这进一步强调了课文的中心。

在教学中,着力点应放在指导学生读书上。

正如古人说;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通过读,读准字音,在读中学词学句,在读中悟理。

  1.识字教学

  学习生字,注意读准“双、能、劳”的音,区分“工——公”的字义、用法。

“劳”“动”两个字中都有“力”,可指导学生用劳动需要出力来记住字形。

  教写字,可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双:

两个“又”写法不同。

左边是偏旁,第二笔是点;

右边是“又”字,第一笔横撇要左伸到点下,第二笔是捺。

  做:

左中右结构,左边要窄些,中间稍短些,右与左一般高,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办:

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两点向外。

  才:

第三笔是撇,不能写成“寸”。

  “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句中的“做工”不是单指干力气活儿,而是泛指工作、做事。

“思考”指动脑筋想办法。

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双手会做哪些事,大脑会想些什么,不要抽象地理解。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句中的“创造”是指想出并做出新的来。

要通过实例让学生具体理解。

朗读指导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

这首诗节奏性强,韵味十足。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诗的节奏。

通过黑板、幻灯标出节奏,在听录音、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停顿的记号,掌握读的速度。

如: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不用脑.工作/做不好。

  用脑/不用手,空想/一大套。

  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靠/手和脑。

  教学一篇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从读中理解字词,体会句子的意思,领悟文章的道理。

  在正确朗读之后,可采用师生引读、轮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还可跟着朗读录音练习背诵。

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解词导向

  思考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

[例句]老师经常提出问题让我们思考。

  创造想出新办法做出新成绩或东西。

[例句]我们从小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好创造新生活。

释句导读

  “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

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这句话讲了手脑并用,才能有创造。

如果光用手不用脑,就会做傻事。

如果光用脑不用手,就只能是空想。

《手脑相长歌》原文:

  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

  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

  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课文理解

  段落段意

  这首儿歌共有三句话。

  第一句:

写了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

  第二句:

写了双手和大脑必须要配合作用。

  第三句:

写了创造靠劳动,劳动要用手和脑。

中心思想

  这首诗写了双手和大脑的作用,并告诉我们要充分利用双手和大脑去学习、劳动和创造。

教学设计示例

(一)

10、人有两件宝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掌握“双手、做工、才能、劳动”4个词语。

认识“宝、思、考、事、情、创、造”7个字。

  2.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l.拿出你的手工作品,让大家看看你做的是什么?

漂亮吗?

  2.找做得好的同学简单说一说他是怎么做的?

  不但要动脑想,还要动手做,有了脑和手,一件件漂亮的作品就出来了。

可见手和脑多重要。

  板书课题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人有两件宝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数数有几句话。

  2.指名读,正音。

三、学习生字。

  1.读课后生字,想想你怎样记住这些字,是怎么记的?

  2.交流记忆方法。

  3.重点指导

    办:

注意左右两点的位置。

    劳:

上中下结构,下边是“力”,不是“方”。

  4.指导书写。

  5.扩词。

四、小结。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培养用手用脑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使学生知道手脑并用才能有创造。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件 

办 双 工 能 动 做 才 宝 思考 事情 创造”,开火车读字组词。

  3、小黑板听写“才能”“做工”(订正写得不规范的字,指导学生再写)

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用铅笔标出有几个句子。

  2、指名分句读。

  3、大家读了课文,知道人的两件宝贝是什么?

(板书:

双手 大脑)

  手的用处可大了,不信,我们来看看。

  .课件出示:

(发散思维,让学生自由抒发)

  

(1)妈妈用手(           )。

  

(2)小学生用手(          )。

  (3)老师用手(           )。

  (4)医生用手(           )。

  (5)警察用手(           )。

  是不是做什么事情只要用手就行了?

做工)

  大脑可以(思考),“思考”是什么意思?

思考)

  齐读第1句,分男、女生读,全班配上动作有表情朗读。

  4、这两件宝贝的用处真大。

如果我们做事情时只使用一件宝贝,可以吗?

为什么?

我们来演示看:

  情况一:

(1)给小树、花儿浇水  

(2)写字    

 (3)做题

  情况二:

(1)想做个好孩子    

(2)想当科学家

  小结: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学生边看边读)这一下,同学们对我们的“双手”和“大脑”这两件宝贝该怎样正确使用,已经知道了吧。

(.课件出示“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齐读:

“创造”是指想出并做出新的。

  6、讲讲自己或同学动脑筋的小故事。

  7、齐读、表演朗读第二句话

  8、.课件出示课文插图1、2,看图说图意

  

(1)科学家通过研究、思考、动手画出设计图纸。

  

(2)工人边看图纸思考,边用手床制作零件、产品。

  --从大家刚才说的,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在仔细观察、动脑筋思考了,而且说的一个比一个具体,这就是创造。

所有的创造都靠劳动,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勤劳和聪明智慧为人类为祖国创造财富。

劳动创造一切)

  9、出示“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靠手和脑”

  指导朗读

三、.总结

  1、朗读全文

  2、根据板书指导背诵

  引读、分组读、齐读、指名背

  3、你是不是更喜欢你的双手和大脑,知道该怎样充分地使用这两件宝贝了?

四、作业

教学设计示例

(二)

  1.学会9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7个字。

  3.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培养用手用脑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使学生知道手脑要并用才能有创造。

  教学难点,有些词句不容易理解。

课前准备

  1.收集课外活动照片、绘画作品,出一次专栏。

  2.生字卡片;

课文朗读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思考

  1.板书课题:

11 人有两件宝

  课题中两个字没学过,谁会读?

(指名读)请读准的同学领读生字、生词。

再齐读课题。

  “两件宝”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