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0153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专题大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有选择性的。

又由于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部分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很少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

大气

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

给地面。

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

据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8℃,实际为15℃。

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提高了33℃多。

(3)大气的热力过程:

太阳辐射透过地球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面和大气之间进行一系列能量转换。

如上图,其过程包括:

①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而削弱,只有一半左右的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面。

②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向外放出地面辐射。

③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释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而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4)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

①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

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②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③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

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

④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

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

⑤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

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

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⑥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5)全球的热量平衡

①多年平均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

②全球热量平衡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

第一、全球每年平均气温比较稳定,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

第二、人类通过改变大气的组成或改变地面的热力状况,可以影响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从而改变局部地区甚至是全球的气候。

例如:

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得大气热量的收支失去平衡,导致热量平衡失调,全球变暖;

人类改变地面状况(植被覆盖状况、水域面积等)可以影响地面获得热量的多少和改变地面辐射,而使局部小气候发生改变。

(6)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

①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②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7、气温与天气:

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

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时间分布:

(1)气温的日变化:

(2)气温年变化:

(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9、气温的空间分布:

(1)气温的垂直分布: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2)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纬度分布:

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这是一般规律,∵低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

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

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

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

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说明:

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气温变化不大。

∵南半球海洋比北半球广阔得多。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北半球同一纬度上,一月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

(7月份正好相反)。

∵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

【记法】:

一陆南凸;

高高低低。

④7月世界最热在北纬20°

-30°

的沙漠地区。

1月北半球最冷在西伯利亚。

世界最低温在南极洲大陆上。

10、气温年较差:

(1)影响因素:

海陆热力性质;

地表植被水分状况;

云雨多少。

(2)变化规律:

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3)气温年较差低纬小,高纬大(∵低纬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小;

高纬相反)

(4)注意: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

②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

);

③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

④天气状况(白天晴天比阴雨天气温高,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高)。

11.热力环流

(1)概念: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

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3)热力环流模式六大关系:

a.热流关系:

受热气流上升,冷却气流下沉;

b.温压关系:

受热低气压,冷却高气压;

c.压压关系:

近地面和高空气压高低相间分布;

d.压风关系:

风向由高压到低压;

e.压线关系:

高低气压与等压线弯曲是凸高凹低(向上凸出为高气压,向下凹为低气压);

f.流气关系:

气流相对上升为阴雨雪天气,下沉为晴好天气;

(4)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

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

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④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5)大气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①海陆风: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

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②山谷风:

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③城市风: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6)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①从热力环流可以看出,冷热不均的直接后果之一是使得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从而促使大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由此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要认清影响风向的三种力的相互关系。

②不同情况下风向特点:

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12、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

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3、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

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

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4.风的形成:

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5、风向:

(1)风向-—风的来向;

(2)风向与等压线关系:

①高空大气的风向:

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②近地面的风:

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

角。

(3)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6.等压线图的判读

(1)等压线图:

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

(2)等压线图判读:

首先识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断风力大小和风向;

最后分析天气变化。

(3)判读规律:

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

(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A.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做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转30°

~45°

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

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

B.天气状况:

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示。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

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朗

17.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①概念: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②作用:

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

(2)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影响因素:

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②情况:

低纬环流(0°

~30°

),中纬环流(30°

~60°

),高纬环流(60°

~90°

③地面表现: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

④三圈环流(垂直分布)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循环图

⑤气压带、风带(水平分布)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北撇南捺”)

⑥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窗口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窗口要避开东北方向。

(3)气压带与风带影响下的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4)由于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8.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分布下气压带、风带特点:

①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②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A夏季:

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B冬季:

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季风环流

①.概念:

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

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②.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

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③.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

④季风的影响:

季风的共性特点:

雨热同期;

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宜兴修水

利。

⑤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

各自气候特点

A--温带季风气候:

秦淮以北季风区;

冬干冷;

夏湿热

B--亚热带季风气候:

秦淮以南季风区;

冬温和少雨;

C--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

D--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盛行风的垂直郊外)。

E--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

19、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1)雨带的移动:

①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②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准静止锋)

③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

④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2)雨季: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3)旱涝灾害:

①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②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③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0.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

(2)锋面的特点:

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

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

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3)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

注意: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21.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的特点

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由于低压(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形成云雨天气,而高压(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形成晴朗天气。

(1)低压(气旋)系统

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从四周流向中心,使气旋中心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被迫上升。

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所以每当气旋过境时,云量就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

夏秋季节,在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2)锋面气旋

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

锋面气旋是我国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冬半年在我国东部地区十分常见,除整体自西向东移动外,还应注意比较冷锋与暖锋的移动速度。

如果冷锋移速较快,则冷锋附近形成较窄的雨区,并伴有大风降温;

暖锋雨区较宽,持续时间也较长。

若冷空气势力很强,冷锋便追赶暖锋,直至暖空气完全被抬升,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被冷气团占据,气温明显下降,云和降水逐渐消失,天气以冷、晴、干为主。

一般气旋是辐合上升系统,特别是锋面上气流上升更为强烈,常常产生云、雨,甚至有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一个成熟的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是,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的降水天气,气旋的中部(两锋之间)是暖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

(3)高压(反气旋)系统

反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四外流出后,垂直方向上高层的空气就自上而下来补充,形成下沉气流。

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其中所含水汽不易凝结。

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

例如,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经常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3)存在锋面的低压系统,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多见于温带地区,人们习惯称之为锋面气旋。

在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一般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

是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

(4)低压系统(气旋)、高压系统(反气旋)及其影响下的天气比较

22、影响气候形成因子: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3、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判断南北半球→判断热量带→判断雨型。

(1)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

各月均温在10℃(或15℃-有分亚热带沙漠划分时)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①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②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③热带季风气候: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形成。

主要分布在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④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

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重点区别:

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

①前者年雨量1500-2000mm而后者750-100mm;

②前者的雨季是突变的,而后者的雨季是渐变的;

③前者月降水量超过3个月,而后者的月降水量不超过3个月。

(2)亚热带气候类型:

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10℃,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①地中海气候:

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º

—40º

大陆的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25º

--35º

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

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偏南风--高温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是雨热同期而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3)温带与亚寒带、寒带气候类型: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0℃之间,分布在南北纬40º

--60º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②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北纬35º

--55º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

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

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④针叶林气候:

最热月均温在10-20℃之间,分布在北纬50°

~70°

N,受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冬寒长夏短暖

⑤苔原气候:

最热月均温在0-10℃之间,分布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

⑥冰原气候:

最热月均温在0℃以下,分布在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极地气团控制,全年酷寒。

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

前者有明显雨季(2-3个月),后者没有。

(4)注意区别下列气候:

①“热草”与“热季”:

“热季”年降水量>1500mm,月降水也多于“热草”;

②“亚季”与“温季”:

“亚季”最冷月>0℃,“温季”最冷月<0℃,只能在1月。

③“温季”与“温大”:

用月降水量区别,“温季”有2个月降水量>100mm。

④“温海”与“地中海”:

“温海”最冷月>0℃,最热月<20℃,降水分配较均匀,冬雨较多。

⑤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与北半球的“亚季”:

降水柱状图特点相似(七月多雨),气温曲线不同。

2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太阳辐射:

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⑵下垫面:

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表现在:

①海洋与陆地: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

年降水量少,且比较集中。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分配较均匀。

②地形:

A对气温的影响: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日较差)。

B对降水的影响: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山脉往往是气候的分界线。

③植被:

裸地和植被覆盖地不同。

④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⑶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

①大气环流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影响各地气候。

大气环流通过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导致各地的降水时空分布,与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因素)共同形成了各种气候类型(水热组全类型)。

②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⑷人类活动:

①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如CO2等增多,温度升高),向大气释放热量(如热岛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