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2单元 春江花月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0245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2单元 春江花月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2单元 春江花月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2单元 春江花月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2单元 春江花月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2单元 春江花月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2单元 春江花月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2单元 春江花月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2单元 春江花月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2单元 春江花月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2单元 春江花月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2单元 春江花月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2单元 春江花月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2单元 春江花月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2单元 春江花月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项,“霰”应读xià

n。

答案:

A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宛转 流连 纤尘 歼灭

B.捣衣 打倒 江潭 姓谭

C.悠悠 悠闲 相望 向往

D.孤月 狐狸 流霜 留利

D项,留—流。

D

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滟滟随波千万里(波光荡漾的样子)

B.但见长江送流水(只、仅)

C.捣衣砧上拂还来(扯下)

D.鱼龙潜跃水成文(波纹)

C项,捣:

槌打。

C

4.下列诗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B.可怜楼上月徘徊,映照离人妆镜台

C.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D.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B项,映—应。

B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节选,回答5~6题。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5.这段诗歌描述了哪几种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述了江潮、明月、春花、树林、沙汀等景物。

6.“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年年望相似”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思索,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考:

宇宙永恒,明月常在,生命却何其短暂;

而整个人类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

感情哀而不伤,充盈着热烈、达观之气。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7~8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 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7.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

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

全诗未涉及梅花的色香描写,而注重从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方面来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8.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

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三、语言运用

9.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

要求:

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

②想象合理;

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 莲 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

湖边。

采莲船上。

人物:

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

秋日湖上,波光粼粼。

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

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

镜头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镜头三:

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嬉笑声。

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

10.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春日扁舟里的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________________,是生命的落脚处。

(示例)仲夏亭榭里的弄弦(盛夏荷塘中的采莲) 深秋山林中的独步(深秋赤壁下的泛舟) 是灵魂的依傍(是情感的寄托)

——飘香万里

古人对月亮别称的趣谈(节选)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月亮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

月圆月缺,引发了人们多少美好的想象;

月晴月阴,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

月亮成为古典诗歌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意象,月亮也拥有了数以百计的、充满诗情的别称。

这些别称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一、来源于月亮本身特征的别称

1.直称

月亮夜行于天,明而有光,普照大地,时圆时缺,缺而复圆,盈亏更替,周而复始,于是有了以下一些别称:

夜光、孤光、夜明、玄度、玄晖、玄烛、素晖、晖素、素影、霄晖、皓彩、圆光、圆景、圆影、圆缺、清晖等等。

①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

(曹植《赠徐干》)

②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

(李白《君子有所思行》)

2.喻称

圆月如镜(鉴)、如轮、如规、如环、如丸,弯月如钩、如弦、如弓,于是产生了一系列比喻性的别称:

飞镜、天镜、金镜、金鉴、玉镜、玉鉴、冰镜、水镜、圆镜、圆镜、宝鉴,月轮、玉轮、琼轮、白轮、银轮、冰轮、孤轮、圆轮、轮辉,玉盘、银盘、晶盘,清规,金丸、素丸,玉环,玉弓、明弓,玉钩、琼钩、银钩、玉帘钩等等。

此外还有玉羊、玉壶、玉碗、碧华、银苑、金饼等喻称。

①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白居易《三月三日》)

②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③玉轮卧兔初升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李商隐《碧城》)

二、来源于神话传说的别称

月亮的许多别称,都来源于一些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

1.玉兔捣药——“兔”字系列别称

传说月亮上有玉兔长年累月在捣药,由此产生了月亮的“兔”字系列别称——玉兔、白兔、银兔、冰兔、金兔、玄兔、卧兔、兔影、兔辉、兔月、月兔……玉兔捣药用的“玉杵”也成了月亮的别称。

①玉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

(李绅《奉酬乐天立秋日有怀见寄》)

②金兔犹悬魄,铜龙欲启扉。

(江总《答王均早朝守建阳门开》)

2.吴刚伐桂——“桂”字系列别称

传说月中有桂花树,任凭吴刚砍伐却永远不倒。

由此,又产生了月亮的“桂”字系列别称:

桂、丹桂、月桂、桂月、桂宫、桂窟、桂丛、桂影、桂晖、桂魄……

①桂月危悬,风泉虚韵。

(庾信《终南山义谷铭》)

②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苏轼《念奴娇·

中秋》)

3.嫦娥奔月——“娥”字系列别称

传说后羿之妻嫦娥偷吃不死之药后升月成仙,由此便产生了月亮的“娥”字系列别称:

嫦娥、姮娥、月峨、金娥、素娥、残娥、姱娥、娥月、娥影、娥灵……“婵娟”本指美女,借指嫦娥仙子,故“婵娟”也成了月亮的别称。

如:

①娥脉脉翻愁寂,付与风铃雨夜长。

(范成大《枕上》)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4.蟾蜍成精——“蟾”字系列别称

传说月亮上有一只蟾蜍成了精,由此产生了“蟾”字的系列别称:

蟾蜍、玉蟾、明蟾、清蟾、凉蟾、寒蟾、冰蟾、金蟾、银蟾、灵蟾、彩蟾、素蟾、孤蟾、新蟾、蟾窟、蟾宫、蟾阙、蟾光、蟾彩……

①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村。

(李白《初月》)

②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李贺《梦天》)

在以上四个系列别称之外,还有由“兔”“桂”“蟾”等并列而成的新的别称:

兔蟾、蟾兔、蟾桂、桂蟾、桂兔……

①出门聊一望,蟾桂向人斜。

(罗隐《旅梦》)

②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古诗十九首》)

5.其他

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还有很多,由此形成的别称非常丰富。

传说为月亮驾车的神叫“望舒”,月神名叫“结鳞”(又叫“结璘”),月中的五夫人名“月魂”,月亮的归宿处为“月窟”,月亮中有宫殿名叫“广寒宫”……因此,“望舒”“结鳞”“结璘”“月魂”“月窑”“广寒宫”等也都成了月亮的别称。

①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

(鲍溶《宿水亭》)

②曜灵忽西迈,炎烛继望舒。

(曹丕《在孟津》)

三、来源于阴阳学说的别称

古人认为,月为阴气之精,日为阳气之精,故以“阴”“阳”分别指月、日,由此产生了月亮的一系列别称:

太阴、月阴、月灵、阴光、阴灵、阴宝、阴婆、阴精、阴兔、阴魄……

①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

(张祜《中秋夜杭州玩月》)

②阴魄出海上,望之增苦吟。

(马戴《中秋月》)

——源头活水

素材一

中国古人何以对月亮情有独钟(节选)

月亮,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宇宙精灵,《史记天官书》云:

“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神也。

”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说明四季,春属木,夏属火,夏秋之交属土,秋属金,冬属水。

秋天,月亮最明、最清晰,所以是“金之神”。

古代天子春天要祭拜太阳,秋天要祭拜月亮。

祭拜太阳是在早上,祭拜月亮是在晚上。

人们在生活中崇拜、敬畏月亮,在文学作品中则大量描写、咏叹月亮。

以李白为例,流传下来的九百多首诗中,竟有三百二十多首与月亮有关。

可以这样说,唐宋以来没有哪一个知名诗人或词人没有写过月亮赞歌。

古人为什么对月亮情有独钟呢?

大致原因有四:

一是因为月亮是离人类最近的天体,人们十分关注它;

二是月亮有规律的形状变化(上弦、下弦、月亏、月满、月蚀、月晕等)引来人们好奇;

三是月光的清和、明亮、素雅,符合中国人善良、平和、中庸、含蓄的性格;

四是古代文人常常为了功名或生计,背井离乡,辛苦辗转,所以特别向往“圆”的事物,于是以月寄情,抒发感想。

所以,咏月的诗词就多起来了。

素材二

外国文学中对月亮的另类描写

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赞美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文学作品中描写月亮的词语散落在数不清的诗歌和文章之中,大多遣词优美,举不胜举。

然而,翻阅外国文学作品对月亮的描写,虽然大多类似中国文学,但对月亮的另类描写也为数不少,随便看看,别有情趣。

譬如:

“水中的月儿在呼吸,在神经质地颤抖、瑟缩。

它似乎生活得很痛苦和不安。

”([苏]田德里亚科夫《月蚀》)

“(月亮)银光好似一条无头蛇,遍体明鳞,盘来盘去。

一直盘到河底;

又好似一枝其大无比的蜡烛台,点点滴滴,流下不可胜计的金刚石颗粒。

”([法]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半轮斜挂着的下弦月亮完全是惨白的,在天空中显出没有气力的神情,并且像是衰弱得不能走动,只能在天上待着。

它也是受到拘束的,被天空的肃杀之气麻木了的,向人间散布一种枯涩暗淡的光,它那种在每次月望以后散给我们的了无生气的灰色微光。

”([法]莫泊桑《爱情》)

“银色的月光好像一身白得耀眼的寡妇的丧服,覆盖着广阔的沙滩。

”([印度]泰戈尔《沉船》)

“仿佛一位苍白、瘦削、垂危的少妇,轻掩着朦胧的面纱,踉踉跄跄移步,在她萎靡不振的头脑,虚弱、迷惘、游移不定的神志引导下,踱出了闺房,月亮升起在东方黝黑的天边,形体不辨的白茫茫一片——”([英]雪莱《下弦月》)

这些外国文学家对月亮的描写跟写作心境情绪和作品主人公有关,同时也和文化审美有关。

据专家分析,西方文化对太阳这一客体赋予了浓厚的宗教精神,而中国文化则赋予月亮于人性德性的内涵,分别体现着追求“崇高”与“中和”之美的审美意趣。

看来,中国的月亮确实和西方的月亮有些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