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3397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Word文件下载.docx

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

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

”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宋时期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D.新中国时期

9.(09•山东文综11)下图是20世纪初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A.重义轻利思想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D.中庸自保思想

10.(09•江苏历史6)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

洋务早期,风气初开;

清朝末年,天下移风;

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

答案A

11.(09•江苏历史7)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

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12.(09•四川文综37题第

(2)小题)

材料三清末“新政”较之洋务运动更能体现学习西方的决心与实效,更具有社会转型的色彩。

其计划不可谓不庞大,改革的速度也不可谓不快,但练新军也好,办实业也好,兴学堂、派留学也好,还有各地办警政、地方自治、各类调查与选举,样样需费,而且非有巨额投入不可。

对于连支付赔款与借款都不堪重负的清皇朝来说,经费问题就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2)根据材料三对新政的认识,指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目标及其面临的实际困难。

结合图10分析,清政府为克服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这种措施导致当时舆论对清政府产生了怎样的看法,这种舆论产生了何种影响?

答案

(1)目标:

学习西方,实现社会转型。

困难:

经费不足。

措施:

增收捐税。

看法:

清政府压榨人民。

影响:

加速清朝灭亡。

13.(09•海南历史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我国地兼二带,民糅五族,泱泱大风,匪假外求,天然资格,举世莫吾媲也。

而论者乃或欲效颦美国,剖之为若干独立小邦,使各自为政。

彼美国沿历史上已成之局,不得已而以此为过渡,我何歆焉?

人方务合群小以为一大,我乃思剖一大以为群小,梦想倒颠,宁复过此……若夫悲观者流……谓共和政体万不能行于我国,至并以咎革命之非计,此其暗于事理,抑更甚焉。

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口也,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

然问国家之敝,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

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可致乎?

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位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前后政治态度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对梁启超政治态度的变化加以评价。

答案

(1)从反对以暴力推翻满清到承认以暴力推翻满清的必要性;

从反对共和制而力主君主立宪制到赞同共和制而怀疑君主立宪制。

(2)民主共和逐渐成为时代潮流;

梁启超顺应了时局和历史变化。

2005—2008年高考题

1.(08·

广东)“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

该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解析从“会党”“共和”等信息可看出这是在辛亥革命时期。

2.(08·

全国Ⅱ)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解析革命派的主张是采用暴力的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维新派的主张是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3.(08·

海南)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

解析结合辛亥革命后的现实分析这句话,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致力于实业救国,因此这句话体现了民生主义。

4.(08·

全国Ⅱ)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

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

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如“革命运动”、“掠夺中国”、“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等。

5.(08·

广东)《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A.提倡民主自由B.宣传排满革命C.倡导个人崇拜D.反对帝国主义

6.(08·

四川)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

立宪派普遍希望()

A.日败俄胜B.日俄俱败C.日胜俄败D.日俄休战

解析日本1889年颁布宪法,尽管天皇权力仍然较大,但毕竟在亚洲第一个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而俄国仍然是沙皇专制政体。

战争的结局,对当时在政体问题上是否改变正犹豫不决的清王朝有较大影响。

7.(08·

广东)“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

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

”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五色旗”。

五色旗含五族共和之意,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国民党北伐成功后,被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

1935年后的各种政权不再采用五色旗(除了附日的傀儡政权外)。

由此可见,最早应该是辛亥革命时期。

8.(08·

广东)“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

”该文告的发布时间最可能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

C.民国初年D.新中国建立初期

解析爱用国货,提倡国货,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之一。

从题干来看,能发布这个文告的,是一个新的政权。

9.(08·

宁夏)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

这一变化表明()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解析根据题干和我国现在的社会习俗可排除A、B两项,C、D两项在于“普及”和“融入”两词的区别,“融入”一词揭示了近代中西文化的碰撞融汇的史实。

10.(08·

天津)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

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解析本题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租界”“地方当局”以及“本质上反映”等信息。

天津老城门外出现“三不管”地带,是指租界和地方当局均不管理,由题干中的“租界”反映出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近代天津城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11.(07·

上海)“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

剪发兴,辫子灭;

爱国帽兴,瓜皮帽灭;

天足兴,纤足灭;

阳历兴,阴历灭;

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

这一事件是

()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护法运动

解析从“剪发兴”“纤足灭”等社会习俗的变化中可判断出这些风俗的变化是在辛亥革命后。

12.(07·

上海)1915年底,梁启超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表示:

“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

”该文要维护的“国体”是()

A.开明君主制B.君主制C.君主立宪制D.共和制

解析1915年时,中国的国体是中华民国共和体制。

梁启超所讨论的问题是袁世凯称帝问题。

13.(07·

江苏)“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

A.梁启超B.黄兴C.孙中山D.蔡锷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统治,而由本题中“一人冠冕”“既忘共和,即称民贼”“1915年”所提供的信息可知是袁世凯称帝事件。

14.(07·

广东)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

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解析当时的商人采用这些手段的目的是逃避清政府的苛捐杂税。

说明封建主义阻碍了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

15.(07·

北京)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该党赢得国会选举,但未能组阁,直接原因是()

A.宋教仁遇刺身亡B.《临时约法》被废止

C.国民党被解散D.军阀割据混战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直接原因,根据历史知识可知,宋教仁案是其直接原因。

16.(07·

广东)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

“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

”“地底陈土”指的是()

A.清朝皇室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地痞、土匪、烟贩D.军阀、官僚、政客

解析1919年中国处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致使中国政局混乱。

17.(07·

北京)民国初期实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

①民族工业发展迅速②工业体系比较完整③纺织和面粉业增长最快④张謇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民国初期,由于临时政府颁布了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令,这一时期工业蓬勃发展,故①正确。

当时中国投资实业的行业主要是轻工业,故③正确。

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实业家是张謇,故④正确。

18.(06·

上海)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

“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

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A.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解析解答该题关键信息是“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即武昌起义成功,武昌起义所要推翻的政府即清政府。

19.(06·

江苏)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B.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它们因战争需要反而从中国进口大量物资,这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的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一战结束不久,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20.(05·

广东)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

21.(05·

全国Ⅲ)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在教育方面()

A.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B.鼓励阅读儒家经典

C.规定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的宗旨

D.允许继续使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

解析中华民国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也是为封建王朝服务的,所以排除B项和D项。

而A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提出的办学思想。

22.(05·

江苏)下列选项中属于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是()

①列强扶植袁世凯②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的实权③临时政府对袁世凯没有约束措施

④革命营垒内部意见分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从选项可知,本题至少有三项是正确的,也就是最多能排除掉一项,可用排除法做。

③可排除,因为临时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限制袁世凯,如《临时约法》。

23.(05·

江苏)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解析民国初年,决定民族工业发展与否的主要因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但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致使民族工业的春天很快过去,从而导致其发展时间“短暂”。

24.(08·

四川)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

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

“是的,在很大程度上。

”“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

”“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

”“我认为是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部分属于印资。

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

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材料三1913~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

千关两)

年份

棉纱

棉织品

1913

72537

109882

1914

67091

111168

1915

68415

80885

1916

63977

72705

1917

66501

93449

1918

55573

95807

——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

材料四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

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纺车和手织机,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侵略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期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1918年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4)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答案

(1)印度棉纺织业仍停留在手工生产阶段;

工业革命后,英国棉纺织业采用机器生产,产量剧增,质优价廉。

(2)棉纺织业是印度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得到迅速发展;

印度仍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民族工业仍然处于从属地位。

(3)趋势:

出口额虽有起伏,总体呈下降趋势。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民族资本的外来竞争减弱;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解除了对民族资本的束缚;

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民族资本发展的政策;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4)英国的殖民侵略与扩张给印度等亚洲国家造成了沉重灾难,但客观上打破了这些国家的传统社会结构,将其纳入世界市场;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变革,导致亚洲的觉醒,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

解析

(1)问解答时要紧扣材料,从技术、质量、价格等方面比较回答。

(2)问注意根据材料,提炼核心有效信息,按前后顺序逐条归纳。

(3)问解答时要注意从外因(战争)、内因(政府政策、资产阶级、其他民众)等多角度分析。

(4)问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重点论相结合,重在强调进步性(不自觉的工具)。

注意结合材料多角度分析。

25.(08·

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2年“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1924年“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皇帝岁用400万两,由中华民国拨用;

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皇帝辞位后,原有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原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特别保护。

即日起永远废除帝号,与国民在法律上同等;

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另特支200万元,开办平民工厂,收容旗籍贫民;

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居住;

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政府。

(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

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概括说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比“清室优待条件”有哪些进步。

答案

(1)答案一:

应该接受。

应从南京临时政府面临的严峻形势、“清室优待条件”的进步作用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二:

不应接受。

应从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清室优待条件”反封建的不彻底性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2)彻底废除了帝号;

进一步削弱了清室特权;

体现了民主平等的观念。

解析

(1)问结合历史背景,以“南京临时政府内部”为具体思考点,分析问题。

题目带有开放性,要结合自己的理解谈看法,说理由。

(2)问注意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历史背景处理信息,适当概括。

26.(06·

广东)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它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

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请回答:

(1)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取代清王朝的民主共和国和以往封建王朝的根本不同。

答案

(1)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

清政府实施的各项改革。

(2)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

采用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度。

解析第

(1)问中的预测者是一个历史经验主义者,但清朝末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代了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

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存在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新变化中。

其根本因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蓬勃兴起。

受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影响,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广为传播,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政治思想,最终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问总结所学史实回答即可。

27.(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