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1972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Word格式.doc

文件发布名称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修改

原因

新增

序号

修改位置

修改内容

1目的

为最大限度地辨识出产品设计、生产、服务等相关活动中存在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有效控制,预防以保障工厂安全生产、减少环境/安全事故发生、保护员工职业健康,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拓陆者工厂生产经营活动中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

3术语及定义

3.1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3.2风险评价: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3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4引用文件

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2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5.职能职责

部门/角色

职能职责

制造部安技环保科

1)负责工厂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监督管理。

2)负责工厂重要环境因素、高度风险危险源控制监督管理。

3)负责工厂新改扩建项目施工过程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辩识与风险控制监督管理。

党群工作部

1)负责工厂公共卫生高中度危险源的辨识、重要环境因素风险评价评审工作。

2)负责工厂消防安全业务高中度风险危险源辩识、重要环境因素风险评价评审工作。

3)负责工厂消防安全业务高中度危险、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落实的监督管理与评审工作。

制造技术部

1)负责产品开发过程产生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辨识及初步评价工作。

2)负责工厂新改扩及四新项目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

3)负责建设项目施工过程危险源的辩识和环境因素识别的风险控制工作。

4)负责业务范围内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控制措施落实的监督管理与评审工作。

工厂各部门

1)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初步评价及控制工作。

2)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落实工作。

6.管理内容及规定

6.1环境因素、危险源辩识实施

6.1.1工厂各单位均应组织本单位员工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辩识,将辩识结果填入《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登记表》、《危险源辩识评价登记表》(具体模板见附件2、附件3)。

6.1.2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辩识活动要覆盖所有人员、所有设备设施和所有活动及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过程(含相关方危险源的辩识)。

6.1.3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辩识应充分考虑常规和非常规活动,辩识出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正常状态指正常作业过程;

异常状态指设备检修、设备停机,日常运行中较少发生但一定存在或可能发生的状态等;

紧急状态指压力容器减压阀失灵可能导致爆炸的发生、动用明火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等意外发生的状态。

6.1.4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辩识参照国家标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结合车辆、坠落、触电、高热、卷入、重物、中毒、缺氧等八大类别进行辩识,辩识过程关注四个方面,包括人、物、环境和管理因素。

6.1.5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辩识同时还应考虑:

所属地域、地质水文、地形、周围环境、道路交通、社区环境、气象条件、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所属地域内所有建筑物、道路、运输线、装卸区、消防通道、生活区域以及运动场所;

事故应急的设备设施,抢救措施及辅助设备设施。

考虑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6.1.6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辩识时应从产品工艺设计(选材、确定零部件状态、工序设定)、作业活动及范围、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辩识,开展危险源辩识应有工艺主管、设备设施主管、安全主管参与辩识,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辩识人员应熟练掌握辨识方法。

6.2环境因素、危险源风险评价实施

6.2.1各单位对本单位辩识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评价,初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高度风险危险源清单》(具体模板见附件4)。

6.2.2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的确定

6.2.2.1是非判断法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直接确认为高中度风险危险源。

1)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界定的重大危险源。

2)违反安全生产法律的。

3)有相关方合理抱怨的。

4)潜在的可能产生重大安全影响的。

5)曾发生过事故,相同事故类别重复发生(含职业病或职业中毒)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6.2.2.2LEC法

L:

事故发生可能性按下表判定L按下表判定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L分值

历史记录

1

完全可以预料

10

多次发生事故

2

相当可能

6

重复发生事故

3

可能,但不经常

发生过事故

4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曾发生过意外事件

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5

E:

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按下表判定

暴露危险环境频繁程度

E分值

预计最大暴露时间(小时)

连续暴露(三班倒)

连续24小时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8小时)

每日8小时

每周暴露

每周1次暴露

每月暴露

每月1次或偶然暴露

每年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C:

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按下表判定

发生事故造成后果

C分值

轻伤或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重伤致残,大部份丧失劳动能力

严重致残,重伤事故(1-4级,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7

非常严重,1~2人死亡或者2-10人重伤。

15

灾难,数人死亡,3~9人(含3人)以上死亡事故,或者10人以上重伤。

40

大灾难,10人以上(含10人)死亡

100

D:

危险性分值的确定:

根据可能性、频繁程度、后果严重程度的乘积,得出分值即D=L×

C,按下表进行危险等级划分:

危险度

分值数

风险水平

措施

备注

不可接受风险

D≥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不宜开始工作或继续工作,直至风险降低为止。

高度风险

160≤D<320

高度风险需立即整改

工作的同时,采取应急和控制措施,限期整改完成。

中度风险

70≤D<160

中度危险,需要整改

加强控制并限期整改完成

可接受风险

D<70

可接受风险,需要注意

需要监视,确保控制措施得以保持。

6.2.3环境因素风险评价方法的确定

6.2.3.1是非判断法

是非判断法是根据制定的评价准则,对环境因素进行对比、衡量并确定重要因素。

当符合评价准则之一的,即可判为重要环境因素。

用是非判断法评价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因素的原则:

 

1、违反国家或地方环境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的环境因素(如超标排放污染物,水、电消耗指标偏高等)。

2、使用国家法规或地方政府明令禁止使用或限期替代使用的物质(如氟利昂、石棉和多氯联苯,使用淘汰的工艺、设备等)。

3、属于国家规定的有毒有害废物(如国家危险废物等)。

4、异常或紧急状态下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影响(如化学品意外泄漏、火灾、环保设备故障或人为事故的排放)。

5、环保主管部门或组织的上级机构关注或要求控制的环境因素。

6、造成国家或地方级保护动物伤害、植物破坏的(如伤害保护动物一只以上或毁残植物一棵以上)(适用于旅游景区的环境因素评价)。

7、开发活动造成水土流失,而在半年内得到控制、恢复的(修路、景区开发、开发区开放等)。

8、使用极毒农药或造成中毒一人以上的(如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或农药使用过程)。

6.2.3.2多因子评分法

此法一般用于对污染物(粉尘、物体、气体、废弃物、废水、光污染、化学品等)及噪声排放的评价。

(1)评价公式

X=aM(M为b、c、d、e中最大值)

式中:

X---为环境因素得分;

a---为发生的频率;

b---为排放值与法规标准值之比(或管理受控情况);

c---为影响范围及程度;

d---为环境影响可恢复性或持续性;

e---为公众和媒体的关注程度(敏感性);

M---为b、c、d、e中最大值

(2)多因子评价法评分标准:

评价因子

评分说明

评分

发生频率a

连续发生--每日一次

每日一次--每周一次

每周一次--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每年一次

一年以上时间一次(偶然发生)

排放值与法规标准值之比b(或管理受控情况)

≥100%(或不受控)

80%--100%

8

50%--80%

9

30%--50%

30%以下(或完全受到控制)

11

影响范围及程度c

国家乃至全球性严重破坏

12

省或市严重破坏

13

镇区附近较严重破坏

14

厂区附近轻微的影响

厂内影响

16

环境影响的可恢复性或持续性d

不可恢复或一年以上可恢复

17

半年至一年内可恢复

18

一周至半年内可恢复

19

一天至一周内可恢复

20

一天内可恢复

21

公众和媒介的关注程度

国际高度关注

22

国家高度关注

23

地区性关注

24

厂区附近一般性关注

25

不为关注

(3)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优先项级别环境因素得分X值求出之后,就要根据得分进行环境因素评价:

①一般X≥20此值自定或M=5为重要环境因素。

②X<20为一般环境因素

6.2.4各单位应明确环境因素、危险源风险评价标准,环境因素、危险源风险评价应有安全主管、工艺主管、设备设施主管等相关人员参加,环境因素危险源风险评价人员应熟练掌握评价方法。

6.2.5各单位应建立本单位《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登记表》、《危险源辩识评价登记表》和《高度风险危险源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进行管控,并将《高度风险危险源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制造部安技环保科。

6.2.6制造部安技环保科将各单位评价出的高度风险以上的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填入工厂的《高度风险危险源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6.3环境因素、危险源更新管理

6.3.1建立环境因素、危险源动态管理机制,当环境因素、危险源发生变化时,环境因素、危险源所在单位对变化后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初步确定环境因素、高度风险危险源,并报至制造部安技环保科。

6.3.2制造部安技环保科对新增重要环境因素、高度风险危险源进行评价确认后,更新工厂的《高度风险危险源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6.3.3环境因素、危险源变化的责任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清单进行更新。

6.3.3环境因素、危险源更新原则:

1)结合安全环境标准化考评、体系审核或日常监督检查进行评审、更新。

2)当法规发生重大变更或修改时应进行更新。

3)发生安全环境事故后进行评价更新。

4)有新、改、扩项目或产品结构调整以及生产工艺、设备发生改变时进行环境因素、危险源评价更新。

5)发生其他变化需要进行环境因素、危险源更新时。

6.4环境因素、危险源控制措施实施

6.4.1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控制工作。

6.4.2对正常情况下的环境因素、危险源通过运行控制相关程序和作业文件进行有效控制,对潜在的环境因素、危险源通过《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进行有效控制,对利用以上两种方法难以奏效的某些重要环境因素、高中度风险危险源则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进行控制。

6.4.3各部门对本辖区内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负责,对可以施加影响的相关方环境因素危险源,采取不同方式施加影响,对供货商、承包方、为工厂运输的承包方、单位区域范围内独立核算和有独立法人的单位,提出书面要求。

6.4.4各单位应对环境因素、危险源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可操作性进行评价;

针对风险对策的落实情况,制定明确的检查评审计划,定期现场对控制措施推进工作、管理状况进行评审,对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不断降低风险。

6.5环境因素、危险源控制原则

6.5.1消除,优先消除危险源,采取现场整改彻底消除危险源。

6.5.2替代,采取低毒代替高毒物质等措施降低危险源的危害。

6.5.3工程控制措施;

6.5.4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

6.5.5个体防护装备

6.5.6.符合法规要求

6.5.7.实现污染预防

6.5.8.鉴别改进机会

6.6重要环境因素、高度风险危险源管控措施落实

6.6.1各部门对评价出的风险不可接受的环境因素、危险源,立即组织整改,直到风险降低为止,并制造部安技环保科备案。

6.6.2各部门对高度风险以上的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应经过严格评审,制定高度风险危险源、环境因素管控标准,并制造部安技环保科,高度风险危险源、环境因素管控标准明细表(模板详见附件4)。

6.6.3制造部安技环保科应制定工厂高度风险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管控平面图,实现高度风险100%受控,工厂一把手、安全主管副厂长、部长对高度风险每月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具体巡查参考(附件8:

高风险危险源巡查表参考模板)建立内部巡查标准。

6.6.4各部门应对重要环境因素区域高度风险危险源现场,应加装安全标志标识,做到现场目视化。

6.6.5对客户、社区、上级监管部门以征询意见、书面告知或电话通知等方式告知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及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6.7检查及管理评审

6.7.1工厂各部门每季度对本单位环境因素、危险源管控情况进行评审(可分批次进行,每年完成全部评审),做到环境因素、危险源受控并有效降低风险,每年3月15日向集团制造本部安技环保部提报上年度的危险源风险改善管理表(具体模板详见附件7)。

6.7.2制造部安技环保科每年定期组织对各单位环境因素、危险源管控情况进行监督与评审,并纳入绩效评价体系(具体评审标准详见附件9: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评审标准)。

一级要素

二级要素项次

考评内容

分值比例

基础管理

2个二级要素

对制度文件及管理标准建设情况进行考评

5%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辩识

5个二级要素

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辩识组织与实施情况进行考评,对辩识人员、辩识结果进行考评。

25%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风险评价

3个二级要素

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评价情况进行考评,对评价人员、评价结果进行考评。

15%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更新

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更新与处理情况进行考评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管控

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管控情况进行考评,重点关注高度风险危险源、环境因素管控情况考评

40%

7.业务/管理流程

7.1流程要素

要素名称

要素内容

流程客户

各责任部门

流程所有者

流程起点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

流程终点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风险改善

流程输入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变化或正常生产季度评审

流程输出

工厂高度风险危险源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上游流程

下游流程

流程驱动

激励建议

资源

施工相关方

7.2流程

7.2.1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流程

1)流程图(见附件1)

7.3流程绩效指标

所属

流程

流程阶段/活动

指标提取维度

指标名称

指标释义

参考公式/评价标准

评价对象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措施

时间

评价登记表

按季评审动态完善

按季度开展环境因素危险源评审,新变化危险源辨识率100%

各部门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控制

管控标准明细

涵盖所有高风险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

按时间反馈

8.激励考核

依据《***工厂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激励管理办法》执行

9.附则

9.1本文件由***部门起草并负责解释;

9.2本文件自实施之日起执行。

9.4本文件下发后,各单位参照本文件制定相应规定。

10.附件

附件1:

环境因素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流程图

附件2:

危险源辩识评价登记表

附件3: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登记表

附件4:

高度风险危险源清单

附件5: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附件6:

高度风险危险源管控标准明细表

附件7:

危险源风险改善管理表

附件8:

高风险危险源巡查表(参考模板)

附件9: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评审标准

11.本文涉及的表号/记录号

记录编号

记录名称

保存部门

保存期限(年)

HA257B404-003

各单位

HA257B404-004

HA257B404-005

HA257B404-006

HA257B404-007

高度风险危险源环境因素管控标准明细表

HA257B404-008

危险源环境因素风险改善管理表

HA257B404-009

高风险危险源环境因素巡查表(参考模板)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流程图

编号:

生效日期:

保存期限:

3年

□普通■秘密□机密□绝密

单位(区域、位置)

设备活动服务

岗位

危险源

风险

产生原因

状态

是非判断法

LECD风险评价

控制措施

相关法规

L

E

C

D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记录编号:

顺序号:

活动/产品/服务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判断标准

是否重大

是非

a

b

c

X

活动/人员/设备

控制途径

L

E

D

目标

运行

应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