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626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docx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docx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尹湘云

(云南雀保山学院音乐系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

建构主义理论是由认知主义爰展而来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主张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

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经验为主,建构主义的音乐教学课堂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将建构主义理论充分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是音乐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调:

建构主义理论音乐教学应用

一、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

其理论核心是:

教育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应和平衡。

学习者通过自我调节,其知识在平衡-不平衡一新的平衡的动态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当代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这种建构是不可能由他人替代的。

传统的教学偏重于教师的教,过于强调课本知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

教师多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班级的管理者,是学生发言直接的、绝对的评判者。

因此,学生对各种概念、观点进行检验、判断的权力被剥夺了,只能被动接受别人的观念来代替自己的见解。

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拥有丰富的书本知识,但却没有自己的思想,缺少分析和批判。

而在建构主义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并非一成不变,课堂的重点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指导者。

课堂不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场所,而是学生渴望投入学习的殿堂,师生互动的平台。

二、 建构主义对音乐教学的启示

我国音乐教学相对滞后,教育改革的步伐仍很缓慢,教学质量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培养出来的音乐师资无法胜任音乐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的需要。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以教师传授知识经验为主,师生之间是一种给予与接收的•'师傅带徒弟”式的关系,重视知识的港输。

如基础知识以讲为主,视唱练耳以唱为主,音乐欣赏以听为主等等,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制约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发现与创新。

因此,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已经成为时下音乐教学提倡的一种重要理念和原则。

新课程标准走出了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增强课程的生活化,凸现课程的综合化,与建构主义强调的课堂教学应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是契合的、一致的。

建构主义的课堂观认为,学生不再是可以在上面任意书写知识的白纸,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学生的看法,并洞察这些想法的起因,引导学生丰富或及时调整自己的理解。

建构主义主张“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要尊重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见解,引导学生整合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求知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的音乐教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学习者在音乐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对当前所学的音乐知识主动探索和建构,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中,音乐知识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

(一)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运用建构主义中的"精■景”迷行"精境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

教师要在课堂上精心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美妙的音乐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情境中体验出音乐丰富的内涵。

以音乐欣赏课《拉德斯基进行曲〉为例:

课前先让学生了解进行曲的基本特点及主要作品。

课堂上创设一般播放进行曲时的场景,如升旗仪式、阅兵式等等,聆

4.2把传统的笔.头考改革为思维拓展考试

传统的笔试最大的特色就是遵循所谓的标准答案,但是事实上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标准答案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校的外籍教师通常以开放性向题(open-endedquestion)作为他们考试的题目,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值得广大中国英语教师借鉴。

4.3把教考一师改革为教考分离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便是分数的客观化.同时也让学生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英语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

教学与考试如果都由同一位老师来执行,难免会因为主观印象(比如:

学生口语流利)而影响成绩的公平性,这种不公平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考分离应该在广大高校推广实行。

5.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就业形势下高校英语专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故,如何应对并战胜挑战值得广大英语界学者探讨和深思。

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广大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应该不畏困难,迎难而上,沉着应对。

而我们的高校也应及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以确保社会所需英语人才供应的充足。

总而言之,新就业形势下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戴炜栋,黄任.转变观念,全面推进外语教学改革U].,卜国语,1997,(6,

[2] 郭普.从学生就业竞争力着英语教育改革[N].光明日报,2008,2.

⑶刘毅.关于高校外语专业课程设I.的思考(JL外语界,2000,

(3).

[4] 吕煦,郭钦等.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6(5).

[5] 张丽敏.义合人才培养背景下高校的英语专业课程攻革研究UJ•学理论,2009,(29).0

高校人才激励机制产生的心理效应分析

杨彩震王伟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插要:

激励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目询巳作为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祓应用在商校人亭管理中。

各大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

运用了

多种激励方式来提升高校人才的积极柱。

但高校人才激励产生的心理效应作用有两吏性,激励恰当会起到促进教职工顺利开辰工作

的积极作用,激励不当则会产生干扰教职工工作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激励心理效应高校人才

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引导群体或个体行为,并使之向预定目标前进的巨大作用。

通常认为,激励就是剌激,就是改善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高校要培养出有竞争力的创造性人才,就必须能对人才资源实现有效的管理。

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的活力与效能,激励已作为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被应用在高校人事管理中。

人的表现和行为效果很大程度上均取决于他所受到激励的程度或水平。

激励的水平越高,行为表现则越积极,行为效果也就越大。

因此,各大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运用了动机激励、目标激励、感情激励、需要激励、绩效考评、成长激励、强化激励等各种激励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高校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促进了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和事业的发展。

1、激励产生的积极心理效应

从群体层面来讲,良好的激励措施,有助于将高校人才的个人目标与学校的目标统一起来.使行为优异者继续保持其更加优异的行为.尤其可以促进表现一般和较差的人才向优异者学习,

听乐曲,感受其欢快热烈,充满激情,节奏鲜明,个性突出的特点。

并指导学生根据节奏做列队表演,跳欢快舞蹈等,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来。

又如在声乐演唱中.作品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理解其内涵。

如《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歌曲将"盼台湾早日回归”、"一个中国不可分”这样重大的政治题材,用亲切而又诗意的方式表现出来。

演唱时想象着香港澳门回归时我们对宝岛台湾的无限思念之情。

整首歌曲饱含着浓浓的牵挂,是思念的表达,是亲情的召唤,从小家到大家,这份情始终不变。

这样才能深刻表达音乐的思想,演唱才会更加动情。

(二) 孕习者的协作,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美健性的作用

由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协作,学习者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共享。

将这种“协作学习”原则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将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音乐欣赏课教学为例,音乐欣赏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同一首作品,每位学生的感受都不一样,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二如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互相讨论、交换不同意见,说出个人对作品的理解,让不同观点相互碰撞、补充.这样就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教学中通过教师把关的"会话”和讨论交流,形成对某一问题的共识,逐步完成学习者对相关问题的知识建构

交流讨论后再一次欣赏同一作品,学习者将会产生更高层次的审美感悟。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习者不仅可以体验到特定音乐作品的即时审美愉悦,更重要的是,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过程,将大大提高他们对经典音乐的兴趣以及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音乐教学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学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作为音乐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将建构主义理论充分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指导音乐教学活动,是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构主义的开放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出色的指导、引导能力。

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探索间题、解决问题。

由此.我们应该把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与符合现代教学规律的认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逐步形成我国现代音乐教学理念和方法体系。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还有很多,能够运用在音乐教学中的内容相当广泛。

在当今多元化的音乐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将会逐步体现出其巨大的优势,也必将推动新世纪音乐教学改革的发展。

注:

本文作者尹湘云现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详程与教学论音乐专业声乐方向在读硕士,导师:

郭亚非教授。

参考文献:

⑴闵卫国,傅淳.教育心理学[M].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2]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UL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

(1).

⑶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充[M].北京:

中国文联出

版社,2004.

[4]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学科教育,1998,(3).

(5] 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研究与实验,1998,

(1):

41-46.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