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0386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翻译题落实三类赋分点文档格式.docx

太宗擢进士,欲置齐贤高第,有司偶失抡选,上不悦,一榜尽与京官,于是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

时州鞫劫盗,论皆死,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

答案:

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即平民。

古代平民穿麻布葛衣,故“布衣”成了平民的代称。

《出师表》“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亦为此意。

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表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

“雍熙初”中的“雍熙”是宋太宗在位时的年号。

C.刑部,是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的事务。

宋代刑部主官为尚书,刑部侍郎是次官。

D.禁中,也作“禁内”,指帝王接见大臣,商讨、处置国家重要事务的办公场所。

未经帝王允许,不许人在其中随便进出。

禁中,指帝王所居的宫苑。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齐贤为人自信,敢于坚持己见。

宋太祖到西都时,虽已认可了他所陈述十件事中的四件,但他坚持认为自己所说的十件事都是好的。

B.张齐贤审案认真,尺度把握得当。

路上遇到从南剑等地押送去京的罪犯,就要来他们的案卷重审,为所有不是首犯的蒙冤者伸了冤屈。

C.张齐贤勇于担当,能急国家之难。

杨业战死,他主动向皇上请行以作策应;

卢汉赟畏懦自保,他亲自带领两千厢军,身先士卒,击退了辽兵。

D.张齐贤颇有谋略,讲究用兵之术。

辽兵又一次向南进犯时,他将一千厢兵分为两支,分别驻扎在繁畤、崞县以应对来自不同方向的敌兵。

C.文本中没有能体现“亲自带领”和“身先士卒”的内容。

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力言于朝,后凡送囚至京,请委强明吏虑问,不实,则罪及原问官属。

译文:

 

(2)是时辽兵自湖谷入寇,薄城下,神卫都校马正以所部列南门外,众寡不敌。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1)句中的关键词语有“力言”“委”“及”,第

(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入寇”“薄”“以”。

(1)于是向朝廷竭力建议,以后凡送囚犯到京城,委任精明强干的官吏审问,如果不实,那么罪责就要降到原来审问的官吏身上。

(2)这个时候辽兵从湖谷进犯(入侵),逼近城下,神卫都校马正把所率领的部队摆在南门外(迎敌),但寡不敌众。

【参考译文】

出生才三岁,遭遇后晋之乱,迁家到洛阳。

孤贫用功学习,有远大志向,敬慕唐朝李大亮的为人,因此取字为师亮。

太祖到西都,齐贤以平民身份到太祖马前献策,被召到行宫,齐贤以手画地,逐条陈述十件事,其中有四件符合太祖的意思,齐贤坚持认为十条都是好的,太祖发怒,令武士把他拖出去了。

太祖回朝后,对太宗说:

“我到西都,只得到一个张齐贤罢了。

我不打算授任他官职,今后可以让他辅佐你任宰相。

太宗选拔进士,本想把齐贤录取为前几名,有关部门偶然选择失误,太宗不高兴,一榜进士都授任京官,于是任命齐贤以大理评事身份通判衡州。

当时衡州审讯劫贼,审判后都要处死,齐贤到任后,救活其中误判的五人。

从前,各州罪人多械送到京城,在路上死去的有五六成。

齐贤在路上遇到南剑、建昌、虔州押送的罪犯,要来案卷一看,凡不是首犯的,全部为他们解伸冤屈。

于是向朝廷竭力建议,以后凡送囚犯到京城,委任精明强干的官吏审问,如果不实,那么罪责就要降到原来审问的官吏身上。

从此江南送罪犯到京城的减去一大半。

雍熙初年(984),改任左谏议大夫。

雍熙三年,宋军大举北伐,代州杨业战死。

太宗访求近臣作为策应,齐贤请求前往,即授任他为给事中、知代州,与部署潘美一起统领边疆军队。

这个时候辽兵从湖谷进犯,逼近城下,神卫都校马正把所率领的部队摆在南门外迎敌,但寡不敌众,副部署卢汉赟畏惧,保营自固。

齐贤选派厢军两千人,从马正的右面出发,慷慨誓师,以一当百,辽兵于是退却。

端拱元年冬天,授任工部侍郎。

辽兵又从大石路往南侵犯,齐贤预先选择厢兵一千人分为两支,分别驻扎在繁畤、崞县。

下令说:

“代西有敌人,则崞县的部队出战;

代东有敌人,则繁畤的部队出战。

战斗发生后,则郡中部队集合作战。

”到此时,辽兵果然被繁畤的部队打败。

端拱二年,建立屯田制,齐贤兼任河东制置方田都部署,入朝授任刑部侍郎、枢密副使。

淳化二年夏天,任参知政事,几个月后,授任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齐贤的母亲孙氏年纪有八十多岁,封为晋国太夫人,每次入宫朝见,太宗叹服她高寿,有好儿子,常常下手诏慰问,给予赏赐,官员们都感到他家很荣幸。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

父恢,为南海太守。

祐年十二,随从到官。

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

“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

遇父故人,谓曰:

“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

”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

功曹以祐倨,请黜之。

太守曰:

“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迁胶东侯相。

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

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

啬夫②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

“有君如是,何忍欺之!

”促归伏罪。

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

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

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

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

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

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

吴祐传》,有删节)

[注] ①薏苡(yì

yǐ):

一种禾本科植物。

②啬夫:

农夫。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B.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C.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D.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逾越五岭”“远在海滨”是动宾短语,不能分开;

“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是对偶句,据此可以断开。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

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

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D.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孝廉”不是秦始皇时设立的,而是汉武帝时设立的。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祐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祐在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

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祐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

遇到打官司的百姓,有时到乡里亲自调解。

D.吴祐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祐就前去与之争辩。

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黄真被举荐为孝廉是在吴祐之后的事情,而且,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的是黄真。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

(2)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

“二千石”,指代用法,代指官职;

“业”,从事;

“无耻”,没有羞耻感;

“奈……何”,怎么办;

“争诉”,打官司;

“辄”,总是;

“譬”,比喻。

要注意语句翻译通顺。

(1)你是二千石官员的儿子却从事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

(2)百姓有到官府打官司的,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

父亲吴恢,任南海太守。

吴祐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

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祐劝道:

“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简陋,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寄望。

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

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前代的贤人对此也是十分慎重的。

”吴恢于是就不写书了。

吴祐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

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

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

“你是二千石官员的儿子却做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

”吴祐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

后来被举为孝廉,将前去应召,郡里给他饯行,吴祐跟小吏雍丘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友而别。

功曹认为吴祐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

太守说:

“吴季英有知人之明,你先不要多言。

”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拜新蔡县令,世人称赞他清廉有节操。

吴祐后来升为胶东侯相。

他为政力求仁慈清简,以身作则。

百姓有到官府打官司的,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

或亲自到百姓居住的地方调解,使双方和解。

农夫孙性私下征收百姓的钱物,买了一件衣服送给父亲,父亲得到衣服,非常生气,说:

“我们有这样的官员,你怎么忍心欺骗他!

”逼着儿子回去认罪。

孙性又惭愧又害怕,拿着衣服到官衙自首。

吴祐斥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

吴祐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他的衣服送给他的父亲。

吴祐在胶东九年升为齐相,大将军梁冀上表推荐他任长史。

到了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祐听说后请见梁冀,与他争辩,梁冀不听,愤怒地起身入室,吴祐也径自离去。

梁冀于是把吴祐调出京城任河间相,吴祐便辞官回家,不再做官,亲自灌园种菜,讲授经书。

九十八岁去世。

(二)

一、(2016·

宿州市高三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柳升,怀宁人。

袭父职为燕山护卫百户。

大小二十馀战,累迁左军都督佥事。

永乐初,从张辅征交阯,破贼鲁江,斩其帅阮子仁等。

守咸子关。

贼入富良江,舟亘十馀里,截江立寨,陆兵亦数万人。

辅将步骑,升将水军,夹攻,大败之,获伪尚书阮希周等。

升赍露布献俘,被赏赉。

师还,封安远伯,禄千石,予世券。

七年同陈瑄帅舟师巡海,至青州海中,大破倭,追至金州白山岛而还。

明年从北征,至回曲津,将神机火器为前锋,大败阿鲁台。

进封侯,加禄五百石,仍世伯爵。

出镇宁夏,讨斩叛将冯答兰帖木儿等。

召还,总京营兵。

十二年复从北征,将大营兵战忽兰、忽失温,以火器破敌。

二十年复从北征,将中军破兀良哈于屈裂儿河,予世侯。

帝五出塞,升皆从,数有功,宠待在列侯右。

仁宗即位,命掌右府,加太子太傅。

宣德元年冬,成山侯王通征黎利,败闻。

命升为征虏副将军,充总兵官,保定伯梁铭为左副总兵,都督崔聚为参将,尚书李庆赞军务,帅步骑七万,会黔国公沐晟往讨。

时贼势已盛,道路梗绝,朝廷久不得交阯奏报。

敕升急进援,而昌江已于四月陷。

九月,升始入隘留关。

贼缘途据险列栅,官军连破之,抵镇夷关。

升以贼屡败,易之。

时李庆、梁铭皆病甚。

郎中史安、主事陈镛言于庆曰:

“柳将军辞色皆骄。

骄者,兵家所忌。

贼或示弱以诱我,未可知也。

防贼设伏,玺书告诫甚切,公宜力言之。

”庆强起告升,升不为意。

至倒马坡,与百馀骑先驰度桥,桥遽坏,后队不得进。

贼伏四起,升陷泥淖中,中镖死。

其日,铭病卒。

明日,庆亦卒。

又明日,崔聚帅军至昌江。

贼来益众,官军殊死斗。

贼驱象大战。

阵乱,贼大呼:

“降者不死。

”官军或死或走,无降者,全军尽没。

史安、陈镛皆死之。

崔聚力战被执,贼百计降之,终不屈死。

升质直宽和善抚士卒勇而寡谋遂及于败升败沐晟师不得进亦引还王通孤军援绝遂弃交阯朝议以升丧师,不令子溥袭爵,久之乃许。

正统十二年赠升融国公,谥襄愍。

(节选自《明史·

列传第四十二》)

A.升质直宽和/善抚士卒/勇而寡谋/遂及于败/升败/沐晟师不得进/亦引还王通/孤军援绝/遂弃交阯/

B.升质直宽和/善抚士卒/勇而寡谋/遂及于败/升败/沐晟师不得进/亦引还/王通孤军援绝/遂弃交阯/

C.升质直宽和善/抚士卒/勇而寡谋/遂及于败/升败/沐晟师不得进/亦引还王通/孤军援绝/遂弃交阯/

D.升质直宽和善/抚士卒/勇而寡谋/遂及于败/升败/沐晟师不得进/亦引还/王通孤军援绝/遂弃交阯/

这段文字是对“柳升”“沐晟”“王通”三位将领情况的集中介绍,可根据大意及人物断开。

A.历代臣民上书于君主,不封缄的都称为露布,是别于封缄而言的,汉末也把军中檄文称为“露布”,后来,用兵获胜向上奏捷的文书也称为“露布”。

B.“世券”又称铁券。

明朝分封功臣及外戚爵位时所颁发的凭据。

世券从中剖开,分为左右两半,左券藏之于内府,右券给受封者收存。

C.太子太傅,官名。

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

明史官职志载: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

D.“宣德”为明朝皇帝明宣宗的庙号,前后共十年。

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宣德”是年号,不是庙号。

A.永乐初年,柳升跟从张辅征讨交阯,作战有方。

他先在鲁江打败敌人,守卫咸子关,后又率水军与张辅密切配合,夹击敌人,取得战斗胜利。

B.柳升战功卓著。

他曾同陈瑄率舟师巡海,大破倭寇。

在永乐年间,他多次跟随皇帝北征,屡立战功。

受封侯爵,掌管右府,加封为太子太傅。

C.宣德元年,成山侯王通征讨黎利失利,柳升临危受命,皇上命他为征虏副将军率军征讨。

柳升见贼人屡被击败,不听李庆劝告,轻敌丧师。

D.柳升全军覆亡的消息传来,朝廷意见认为柳升丧师,不让他的儿子柳溥承袭爵位,过了很久才让承袭。

后来朝廷追封柳升为融国公,谥襄愍。

掌管右府,加封为太子太傅是在仁宗即位后。

(1)帝五出塞,升皆从,数有功,宠待在列侯右。

(2)贼或示弱以诱我,未可知也。

“数”,屡次;

“宠待”,宠爱,优待;

“右”,古代对上一级的说法;

“或”,或许;

“切”,恳切;

“宜”,应该。

注意语句要通顺。

(1)皇上五次出塞,柳升都跟随,多次有功,所受的宠爱在各侯爵之上。

(2)贼人或许是示弱来引诱我们,这也说不定。

防范贼人设有埋伏,皇上玺书中已恳切告诫我们,公应努力提醒他。

承袭父职任燕山护卫百户。

他经历大小二十余战,累升为左军都督佥事。

永乐初年,随从张辅征交阯,破贼于鲁江,斩杀其首领阮子仁等。

守卫咸子关。

贼人进入富良江,船只连绵十余里,横截江面,构建营寨,陆军也有数万人。

张辅率领步骑兵,柳升率领水师,夹攻,大败贼兵,俘获伪尚书阮希周等人。

柳升带着露布(未加封的文书)向朝廷奏捷献俘,受到赏赐。

部队回来后,他被封为安远伯,食禄一千石,给予世袭诰券。

七年,他同陈瑄率舟师巡海,到青州附近海面,大破倭寇,追到金州白山岛而还。

第二年随从北征,到达回曲津,率神机火器为前锋,大败阿鲁台。

进封为侯爵,加禄米五百石,仍世袭伯爵。

出去镇守宁夏,讨伐并斩杀叛将冯答兰帖木儿等人。

被召回,总领京营兵。

十二年又随从北征,率大营部队战忽兰、忽失温,以火器击破敌人。

二十年,他又随从皇上北征,率领中军在屈裂儿河击破兀良哈,给予他世袭侯爵。

皇上五次出塞,柳升都跟随,多次有功,所受的宠爱在各侯爵之上。

仁宗即位后,命他掌管右军都督府,加封为太子太傅。

宣德元年冬,成山侯王通征讨黎利,败报传到朝廷。

皇上命柳升为征虏副将军,充任总兵官,保定伯梁铭为左副总兵,都督崔聚为参将,尚书李庆赞佐军务,率领马步兵七万,会同黔国公沐晟前往讨伐。

当时贼势已盛,道路阻塞,朝廷很久得不到交阯的奏报。

敕令柳升急速进兵援救,而昌江已在四月被攻陷。

九月,柳升才进入隘留关。

贼人沿途据险列栅,官军接连将其击破,抵达镇夷关。

柳升见贼人屡被击败,颇为轻敌。

当时李庆、梁铭都病得很重。

郎中史安、主事陈镛对李庆说:

“柳将军言辞和脸色都显得很骄傲。

骄傲乃是兵家所忌。

贼人或许是示弱来引诱我们,这也说不定。

”李庆竭力起来告诉柳升,柳升不在意。

到倒马坡时,他与一百余名骑兵先飞驰过桥,桥就坏了,后队无法跟进。

贼人伏兵四起,柳升陷在泥淖中,中镖而死。

这一天,梁铭病死。

第二天,李庆也死了。

又过了一天,崔聚率兵来到昌江。

贼人来得更多,官军殊死搏斗,贼人驱象大战。

官军阵势乱了,贼人大喊:

“降者不死!

”官军或死或逃,没有人投降,全军尽没。

史安、陈镛都战死。

崔聚力战被擒,贼人百计劝降他,他最终不屈而死。

柳升朴实正直而且宽和,善于安抚士卒,但勇而寡谋,终于导致了失败。

柳升失败后,沐晟的部队无法前进,也引兵退回。

王通孤军作战,后援断绝,便放弃了交阯。

朝廷意见认为柳升丧师,不让他的儿子柳溥承袭爵位,过了很久才让他承袭。

正统十二年(1447)赠柳升为融国公,谥襄愍。

二、(2016·

莆田市高三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方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

有隽材,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见而异之。

以父崧卿荫,补番禺县尉。

韩侂胄举恢复之谋,诸将偾军,边衅不已。

朝廷寻悔,金人亦厌兵,乃遣韩元靓来使,而都督府亦再遣壮士遗敌书,然皆莫能得其要领。

近臣荐信孺可使,自萧山丞召赴都,命以使事。

信孺曰:

“开衅自我,金人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

”侂胄矍然。

至濠州,金帅纥石烈子仁止于狱中,露刃环守之,绝其薪水,要以五事。

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至汴,见金左丞相、都元帅完颜宗浩,宗浩叱之曰:

“前日兴兵,今日求和,何也?

”信孺曰:

“前日兴兵复仇,为社稷也。

今日屈己求和,为生灵也。

”宗浩不能诘,授以报书曰:

“和与战,俟再至决之。

”信孺还,诏侍从、两省、台谏官议所以复命。

众议还俘获,罪首谋,增岁币五万,遣信孺再往。

金人见信孺忠恳,乃曰:

“割地之议姑寝,但称藩不从,当以叔为伯,岁币外,别犒师可也。

”信孺固执不许。

复命,再差抵汴。

宗浩变前说,别出事目。

“岁币不可再增,故代以通谢钱。

今得此求彼,吾有陨首而已。

”信孺还,言:

“敌所欲者五事:

割两淮一,增岁币二,犒军三,索归正等人四,其五不敢言。

”侂胄再三问,至厉声诘之,信孺徐曰:

“欲得太师头耳。

”侂胄大怒,夺三秩。

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议用弗就。

信孺使北时,年才三十。

既龃龉归,营居室岩窦,自放于诗酒。

后赀用竭,宾客益落,信孺寻亦死矣。

(节选自《宋史·

方信孺列传》,有删改)

A.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B.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C.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D.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这段文字有对话标志,还有表示停顿的关键虚词,可以结合文意,据此断句。

“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

”子仁怒曰:

“若不望生还耶?

“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A

A.“未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年,称“弱冠”,未成年称“未冠”。

B.“荫”,古代一种制度,子孙因先辈有勋劳或官职而依照往例受到封赏或免罪。

C.“社稷”,社,谷神;

稷,土神。

古代帝王祭祀他们以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

后用作国家的代称。

D.“三秩”,秩,古代官吏的俸禄,引申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三秩,即三级或三等。

C项“社,谷神;

稷,土神”有误,应为“社,土神;

稷,谷神”。

A.方信孺才能出众。

曾得到周必大和杨万里的赞赏。

与金国交涉时,都督府派去的人不能领会敌方要领,而方信孺出使时能从容地与金国周旋。

B.方信孺临危不乱。

他首次出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