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单元自主检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6028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单元自主检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单元自主检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单元自主检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单元自主检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单元自主检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二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单元自主检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二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单元自主检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二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单元自主检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二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单元自主检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二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单元自主检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二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单元自主检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二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单元自主检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二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单元自主检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二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单元自主检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二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单元自主检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二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单元自主检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二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单元自主检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单元自主检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二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单元自主检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单元自主检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单元自主检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规范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思想不旧,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4.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在于(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了历史潮流

B.维新派争取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

解析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议的举人

联合上皇帝书,即公车上书,它使维新变法由一种思潮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

故答案为C项。

5.对康有为“托古改制”理论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借用传统儒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B.借用孔子权威,为维新改制创造根据

C.将儒学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结合

D.《新学伪经考》是体现“托古改制”理论的代表作

解析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即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D项应为《孔子改制考》,

故选D项。

6.19世纪末,康有为领导了声势浩大的戊戌变法,变法的实质是(  )。

A.开明地主和封建官僚的斗争

B.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

C.传统儒学和君主立宪的斗争

D.维新派和顽固派的斗争

解析 康有为用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来代替君主专制制度,以挽救民族危

亡,因此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的政治斗争,故其实质应为B项。

答案 B

7.变法维新的呼声早在19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经酝酿,但只有到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它才发展成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其社会条件不包括(  )。

A.“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举步维艰”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C.“揭竿斩木”的农民运动初显端倪

D.“自强新政”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解析 A、B两项分别是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

D项是兴

起的客观条件;

C项也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但当义和团运动出现高潮时,

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故答案为C项。

8.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主张的创立民国与维新派主张的兴民权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

A.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反映的时代要求不同

C.要不要推翻清政府

D.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解析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但前者主张建

立君主立宪制度,而后者则要求采取更激进的手段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故两者

的最大不同在于D项。

9.有人说“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思想是对西方启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这里的“发展”主要指的是(  )。

A.反对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建立汉族统治的政权

C.主张国民一律平等

D.实行五权分立制度,推行社会革命

解析 A、B、C三项都属于“继承”,而不是“发展”,孙中山认为,五权

分立不但是各国制度所没有的,即使在学说上也不多见,可谓破天荒的政体,

故答案为D项。

10.“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

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

”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解析 从题干中“倡民主”和“红云旗五色”可以看出,这应与辛亥革命有

关,辛亥革命提倡民主共和,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旗是五色旗。

故B项符合

题意。

11.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体现了(  )。

①伏尔泰的政治理论 ②孟德斯鸠的政治理论 ③卢梭的政治理论 ④阿奎

那的政治理论

A.①③④B.①③

C.②③D.①②

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

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思想。

故④可排除,在①②③三个人的观点中,伏尔泰主

张“开明君主”制,即君主立宪制,不符合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故答案为

C项。

12.下列各项中,能证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的是(  )。

①确立了主权在民、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②新总统必

须在南京就职 ③确立总统制等政治制度 ④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和保障人

民民主权利的原则

A.①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

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

性质的宪法。

②不能体现这一性质,③的表述有误,应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答案为B项。

13.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

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D.反对专制统治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和近代化成

为近代中国人民的主题,题干中的思想都属于“西学东渐”的重要步骤,即向

西方学习,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故都是挽救危亡的体现,故答案为B项。

14.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

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  )。

A.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C.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

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解析 抗战胜利后,中共坚持和平、民主的方针,而蒋介石则坚持独裁内战的

方针,故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政治斗争的焦点是建立什么性质的政权问题,

答案为D项。

15.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的口号。

“后方挖蒋根”是指(  )。

A.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B.国统区的民主斗争

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民主党派反蒋斗争

解析 蒋介石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先后颁

布《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从而触

动了蒋介石统治的基础,故答案为C项。

16.有关下图内容说法正确的有(  )。

①运动斗争矛头指向国民党反动统治 ②运动的中坚力量是学生 ③是国统

区民主运动的重要体现 ④运动发生时内战尚未爆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观察历史图片,抓住相关历史信息,紧扣课本知识(第二条战线)分析问

题。

明确运动发生时,内战已经爆发。

17.“林公崛起宰边区,民主维新众口誉;

选政三三行伟制,名扬何让古唐虞。

”诗中提及的“边区”诞生于(  )。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 抗日战争时期为团结各阶层人士团结抗战,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

制原则。

18.下列有关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斗争主要在国统区进行

B.主要是反内战的和平民主运动

C.民主党派起了领导作用

D.配合了解放区军民的军事斗争

解析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运动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而非民主党派。

19.关于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表述,最确切的是(  )。

A.开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工作

B.管理全国事务

C.实行民主监督

D.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题干中“职能”,新政协制定的《共同纲领》具有临

时宪法的性质,新政协的召开履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标志着人民民

主统一战线的形成。

20.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其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解析 本题考查再认能力。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

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A项是清末预备立宪时制定的,B

项是辛亥革命时临时参议院制定的,C项是195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1题10分,22题12分,23题14分,24题14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

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

可睹矣。

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

亡。

”“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要去这政体,不是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

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

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

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

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

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毛泽东也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说过:

“我们信仰与实行

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

——笑蜀《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以上几位历史人物所代表的政治派别为实现中

国近代政治民主化所作的主要努力,并据此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主

要特点。

(10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民主主义

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等人为实现中国近代民主化所作的主要贡献,回答

“所作的主要努力”时注意结合几位人物在历史上的重大主张和活动来说明,

回答“主要特点”时注意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相结合,然后进行

说明。

答案 努力:

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实现君主立宪制,发起了戊戌变法运

动;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度,进行辛亥革命;

陈独秀等激进民主主义者为提倡民主、科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新文化运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为实现民主政治,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蒋介

石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特点:

各派都主张向西方学

习;

各派的政治活动都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

对民主制度的理解不断深化,

即从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到追求人民民主专政。

(回答出两点即可)

22.下面是19世纪中后期中国存在的对西学的争论:

甲:

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

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

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

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

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

我们现在向西方

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

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

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

在“扬己抑人”。

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

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

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请完成:

(1)比较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6分)

(2)某中学准备就丙的观点开展一项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确

定一个课题。

(3分)

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不同派别对待西学的态度,第

(1)问,注意从第一段

材料中“以夏变夷”进行判断,然后得出甲反对学习西方的结论,从第二段材

料中的“西学中源说”进行判断,得出乙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结论,从第三段材

料中主张“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可以看出,丙反对单纯学习西方的技

术而是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问中的课题,注意切题即可;

第(3)问

中的看法,注意从如何对待东西方文化和开拓创新等角度来说明。

答案 

(1)甲:

反对学习西学。

第一层次:

主张学习西学。

第二层次:

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或技术但不学其制度。

主张不仅学西方的技术,也要学习西方的制度或主张在更广泛的层

面上学习西学。

(2)凡课题必须符合研究的框架要求,所确定的课题必须是可研究的,不能把

所有的问题都当作课题。

从形式上看它不完全等同于自命题作文,应是正面的、

陈述的、简短的。

应包含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以及研究的结果

会是什么等。

如19世纪后期“西学中源说”的危害分析等。

(3)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不断开拓创新。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

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

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

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三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

你是如何理解的?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4分)

(3)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解析 第

(1)问在阅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作判断论证说明问题;

(2)问首先明

确试题观点,然后运用辛亥革命的意义去说明问题;

第(3)问再认再现史实作

分析说明。

答案 

(1)不矛盾。

这是因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承认帝国主义的不平等条约

继续有效,袁世凯以专制独裁取代民主共和,北洋军阀进行割据混战,因而民

国的成立在当时没能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与社会进步的革命目的。

但是,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

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从历史发展的整体上看,辛亥革命又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辛亥革命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有人民群众参加,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及争取民族独立为目标,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而进行的革命运动,因此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3)打乱了反动统治秩序,使它再也无法重新统治下去;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

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

促进了中

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民主觉醒;

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救民道

路。

24.某博物馆为展现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历程,特举办了“百年中国(1840~1949)民主政治的曲折与发展”历史图片展览。

展览的前言写道:

“伴随着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深,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顺

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下面我们所展示

的就是百年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1)以下三幅都是展览的图片,请你从中任选两幅,为其配上解说词。

解说词

的内容应包括图片出现的背景、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历史意义,表述不能要点

化,要表述成文。

(2)请你结合对以上三幅图片的观察,在参观留言簿上写下自己的相关感想。

(4

分)

解析 第

(1)问注意答题要求:

背景、内容、意义,表述成文。

(2)问是留言

要简短,题目有开放性,只要符合题目情景、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任选两幅图片解说。

图1:

中华民国成立后,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领导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临时约法》。

这是中

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在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中,起到了一定

作用。

图2:

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陆续实行了选举制度,建立抗日民主

政权;

保障了各阶层的民主权利,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了宝贵的历

史经验。

图3:

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1949年9月,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或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中国民主政治的实现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努力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