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0165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下文言文字词句整理Word格式.docx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谁,哪一个)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听说)

①且庸人尚羞之(即便)

②北山有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①怒发上冲冠(向上)

②臣乃敢上璧(献上)

古今异义

⑴拜为上卿(拜:

古义指授予官职;

任命。

今义指下跪叩头;

祝贺)

⑵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

古义指忧虑,担心。

今义指害病;

灾祸)

⑶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寿:

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

今义指年岁,生命;

生日)

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

古义指离开。

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

(亲戚:

古义指父母兄弟。

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⑸请指示王(指示:

古义指给……看。

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

古义指上前进献。

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⑺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

古义指扬言,到处说。

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⑻布衣之交(布衣:

古义指平民。

今义指麻布衣服)

⑼左右欲刃(左右:

古义指左右的侍从。

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⑽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

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

今义指鄙视,轻视)

⑾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

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

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⑿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

姬妾今义:

美女)

⒀明年复攻赵(明年:

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⒁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

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指以前)

⒂窃计欲亡赵走燕(窃:

古义私下里今义指偷东西走:

古义指逃走今义指走路)

⒃不如因而厚遇之(厚遇:

古义好好招待今义优厚的待遇)

⒄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古义:

门客今义:

客人)

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乃前曰;

蔺相如前曰;

于是相如前进缻(前:

走上前)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③左右欲刃相如(刃,杀)

④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⑤怀其璧(怀,怀揣着)

⑥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⑧臣语曰(语,告诉)

⑨赵王鼓瑟(鼓:

弹奏)

⑩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

惊怒时发出的声音,这里作动词)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廷斥之(廷:

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

至"

的方式,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④怒发上冲冠(上:

向上)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

归,使……回去)

⑤以绝秦望(以:

用……来;

绝,断绝)

⑥归璧与赵(归:

使……归)

⑦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使……急)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

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

后,以……为后)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容,因为“之”在这里是“我”的意思,形容词作动词,宽容)

f.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②宁许以负秦曲(曲,理亏之责)

g.动词作名词: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

特殊句式

a.判断句:

(常见句型:

……者……也,……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翻译: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蔺相如者,赵人也

④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⑥何者?

严大国之以修敬也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⑧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⑨我为赵将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于”字表被动(翻译:

而您被赵王宠幸)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字表被动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被动

④使不辱于诸侯“于”字表被动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1、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可使报秦者人)

③介词(短语)后置:

1、拜送书于庭(于庭拜送书)

2、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

3、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

4、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璧于柱俱碎矣)

5、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

6、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于境上会)

7、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

d.省略句:

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4、(缪贤)对曰:

“臣尝有罪……”

5、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

6、相如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大夫[4]

 

谏太宗十思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

今义,指国家的基础。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

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

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

古义,使……谦虚;

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承天景命景:

古义:

重大。

今义:

景色。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

古义:

以(之)为;

把......当作。

认为。

乐:

意动,以......为乐。

人君当神器之重神器:

特指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权。

泛指祭祀用品。

臣虽下愚(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

谦词。

今无此意。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

形同陌路。

走路。

[2]

编辑本段词类活用

句词

【文学常识】1、魏征,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

太宗当政时为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魏征病卒,太宗说: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

2.、“疏”,即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此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诫之意;

后来唐太宗曾赐手召,褒奖魏征,并将此疏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行文思路】第一段:

提出观点: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第二段:

通过对比和层层推导,解释不积德义的危害性。

第三段:

提出积德义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写作特点】1、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生动有力。

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解释正意。

(2)对比论证,说理透彻。

例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正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

2、语言特点骈散结合,语言华美流畅。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

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

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拘于形式,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一、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无,通“毋“,不要

二、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貌:

指表面上。

心:

指内心里。

2.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下:

居……之下。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君:

做君主,统治。

3.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重:

重权。

居域中之大大:

重大的位置。

惧谗邪邪:

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善:

好的、可行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恶:

奸恶的小人、不好的行为等。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能:

有才能的人。

善:

好的意见。

居安思危安:

安逸的环境。

危:

危险的情形。

4.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尽:

穷尽。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远:

远长。

塞源而欲流长者长:

长远。

克终者盖寡终:

坚持到底。

5.形容词使动用法

欲流之远者远:

使……流得远。

必固其根本固:

使……牢固。

知止以安人安:

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正:

使……端正。

思虚心以纳下虚:

使……谦虚。

宏兹九德弘:

使……光大。

何必劳神苦思劳:

使……劳累。

使……辛苦。

6.动词用作名词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可欲:

指看见想要的东西。

7.形容词意动用法

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乐:

以……为乐,喜欢。

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忧:

以……为忧,担心。

之: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代词,指代天下。

以:

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来,表目的的连词。

②虽董之以严刑。

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介词,因为。

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

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

连词,表顺承

④子产而死,谁气嗣之:

连词,表假设。

哉:

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

表反问语气,呢。

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表反问语气,吗。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出自《史记·

陈涉世家》。

重点实词

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

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

即使。

诚:

①必竭诚以待下:

形容词作名词,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

如果。

下:

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方位状语作名词,臣下的意见。

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智力低下。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居于……之下。

当: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

对着,面对。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

掌握,主持。

③安步当(dà

ng)车:

当作。

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

怎么,哪里。

③项王曰:

“沛公安在?

”:

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养生,所能养生的。

⑤不念居安思危:

安全的环境。

信:

①信者效其忠:

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

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信用。

④忌不自信:

相信。

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请求。

④不求闻达与诸侯:

⑤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治:

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治理。

②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医治。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

惩治。

所:

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

表被动。

克:

①能克终者盖寡:

能够。

②然操虽能克绍:

战胜。

③公乃与克日会战:

约定。

④克己复礼为仁:

约束。

终:

①终苟免而不怀仁:

最终。

②能克终者盖寡:

固: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使……牢固,巩固。

②据秦孝公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坚固·

·

③蔺相如固止之:

坚决,坚持。

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本来,原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顽固,固执。

⑥斯固百世之遇也:

确实,实在。

《新序》二则

文言实词

(一)通假

(1)顾反则徐君死于楚“反”,同返,返回

(二)古今异义

(1)虽然,吾心许之矣。

虽然,古,即使如此;

今,连词,常与可是、但是连用

(2)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廉者,古,方正为廉;

今,不贪为廉

(3)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带,古,挂;

今,词义缩小

(4)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聘,古,出使;

今,聘请

(5)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儿子,古,婴儿;

今,男孩子(对父母而言)

(6)此吴之宝也,非所以赠也所以,古,用(它)来;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徐人嘉而歌之曰歌,歌颂

(2)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带,挂

(3)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伪,欺诈

2、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延陵季子兮不忘故故,故人,老朋友

3、名词作状语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西,向西

4、名词、形容词意动用法

(1)所宝者异也。

宝,以……为宝

(四)一词多义

1、致

(1)致使于晋:

达,达到

(2)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奉献

2、为

(1)吾为有上国之使:

因为

(2)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作为

3、精

(1)其知弥精:

精深,精湛

(2)其取弥精:

精妙,精粹

文言虚词用法

1、之

(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代词,这里代“剑”

(2)此吴之宝也:

助词,的

2、以

(1)带宝剑以过徐君:

表承接,相当于而

(2)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

前,把,用;

后,用来

(3)我以不贪为宝:

把,将

3、然

(1)虽然,吾心许之矣:

这样

(2)然其心许之矣:

然而,但是

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

其知弥粗,其取弥粗。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二)省略句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之)也。

以(之)示玉人,玉人以(之)为宝,故敢献之。

(三)倒装句

1、定语后置

(1)宋人有得玉者

2、介词结构后置

(1)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训俭示康

(一)古今通假

1.酒酤于市:

酤,通“沽”,买酒

2.公亦少从众:

少,通“稍”,稍微

1.世以清白相承:

清白。

纯朴的家风;

纯洁,没有污点

2.吾不以为病:

病。

缺点;

生病

3.或三行五行:

行。

行酒,给客人斟酒;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

4.治居第于封武门内:

治。

修筑;

治理

5.常数月营聚:

营。

积攒,引申为准备;

经营,管理

6.然后敢发书:

书。

请客的帖子;

书籍

7.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鲜。

少;

指食物鲜美

8.自奉养如为河南掌书记时:

奉养。

指生活待遇或生活水平;

侍奉或赡养(父母或其他尊亲)

9.公虽自信清约:

自信。

相信自己(宾语前置);

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愿

10.石崇以奢靡夸人:

夸。

炫耀;

夸奖

11.其余以俭立名:

其余。

其他的;

剩余的

12.聊举数人以训汝:

聊。

姑且;

剩下的;

聊天

13.当以训汝子孙:

训。

教诲,劝诫;

训斥

14.枉道速祸:

速。

招致;

迅速

1.名词作动词

1)自为乳儿:

乳,吃奶

2)乃簪一花:

3)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服,穿(衣服)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志,有志

5)走卒类士服:

士服,穿士人的衣服

6)酒非内法:

内法,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

7)故就酒家觞之:

觞,请人喝酒

8)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布被,盖布被

9)虽举家锦衣玉食:

锦衣玉食,穿绸缎的衣服,享用珍贵的食物

10)季文子相三君:

相,效力,辅佐

11)妾不衣帛:

衣,穿

12)何曾日食万钱:

食,吃

13)管仲镂簋朱纮:

镂簋朱纮,使用刻有花纹的簋,戴红色的帽带

14)3)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

饘粥,吃稠粥薄粥

2.形容词作动词

1)人不相非也:

非,认为……不对(意动)

2)器皿非满案:

满,摆满

3)益重之:

重,器重

3.使动用法

1)听事前仅容旋马:

旋,使……转身

2)远罪丰家:

远,使……远离;

丰,使……富裕

3)败家丧身:

败,使……败;

丧,使……丧

4)至孙以骄溢倾家:

倾,使……倾

4.意动用法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耻,以……为耻

2)人不相非也:

非,认为……不对

5.名词作状语

1)何曾日食万钱:

日,每天

2)常数月营聚:

数月,用几个月

3)汝非身当服行:

身,本身

6.形容词作名词

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垢弊,脏破的衣服

2)果、肴非远方珍异:

珍异,珍贵奇异的东西

1.非

认为...不对

2)果、肴非远方珍异:

不是

3)汝非徒身当服行:

2.习

1)家人习奢已久:

习惯

2)子孙习其家风:

习染

3.服

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穿

2)长者加以金银华靡之服:

衣服

从事

4.果

1)果、肴非远方珍异:

水果

2)果以富得罪出亡:

果然

5.及

1)岂庸人所及哉?

赶得上

2)史輶知其及祸:

遭到

3)及戌:

到了

6.行

1)或三行五行:

行酒,给客人斟酒

2)汝非徒身当服行:

实行

7.君子

1)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指有地位的人

2)君子以为忠:

当时有名望的人

8.相

1)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

宰相

2)季文子相三君:

辅佐

9.靡

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奢侈

2)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倒下

10.鄙

1)以为鄙吝:

没见过世面

2)孔子鄙其小器:

鄙视

11.举

1)虽举家锦衣玉食:

2)聊举数人以训汝:

列举

12.恶

粗陋

2)侈,恶之大也:

罪恶

13.类

1)走卒类士服:

大都

2)枣、柿之类:

种类

14.多

1)侈则多欲:

使...增多

2)今多穷困:

3)多不过七行:

最多

15.身

1)身岂能常存:

身体

2)汝非身当服行:

自己

16.少

1)公今受俸不少:

2)公宜少从众:

稍微

17.常

1)顾人之常情:

平常的

2)身岂能常存:

长久

3)常数月营聚:

经常

18.数

1)会数而礼勤:

多次

2)常数月营聚:

3)不可遍数:

计算

文言虚词

1.以

1)用,拿: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石崇以奢靡夸人

2)表目的,来: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聊举数人以训汝

3)认为: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4)因为:

上以无隐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是以居官必贿

果以富得罪出亡

2.乃

1)才:

乃簪一花

2)竟然:

3.然

1)这样:

当时士大夫皆然

2)然而:

然以功业大

4.虽

1)即使:

居位者虽不能禁

虽举家锦衣玉食

2)虽然:

公虽自信清约

5.为

1)做: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

2)作为: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

6.之

1)代词

a)辄羞赧弃去之:

代华美之服

b)人争非之:

代他

c)忍助之乎:

代风俗颓弊这件事

2)助词:

的:

俭,德之共也;

侈,恶之大也

7.于

1)表对象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一旦异于今日

2)在,表地点:

酒酤于市

8.或

1)所亲或规之:

有的人

2)或三行五行:

有时

9.也

1.表句中停顿:

与其不逊也宁固

2.表判断和肯定:

未足与议也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俭,德之共也;

侈,恶之大也。

2)未足与议也。

3)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4)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6)共,同也。

2.宾语前置句

1)何患不能?

2)是以居官必贿。

3)人莫之非。

3.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

1)治居第于封丘门内。

2)酒酤于市。

3)得于酒家。

4)奈何饮于酒肆。

5)一旦异于今日。

4.省略句

1)(吾)乃簪一花。

2)吾不以(之)为病。

3)未足与(之)议。

4)酒非(以)内法(酿造)。

5)(真宗)问其所来。

6)以实对(之)。

7)卒以此死(于)东市。

8)当以(之)训汝子孙,使(之)知前辈之风俗云。

5[1].被动句

1)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过秦论

约从离衡“衡”通“横”

威振四海“振”通“震”(粤教版已直接用所通假的字)

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缉察盘问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粤教版已直接用所通假的字)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锄櫌棘矝“櫌”通“耰”(粤教版已直接用所通假的字)

孝公既没“没”通“殁”死

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的,结构助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

(这,指示代词)

商君佐之(他,指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