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9156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8 大小:6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8页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8页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8页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8页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8页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8页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8页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8页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8页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8页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8页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8页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8页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8页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Word文件下载.docx

②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③作用:

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宗法制:

内容:

①嫡长子继承,是大宗;

余子分封,是小宗;

大宗命令、约束小宗,小宗服从大宗。

②作用: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世卿世禄制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夏,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前1046年,武王伐纣。

青铜农具,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粟稻黍稷麦桑麻。

井田制(内容:

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

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

青铜铸造繁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西周晚期有铁器。

商朝已有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商朝能烧制原始瓷器。

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夏小正》、殷历

甲骨文成熟

续表

天文

历法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

经济上,铁器和牛耕使用并推广,小农经济形成,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各诸侯国割据混战,纷纷变法,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周王室衰微

分封制瓦解,诸侯士大夫崛起。

二十等爵制(秦国商鞅变法)

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春秋:

齐国管仲改革;

前594年,鲁国“初税亩”。

战国: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背景:

新气象、大变革、十字路口。

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格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

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作用:

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发展了经济,壮大了国力,为统一奠基。

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垄作法、都江堰

民间手工业得以发展。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业繁荣。

商鞅变法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战国司南

战国石申用赤道座标表示800多恒星。

《黄帝内经》在战国时期问世。

《诗经》、楚辞(屈原《离骚》)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优伶

孔子:

仁、礼、有教无类。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

荀子:

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

老子:

道为本原、清静无为、小国寡民、运动转化。

庄子:

万物相对、放弃差别。

韩非子:

法、术、势。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初步发展时期,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

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得到巩固;

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思想上由“百家争鸣”到思想“大一统”,经过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科技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秦:

皇帝制、三公九卿(作用:

相互牵制加强君权,相互配合减少失误)

汉:

用近臣担任尚书令、侍中

郡县制。

(作用:

加强对地方控制,影响后世)

汉承秦制、郡国并行、推恩令

察举制

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五经博士”。

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出现犁壁,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

赵过推广代田法。

漕渠、白渠、龙首渠。

以一年一熟为主。

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西汉长安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丝绸远销欧亚,开辟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得“丝国”美誉。

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打击富商大贾。

西汉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东汉《九章算术》,最早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提出辩证施治,为中医临床学奠基,被誉为“万世宝典”。

汉赋: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张衡《二京赋》

秦小篆;

隶书盛行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

“三纲五常”。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北方长期分裂战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被封建化;

北方经济被战乱破坏,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文学艺术繁荣,儒学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并相互吸收借鉴。

出现三省

九品中正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

统一北方,开始汉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新租调制、迁都洛阳、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影响:

经济复苏繁荣,政权封建化加速,民族交流融合,为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北方旱田耕耙耱、南方水田耕耙技术。

曹魏翻车。

南北朝灌钢法

北朝白瓷

民间手工业遭摧残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志怪小说,如《搜神记》。

楷书:

钟繇、王羲之;

草书:

王羲之、王献之;

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

士大夫画: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佛教、道教盛行。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的鼎盛时期。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

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辉煌,兼容并蓄,领先世界。

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隋文帝:

分科考试;

隋炀帝:

科举制形成

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后安装犁评;

唐朝有灌溉工具筒车。

民间手工业恢复发展

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

柜坊和飞钱问世;

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

长安、洛阳既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唐后期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雕版印刷术;

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展子虔《游春图》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节度使、藩镇割据

丝织技术以轻盈精湛著称,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从唐朝起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非。

唐人揖成《石氏星表》

唐诗:

初唐: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陈子昂;

盛唐:

高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中唐:

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讽喻诗)。

唐传奇。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张旭、怀素;

颜真卿

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生产方式的扩展和经济文化的高峰时期。

政治上,封建国家再次由分裂走向统一,封建制度向边疆扩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强化和巩固。

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并超过隋唐水平,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跃,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

文化上,科技文化艺术出现高峰,儒家思想体系化和思辩化,文学艺术商品化和世俗化,科技有重大突破。

中书门下、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

收兵权、削财权、派文官、设通判

王安石变法:

原因:

“三冗”“两积”。

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一年三熟。

宋代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宋朝丝织品种类繁多,织锦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瓷窑遍布全国各地,有五大名窑。

景德镇成为瓷都。

宋代以后民间手工业艰难发展

①宋朝时城市中坊、市界限和“日中为市”的限制被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监管交易活动。

②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普遍、四大商业名镇。

③交子。

④两宋时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南宋时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北宋平民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宋朝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指南针用于航海。

宋词:

婉约派:

柳永《雨霖铃》、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豪放派:

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辛弃疾。

话本

宋代苏轼

宋代:

宫廷画、风俗画、画学。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宋代程朱理学:

二程:

天理是万物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朱熹: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陆九渊心学: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中书省

行省、路(宣慰司)府州县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棉纺织产品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元大都——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元代王祯《农书》

元代郭守敬制作简仪,编定《授时历》。

元曲:

关汉卿、马致远。

元代赵孟頫

元代:

王冕《墨梅图》(文人画)

元杂剧

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

经济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并得到缓慢发展;

政治上,君主专制极端强化,对外走向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在传统科技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总结性的科学著作,思想和文学艺术带有浓厚的反封建色彩。

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废行省、设三司

八股取士

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

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他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

中央和地方在苏杭设织造局;

清朝丝织品的代表是缎;

使用花楼机。

种类丰富,有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等。

明宣德年间:

青花瓷。

瓷都:

江西景德镇。

明代烧制带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清代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明中叶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清朝继续发展。

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进入市场。

出现“商帮”(徽商、晋商)。

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对外贸易萎缩。

统治者(明太祖、清雍正)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压制民营商业。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

珠算普及发展,明朝时传到朝、日、东南亚等地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

明清小说: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明·

文征明

文人画:

徐渭《牡丹蕉石图》

明朝昆曲

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李贽:

破除对孔子的迷信、挑战正统思想。

黄宗羲:

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

倡导“经世致用”。

王夫之: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

事物通过考察研究可以认识;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康熙:

设南书房;

雍正:

设军机处。

(①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③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使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清·

郑板桥《墨兰图》

清朝京剧(徽汉合流、同光十三绝)

表2: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时段划分

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

政治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

晚清(1840——1912)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4年)

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体现为“半殖民地”特征,由于新的阶级力量尚未产生,农民阶级承担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经济上,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思想文化上,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1840.6—1842.8,鸦片战争。

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1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定都天京、北伐西征、1856天京变乱、1864天京陷落)

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主要内容:

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开设新式学堂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收到西方的影响。

“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2年,魏源编撰《海国图志》。

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1864—1894年)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政府与外国列强公开勾结起来,中外基本上维持“和局”。

清朝统治集团中分化出洋务派,他们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古老的中国走出了“器物变革”的重要一步。

与此同时,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代表:

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自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主要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或讨论商情。

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19世纪六十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

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维新派出现。

代表人物:

王韬、郑观应等。

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1901年)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这一时期,列强经济侵略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同时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此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行了戊戌变法。

1894.7—1895年初,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4月,中日签定《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1894年,孙中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1898年,戊戌变法。

政治上,鼓励官民上书言事,精减机构,裁汰冗员;

经济上,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奖励发明,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

文化教育上,改科举,废八股,设立大中小学堂和专门学堂,准许创办报馆学会,翻译外国书刊;

军事上,建立新式军队。

意义:

爱国救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思想启蒙。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变法思想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代表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1901—1912年)

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标志,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合流,清政府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

晚清最后十年,清政府进行了“新政”和“预备立宪”。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组建革命政党,传播民主革命思想,进行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

性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意义:

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912年春,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内各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