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3894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pp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好,大家已经反复读过这首诗了,那么我想请问大家在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是着重写景的,哪些句子是由景入情的呢?

(提问)

着重写景:

前两联由景入情:

后两联

(2)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首联都写了那些景物呢?

(提问)(板书记录)

提示:

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

为什么诗人要用凋伤而不用凋落呢?

提示:

用拟人的手法,凋伤一词将人的感情赋予给物,融入了一种诗人的自身的忧伤凄凉的感受

(3)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这里是一种上天入地,天地连成一片的景象,诗人写这种景为了什么?

读到这样一种景象,你们有什么感受?

(提示)

这就是一种环境氛围的烘托,极言阴晦萧森之状。

(4)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诗人的情感,那就是悲,那么诗人因何而悲呢?

那么我们反过来看题目,秋兴,题目是什么意思?

因秋感兴,秋天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

(5)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丛菊两开”是指诗人在765年在云安重病,不能回到故乡,766年诗人因兵乱在夔州,有不能前行,一个时刻想回到故乡的人却久久不能前行,那么他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情绪?

这里的“他日泪”,是怎样的泪水啊?

思乡之泪

大家看这里“系”蕴含了多重意思,这里是一个双关用法,那么就请同学说一说这里都蕴含了什么意思呢?

“系”字,一指系孤舟,又指系住了诗人思乡的心。

(6)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想起家人、故乡,增添一种孤独的情绪

5、个性阅读

6、小结:

齐读全诗

7、课后作业:

背诵《秋兴八首(其一)》

板书设计及幻灯片设计

篇二:

秋兴八首(其一)(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

秋兴八首(其一)(人教版高一必修)

课型:

讲读课文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与过程】

【写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

杜甫出生在一个时代“奉儒守官”的家庭,自小所收的教育与熏陶,是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

之乱”虽与763年被平定,但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回纥、吐蕃等民族自是兵强马壮,不时侵略唐境,吐蕃还于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

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

屋为秋风所破歌》)“、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屐穿”(《春日江游》)“牙齿半落左耳聋”、(《复阴》)、“缓步仍须竹杖扶”(《寒雨朝行视园树》)、“穷愁但有骨”(《王阆州筵酬十一舅》)等诗句,即是他在此期间处境穷困和心境凄惨的真实写照。

【层次结构】

颔联紧承首联“巫山巫峡气萧森”语意,进而描绘望中的巫峡景象和殷森气愤:

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

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

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章法上,“丛菊”暗承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所隐示的季节特征,“孤舟一系”则由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生发二处(因波涛险恶,不能

此诗以描绘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悲愁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联络,以情感的起

【内容述评】

《九辨》中感叹“悲哉!

秋之为气也”以来,悲秋成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旨,刘禹锡诗韵

【艺术特色】

面:

一、章法谨严

本诗单篇之章法结构,前文“层次结构”中已经轮机;

本诗与同组其他七诗之相关联系,请人王船山曾有“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唐诗评选》)的评语,因教材仅选

二、情景无间

情与景的和谐密洽、融汇无间,是南朝刘勰,至唐司空图、宋严羽、明谢榛、清王士禛、直至近人王国维等历代论者众口一致所强调的问题。

是寄寓了作者在垂暮之年依然遭受凄风苦雨吹打得老大伤悲;

而充塞于巫山巫峡的萧森秋

作者既生动的表现出他们“兼天涌”,“接地阴”的外貌特征,又有意的强调了其动荡不安和

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

三、语言练达

以“急暮砧”,出人意表,却有着含蕴无穷的深长余韵。

句之“两开”,既前应“丛菊”,表明客居夔州已两度春秋;

有下启“泪”字,暗示两年之中

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旨归相同。

如此,上、下两句还互文见义:

“丛菊两开”谓花开有时,“孤舟一系”伤归乡无期;

“两开”见出时光流走,“一系”见出人迹淹留;

“他日泪”是果,“故园心”是因?

?

两句诗词语平易而涵蕴丰厚,句法奇异而旨意错综。

【参考资料】

周甸曰:

江涛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见汹涌阴晦,触目天地间,无不可

范梈曰:

作诗实字多则健,虚字多则弱,如杜诗“丛菊”“孤舟”一联,此等语亦何尝不健?

?

金人瑞《杜诗解》)

钱谦益曰:

首篇颔联悲壮,颈联凄紧,以节则杪秋,以地则高城,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

【板书设计】

玉露降,枫林凋,秋气萧森

景波浪汹涌,连接天地

巫山风云,下接地阴深沉悲壮

故园心气韵雄浑

情忧国泪

篇三: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5杜甫诗三首

杜甫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怎样读懂一首诗?

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

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

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

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

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也就是意象。

二、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尊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岁学诗,15岁扬名。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

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

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

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

(二)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

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

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

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

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

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

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

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

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

【篇二: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一、导入:

回顾诗歌鉴赏之“四抓”“三么”:

1、抓题目: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

2、抓作者:

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

3、抓诗句:

(三么:

写了什么?

表达了什么?

怎么写?

)意象/意境、技巧、情感?

4、抓注释:

①难理解的词语;

②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感?

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进入正课:

(作者与时代背景简介)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首诗歌写于公元766年,这一年杜甫54岁,在重庆,正在回老家的途中。

他已经在蜀中生活了将近五年。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那个时间段的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安史之乱”,时间是(755--762),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人口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七。

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是唐朝已陷入混乱当中,在杜甫曾经生活了五年的蜀中也不例外。

一直很赏识杜甫支持杜甫的蜀中的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蜀中陷入混乱当中。

于是杜甫决定回老家,他在途中写下了秋兴八首,课文所选择的是其中第一首。

鉴赏诗歌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所做的介绍,鉴赏诗歌。

第一步,读懂题目,第二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第三步,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然后说说这首诗歌有什么样的内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学生活动:

自读,讨论

课堂活动过程:

提问1:

题目是什么意思?

提问2:

诗句的字面意思

提问3:

诗中出现的意象。

(客观景物+主观情感=意象意象+意象+?

+意象=意境)提问4:

这些意象有什么内涵?

提问5:

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1、题目意思:

借秋天之景抒发内心的情感。

2、诗句意思:

清冷的白霜打落了枫树叶,巫山巫峡上景象萧瑟阴森。

江上波浪滔天,山上浓云垂地。

又见菊花开了,泪水忍不住又落下。

系船上岸,心中又涌起了思想之情。

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暮色中,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

诗中的意象以及其含义:

一、玉露凋伤枫树林:

秋天的“枫树林”:

火红艳丽,暗指曾经辉煌的盛唐。

“凋伤”意指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败。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

“一候鸿雁来;

二候玄鸟归;

三候群鸟养羞。

”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1、“白露”,八月份的,八月份有中秋节,秋天,因此有想家的感觉。

2、巫山巫峡气萧森:

“气萧森”:

萧瑟阴森。

指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衰败的气象凋伤”中的这个“伤”字。

把“伤”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

这两个字换一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出来?

明确:

只有人才会感到悲伤,诗人这样写就赋予了玉露、枫树林以生命。

就好像玉露、枫树林与自己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一样。

诗人自己思念故乡,感到悲伤,好像玉露、枫树林也是有了同样的情感。

3、提问:

那我们说这里的枫树林会不会是杜牧《山行》里的枫树林呢?

这里的“红”应该是怎样的一种红色呢?

暗红、缺乏生命气息的红?

4、提问:

这样的红与后面一句“巫山巫峡气萧森”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怎样的一种气氛?

颓废、凄清、甚至是缺乏生命力的一种气氛。

㈡巫山巫峡气萧森

提问:

你认为诗中的“气萧森”指什么?

指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衰败的气象。

小结:

首联短短14个字里,那满目衰飒的秋景,森森逼人的寒气,使人的悲凉心绪油然而生,给全文奠定了一个悲凉之基调。

这里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三、江间波浪间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山。

暗指国家)

1.提问:

也就说波浪在涌,他的心情也有涌动。

那他的心情为何起伏不定?

将这些意象组合起来进行想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阴暗、阴凉的气氛,不是很平静,山被云雾围绕,这里反映出作者的心情是很悲伤的,也是很沉重的。

2.提问:

结合背景的话,会带给你什么样的联想?

这首写于公元766年归家的途中,但是之后的几年他都没有回到家,诗人在外流浪了好几年。

此刻,秋天萧森的气息充塞于巫山巫峡中,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隐晦,不见天日,形象表现诗人的极度不安,和胸中的郁闷不平,象征了国势的危急。

江上波涛滚滚,不平静。

塞上风云变幻,也是不平静。

整个天地都处于不平静当中。

意指唐朝整个江山都陷入了战乱,战争风起云涌,国家不平静。

四、丛菊两开他日泪:

两开:

开了两次,回家的事情等了两年,两年了想回家都未果。

“泪”的意象,这“泪”应该是“丛菊”掉的眼泪。

这让我们想到了杜甫《春望》中的一句诗“感时花溅泪”,人在很悲伤时景物带给人的感受。

那实际上不是景物在流泪,而是诗人自己。

诗人为什么不选择“残菊”而选“丛菊”呢?

我觉得应该把“丛菊”改成“残菊”,你以为呢?

说说看,要讲出理由的。

菊花开得这么茂盛,相较于诗人的身世飘零,就显示出他的凄苦之感。

而且“感时花溅泪”,花得这么茂盛,在诗人的眼中却是在掉眼泪的,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更能体现出诗人一种心境。

而且白露时节,菊花是开得十分茂盛的。

五、孤舟一系故园心:

“孤”形单影只,思念故园,更令人觉得哀伤。

“一”一直思念家园,然而国家战乱,故园还会安好吗?

悲凉由此产生

哪个字特别能体现出他急切地想回家?

“系”。

这里的“系”有双重含义,虽然这里说“系”的是舟,但实际上这个“系”牵念的是自己的“故园”。

也就是说,自己的“心”牵念的是“故园”,而能让自己回家的舟却是“系”在岸边,舟在此,心在故乡,形成了一种反差。

那么“孤舟”是个怎么样的意象,你能否想象一下它处在怎么样的环境中?

一只小船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

这一只孤舟处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会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凄凉,而且飘零,一条小船在波涛之间起伏,有时

甚至有被波涛吞没的感觉。

兼天涌的波浪不是更能突出孤舟的渺小与脆弱?

江面是如此的波涛起伏,又是如此的宽广,一条孤舟系于岸边,是不是更能给人一种脆弱、萧条、残败的感觉?

大家一定要拓宽想像的思路与空间。

六、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

又是一年将尽时,同时又是一天的结束时,在这样特殊时刻,在外漂泊已久的游子更加思念故园。

然而国乱如此,家还会存在吗?

诗歌到这里。

虽然诗中没有一个“愁”字,那种浓浓的愁,那种国破家亡的悲凉感油然而生。

“暮”即“黄昏”,太阳落山了,虽然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加上天气寒冷,但一家人能够在一起做衣服,心里还是很温暖的。

这样子的一种感觉更能和作者那种不能回家的悲凉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就是说,大家都在为冬天做准备,做寒衣,而作者只有一个人,而且身上穿得很单薄。

这种单薄更能显示出“凄凉”的心境。

刚才讲到秋天,起风了,大家都在做衣服,而诗人衣着单薄,显得分外凄凉。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暮砧”啊?

我们在《说木叶》中有一句“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是不是?

那么,这个“寒砧”与“暮砧”都带有什么样的寓意啊?

大家想想看“白帝城高急暮砧”是个怎么样的情景:

夜晚到了,敲打洗衣石的声音一声急过一声,慢慢地由慢到快,这样的场景带给人什么样的感明确:

山城这样高,但作者能清楚地听到敲打洗衣石的声音,四周很安静,而一声声的捣衣声,在这凄清的夜晚,敲击在空中也敲击在诗人的心中。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叹“悲哉!

秋之为气也”以来,悲秋成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旨,刘禹锡诗韵“自古逢秋悲寂寥”。

但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艺术技巧:

1、对偶颔联颈联。

具体:

[江间]对[塞上],[波浪]对[风云]

[丛菊]对[孤舟];

[两开]对[一系]

2、借景抒情

总结:

这首诗歌通过描写巫山巫峡的萧森秋景,抒发了自己的家国之悲,羁旅之愁。

【篇三: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3、理解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

4、感受诗歌中的羁旅之愁和家国之悲。

5、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

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

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涉世不深)

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忧国忧民)

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

组诗“三吏”、“三别”(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

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

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

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

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三、时代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唐宝应元年(762),成都少尹徐知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州一带。

正欲乘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杜甫不仅打消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小乘舟东下,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

《秋兴八首》就是大历元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

四、鉴赏诗歌

(一)解题:

题目意思是借秋天之景抒发内心的情感。

(二)诗中的意象以及其含义:

1、玉露凋伤枫树林:

“气萧森”:

3、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山。

4、丛菊两开他日泪:

5、孤舟一系故园心:

“孤”形单影只,思念故园,更令人觉得哀伤。

悲凉由此产生。

6、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三)层次结构

这是一首七律,两句一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首联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颔联紧承首联“巫山巫峡气萧森”语意,进而描绘望中的巫峡景象和殷森气愤:

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

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

颈联倾诉思乡衷曲,以“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

章法上,“丛菊”暗承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所隐示的季节特征,“孤舟一系”则由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生发二处(因波涛险恶,不能顺流东下回归长安),呼应巧妙而针线绵密。

尾联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风霜凄紧,严冬将至,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

游子无家可归之惆怅凄凉,紧承上文之“故园心”,又暗扣题目,绾结全诗。

此诗以描绘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悲愁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联络,以情感的起伏流转,贯穿次第展开的各组景物,形神兼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