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102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ocx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DGT001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DG

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

1目次

2前言

本大纲依据TZ1—2011《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编制。

本大纲是对DG/T001—2009《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的修订。

本大纲与DG/T001—2009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部分引用文件;

——增加了样机准备;

——增加了申请方需补充提供的文件资料;

——修改了样机型号和产品型号的确认中部分内容;

——增加了后置三点悬挂装置提升力的部分内容;

——增加了驻车制动性能的部分内容;

——增加了噪声测量的部分内容;

——增加了轮式拖拉机驾驶员全身振动试验的部分内容;

——增加了轮式拖拉机侧倾稳定角的部分内容;

——增加了安全要求中加油平台的要求;

——增加了安全防护中的部分要求;

——增加了对发动机功率的标注要求;

——增加了可靠性评价的部分要求;

——增加了生产条件审查中的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及强度检测仪的要求;

——增加了进气阻力和排气背压内容;

——修改了动力输出轴(或发动机)变负荷平均燃油消耗率、动力输出轴转矩储备率、最大牵引功率工况下的牵引比油耗和框架上最大提升力中部分指标;

——删除了常温起动试验。

本大纲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G/T001—2009。

本大纲提出单位: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本大纲归口单位:

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

本大纲起草单位:

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

本大纲主要起草人:

耿占斌。

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

21 范围

本大纲规定了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推广鉴定的内容、方法和判定规则。

本大纲适用于农业轮式(皮带传动除外)和履带拖拉机(以下简称拖拉机)的推广鉴定。

拖拉机的其他鉴定可参照执行。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92.1—2008农业拖拉机后置动力输出轴1、2和3型第1部分:

通用要求、安全要求、防护罩尺寸和空隙范围

GB/T3683.1—2006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钢丝编制增强液压型规范第1部分:

油基流体适用

GB/T3871.2—2006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2部分:

整机参数测量

GB/T3871.3—2006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3部分:

动力输出轴功率试验

GB/T3871.4—2006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4部分:

后置三点悬挂装置提升力

GB/T3871.6—2006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6部分:

农林车辆制动性能的确定

GB/T3871.7—2006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7部分:

驾驶员的视野

GB/T3871.8—2006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8部分:

噪声测量

GB/T3871.9—2006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9部分:

牵引功率试验

GB/T3871.13—2006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13部分:

排气烟度测量

GB/T3871.18—2006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18部分:

拖拉机与机具接口处液压功率

GB/T3871.19—2006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19部分:

轮式拖拉机转向性能

GB/T4269.1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操作者操纵机构和其它显示装置用符号第1部分:

通用符号

GB/T4269.2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操作者操纵机构和其它显示装置用符号第2部分:

农用拖拉机和机械用符号

GB/T6238农业拖拉机驾驶室门道、紧急出口与驾驶员的工作位置尺寸

GB6376拖拉机噪声限值

GB/T9480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使用说明书编写规则

GB9656汽车安全玻璃

GB10395.1—2009农林机械安全第1部分:

总则

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

GB/T10910农业轮式拖拉机和田间作业机械驾驶员全身振动的测量

GB/T13876 农业轮式拖拉机驾驶员全身振动的评价指标

GB/T14172—2009汽车静侧翻稳定性台架试验方法

GB/T19498 农林拖拉机防护装置 静态试验方法和验收技术条件

GB/T20341农林拖拉机和自走式机构操作者操纵机构操纵力、位移量、操纵位置和方法

GB/T20948农林拖拉机后视镜技术要求

GB/T20949农林轮式拖拉机照明和灯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

GB/T20953农林拖拉机和机械驾驶室内饰材料燃烧特性的测定

GB/T24648.1拖拉机可靠性考核

JB/T5673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涂漆通用技术条件

JB/T6701拖拉机前照灯

JB/T6712拖拉机外观质量要求

JB/T7325 农林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

JB/T8303 农业拖拉机 驾驶座安全带

JB/T9831农林拖拉机型号编制规则

JB/T9832.2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漆膜附着性能测定方法压切法

JB/T51082拖拉机产品可靠性考核

NY345.1拖拉机号牌

NY 1629拖拉机排气烟度限值

NY/T 1929—2010轮式拖拉机静侧翻稳定性试验方法

TZ2农业机械推广鉴定通则使用说明书审查

TZ3农业机械推广鉴定通则三包凭证审查

TZ4农业机械推广鉴定通则生产条件审查

TZ5农业机械推广鉴定通则用户调查

23 基本要求

23.1 申请方需补充提供的文件资料

在申请时提交材料之外,申请方需补充提供的文件资料,包括:

a)产品规格确认表(附录A)并加盖公章;

b)样机照片(排气管侧前方450);

c)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d)产品注册商标(如有)批文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e)发动机部级推广鉴定证书复印件(如有)并加盖公章;

f)发动机生产许可证书(含附件)的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g)发动机环保型式核准证书复印件(国Ⅱ以上);

h)省级以上农机试验鉴定机构出具的拖拉机可靠性检验报告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i)企业质量管理制度汇编或质量手册;

j)企业基本情况简介。

23.2 试验条件

轮式拖拉机侧倾稳定角试验条件应符合GB/T14172—2009第5章或NY/T 1929—2010中4.2和4.3的规定,其他试验条件应符合GB/T3871-2006相关部分的规定。

23.3 主要仪器和设备

轮式拖拉机侧倾稳定角仪器和设备应符合GB/T14172—2009第4章或NY/T 1929—2010中4.1的规定,进气阻力和排气背压允许测量误差为±5%,其他试验仪器设备、测量单位和允许测量误差应符合GB/T3871—2006相关部分的规定。

23.4 样机

23.4.1 样机抽样

样机由生产企业(制造商)无偿提供且应是近半年内生产的合格产品,由鉴定单位(或委托相关部门)在申请方或制造商明示的产品存放处随机抽取,发动机标定功率≤36kW时,抽样基数应不少于10台,发动机标定功率>36kW时,抽样基数应不少于5台,抽样数量为2台,其中1台用于性能试验,1台备用。

涵盖机型所用样机由生产企业(制造商)提供,不再抽样;样机由申请方或制造商在规定时间前送达指定地点,试验完成且对试验结果无异议后,样机由提供者自行处理。

在试验样机发生意外损坏时启用备用样机,重新试验。

试验用样机和部件由生产企业(制造商)无偿提供。

23.4.2 样机准备

a)应配齐所有的选装件(如爬行挡、梭式换挡、液压输出、安全框架等),如在一台样机中无法实现时,应另提供样机;

b)当动力输出轴转速有多种选配时(发动机标定转速下,推荐的动力输出轴功率应符合GB/T1592.1—2008表1的规定,8键Ф38按照1型考核,8键Ф48按照2型考核),应提供配置最多转速的样机;

c)当液压系统型式有多种选配时,应提供所有配置的样机;

d)应配齐所有的备、附件(如后视镜、悬挂杆件、扶手、灯具等),所带配重(包括前、后配重及轮胎所充的液体配重),应为制造厂规定的最大质量;轮胎数量应为标准配置,所装用的轮胎应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最大规格。

23.4.3 样机型号

功率、型式代号应符合JB/T9831的规定,发动机标定功率(12小时)大于等于36.75kW时,型号中功率代号应为发动机标定功率乘以1.36取整后就低圆整到5的倍数;拖拉机铭牌标定功率与发动机铭牌标定功率应一致。

23.4.4 产品型号的确认

23.4.4.1 同一型号产品的确认

申请鉴定同一型号规格的产品,其技术规格至少应在以下方面保持一致,否则,应按不同型号规格的产品申请。

a)驾驶室型式;

b)发动机冷却方式;

c)变速箱型式、主变速箱挡位数(前进挡);

d)驱动型式。

23.4.4.2 产品型号涵盖的确认

如申请鉴定的产品,其技术规格在以上方面不能保持一致,拖拉机应以型号区分;当下列技术规格发生变化时需加做下列试验,试验项目见表1。

表1 试验项目

变更部件

加做试验项目

动态环境噪声测量

驾驶员位置处(耳旁)噪声测量

牵引功率试验

动力输出轴功率试验

冷态行车制动性能试验

轮式拖拉机驾驶员前视野试验

轮式拖拉机侧倾稳定角

速度核测

整机参数测量

安全检查

驾驶室型式(轮式)

发动机冷却方式

变速箱型式、主变速箱挡位数(前进挡)

驱动型式

1注1:

驱动型式变更时,涵盖机型的安全检查只进行安全操作检查。

注2:

驾驶室型式变式更时,涵盖机型的安全检查不包括照明、信号装置检查。

23.4.4.3 同一产品型号部件涵盖的确认

当申请鉴定产品在发动机生产企业、发动机型号、发动机缸数、发动机进气方式、制动器型式、液压系统型式、动力输出轴型式发生变化时需加做以下试验,试验项目见表2。

表2 试验项目

变更部件

加做试验项目

动态环境噪声测量

驾驶员位置处(耳旁)噪声测量

牵引功率试验

动力输出轴功率试验

冷态行车制动性能试验

后置三点悬挂装置提升力试验

轮式拖拉机侧倾稳定角

整机参数测量

轮式拖拉机振动试验

发动机生产企业、发动机型号

发动机缸数

发动机进气方式

制动器型式

液压系统型式

动力输出轴型式

1注:

发动机生产企业、发动机型号、发动机进气方式变更时,发动机有部级推广鉴定证书的免做动力输出轴功率试验试验。

24 鉴定内容和方法

24.1 技术要求与性能试验

24.1.1 主要技术参数核对与测量

按GB/T3871.2—2006和企业技术文件核测拖拉机主要技术参数,具体核测内容见表3。

表3 核测项目与方法

项目

方法

整机

商标或品牌

核对

型号

核对

型式

核对

外廓尺寸(长×宽×高)

测量

轴距或履带接地长

测量

轮距(前轮/后轮)或轨距

测量

轮距(前轮/后轮)调整方式

核对

最小离地间隙

测量

最小使用质量

测量

前轴质量/后轴质量

测量

配重

测量

挡位数(前进/倒退/爬行)

核对

各挡理论速度

测量

发动机与离合器联接方式

核对

起动方式

核对

驾驶室或

安全架

型号

核对

型式

核对

发动机

生产企业(制造商)

核对

商标或品牌

核对

型式

核对

表3(续)

项目

方法

发动机

型号

核对

吸气方式

核对

气缸数

核对

缸径×行程

核对

排量

核对

压缩比

核对

标定功率

核对

标定转速

核对

喷油泵型式、型号

核对

喷油嘴型式、型号

核对

空气滤清器型式、型号

核对

起动机型号

核对

冷却系统型式

核对

前照灯

型号

核对

驾驶员座椅

型号

核对

生产企业(制造商)

核对

燃油箱

型号

核对

工作压力

核对

容积

核对

消声器

消声腔尺寸(长×宽×厚或直径×长)

测量

消声器重量

测量

转向、制动系

转向系型式

核对

转向器型式

核对

制动系型式

核对

传动系

离合器型式

核对

变速箱型式

核对

变速箱换挡方式

核对

中央传动型式(前/后)

核对

差速器型式(前/后)

核对

最终传动方式(前/后)

核对

行走系

机架型式

核对

轮式

轮胎型号(前轮/后轮)

核对

轮胎气压(前轮/后轮)

核对

轮辋材质

核对

履带式

履带型式

核对

履带板数量,块

核对

履带板宽度

核对

工作

装置

液压悬挂系统型式

核对

悬挂装置型式

核对

悬挂装置类别

核对

调节方式

核对

表3(续)

项目

方法

工作

装置

液压油泵型式、型号

核对

液压输出装置

核对

安全阀全开压力

测量

动力输出轴型式

核对

动力输出轴花键数目

核对

动力输出轴花键外径

核对

动力输出轴转速

测量

24.1.2 性能试验

24.1.2.1 动力输出轴功率试验

按GB/T3871.3—2006第6章进行以下试验:

a)最大功率;

b)发动机标定转速下最大功率;

c)全负荷下变速试验;

d)发动机标定转速下变负荷试验。

注1:

在标定工况下,测量进气阻力和排气背压。

注2:

对无动力输出轴或不宜做动力输出轴功率试验的小型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功率试验改为发动机台架试验。

24.1.2.2 排气烟度测量

按GB/T3871.13—2006第5章的规定进行试验。

2注1:

该部分“最大功率的转速”是指发动机标定转速。

3注2:

该部分a)、b)区间6个测量点至少包括发动机标定转速、最大功率转速、最大扭矩转速和动力输出轴标准转速对应转速。

24.1.2.3 后置三点悬挂装置提升力

按GB/T3871.4—2006第6章进行以下试验:

a)框架上的提升力试验;

b)静沉降试验;

c)在测量提升力同时测量液压提升系统安全阀全开压力。

4注1:

将测得的提升力最小值修正到相当于液压提升系统安全阀最小调定压力的90%时的对应值,该修正值即为整个提升范围内的最大提升力。

5注2:

履带拖拉机加载点位置在下悬挂点后610mm处或企业规定值。

6注3:

后置式三点悬挂装置类别和提升行程应符合下表4的规定,如可选用两种以上应按照最大类别考核。

表4 提升行程分类表

类别

发动机标定转速时动力输出轴功率,kW

提升行程,mm

1N

≤48的窄轮距(轮距小于1150mm)

≥420

0

≤15

≥420

1

≤48

≥610

2

≤65

≥650

2

65<动力输出轴功率≤92

≥700

3

80~185

≥735

4L

150~350(动力输出轴位于后轴中心线下方)

≥760

4H

150~350(动力输出轴位于后轴中心线上方)

≥900

24.1.2.4 冷态行车制动性能试验

按GB/T3871.6—2006第5.2.1.2条或第5.3.1.2条的规定进行试验。

7注1:

仅适用于轮式拖拉机。

8注2:

拖拉机装用的轮胎应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最大规格轮胎(非水田用),轮胎充气压力为制造厂的规定值,如果规定值是范围,则取其中间值。

9注3:

所带配重(包括前、后配重及轮胎所充的液体配重),应为制造厂规定的最大质量。

10注4:

行车制动器的性能在车轮不抱死情况下,等到车辆完全停下之后才能进行测量。

24.1.2.5 驻车制动性能

按GB/T3871.6—2006第6章的规定进行试验。

注1:

轮式拖拉机在20%的干硬坡道上、履带拖拉机在30%坡道的压实土路上进行试验。

注2:

拖拉机装用的轮胎应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最大规格轮胎(非水田用),轮胎充气压力为制造厂的规定值,如果规定值是范围,则取其中间值。

注3:

所带配重(包括前、后配重及轮胎所充的液体配重),应为制造厂规定的最大质量。

24.1.2.6 带驾驶室轮式拖拉机驾驶员前视野试验

按GB/T3871.7—2006第6章的规定进行试验。

2注:

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并提供检验报告,检验结果符合上述要求可免做试验。

24.1.2.7 噪声测量

按GB/T3871.8—2006第5章的规定进行以下试验:

a)动态环境噪声测量(仅适用于轮式拖拉机);

b)驾驶员位置处(耳旁)噪声测量。

11注1:

动态环境噪声检验结果应取较大一侧噪声的平均值;

12注2:

测量动态环境噪声时,对四轮驱动拖拉机,如果使用说明书规定运输作业应将前轮驱动脱开,则应在两轮驱动状态下进行试验。

否则,试验应分别在两轮驱动(若能脱开)和四轮驱动两种状态下进行;

13注3:

测量驾驶员位置处(耳旁)噪声时,调速器操纵手柄(油门)置于全开位置。

应在牵引负荷试验条件下的测量程序下进行测量;

14注4:

测量时,应从空负载开始逐级加载,直至测得最大噪声值。

每次加载后,应保持一定的时间使噪声稳定,然后再进行测量。

加载条件必须使发动机处于调速器的控制之下,即将发动机转速控制在标定转速以上(含标定转速)。

24.1.2.8 牵引功率试验

按GB/T3871.9—2006第6.1条和第6.2条的规定进行拖拉机带配重试验。

15注1:

牵引功率试验应在带配重的情况下进行,但如配重有多种配置,按标准配置(选装除外);

16注2:

不允许用移动路面(转鼓或转鼓试验台)进行试验;

17注3:

测量车速不超过16km/h的所有挡。

24.1.2.9 最大有效液压功率

按GB/T3871.18—2006第7章的规定进行试验。

3注:

试验应在发动机标定转速下进行。

如果制造厂提出特定部分试验在发动机标定转速外的其他转速下进行,则应将试验时的发动机转速连续记录下来。

24.1.2.10 轮式拖拉机转向器转向性能

按GB/T3871.19—2006第6章的规定进行试验。

4注:

对液压转向拖拉机不做动力源失效试验。

24.1.3 轮式拖拉机驾驶员全身振动试验

在100m较平滑跑道上,按GB/T10910的规定进行试验。

18注:

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并提供检验报告,检验结果符合上述要求可免做试验。

24.1.4 轮式拖拉机侧倾稳定角

在不带配重和驾驶员的情况下按GB/T14172—2009或NY/T1929—2010的规定测量轮式拖拉机侧倾稳定角。

19注1:

测量时轮距应为说明书规定的最窄轮距;

20注2:

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并提供检验报告,检验结果符合上述要求可免做试验。

24.1.5 轮式拖拉机安全架(或安全驾驶室)试验

按GB/T19498或JB/T7325的规定进行试验。

5注:

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并提供检验报告,检验结果符合上述要求可免做试验。

24.1.6 轮式拖拉机安全带试验

按JB/T8303的规定进行试验。

6注:

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并提供检验报告,检验结果符合上述要求或提供认证证书可免做试验。

24.1.7 轮式拖拉机喇叭性能检测

在发动机停止运转时,声级计距拖拉机正前方2m、离地1.2m处,用声级计“A”计权慢挡测试安装在拖拉机上喇叭的声级;测试场所应开放,声级计应水平,测量时,连续按喇叭5秒,取其最大值。

24.1.8 密封性检测

整个测试过程中进行漏油、漏水、漏气检查(因检测需要而动过的部位不再进行考核)。

24.1.8.1 漏油检查

a)检查部位:

离合器内腔、制动器内腔、飞轮室、油箱、通气孔、各油管接头、各接合面、旋转件油封处及油堵等;

b)检查方法:

试验期间静结合面手摸无湿润,动结合面目测无滴漏和流痕。

24.1.8.2 漏水检查

检查部位及方法:

试验期间水箱开关、水封及水管接头处不应有漏水现象;水箱、缸体、缸盖、缸垫和水管表面不应有渗水现象。

24.1.8.3 漏气检查

检查部位及方法:

试验期间发动机机体与气缸盖结合部,进、排气结合面,轮胎和气制动装置不应有漏气现象。

24.1.9 变速箱和离合器检查

拖拉机在各挡工作时,变速箱不应有乱挡和脱挡现象,传动系不应有不正常响声;离合器应能分离彻底,接合平稳。

24.1.10 故障检查

整个试验过程进行故障检查,故障判断及分类按GB/T24648.1或JB/T51082的规定进行。

24.1.11 装配和外观质量检查

24.1.11.1 装配质量检查

整机和随机备件不得有错装和漏装现象。

24.1.11.2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应符合JB/T6712的规定。

24.1.11.3 涂漆质量

涂漆质量应符合JB/T5673的规定;机罩、驾驶室、挡泥板等漆膜附着性能应不低于JB/T9832.2规定的Ⅱ级。

24.1.12 操作方便性检查

在用户调查时按表5中的项目进行操作方便性检查并填写记录,所有项目检查结果均应在一般以上(含一般),有一项检查结果在一般以下,则操作方便性判为不合格。

表5 操作方便性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结果

1

操纵装置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合理□

不合理□

2

操纵装置的操作方便性

方便□

一般□

不方便□

3

操纵装置完成规定动作的正确性

正确□

不正确□

4

调整、保养的方便程度

方便□

一般□

不方便□

5

各调整量指示值与机具实际调整值的偏差

正确□

不正确□

7

保养点数是否合理

合理□

不合理□

8

操纵装置操纵力

小□

一般□

大□

9

操纵舒适性

舒适□

一般□

不舒适□

10

视野

好□

一般□

不好□

24.2 安全性检查

24.2.1 安全要求

24.2.1.1 有驾驶室的拖拉机,可设乘员座椅。

乘员座椅应固定牢固(乘员座椅与底盘联接部位螺栓的紧固力矩应符合企业技术文件的要求),其位置不能影响驾驶员操作,且座椅不应增加拖拉机的外廓尺寸。

不带驾驶室的拖拉机后挡泥板不允许设乘员座椅。

24.2.1.2 轮式拖拉机的轮圈轮辋应有足够的强度。

注:

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并提供检验报告,检验结果符合上述要求可免做试验。

24.2.1.3 拖拉机液压系统应有防止过载的安全保护装置,液压转向系用液压管路的爆破压力至少应能承受系统正常工作压力4倍,其他液压管路爆破压力应至少能承受正常工作压力2.5倍。

并在管路上标注承受的正常工作压力(金属管路除外,标注应符合GB/T3683.1—2006的规定)。

24.2.1.4 拖拉机电器线路的连接应正确、可靠,导线应捆扎成束,布置整齐,固定卡紧,接头牢固并有绝缘套。

导线穿越孔洞时应设绝缘套管。

拖拉机液压管路及电器线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