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4716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C.统治者“不抑兼并”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答案】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封建社会,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土地买卖具有合法性,故D项正确;

A项与此题无关,B项是某些朝代土地兼并的直接原因,C项能加重土地兼并,但都不是根本原因。

材料“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说明土地兼并严重;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正确答案。

5.《国语·

晋语》记载: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说明官营手工业

A.主要是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B.由政府垄断经营

C.是古代手工业的唯一经营方式

D.产品主要在市场流通

根据材料“工商食官”和所学知识可知,政府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是周朝的官营手工业制度,故B项正确。

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是供政府和贵族消费,而不是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故A项错误。

C项说法错误,古代手工业中除了官营手工业之外还有家庭和私营手工业,故错误。

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是供政府和贵族消费,而不是在市场流通,故D项错误。

6.下图是中国古代利用水力提高生产效率的一项装置示意图,这项装置主要应用于

A.纺织B.灌溉C.冶铁D.制陶

据材料中国古代利用水力提高生产效率的一项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东汉水排的作用,以水力鼓风冶铁,故C正确。

水排不是纺织工具,故A排除。

水排特不是灌溉工具,故B排除。

水排也不是制陶工具,故D排除。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水排

7.史载:

唐代官营丝织业“凡织紝之作有十:

一曰布,二曰绢,三曰施,四曰纱……八曰绮”,反映唐代官营丝织业生产

A.分工细致B.规模巨大C.品种丰富D.供不应求

题干提及的是唐代织作布帛的种类,说明官营丝织业生产品种丰富,而没有提及分工、规模和产品的销售。

故答案选C。

8.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浓淡协调、艳丽柔和、色彩丰富的粉彩瓷器烧制技术。

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

A.汉武帝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制瓷技艺。

依据材料“粉彩瓷器烧制技艺”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康熙年间,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推进了生产技术的提高。

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粉彩制瓷工艺出现于清朝康熙年间,不是汉武帝时期;

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粉彩制瓷工艺出现于清朝康熙年间,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粉彩制瓷工艺出现于清朝康熙年间,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其出现不是在乾隆时期。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9.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

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这表明

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

B.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

D.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经济,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题干中北方之货日夜运往南方,南方之货日夜运往北方,所以反应的是商品的长途贩运,物资交流频繁,正确的是D项,材料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排除A项;

BC项在题干中没有反映,排除。

10.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这实际上反映了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唐朝时期,在城市中特定位置设立市(商业区),对城市商业活动有严格的管理和限制,而到了北宋时期,出现晓市、夜市等,城市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等限制。

题干所示现象实际上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B项“都城建设”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C项属于无关项,排除;

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农业”,排除D。

故选A。

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相关概况

11.《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

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辗冰辙”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此处的“市”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B.地方自治的市镇

C.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D.沿街开铺的街市

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识记层次,比较简单,把握住唐代商业发展状况,即可直接判断能得出正确答案。

根据“长安城”,即排除AB两项;

D项“沿街开铺的街市”,不符合唐代时期商业发展史实。

当时对市场的管理,还是实行比较严格的政策,B项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

本题正确答案选B。

商品经济的发展·

唐代对市场的严格管理

12.在中国古代的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A.商朝B.唐朝C.明朝D.宋朝

明朝中期以后,在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故答案为C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

13.“(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

‘……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仍照故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可也。

’上从之。

”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B.清政府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

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详解】本题考查“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依据材料“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担心对外开放会影响到统治秩序的稳固,故沿袭明末的对外封闭政策。

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清政府对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的认识;

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清政府继续实行对外封闭政策,并未推行开放派的主张;

D选项并未完整的反映材料内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

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

B.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题目问的是“最根本的原因”,A属于外因,排除;

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表现,排除C;

D是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根源于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故B符合题意。

15.据《万历通州志》记载,当地以前“庶氓之家终岁不燕客,有故则孟羹豆肉相招一饭,不以为简也。

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

可惜今昔不同,“今乡里之人,无故燕客者,一月凡几……肴果无算,皆取之远方珍贵之品”。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社会风气容易受到政策影响

B.追求豪奢已为社会共识

C.人们生活消费水平提高

D.消费观念受到经济发展影响

材料前半部分说明贵族家虽富有但比较节俭,后半部分“肴果无算,皆取之远方珍贵之品”说明消费奢侈,体现出消费观念受到经济发展影响,D正确;

社会风气与经济发展有关,A错误;

B中社会共识说法绝对;

C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

16.下列有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在清政府扶持下出现的

B.是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下创办的

C.是洋务派创办起来的

D.是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从而产生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故B项正确,CD项错误。

在其产生阶段并没有得到清政府的扶持,故A项错误。

17.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写道: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瓦解着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答案】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越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超越自然经济的趋向,而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包含着越出旧轨的趋向”的内涵,故A项正确;

B项不是近代企业的角度,故错误;

CD项不符合“越出旧轨的趋向”,故错误。

18.1861年,天津洋布价格“仅土布价钱的一半”,但是它只是使“直隶和邻省的城市和集镇的人民因洋布较土布便宜,而买洋布”,而广大的“农村人民仍然爱好他们自己织的土布”,这说明了

A.洋布较土布物美价廉

B.中国传统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

C.列强的侵略还没有渗入内地

D.农村地区小农经济具有稳固性

虽然“天津洋布价格‘仅土布价钱的一半’”,但是“广大的‘农村人民仍然爱好他们自己织的土布’”,所以,材料意在表明“农村地区小农经济具有稳固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地区小农经济具有稳固性,D正确;

A、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句子:

虽然“天津洋布价格‘仅土布价钱的一半’”,但是“广大的‘农村人民仍然爱好他们自己织的土布’”。

19.一位历史老师在讲述中国近代经济史时,引诗一首:

“状元办厂惊陈腐,君子经商耻务空。

积弱终须强实业,中兴还赖育才功。

”这首诗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张之洞

B.郑观应

C.张謇

D.方举赞

【详解】根据材料“状元办厂”可知是张謇,故C项正确。

张之洞、郑观应和方举赞皆不是状元出身,故ABD项错误。

20.下图为某国1919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该国是

A.日本B.德国C.苏俄D.法国

图表数据显示,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进出口明显高于华中和华南地区,结合所学知识,这是日本加紧对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经济侵略的表现,故选A。

【考点定位】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21.阅读下表:

1935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

1935年

1941年

资本总额(万元)

占全国总资本比例

冶炼业

47.4

0.19%

13570.7

37.01%

机器金属业

415.5

1.66%

4402.7

10.6%

纺织业

12170.3

48.53%

5884.7

14.17%

食品工业

6159.8

24.56%

2726.6

6.57%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A.轻工业衰退未获得发展

B.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

C.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

D.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详解】从题目时间(1935年和1941年)可知,中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表格中冶铁业和机器金属业的资本总额和占比皆飞速增长,这是为了应对日本侵华战争而进行军事生产的结果,故B项正确。

纺织业和食品工业的衰退并不能代表整个轻工业衰退,故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日本的破坏,故C项错误。

表格无法体现工业结构日趋合理,故D项错误。

22.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

……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开工后)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

……乃延(请)意人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厂务。

……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

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耗损殆尽。

对于丝厂发展,折射出的史实本质是()

A.技术人员主要依赖外国B.产品销售不十分的顺畅

C.因官督商办而走向衰败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艰难

近代史上,由于受到列强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列强的挤压和剥削,发展困难。

材料正体现了这一现象,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

D

23.1937年,云南全省工业资本仅421.6万元,仅占全国的工业资本总数的1.17%,到1942年,全省工业资本额就已达20949.9万元,为全国工业资本的10.8%。

该时期云南工业发展主要得益于

A.民族工业的内迁

B.政府对经济的主导

C.国际交通线打通

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国民政府在1936年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使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材料中现象正是这一原因导致,故B正确;

此时民族工业大量内迁主要是重庆、四川地区,故A错误;

国际交通线打通是1942年入缅作战胜利之后,故C错误;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是19世纪末期,故D错误。

24.1945年抗战胜利后,出现“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人们是“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资本侵入B.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C.官僚资本的重压D.资本家不支持政府

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

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经营不善不是民族资本遭受重创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

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25.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状况的曲线图。

请判断图中由G到I这段曲线,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哪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

A.19世纪60年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B.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C.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D.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困境

【详解】题图中可知,中国民族工业G开始上升,H是最高点,之后下降至I点。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推行奖励措施,激发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

实业救国思潮和实业团体涌现;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以及一战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因此有了中国民族工业G到H上升并至最高点。

但是,一战结束,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因此有了H到I点的下降。

故C项正确。

19世纪60年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应该是B-C段,故A项错误。

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是E-F段,故B项错误。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困境是I-J段,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商业是农业的辅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小雅·

北山》

材料二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唐·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1)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土地制度?

春秋战国时,这一土地制度在所有关系上有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

(2)材料二中的唐朝经济形态是什么?

它有何特点。

(3)材料三中“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这种新经济指的是什么?

(1)土地制度:

井田制。

变化:

由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或铁农具与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生产力)。

(2)唐朝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

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3)新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可知是井田制,第二小问变化从土地国有到私有制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可知是小农经济;

第二小问从小农经济特点回答即可。

(3)第三小问从资本主义经济萌芽角度回答。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

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三种社会属性;

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就等于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开始瓦解。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萘等各类商品贸易。

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

……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

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南宋)华岳《田家·

其三》

材料三史学家戴逸指出: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3)“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

(1)表现:

城市经济功能增加;

服务设施完备;

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

(如答“商户多、商品种类多”酌情给分)

(2)特点:

手工业在家庭中进行。

(如答“手工业与农业结合或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业为主”;

“男耕女织”“赋税沉重”也可得分)

(3)同意。

理由:

明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不同意。

明清农耕文明高度发达,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详解】

概括材料“(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可知,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加;

材料“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体现了城市服务设施完备;

材料“通宵营业”体现了城市经济打破时间限制。

根据材料可知,老农负责农业生产,老妇负责纺织,故是手工业与农业的结合。

(3)考生可从同意,或者不同意两个角度回答这一观点,说明理则要从经济史(经济政策、经济形态)角度作答。

如:

同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

同时,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经济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乾盛世时期,中国农耕文明高度发达;

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等。

28.历史的前进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

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

——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

——《申报》1888年4月

材料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格。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4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多

13000

75

1625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现象存在的社会原因。

并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新经济因素发展的影响。

(2)从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出现妇女打工热潮的背景。

(3)甲午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情况如何?

原因是什么?

(1)原因:

宗法关系;

小农经济;

政府重农抑商等政策影响。

影响:

束缚了自由劳动力,不利于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2)背景: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民族工业兴起与发展;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释放了自由劳动力。

(3)发展情况: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根据材料“村子里几百年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