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8468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创办了中国近代工业(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近代海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先河。

维新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剧;

洋务运动的影响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冯桂芬、王韬、郑观应 

 

 

“中体西用”;

工商立国;

商战;

君主立宪制

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但其局限性:

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

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严复

19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侵略加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系统地翻译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天演论》《原富》《法意》

康有为

托古改制;

(1)认为儒家思想中包含民主、自由、平等精神

(2)用进化论观点重新解释三世说,为变法辩护(3)坚持渐进改革、主张君主立宪

梁启超

从兴民权到新民;

《新民说》

(1)兴民权—变法的根本,强国的保证

(2)重视国民素质、提出“新民”思想.“新民”必须具备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四要素

(3)赞同君主立宪、反对操之过急。

(4)实现立宪政治的必备条件,制定一部宪法,培养有资格的公民。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三大政策;

五权分立

【问题探究】 

1、联系必修内容,简述近代民主思想萌生的条件。

①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君主批判思想的深刻的启迪;

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先进中国人改变观念,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西学的不断传入 

⑤人才培养:

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派遣留学生出国促进了西学的传播

2、19世纪以后,民主已成为西方政治的基石,当时的中国面对西方的经济和军事侵略,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冲击着中国社会,晚清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顽固派:

维护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和伦理纲常。

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

维新派:

早期:

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康梁;

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

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实行民主共和制。

趋势:

从拒绝到接受,从改良到革命,逐渐深化。

【课堂检测】

1、下列观点中,不属于郑观应的

A、对旧专制政体颇为不满B、仿行西方制度,建立代议制政体

C、中国的出路在于“师夷长技”D、设议院通民情

2、下列人物中,系统地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第一人的是

A、郑观应B严复C、梁启超D、孙中山

3、下列观点中,属于严复的

A设议院,通民情B、自由为体,民主为用C兴民权,新民思想D、三民主义

4、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梁启超新民思想的是

A、爱国思想B、尚文精神C、社会公德D、独立人格

5、下列著作中,具有中国近代史上里程碑地位的是

A、《盛世危言》B、《天演论》C、《新民说》D、《原富》

6、孙中山的三权分立学说不包括

A、行政权B、立法、司法权C、外交权D、考试、监察权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州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不愿君主一个专制,故要政治革命;

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到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

一、所有清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赔款外债照旧担任,仍由各省按期如数摊还。

三、所有各国之既得权利,亦一体保护。

《中国同盟会方略·

对外宣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分析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为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

他准备怎样建立?

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通过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建立。

2材料2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希望得到列强的承认。

说明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3依据材料1、2分析孙中山的三民主或三大革命有哪些局限性?

对辛亥革命有什么影响?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没有公开反对帝国主义,只是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是其民族革命的局限性。

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

【课标要求】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中国民主化的影响;

说出辛亥革命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武昌起义后共和制如何诞生、《临时约法》中体现的民主思想和原则

【学习难点】对《钦定宪法大纲》的评价、对《临时约法》的比较和分析

导入语:

翻开中国近代史,呈现在我们面前是总是一幅幅伤心惨目的画卷:

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经济凋敝,生灵涂炭。

一条条不平等条约不断袭来。

鸦片战争后100多年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民主与专制势力也不断进行斗争,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多失败,比如什么事件?

(戊戌变法)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民主势力的一个重大胜利

【问题探究】

1、思考:

改良派与革命派在政治体制上有何不同主张?

改良派:

君主立宪制革命派:

民主共和制

(1)论战的中心:

从论战的中心和基本主张中引导学生理解:

这场论战的实质(关于什么问题的论战)及带来的影响:

(2)实质:

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进行的论战,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影响:

对于其影响,重点强调民主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传播,特别是更多的人接受革命的思想,使后面革命的发生有了更坚实的思想基础。

(3)缺陷:

但没有认识到帝国主义反动性,不利于人们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和警惕。

这也对后来的革命产生影响。

2、面对风起云涌的斗争,清政府被迫采取了什么行动?

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1908)

(1)背景

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使清朝统治者感到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

②日俄战争中“立宪的”日本战胜了“专制的”俄国的刺激;

③改良派的广泛宣传、推动,实行民主宪政的呼声越来越高。

从背景和大纲的名称,可以看出清政府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什么?

(根本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2)评价

积极方面

①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政治家,这就使君主权利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②在保证君上大权的前提下,臣民有言论、出版、著作、集会等自由

消极方面

宪法钦定,皇帝的权利很大,如大纲宣布皇帝有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议院、政府、法院只能协助。

与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相去甚远。

《钦》的出台体现了历史的进步。

因为大纲虽然规定皇帝有很大的权利,但君主的权利毕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相对于以前的君主专制而言,是有进步的。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体现了哪些原则?

有什么历史意义?

(1)主要目的:

防范袁世凯的专制,确保中国走上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2)主要内容:

①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②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③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扩大参议院的权利和严格修宪程序。

④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原则。

(3)主要原则

补充资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自由平等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三权分立

(4)性质:

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临时约法》吸收西方民主的的哪些理念?

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

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5)历史地位:

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6)《临时约法》评价

《临时约法》是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件。

《临时约法》的指导思想是孙中山的民权学说,确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制度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等,它反映了革命党人用议会民主制来限制袁世凯、维护辛亥革命果实的愿望。

同时它代表了大多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认识水平。

这些民主内容汲取了近代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民主的一些原则,而这些原则在中国是第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下来,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中的里程碑,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思考:

为什么一部专门用来限制袁世凯专权的《临时约法》却不能限制袁的专制乃至复辟?

①民主环境很不完善

②民众的公民意识差。

例如唐绍仪内阁辞职时,国内各方没有任何反对的表示

③各级地方机构中,政治权利基本控制在旧官僚、旧士绅手里

④列强干预,如日本迫使中国签署《二十一条》

⑤袁世凯拥兵自重,权欲熏心(例如暗杀宋教仁、公开复辟帝制)

4、简述中华民国成立前后,民主力量为建立和捍卫民主共和制度与反动势力斗争的主要史实。

民主力量: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论战,有力地促进了民主和思想的传播;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迅速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

1912年1月10日中华民国成立,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张里程碑。

1912年8月同盟会正式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等对袁世凯政府严加批评。

1912年底,中国举行了第一次国会选举。

护国运动迫使袁世凯宣布撤销复辟帝制,后忧惧而死。

5、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

转绕这一焦点展开了哪些斗争?

斗争实质是什么?

斗争的结局又说明了什么?

焦点:

共和与反共的斗争

斗争:

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大搞独裁,刺杀准备组织责任内阁的宋教仁;

袁世凯一步步走上“洪宪帝制”的道路,广大人民和革命党人坚决反对,进行了护国运动,袁世凯帝制迷梦破灭。

斗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

两次复辟的失败,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任凭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多次斗争,虽然保留了民国虚名,便仍未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

1、下列内容不符合改良与革命论战的是

A、要不要反满B、要不要革命C、要不要改革教育制度D、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

2、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

A、1911年10月10日、B、1912年1月1日C、1912年2月12日D、1912年2月15日

3、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不能说明

A、宣告了中国二千多年帝制的终结B、辛亥革命胜利的重要标志

C、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D、共和代议制的法律形式的确立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能说明

A、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B、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

C、中国二千多年君主制度的结束D、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宪法

5、中国举行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的时间

A、1912年底B、1912年8月C、1915年D、1916年3月

6、下列活动不属于袁世凯的

A、派人暗杀宋教人B、护国运动C、解散国民党和国会D、复辟制

7、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B.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完成革命任务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知识整合】

第17课为了独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

【课标要求】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斗争的史实,认识其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意义。

抗战以来中共的土地改革政策、民主统一战线的斗争、新中国成立。

【学习难点】抗战以来中共的土地改革政策

1、抗战胜利前后,为了建立民主的新中国,中共领导人民进行怎样的民主斗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斗争的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内容

1940年3月

中共中央决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

中共在解放区实行广泛的普选制度

1945年10月10日

国共双方签订<

做十协赴,确定了坚决避免内战、建设民主国家的原则

1946年1月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和平民主协议,决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

全面内战爆发后

共产党在国统区领导了人民民主运动,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1947年10月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割,正式提出打倒国民党独裁政府、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指明了民主斗争的目标

1948年4月

中共中央发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准备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1948年4月以后

在中共领导下,民主统一战线开展斗争,成为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力量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

2、中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土地改革政策

(1)减租减息政策。

(是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对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民主政策之一)

①目的:

为了团结一切力量支持抗战。

②内容: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2)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解放区掀起了土改高潮。

(3)1947年下半年,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①背景:

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形势要求解放区更加普遍深人地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以便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使正在胜利发展的解放战争获得源源不断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

②意义:

一方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彻底铲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法,千百年来中国农民梦寐以求的历史夙愿在中国共产党手中实现了,广大农民积极支援前线,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另一方面,《中国土地法大绷奠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经济生产关系的基础。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不同时期提出关于政权建设的主张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政权与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建立的政权相比(从代表阶级、革命任务、土地政策等方面)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①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工农民主专政;

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等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

③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④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主张。

重要变化:

①由代表工农阶级转变为代表抗日的各阶层;

②革命任务由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转变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③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政策变为地主减租减息政策农民交租交息政策。

变化原因: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逐步深入,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的意愿,从民族大义出发,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

1、下列表述不符合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民主政策的

A、实行三三制B、团结广大群众

C、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形成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2、抗战胜利后,中国政治的主要内容

A、建立独裁统治B、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

C、战争与和平独裁与民主斗争D、走中间路线

3、《双十协定》签订的时间

A、1945年10月10日B、1946年1月

C、1945年8月15日D、1946年7月

4、下列表述不符合中共解放战争时期实行土地政策

A、减租减息、交租交息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C、1947年下半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D、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5、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发表的下列文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①《双十协定》②《五四指标》③《中国土地法大纲》④《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

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②④③⑤D、①②③⑤④

6、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标志

A、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协会议B、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日战争胜利D、解放战争胜利

【教材分析】

一、解放区的民主政治: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实行的民主政策与措施)

1、“三三制”原则

(1)内容:

1940年3月,中共中央总结了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经验,发出《关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

阐明党关于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政策,指出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政权人员组成上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占1/3,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1/3”;

抗日民主政权的组成则应由人民选举产生,凡年满18岁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性别、职业、党派、信仰、文化程度、居住年限,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并明确规定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

(2)性质: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策。

(3)意义:

“三三制”原则的贯彻,提高了共产党的威信,争取了中小资产阶级和开明壬申士的认同,加强了根据地内部各阶层的抗日团结性,巩固了根据地的抗日统一战线,保证了共产党的领导和抗战的胜利。

2.陕甘宁边区政府

(1)性质:

是最早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根据地,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

(2)作用:

从1937年开始,边区政府先后颁布三个施政纲领来保障民主自由,特别是1941年的《五一施政纲领》,有力地推动了“三三制”原则在各抗日根据地的普遍实行。

3、根据地和解放区实行广泛的普选制度,开展人民民主运动。

1937年的《民主政府施政纲领》规定:

“实行民主普选制度和议会制度。

”1939年的《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规定:

“发扬民主政治,采用直接、普遍、平等、不记名的选举制。

”1941年5月1日颁布的《边区施政纲领〉是边区“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方针”,政治方面除民主选举外,还包括保证人民的人权、政权、财权及各种自由权,厉行廉洁政治。

普选制度为以后的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国统区的民主斗争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方针,全国各阶层人民在国统区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及签订《双十协定》

(1)背景: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这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二战”后,德、日、意法西斯战败,英、法受到严重削弱,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并开始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称霸世界。

扶蒋原共是战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

(2)过程:

由于国际国内的舆论压力,特别是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呼声强烈,而且最关键的是此时国民党尚未完成内战的准备,因此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和平问题。

为了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团结教育广大人民,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同意到重庆举行谈判。

1945年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达重庆,受到各民主党派和各阶层人民的欢迎。

经过43天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定了坚决避免内战、建设民主国家的原则,但在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上,双方未达成协议。

谈判期间蒋介石就在部署内战,并在《双十协定》后不久制造了一系列暴行:

如1945年的“一二·

一血案”等。

(3)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在国统区和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局面。

2.按照《双十协定》的协议,1946年1月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否是重庆谈判后国共双方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之一。

会上争论最激烈的是政治民主化与军队国家化的问题,是重庆谈判时关于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的继续和发展。

会议期间,中共团结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最终否定了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政治制度,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决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

但是,国民党政府很快撕毁决议,发动了内战。

3.内战爆发后,共产党在国统区领导民主斗争,形成了反蒋的第二条战线。

蒋介石在发动内战的同时,对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一直采取高压政策。

1946年7月,国民党特务在昆明制造了暗杀李公仆、闻一多的血案。

李、闻都是民盟中央委员,在战后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斗争中始终站在前列,周恩来亲笔书写的悼词受到各界人士的赞同。

1947年5月,上海学生发起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并迅速发展到全国。

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有力地配合了前线的战斗,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势力。

三、中共领导的土地改革(中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土地改革政策)

1.减租减息政策。

(1)目的:

(2)内容:

2.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解放区掀起了土改高潮。

3.1947年下半年,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