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AFLP技术及其在果树学上的应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5259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讲 AFLP技术及其在果树学上的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六讲 AFLP技术及其在果树学上的应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六讲 AFLP技术及其在果树学上的应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六讲 AFLP技术及其在果树学上的应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六讲 AFLP技术及其在果树学上的应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六讲 AFLP技术及其在果树学上的应用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六讲 AFLP技术及其在果树学上的应用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六讲 AFLP技术及其在果树学上的应用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六讲 AFLP技术及其在果树学上的应用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六讲 AFLP技术及其在果树学上的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第六讲 AFLP技术及其在果树学上的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第六讲 AFLP技术及其在果树学上的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讲 AFLP技术及其在果树学上的应用Word格式.docx

《第六讲 AFLP技术及其在果树学上的应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讲 AFLP技术及其在果树学上的应用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讲 AFLP技术及其在果树学上的应用Word格式.docx

双酶切产生的DNA片段一般小于500bp,在AFLP反应中能够被优先扩增,而且扩增产物能够在凝胶中很好的分离开来,便于多态性的检出。

两种酶同时对基因组DNA进行消化,会产生三种限制性片段。

另外,AFLP采用的两个引物分别与限制性片段的稀有切点末端和多切点酶末端对应,而实际反应中这两种引物中只有一个(通常是稀有切点酶引物)被标记,这样两种限制性内切酶的结合使用就保证了双链PCR产物中只有一条链被标记,从而避免了组成双链PCR产物的两条链因迁移率不同而引起凝胶中双重线的出现。

则可因不同生物基因组特征而异。

1.2模板

AFLP扩增模板序列由双酶切限制性片段和接头序列组成,AFLP的限制性内切酶接头为带有粘性末端的双链DNA序列,这些序列有两部分组成:

核心序列(coresequence,CORE)和内切酶特异序列(enzymespecificsequence,ENZ)。

AFLP接头大致可以归为两类:

一类为稀有切点酶接头,另一类为多切点酶接头。

这些接头除粘性末端之一分别与不同的限制性片段末端对应外,其余部分则分别与EcoRⅠ-adapter和MseⅠ-adapter相同。

AFLP接头的设计还要遵循这样的原则:

(1)具有合适的G.C.含量,限制性片段与对应的接头连接后要保证原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不得恢复;

(2)接头不被磷酸化,这样可以避免接头与接头间的连接(adaptertoadapterligation)。

1.3引物设计

AFLP采用与限制性内切酶对应的双引物,其中之一与限制性片段的稀有切点酶末端对应,另一个与多切点酶末端对应。

每种引物由三部分组成,即5ˊ端的核心序列对应于接头的核心部分,即引物的设计取决于接头的设计;

中间的酶专化序列(ENZ)对应于限制片段的限制性末端;

3ˊ端为选择性延伸部分(EXT)。

只有那些在两个酶切末端内侧具有与选择性核苷酸互补碱基的限制性片段才能被引物识别与扩增。

AFLP的引物长度一般为16~20个碱基对,选择性延伸部分由1~3个核苷酸组成,在这个范围内,每增加一个选择性核苷酸可以使扩增带纹减少到原有带纹的1/4。

选择性延伸部分的核苷酸组成不同也会影响扩增片段的数量,例如对于富含A-T的生物体基因组,采用富含A-T的选择性延伸部分引物能够获得更多的扩增片段。

选择性延伸部分的核苷酸数对于小麦这样具有复杂基因组的材料进行AFLP分析,3个碱基(base)最为适宜。

1.4PCR反应

AFLP的PCR反应条件因引物中选择性核苷酸数目不同而异,当采用只含一个选择性核苷酸进行扩增时,只需要进行20个循环和常规PCR反应。

对于复杂基因组生物而言这一步反应称为预扩增(pre-amplification)或第一步反应(firststep)预扩增的产物稀释后做模板进行以2~3个选择性核苷酸为引物的选择性扩增,选择性扩增条件与一般PCR不同,复性温度采用温度梯度PCR,开始的退火温度较高(始于65℃)以获得最佳选择扩增,以后逐步降低,直到稳定于复性效果最好的温度(56℃)。

通过一步或两步选择性扩增的产物,与染料(二甲苯青和溴酚兰)混合后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硝酸银染色、荧光显色或放射性自显影分析结果。

(二)AFLP技术方法及其特点

2.1AFLP的方法

AFLP的操作过程主要包括模板DNA制备,酶切片段的选择性扩增及凝胶分析这3个主要步骤。

其中模板DNA制备、引物选择以及引物标记是AFLP技术的关键所在。

2.1.1模板DNA的制备

在进行AFLP分析时,首先要制备质量高(高分子量)的基因组DNA;

随后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DNA,使所产生的限制性片段两端在T4DNA连接酶作用下与特定的已知序列的双链接头(double-strandadapters)连接产生模板DNA。

2.1.2酶切片段的选择性扩增

以酶切后连接产物作为模板,用人工合成的选择性单链寡聚核苷酸作为引物进行预扩增。

然后将预扩增产物稀释数倍再进行选择性扩增反应。

2.1.3扩增产物凝胶电泳分析

选择性扩增产物一般在5%~6%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其后根据引物的标记物质进行相应产物的检测。

2.2AFLP技术的关键

2.2.1模板DNA制备

在进行AFLP分析时,首先要制备高分子量(HMW)基因组DNA。

HMW基因组DNA的成功制备和避免部分降解是AFLP成功的关键。

在制备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核酸酶及各种失活物质的染色。

其次,在用限制性内切酶酶解时,一定要彻底。

2.2.2引物选择

在AFLP引物中,3’末端上选择核苷酸数目的多少决定了AFLP扩增产物的多少。

实验中可根据基因组DNA的大小确定引物末端所需的选择性核苷酸数目。

一般大于l08bp的基因组DNA可以用两个末端各有3个选择性核苷酸的引物进行扩增,即文献中常看到的3+3引物组合;

l05-l08bp的基因组DNA可以用两个分别含有2个或3个选择性核苷酸的引物进行扩增(即2+3引物)。

另外,引物中用作选择性核苷酸的G和C含量也对扩增出的产物数目有较大影响。

一般而言,G和C含量越高,扩增出的产物数目越少。

2.2.3引物标记

为检测AFLP扩增产物,通常对选择性扩增产物之一进行放射性标记。

一般是用Y-32P或Y-33PATP在T4多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对引物进行末端磷酸化标记。

在实际应用中,33P比32P更受青睐,因为33P标记后形成的放射性自显影条带不易扩散,更为清晰易于分辨,而且33P的放射性半衰期长,是32P的2倍,用起来也更为经济。

有些研究者采用在选择性扩增时直接掺入放射性标记dNTP的办法;

也有研究者不用放射性标记而用银染的办法。

一般同位素标记法优于硝酸银染色法,在同位素标记中,33P标记优于32P标记。

关于AFLP扩增产物的检测最近有研究者报道了荧光检测法。

一方面,该方法加快了检测过程的进行,对于操作人员来说,避免了放射性污染;

另一方面,通过该方法获得的DNA指纹与相应放射自显影相比,减少了一些没有意义的条带,加强了该技术的高效性和可重复性。

2.3AFLP的技术特点及评价

2.3.1AFLP的特点

(1)理论上,AFLP可以产生的标记数目是无限的。

(2)扩增效率高,多态带比例高。

(3)AFLP标记呈典型的孟德尔方式遗传,可作为物理图谱和遗传图谱的联系桥梁,用于构建基因组的高密度连锁图谱。

(4)AFLP标记稳定可靠,不受基因组来源和复杂度的影响

(5)AFLP对模板浓度不敏感,允许一定程度的共扩增。

2.3.2AFLP的评价

在植物育种中,每一种分子标记都具有其优点和缺点(如表1)。

众多研究者对四大分子标记AFLP、SSR、RAPD、RFLP进行了比较,认为AFLP具有最高的有效复合比(effectionmultiplexratio,EMR),SSR具有最高的期望异质性(expectedheterozygosity,EH)。

1995年7月30日美国园艺学会第92届年会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今世界上四大分子标记系统综合效用大小顺序应该是AFLP﹥SSR﹥RAPD﹥RFLP。

(1)AFLP与RFLP相比的优点:

AFLP标记集PCR和RFLP的特点于一体,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标记多态性强、鉴定灵敏度高,它不仅能鉴定品种而且还能鉴定品系,是目前分子标记鉴定技术中鉴定能力最强的一种;

二是稳定性强、重复性好,该技术由于采用了人工接头技术,大大提高了反应的稳定性,重复结果稳定性可靠;

三是自动化程度高、速度快;

四是不需要预先知道目的基因的DNA的序列特征;

五是DNA用量少,一个小幼叶片的DNA提取量即可。

(2)AFLP与RAPD反应的不同点:

与RAPD标记相比,AFLP主要有以下不同:

一是样品DNA的处理方法不同,AFLP

表1常用的分子标记特性比较

特性

Characters

RFLP

RAPD

AFLP

SSR

分布

普遍

可靠性

中等

重复性

遗传性

共显性

显性

显性或共显性

多态性

非常高

DNA需求

2-30ug

1-100ng

100ng

50-100ng

放射性

一般有

有或无

技术难度

简单

样品生产率

中低

时间因素

探针类型

低拷贝DNA

或cDNA克隆

随机序列

特异DNA序列

特异DNA重复序列

探测部分

低拷贝编码区域

整个基因组

检测位点

1-3

1-10

20-100

1-5

样品DNA经特定内切酶酶切后,连接上相应的人工接头(adaptor),然后用AFLP引物去扩增目的DNA;

二是电泳技术的不同,AFLP分析应用高分辨率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三是AFLP分析过程对反应条件相对来说不太敏感,因此检测结果更为准确。

一次反应就可对大量的位点进行检测,因此对于检出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间的单态性位点效率较高。

通过大量不同的基因型之间进行杂交产生的极少数单态性带纹往往可以定位于基因组的高保守区,对这些片段可直接进行序列分析,比较这类高保守区序列的差异以进行进化研究,而且RAPD方法对这样的片段就往往难以检测。

(三)影响AFLP技术试验成功的关键因素

3.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选择和组合

AFLP分析可以来用的酶有许多种,包括EcoRI、TaqI、MspI、HpaII、MseI、PstI等。

可以单酶切,也可以双酶切,一般采用双酶切。

由于真核生物中A、T的丰度较高,MseI(识别序列为TTAA)对比其它的内切酶可产生分布均匀的较小片段,因此MseI是一种理想的多切点酶。

应用EcoRI或其它的切点较少的酶,效果相差不大,且EcoRI价格较低,是一种常用的酶。

AFLP分析过程中要确保DNA完全酶切。

当酶切不完全时,反映的并不是真实的多态性。

为了使酶切片段大小分布均匀一般采用双酶切,一个酶切点较多,另一个酶切点较少。

双酶切可以产生三种不同的酶切片段,量有大有小,如要检测特定片段的扩增效率,则需要标记某一特定引物。

3.2接头设计

接头是人工合成的一段短核苷酸双链,若进行双酶切组合,接头两端应分别带上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序列(即酶切后产生的粘性末端)。

为了防止酶切片段与接头连接后再被内切酶消化,连接反应之前应对内切酶进行热变灭活处理。

采用单酶切将会遇到两个问题,即:

(1)人工接头的自身连接。

解决办法是在接头5ˊ——端设计3个碱基的突出;

(2)为防止内切酶消化连接产物,可将接头所含识别序列置换一个碱基。

如将PstI酶识别序列CTGCA——3’的C碱基用A碱基置换,这样就不能被消化。

采用以上两种特殊处理后,两酶切和连接反应可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进行,从而简化实验手续。

接头应遵循随机引物的设计原则,避免自身配对并具有合适的G、C含量。

人工接头末进行磷酸化处理,只有一条单链在两切片段末端。

3.3引物设计

PCR反应过程中酶切片段扩增效率的差异主要与引物有关而与酶切片段无关。

而引物设计主要取决于接头设计,变化主要在选择碱基数目及组合上。

引物设计遵循如下经验:

(1)5’端以G开始,可有效防止双链形成:

(2)选择碱基数目不超过3个,一般为3个。

随着引物选择碱基的增加,引物与模板的搭配频率相应增加,扩增特异性下降。

当选择碱基增加到4个时,错配频率超过了允许限度。

通过控制试验条件和选择碱基数目可以防止错配产生的带达到检测显著水平。

3.4DNA模板质量和浓度要求

AFLP要求较高的DNA模板质量,模扳的质量将影响充分酶切及以后的连接扩增反应。

应避免其它DNA污染和抑制物质的存在,因为是扩增反应,这一点至关重要。

AFLP对模板浓度要求不高,在浓度相差l000倍的范围内,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但模板浓度低于一定极限时(约为lpg),无论基因组重复度如何,得到的图谱同样可靠。

3.5PCR产物检测

扩增产物检测分辨率将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结果。

目前,可采用1.8%琼脂糖凝胶电泳或4%~6%变性PAGE电泳。

由于同位素对人体有害,现在己发展出了银染AFLP技术,同样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安全可靠,但要求熟练的凝胶操作技巧,较费时费事。

(四)AFLP技术在果树上的应用

随着AFLP技术的日臻完善,它已广泛应用于作物遗传育种的各个方面,如种质资源分类、系统发育、品种鉴别、遗传图谱构建及目的基因定位等各项研究。

在果树上,AFLP技术的应用尚在起步阶段。

4.1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起源与进化研究

多样性的种质资源是果树育种的重要保证。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DNA水平上的多态性信息对于评判遗传多样性是最有效的。

运用AFLP标记,选用较少效率高的引物组合,就可达到覆盖全基因组的目的,而且可在短时间内对大量样品进行分析。

对24个亚洲栗和3个其他栗品种的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来源于朝鲜半岛的日本栗(Castaniacrenta)栽培品种比来自日本的具有更广泛的遗传多样性.推测日本的栗品种可能引自朝鲜半岛的shibagum,或者是它们具有共同的祖先。

Teulat等用AFLP和SSR标记分析了12个可可自然群体的多样性,两种标记得出的群体间的关系相似。

且与BFU得出的结果相符合。

采用AFLP对葡萄属的4个种进行表型分析,从分子水平证实了从形态和历史研究得出的意大利葡萄品种Ansonica源自希腊的推论。

4.2果树品种鉴别

果树作物通过无性繁殖,个体差异不甚明显,加之各地交流频繁,造成同物异名及同名异物现象普遍。

传统的鉴别方法分辨率不高。

AFLP检测的位点数多,保证了其鉴定的高度准确性,因而被公认为园艺作物建立指纹图谱效率最高的标记。

祝军等在建立苹果品种AFLP分析体系的基础上,从68对引物中筛选出4对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引物即(P32M46、P44M53、P59M41和P79M61),分析了P32M46引物绘制的我国25个苹果重要品种的AFLP指纹图谱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包括红富士-短枝红富士、金冠-金矮生、元帅-新红星和旭-威赛旭4对营养系品种。

确定了各品种的差异带,区分了25个苹果品种,并认为AFLP技术是目前苹果品种检测效率最高的一种标记方法。

葡萄品种AR-41T,0R-05G与R-B在108个位点上的标记基因型相同,据此认为三者是同物异名。

4.3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检测

在组织培养和种质离体保存过程中,保持材料的遗传稳定性是最重要的目标,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监测材料是否发生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目前,监测的手段有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等。

形态学的方法直观,简单易行,但形态特征为基因表达的产物,易受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受时期的限制。

细胞学方法对基因突变无能为力。

而分子标记可从分子水平准确地鉴定无性变异。

vendrame在山核桃研究中发现,AFLP可很容易地区分来自不同细胞系的体细胞胚,而且发现多态性的出现与培养时间长短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少数来自同一细胞系的体细胞胚之间也发现了多态性,而RAPD标记相对而言效率低得多,而且难以检测到细胞系内的变异。

郝玉金用AFLP标记发现,超低温保存前后,纽荷尔脐橙愈伤组织,M26和草莓DNA甲基化状况有明显差异,三种发现差异的材料均伴随着表型的变化。

4.4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果树遗传高度杂合,且大多数自交不亲和,所以很难获得纯系,也就难以获得合适的群体。

果树作物的遗传图谱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双假测交理论的提出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目前,苹果、桃、树梅、梨、葡萄、香蕉等主要果树作物都具有了遗传连锁图谱。

AFLP标记在基因组中随机分布,也易于获得大量的标记用于后代的分离分析,因而适合于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

在RFLP遗传图上,AFLP标记可增加染色体末端标记和填充RFLP空隙,不干扰RFLP标记簇,对进一步饱和作图具有重要作用。

Lu等用一个F2群体构建了桃砧木AFLP遗传连锁图153个标记,分布在15个连锁群,覆盖1297cm,平均图距9.1cm。

AFLP标记在两个芒果品种(Keitt×

Tommy)杂交F1代呈孟德尔分离的标记占53.99%,适合于进一步构建遗传连锁图。

在不同基因型和作图群体中,AFLP标记的同源性得到一定程度的证实,因而在整合遗传连锁图谱上潜力很大,Sosinki等整合了桃的来自3个不同群体的遗传图谱,其中主要是AFLP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定位克隆,都需要找到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寻找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有效方法有:

近等基因系法和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segregantanalysisBSA)。

近等基因系法在果树作物上应用较少;

BSA分析中,一对混合池(bulk)除了在目标基因区域有细微差异外,其它部分都是相同的,多态性很小。

AFLP能在短时间筛选大量的标记来找出混合池之间的多态性。

张潞生等用AFLP结合BSA方法找到一个与猕猴桃雄性性别连锁的标记,为猕猴桃的性别控制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Lu等找到了与两种桃树根结线虫抗性相连锁的AFLP标记,并将其用于桃砧木的早期选择,结果与表型基本相符。

AFLP的高效性使其也成为研究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有效工具。

Dirlewanger等把桃果肉糖酸性状细分为10个组分,用以AFLP为主的3种标记,都找到了QTLs,向了解桃果实的品质构成的分子基础迈进了一大步。

尽管AFLP技术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由于目前人们对基因组,特别是复杂植物的基因组的认识程度还十分有限,这就有可能在AFLP酶/引物的选择和设计上出现一定的盲目性;

AFLP技术操作时间长,步骤多,对实验技能及仪器设备的精密度要求高;

由于需要用同位素标记引物,有辐射危害,造成成本高,又是专利技术,市售分析试剂盒价格昂贵也是AFLP技术目前广泛应用的限制因素,使之在果树商业化生产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参考文献

[1]陶文静,刘大钧.AFLP技术及其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J].世界农业,1998,236(12):

16~19.

[2]庞晓明,胡春根,伊华林,等.AFLP标记在果树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J].生命的化学,2001,21(5):

399~400.

[3]张潞生,李传友,贾建航,等.猕猴桃雌雄性别的AFLP鉴别中DNA模板的制备[J].果树科学,1999,16(3):

171~175.

[4]易干军,于晓英,霍合强,等.香蕉种质资源的AFLP鉴别与分类中DNA模板的制备[J].果树科学,2001,18(6):

345~348.

[5]祝军,王涛,赵玉军.应用AFLP分子标记鉴定苹果品种[J].园艺学报,2000,27

(2):

102~106

[6]易干军,霍合强,蔡长河,等.适于AFLP分析用的荔枝DNA提取方法[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0(3):

123~124.

[7]王彩虹,王倩,戴洪义,等.与苹果柱型基因(Co)相关的AFLP标记片段的克隆[J].果树学报,2001,18(4):

193~195.

[8]ScottKD,AblettEM,LeeLS,etal.AFLPmarkersdistinguishanearlymutantofflameseedlessgrape[J].Euphytica,2000,113,245~249.

[9]VanderSJ,WeltjensI,GamaLS,etal.GeneticdiversityinMexicanStylosantheshumilisasrevealedbyAFLP,comparedtothevariabilityofS.humilisaccessionsofSouthAmericanorigin[J].Euphytica,2000,113:

145~154.

[10]LuZX,SosiuskiB,ReighardGJ,etal.ConstructionofageneticlinkagemapandidentificationofAFLPmarkersforresistancetoroot-knotmimeknlepeachrootstock[J].Genome,1998,41:

199~207.

[11]MaliepcardC,AlstonFH,VanAG,etal.Aliguingmaleandfemalelinkagemapsof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