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之死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4372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人之死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诗人之死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诗人之死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诗人之死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诗人之死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诗人之死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诗人之死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诗人之死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诗人之死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诗人之死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诗人之死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诗人之死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诗人之死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诗人之死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诗人之死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人之死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诗人之死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人之死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诗人之死阅读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841年7月15日,诗人在决斗中被杀害。

2、题解

写于18岁的《帆》是莱蒙托夫一首有名的咏物抒情诗,也是西方咏物诗中的名篇。

莱蒙托夫是在十二月党人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他热情地憧憬着法国启蒙思想所描绘的社会蓝图,十二月党人的行动又让他看到了在俄国实现这些理想的希望,他满怀着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希望改变俄罗斯沙皇专制下黑暗的现实。

他厌恶自己周围那些贵族纨袴子弟所过的空虚和懒散的生活,追求一种活跃的创造,渴望看到生活的暴风雨去经受考验,以激发出自己更大的人生热情和力量。

在碌碌无为、苟且偷安而不求上进的贵族纨袴子弟中间,他感到孤独,但他的贵族教养和习惯使他很难冲破周围庸俗的环境。

想完成一番事业的心情,在《帆》中作者以明快、质朴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蕴表达了这种矛盾的心情。

三、文本导读

《帆》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诗人莱蒙托夫早年抒情诗中的名篇,它是诗人人格、理想的象征。

《帆》是一首杰出的具有象征意义的风景哲理抒情诗。

它既有风景画面的精彩描绘,又有发人深省的哲理意蕴。

整首诗有节奏地交替着两组镜头:

一会儿是带有帆船的大海的画面;

一会儿是站在岸边的诗人看到上述画面后的沉思。

这首诗描写大海上的一叶“不安分”的孤帆对风暴的向往。

全诗共三节。

第一节写一叶帆儿在雾霭茫茫的大海上漂浮,这一景象浩瀚、平静而令人迷茫,突出表现了帆儿的孤独,由此生出“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

/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的疑问。

第二节写帆儿遭遇风暴的景象,表现帆儿与狂风巨浪的顽强搏斗。

“唉!

它不是在寻找什么幸福,/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前一句是说它与风暴艰苦地搏斗,当然不是追求所谓世俗的幸福,但为什么这“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呢?

联系下一节就可以得知答案。

第三节写风暴过后大海恢复平静,碧流清澈,水波荡漾,艳阳高照,金光灿烂,一派令人陶醉的美好景象。

可是,“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

这最后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旨,帆儿所要寻找的就是风暴,投入风暴并与之抗争才有“安详”,这正是诗人追求的幸福。

诗中“帆儿”的形象,是诗人人格、理想的化身,是诗人倔强高傲、不图安逸、不甘平庸、奋勇进取的品格的象征,是诗人渴望自由、渴望斗争的精神的象征。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想象诗人当年的风采:

面对那黑暗的俄国社会的姿态,在风起云涌的民众追求民主、自由的斗争浪潮中的精神情态。

品析这首诗,理解作者在诗中通过了“大海”“风暴”“帆”等意象,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帆》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境、物、我三者融为一体,境中有我,物中有我,我融于境,情寄于物。

诗的结构极为严谨。

全诗三节,每节一个画面。

每节

一、二行写景,三、四行抒情。

诗的意象富有象征意味和浪漫色彩。

孤傲不群的性格在相互反衬的物象中显现出来:

大海与孤帆,异地与故乡,寻找与逃离,红日与碧流,风暴与宁静?

?

根据想象的逻辑,由三个蒙太奇镜头(一个诗节包含一个镜头)组接而成。

这三个镜头摄白天气不同的海空,彼此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跳跃,但正是由不同的拍摄角度组接成一个完整的帆的形象。

第一个镜头是一幅“雾海孤帆”图,传达的是天涯游子的迷惘感,他在这茫茫海面之上,想追求,但不知该追求什么,欲回望,但又有什么值得留恋呢?

第二个镜头是一张“怒海风帆”画,传达的是顶风冒浪的紧迫感,汹涌的波涛反衬着起伏的心潮,但是帆儿令人不解的是既不在寻找幸福,也没有逃离幸福,它一定是在寻找别的什么吧,但到底是什么呢?

第三个镜头则描绘了“晴海怪帆”的情景,传达的是一种逆反感。

风平浪静,丽日碧流,可是帆儿却在祈求风暴。

噢!

原来,只有在风暴里他才寻找得到宁静之邦。

丽日碧流、风平浪静的宁静不过是虚假的宁静,正如尼古拉一世专制统治下上流社会的歌舞升平,必须用风暴打破这个假象,才能真正找到自然界和心灵世界的安谧境界。

这就是《帆》的象征意蕴。

四、研读文本,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

2、阅读全诗,你觉得“帆”在远方寻求什么?

把什么遗弃在故乡?

答:

3、“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

”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诗歌中“故乡”“作响”后面的省略号分别省略了什么?

【篇二:

2016【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外国诗两首》学案(含答案)】

/p>

4、外国诗两首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学习重点:

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

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合作研讨法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莱蒙托夫在短短13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400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20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

雄》等。

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写。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2.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创作了十多部

1

【篇三:

外国文学史复习题】

义文学的第一篇宣言是司汤达发表的《拉辛与莎士比亚》。

司汤达《红与黑》的问世,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2、法国作家梅里美的代表作《卡门》。

3、居斯塔夫.福楼拜代表作《包法利夫人》。

4、《诸神渴了》的作者是阿纳托尔.法朗士。

5、象征主义的代表作是波德莱尔《恶之花》。

6、被称为“诗人之王”的作家是马拉美。

7、司汤达小说集《意大利遗事》。

8、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巴马修道院》。

9、《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按总目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

10、《名利场》的作者是萨克雷。

反映了金钱决定一切价值的现状。

11、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以英国宪章运动为背景。

12、《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

她还写过《教师》。

13.《呼啸山庄》的作者是埃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

14、《尤利西斯》的作者是丁尼生。

15、《莎乐美》的作者是奥斯卡.王尔德。

16、《匹克威克先生外传》、《博兹特写集》的作者是狄更斯。

17、密茨凯维奇《青春颂》标志着波兰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

长诗《塔杜施先生》。

18、《火与剑》、《洪流》、《十字军骑士》的作者是波兰作家显克微支。

获诺贝尔文学奖。

19、《好兵帅克》的作者是捷克作家哈谢克。

20、挪威文学奠基人,社会问题剧创始人,有“现代戏剧之父”美誉的作家是易卜生。

21、《纨绔子弟》的作者是冯维辛。

22、《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的作者是拉吉舍夫。

23、《致宠臣》、《公民》、《沉思集》的作者是雷列耶夫。

24、《聪明误》的作者是格里鲍耶陀夫。

25、《叶甫根尼.奥涅金》的作者是普希金。

开创塑造“多余人”形象的先河,《别尔金小说集》中的《驿站长》开始了“小人物”形象的塑造。

普希金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

26、《诗人之死》作者莱蒙托夫。

《当代英雄》中塑造了“多余人”的形象。

27、果戈里的《外套》、《狂人日记》中塑造了“小人物”形象。

以《死魂灵》、《彼得堡故事集》创立“自然派”。

28、赫尔岑《谁之罪》塑造了“多余人”别里托夫形象。

有《往事与随想》。

29、屠格涅夫《罗亭》塑造了“多余人”形象。

《前夜》、《父与子》开启了“新人”创作方向。

30、冈察洛夫《奥勃洛莫夫》塑造了丧失最后光芒的多余人形象。

31、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塑造了一批“新人”形象。

还著有《序幕》。

32、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延续了“小人物”创作。

33、契科夫代表作《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延续“小人物”传统。

34、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的作者是华盛顿.欧文。

代表作《见闻札记》。

35、美国西部文学的创始人是詹姆斯.库柏。

36、《瓦尔登湖》的作者是梭罗。

37、《红字》的作者是霍桑。

《白鲸》的作者是梅尔维尔。

《怪异故事集》作者爱伦.坡。

38、《草叶集》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惠特曼。

39、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豪威尔斯。

40、开创美国文学心理分析先河的作家是亨利.詹姆斯。

41、《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作者是罗曼.罗兰。

42、《屋顶上的轻骑兵》的作者是让.吉奥诺。

43、《小王子》的作者是圣埃克絮佩里。

44、《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作者是劳伦斯。

45、现代科幻小说的鼻祖是威尔斯。

46、《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作者是茨威格。

47、《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美国的悲剧》作者是德莱赛。

48、《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是菲茨杰拉德。

是“迷惘一代”重要作家。

49、《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是塞林格。

50、《到大马士革去》的作者是斯特林堡。

51、《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是马塞尔.普鲁斯特。

52、《局外人》、《鼠疫》的作者是阿尔贝.加缪。

53、《等待戈多》的作者是贝克特。

54、《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作者是约瑟夫.海勒。

名词解释

1、帕纳斯派:

出现于十九世纪法国的一个诗歌流派。

该诗派因一本不定期出刊的杂志《现

代帕纳斯》而得名,人们一般把在诗刊上发表过作品的诗人统称为“帕纳斯派”。

“帕纳斯派”包含前后两代诗人,以1860年为界,第一代亦称“前帕纳斯派”,代表人物是德.李尔;

第二代称为“纯帕纳斯派”,代表作家吕多姆。

帕纳斯派主张隐蔽、曲折表达情感,追求文本形式之美,在文学史上有较大影响。

2、《拉辛与莎士比亚》:

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发表的重要理论著作。

他在作品中提到要反对

陈腐的清规戒律,以及盲目模仿,主张艺术形式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反对刻板模仿拉辛,主张学习莎士比亚,强调小说应是一面镜子。

其中“文艺应象一面镜子”的主张产生的影响,使其成为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篇宣言。

在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

3、风俗研究: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总目三大部分之一。

风俗研究大致可分为

六个场景分别是:

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在文学史上有较大的的影响。

4、《人间喜剧》:

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九十多部小说的总标题。

《人间喜剧》分

为三大部分分别是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内容最为丰富,包括小说最多。

《人间喜剧》通过91部小说,2400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整个法国社会生活画卷,是法国文学史上规模宏大,内容空前丰富的伟大作品,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5、人物再现法:

是巴尔扎克最具特色的塑造人物的方法之一。

即作家笔下的人物,在不同

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以表现其不同的生活阶段和性格侧面,同时也交代人物最后的命运归宿,最后构成人物丰富、完整的特征,并使各类作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是最能体现《人间喜剧》创作宗旨的艺术手段。

6、左拉:

法国著名作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

代表作品有《鲁贡.玛卡尔家族的自

然史和社会史》、《小酒店》、《娜娜》等。

左拉创立的自然主义理论,主要强调在社会决定论的基础上,更强调生物学决定论,强调人的生物本能支配很大一部分社会行为。

左拉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7、梅塘集团:

19世纪70年代,有一批作家聚焦在左拉周围,组成的自然主义文学团体。

因其常在左拉别墅“梅塘”聚会,故称其为“梅塘集团”。

主要成员有保尔.阿来克西等,1880年集体发表小说集《梅塘晚会》,被认为是自然主义运动的宣言。

梅塘集团在文学史上有重大的文学影响。

8、系列小说:

由安东尼.特罗洛普开创的小说创作形式。

指几部作品的地域环境大体一致,

人物有一定的连续性,一部作品中的人物还会在其他作品中出现。

特罗洛普先后创作了“巴塞特郡”和“政治小说”两个著名系列。

其中“政治系列小说”因每一部具有帕利泽这一人物,故又被称为“帕利泽小说”。

9、前拉斐尔兄弟会:

1848年,由画家、诗人罗塞蒂与亨利、米莱发起成立的团体。

其艺术

主张是回到拉斐尔之前的亲近自然的风格,以及但丁所体现浓郁的宗教情感,反对学院派的程式化与极端理性,代表作是罗塞蒂的《诗集》,前拉斐尔兄弟会对唯美主义的形成具有奠基之功。

10、感受型现实主义: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小说艺术手法之一,即现实主义手段。

特征为侧重表现作家感受到的社会生活,遵循生活的本来逻辑。

具体表现为依据平凡性描写奇异性,主观的生活进程与客观的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重视细节真实与强调主观介入的有机结合。

是狄更斯小说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之一。

11、性格与环境小说:

英国著名作家哈代小说创作的一大类型,因作品多以威塞克斯为

背景,亦称“威塞克斯小说”。

代表性作品有《德伯家的苔丝》。

在文学史上有较大的文学影响。

12、裴多菲:

匈牙利诗人、民族文学奠基人。

创作千余首抒情诗和八部叙事诗,代表作

《农村的大锤》、《自由与爱情》。

对匈牙利文学发展有重大影响。

13、显科维奇:

波兰作家,19世纪80年代,创作波兰人抗击侵略的历史小说三部曲《火

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

还有代表作《你往何处去》、《十字军骑士》。

190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4、哈谢克:

捷克著名作家。

代表作《好兵帅克》,通过主人公在一战中的经历,揭露

统治者的凶恶及军队的腐败堕落。

成功塑造了机灵、乐观的士兵形象,是一部政治讽刺小说。

有广泛的影响。

15、斯特林堡:

瑞典剧作家、诗人。

有剧作60余部,三部曲《到大马士革去》、《古斯

塔夫.瓦萨》、《厄里克十四》、《鬼魂奏鸣曲》。

创作独具匠心,具有很大影响。

17、《别尔金小说集》:

俄国作家普希金1830年在波尔金诺度过那个“金色的秋天”所收获的硕果之一。

《别尔金小说集》向我们展示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城乡生活的画面。

塑造了一系列如贵族、军官等典型形象,其中《驿站长》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一个“小人物”形象,揭露了当时俄国社会最底层的人物悲惨生活。

《别尔金小说集》在俄国小说发展史上起里程悲的作用。

18、多余人:

19世纪俄国文学中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这些形象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有所作为,他们的出现是社会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

但是这一类形象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局是悲剧性的。

从奥涅金到奥勃洛摩夫,“多余人“形象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19、小人物:

指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种小人物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底层,生活困苦,地位卑微,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已,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

那些“大人物”统治的牺牲者,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

作家对他们寄予同情与怜悯,并通过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

20、心灵辩证法:

车尔尼雪夫斯基将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的独特的心理描写手法概括为“心灵辩证法”,即“作家善于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

“心灵辩证法”是托尔斯泰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重大贡献。

托尔斯泰始终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形象下的嬗变过程。

他特别注意描写人物各种复杂情感的交织和更替,思想情绪的瞬息变化,通过人物复杂的矛盾的心理过程反映人的变化和社会的冲突。

这一手法特别适用于塑造精神探索性的人物形象。

21、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晚年提出的拯救俄国和人类的政治和道德主张。

它的基本内容是“不以暴力抗争”、“道德自我完善”和“全人类的爱”,其核心是“不以暴力抗争”。

托尔斯泰的上述主张在青年时代已有萌芽,世界观激变后正式形成。

“托尔斯泰主义”是作家精神探索的结果,有其合理的部分。

但是,其基本面是空想的,与时代脱节的,它是俄国宗法制农民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

22、超验主义文学:

是由美国作家爱默生等人领导的。

超验主义认为大自然内蕴藏着终极真理,每一种自然现象都是某种精神的象征,人凭借直觉就能感悟宇宙精神,应该充分信赖自身的智慧和力量。

超验主义虽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但本质上是一种人本主义思潮。

超验主义文学即是将超验主义浸透到文学创作之中。

23、废奴文学:

19世纪美国一些作家、思想家以废除奴隶制为主题创作的文学。

这些作家批判奴隶制的罪恶,代表作家有爱默生、梭罗、惠特曼等人,代表作品有比彻.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在文学史上有较大影响。

24、黑幕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侧重于以新闻报道式风格,公开揭露诸多鲜为人知的社会或行业内幕,具有警示和批判作用。

25、欧.亨利:

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对小市民的贫困生活体验颇深,多以“小人物”为主人公,以“含泪的笑”打动读者,善于构思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被誉为“欧?

亨利式的结构”,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警察与赞美诗》。

26、“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指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因其巨大的成就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代表性作品有《战争祈祷》等。

27、长河小说:

罗曼罗兰创作《约翰.克里斯朵夫》开创了“长河小说”这一新的小说创作类型。

长河小说通过一个人的命运或者一个家族的历史反映民族或时代的变迁。

这种小说的优点是在描写集中,容量较大。

罗兰认为,生活就像一条河那样连续不断的流动,小说也应反映这种丰富、博大、不停发展的状态,这种小说气势雄浑,具有史诗规模,同时发展脉络清楚,一气呵成,从结构上来说显得更完整,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

28、迷惘的一代:

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一代美国青年作家。

语出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代表作家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

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词,于是“迷惘的一代”成了一文学流派的名称。

这些作家的共同特点是厌恶帝国主义战争,却找不到出路。

29、“硬汉性格”:

海鸣威笔下性格独特鲜明的男性形象被称为“硬汉子”。

他们坚忍刚毅,勇敢正直,能忍受苦难与折磨,不怕失败,视死如归。

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是作者在30年代以来的作品中塑造的“硬汉”性格的发展与升华,是“硬汉子”形象的代表。

桑提亚哥集中体现了“硬汉子性格”,面对困难的生存法则“一个人并不是生下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硬汉性格”是作者自己的性格体现。

30、冰山原则:

1932年,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冰山原则是由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四大要素构成。

这个原则体现了他在创作实践上对形式美的追求。

31、愤怒的青年:

英国战后出现了“愤怒的青年”文学运动。

愤怒的青年主要是小说家和戏剧家,他们对中产阶级的道德与习惯不满,抨击严格的阶级等级划分,他们大多来自社会下层,同情劳动人民。

《愤怒的回顾》成为这个运动的代表作,代表作家还有艾米斯等。

32、贝娄式风格:

美国现代作家索尔﹒贝娄的具有喜剧色彩的创作风格。

主要为幽默与滑稽、讥讽与伤感相混合;

文体特征既有俚俗口语,又高雅精致,并随人物、环境不同而变化;

既有传统现实主义基础,又有现代主义要素,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33、易卜生:

挪威文学奠基人,社会问题剧创始人,有“现代戏剧之父”美誉。

代表作品《玩偶之间》。

34、罗曼.罗兰:

法国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约翰.克里斯朵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5、萧伯纳:

英国剧作家,主张艺术应反映迫切的社会问题,戏剧是“思想工厂”,舞台是“宣传讲台”。

艺术家必须是哲学家,不能迎合观众趣味,而是要探索现实、批评现实。

代表性作品为《华伦夫人的产业》。

36、高尔斯华绥: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三杰之一。

代表作《福尔塞世家》。

37、解冻文学: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作家爱伦堡中篇小说《解冻》引发的一次真实反映生活、关注人生命运的文学思潮。

其内容为呼唤人性回归、消除社会弊端、否定歌功颂德的无良行为,并产生了大量的相关创作,开创了苏联文学的新局面,体现了俄罗斯文学的人道主义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38、奥维奇金派:

50年代中后期在苏联文坛上出现,以奥维奇金《区里的日常生活》等系列农村特写为代表,揭露了农村社会中的矛盾,特别对农村基层社会中的官僚主义作风进行了猛烈抨击。

39、战壕真实派:

随肖洛霍夫的成功,一批参加过卫国战争的青年作家开始崛起,人称“前线一代作家”。

他们以亲历见闻为素材,以逼真的细节描绘战场,尤其是前沿阵地的残酷情景,如实表现官兵的战场心态。

不仅表现其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也表现其惊慌胆怯的行为,较为客观、真实地描绘了人在战争中的复杂面目,被视为“战壕真实派”。

代表性作品巴克兰诺夫的《一寸土》。

40、肖洛霍夫:

苏联杰出作家,以描写顿河哥萨克生活与命运闻名。

其创作贯穿整个苏联时代,开创悲剧史诗先河。

代表性作品《静静的顿河》。

41、象征主义:

是19世纪7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后流行于欧美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它定名与法国诗人莫雷亚斯发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