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东岳秀极冲天09年东岳庙及民俗踏查考古文博学院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7723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峨峨东岳秀极冲天09年东岳庙及民俗踏查考古文博学院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峨峨东岳秀极冲天09年东岳庙及民俗踏查考古文博学院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峨峨东岳秀极冲天09年东岳庙及民俗踏查考古文博学院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峨峨东岳秀极冲天09年东岳庙及民俗踏查考古文博学院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峨峨东岳秀极冲天09年东岳庙及民俗踏查考古文博学院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峨峨东岳秀极冲天09年东岳庙及民俗踏查考古文博学院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峨峨东岳秀极冲天09年东岳庙及民俗踏查考古文博学院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峨峨东岳秀极冲天09年东岳庙及民俗踏查考古文博学院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峨峨东岳秀极冲天09年东岳庙及民俗踏查考古文博学院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峨峨东岳秀极冲天09年东岳庙及民俗踏查考古文博学院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峨峨东岳秀极冲天09年东岳庙及民俗踏查考古文博学院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峨峨东岳秀极冲天09年东岳庙及民俗踏查考古文博学院Word下载.docx

《峨峨东岳秀极冲天09年东岳庙及民俗踏查考古文博学院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峨峨东岳秀极冲天09年东岳庙及民俗踏查考古文博学院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峨峨东岳秀极冲天09年东岳庙及民俗踏查考古文博学院Word下载.docx

重修西廊之斗姥殿、火祖殿,新建海神殿、仓神殿、在马道口(今金台路附近)设立了义园(公墓),重修了芳嘉园的三义庙,还在东岳庙内创办了义学,收容家境贫寒的子弟入学。

至此,东岳庙的基本格局已经具备。

1900年,京东义和团在庙内江东之殿前设坛习武。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东岳庙屡遭庙内驻军的骚扰。

时局跌宕,民生凋敝,香火供给不继,渐趋衰落,仅靠出租房屋维持日常用度。

建国前夕庙内已经破败不堪。

一批山西学生到北京请愿,住在东岳庙,将庙里的许多神像推倒砸碎,想从塑像“肚子”里找出些金银宝贝。

其后,朝阳区公安分局和北京市国家安全三局相继进驻东岳庙。

东岳庙就此关闭。

沉寂了整整半个世纪。

1957年10月28日,经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东岳庙为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因展宽朝外大街,庙门又被拆掉,此时内部已是荒凉破败、百孔千疮了。

1985年以来,朝阳区人大、区政协、全国政协、北京市人大、市政协多次呼吁尽快解决东岳庙保护、开放问题。

成立"

东岳庙腾退修复领导小组"

,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筹备工作。

1995年所驻局腾退、搬迁出东岳庙,并于12月18日正式将东岳庙管理权、使用权移交给北京市文物局;

北京市文物局又移交给朝阳区文化文物局,由其组建北京民俗博物馆。

朝阳区政府出资2000万元进行了古建修缮。

1997年6月,北京东岳庙管理处暨北京民俗博物馆正式成立。

1999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

元延祐年间东岳庙建成后,受到元廷的重视,每年都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大帝诞辰,朝廷还派遣官员降香,当日大都城内的居民都蜂拥齐化门外,迎接御香。

又因东岳庙位于齐化门外,是大都通往通州城的要道,因此商贾云集,“漕运岁储,多所交易,居民殷实”,市场的繁荣进一步促进了香火的兴旺。

东岳庙不仅是香客们的圣地,还是文人墨客经常聚集的地方。

元时东岳庙有一石坛,原为开山祖师张留孙的弟子董宇定,王用亨的住处,周围植有杏花千余株。

每到杏花盛开之际,便有群公赋诗张宴,一时间在大都传为盛事。

有诗云:

“上东门外杏花开,千树红云绕石台。

最忆奎章虞阁老,白头骑马看花来。

在这之后的数百年里,东岳庙经过明清两代帝王的多次修葺、扩建,以及内宫嫔妃、太监,民间善士和诸香会的募捐助善,庙的规模逐渐扩大,庙内供奉的神祗也多了起来。

除了每年三月份的庙会,每月初一、十五也有庙会。

明代,除每月初一,十五各开放一天以外,春节期间从初一至十五开庙半个月。

农历三月初一至二十八日,又开庙28天;

入清,东岳庙会盛况依旧;

明末清初是东岳庙会的全盛时期,朝阳门外至通州的道路不但是陆路转运漕粮的必经之路,也是由水路进京离京人员的必经之路。

民国以来,东岳庙庙会依然是摩肩接踵,“礼佛士女,不绝于途”。

据三十年代调查统计,东岳庙每年开庙44天,庙会摊位131个,摆在庙内的有卖小吃的、杂货的、花鸟鱼虫的、杂耍的,还有套圈儿的游戏,引得游人围个水泄不通。

庙外有卖木材的、家具的、食品的、铁器的及日用百货,还有说书的,不过在东岳庙说书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不能说《岳飞传》,因为庙里供着岳飞。

庙会期间,士女除了拈香、献供、还愿之外,还有放生善举,将鸟放归广阔天空,以积功德。

此外,各行各业也于二十八日组织各种善会,向庙里或香客施舍或提供各种服务。

有掸尘会、净炉会、献花会、供粥会、献盐会和施茶会等等,名目繁多。

1937年日军进驻北京,时世动乱,民不聊生,东岳庙也逐渐衰败。

抗战结束后,庙会虽已恢复,但已是元气大伤。

1949年,东岳庙作为公安学校校址,庙会从此停止。

自1999年在朝阳区文化文物局的组织下,东岳庙会重新开始举办。

第二节、研究成果

一、民俗文化

在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期间,我们一行四人前往北京朝阳区东岳庙进行了前后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考察东岳庙的文物保护、信仰体系及民俗研究。

我们预期的考察重点是东岳庙的修缮保护工作,以期给北京市乃至全国的文物古迹保护带来一点启发和新的思考;

但在具体的调研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被民俗文化的魅力所震撼,对以传统民俗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重新的认识。

实践调查是在奥运期间进行的,北京奥运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人文奥运”,而“人文”的重要源泉和具体表现之一便是民俗文化:

民众的才是民族的,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民俗理应是北京特色和人文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奥运的内涵不仅仅体现在庙堂之上、典籍之中,更多的体现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到风土民俗中去寻找、去发现。

北京的民俗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有丰厚的内容和底蕴,其历史的触角延伸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着精神凝聚和社会规范的作用与意义,体现了北京乃至中国的神韵和风采。

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多次痛心地发现,在当今中国社会所处的巨大转型期内,民俗文化的抢救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进程。

民俗事象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消逝,民俗技艺者纷纷逝去,博物馆成了许多民俗文化得以残喘的唯一空间。

但这种保留,归根结底仅仅是一种基于物质的保护,是被动的和静态的传承。

民俗只有在民众中才能是鲜活的和具有生命力的,回归群众是民俗的本质所属。

呼唤起百姓对自己民俗的热爱和关注,提高普通民众对民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寻找满足公众需求和社会需求的文化结合点,是实现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传承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亟需解决的时代命题。

我们欣喜地发现,作为首都唯一国办民俗类专题博物馆,北京民俗博物馆一直在为保护和弘扬民俗文化而努力,在植根基层的定位下,进行了多种形式、多个方面的尝试,促进民俗文化在群众中的传承。

经过一系列的访问调查、档案查阅和实地调研后,我们把民俗博物馆保护传统民俗、弘扬民俗文化的活动大致分为四个方面:

(一)以课题调研带动民俗研究

截止到2009年以来,民俗博物馆围绕北京民俗研究、民俗博物馆研究、东岳文化研究、朝阳区村落民俗文化研究等国家及北京市课题项目,展开田野调查、民俗普查、学术研讨、专题讲座、专业培训、资源信息库建设等一系列学术调研活动,并利用中国民俗学会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及东岳论坛品牌效应,架起沟通国内外民俗文化研究、博物馆沟通联系的桥梁,有效地学习和借鉴国外民俗文化研究的经验与成果。

自2005年以来,由北京民俗博物馆与中国民俗学会共同举办的首届东岳论坛开幕之后,东岳论坛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益,曾就节日传统文化、北京庙会传统等多个问题在学术上提出了深有见地的看法;

“东岳庙行业祖师信仰习俗”项目在2005年成功申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清代以来,京城内外众多行业组织的行会纷纷将祖师供奉在东岳庙,献供祭祀,展现了传统社会行业构建的形态。

近代以来,由于行业殿宇曾长时间被占用,破败不堪,许多行业失去了可依托的场所,行业祖师信仰受到限制,加之时代的变迁,东岳庙宇和行业相结合的状态现今已呈濒危,但许多行业仍然有极大的习俗表现和活动诉求。

民俗博物馆以东岳庙的行业信仰为切入点进行了大量资料收集和研究工作,制定了保护规划,以举办研讨会、书籍编辑出版、庙宇修缮、相关文物征集等多种形式挖掘北京行业文化,保护行业祖师信仰。

在行业祖师信仰保护工作开展的带动下,东岳庙博物馆进行了“老北京商业民俗保护试点”课题调研。

在访谈中,馆长提到,当我们今天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的时候,我们正对自己的既往的立场进行着深刻的反思。

当我们意识到地球是整个人类家园的时候,我们就不再狭隘地认为保护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仅仅是单纯地涉及到我们民族命运的重要问题,同时把这一问题已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建设全人类的文化,使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二)以文物征集带动民俗展览

博物馆以建立文物资料数据库的方式,对文物藏品进行了数据化管理,同时拓宽文物征集渠道,建立征集网络,推出品牌展览、特色陈列,成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展示基地。

为了促进整个社会形成收藏民俗遗存的风气,改变民俗文物流失的窘境,博物馆针对民俗文物没有鉴定标准的现状,在北京市文物局和专家学者指导下,出台了民俗文物鉴定标准,承办起民俗文物鉴定工作;

并深入到社区百姓中间,去展示和鉴定民俗文物,提高普通民众对民俗文物的保护和收藏意识,向建立家庭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的方向努力,以期通过博物馆与社会的互动,建立一套完整的征集、保管、展示的机制。

(三)以文化品牌带动民俗活动

“北京民俗文化节暨东岳庙春节文化庙会”、东岳庙“福”文化等文化品牌的成功突出了老北京的底蕴,通过对民俗事象的复原、展示、宣传,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都市民众带来源自传统的情趣与知识。

这些活动与街乡社区有一定的互动与联系,通过鼓励广大民众参与的文化节、艺术节、文化广场等文化载体形式,使民俗活动真正恢复成为以“民”为载体,进一步贴近百姓需求。

建设成为北京民俗的活动中是北京民俗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无形文化遗产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北京民俗博物馆在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国的传统节日,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还在2004年“五一”筹划了民间艺术家交流大会,通过抢救、保护和弘扬节日习俗、民间工艺等无形文化遗产的努力,引起越来越多民众的重视,让优良的民俗文化在人们的心中代代传承下去。

采访过程中谈及了第三届北京民俗文化节暨第六届东岳庙春节文化庙会。

当年的东岳庙会突出了“健康、祈福、欢乐、祥和”的主题。

庙门前的富贵吉祥如意门上盛开着上百朵娇艳怒放的牡丹,这一景观成为2004年最能代表北京节日气氛、北京人过年心情的标志性建筑。

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纷纷以此为背景,向全世界报导中国人的新春佳节。

庙会活动更是异彩纷呈,高潮迭起,将东岳庙会演绎到了极致。

庙外,富贵吉祥门前的小广场上,来自河南新乡的威风盘鼓惊天撼地,热情奔放的表演感染着每位观众;

古老的“背桩”表演,诉说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和传说,令京城的观众耳目一新。

东侧九天宫前搭建的露天舞台,每天都有中国杂技团、曲艺团的艺人们为市民免费献上精彩绝伦、雅俗共赏、惊险奇绝的曲艺表演,演员们自编自演的单弦《逛东岳庙会》更是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场场爆满,围观的观众将九天宫前围得水泄不通。

京城叫卖大王臧鸿老先生闻讯后,欣然前往,现场助兴。

作为它的品牌活动,此次庙会具有五大特点:

精、雅、严、丰、近。

“精”,就是对东岳庙品牌的精心打造,精心准备。

此次庙会无论从活动项目的选择、环境的布置和创意的确立都体现了主办方精益求精的原则;

“雅”,就是在庙会活动在大俗中见大雅。

环境优雅、项目文雅,尤其在庙会期间召开了民俗研讨会,举办了四场民俗知识讲座,体现出了文化庙会的高雅品位;

“严”,就是管理严格。

此届民俗文化节对安全防范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庙会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还涌现出不少好人好事,庙内清洁卫生情况良好,受到游客的好评,为游客们逛庙会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丰”,就是活动丰富多彩。

路家班皮影戏、臧鸿老先生的老北京吆喝、吴桥杂技、天桥杂耍、群众参与的民间传统体育大赛、背桩、盘鼓、曲艺各种民间文艺表演、还有打金钱眼、挂福牌等东岳庙品牌的传统活动都大大增加了游人们逛庙会的兴趣;

“近”,就是贴近老百姓。

庙会中推出的活动市民们喜闻乐见,服务方面也是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四)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市民素质

传统民俗文化转变成百姓的生活习惯,进而实现文化的赓续和传承,必须要加强人才的建设和提高民众素养。

博物馆通过建立街乡文化干部实践队伍、民俗技能与传统技艺骨干队伍的方式逐步建设社会民俗人才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信息资源库,进行民俗的社会咨询与服务,举办各种培训提高民众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从而加强群众对民俗文化的指导和知识传播。

二、东岳神系

东岳大帝作为泰山神,在道教中和民间都享有崇高的威望。

在东岳大帝名下,有两个极重要的神:

女儿碧霞元君和儿子炳灵公;

而在大帝和其儿女的麾下,又有一大群职司之神。

这样构成了泰山庞大的神灵系统。

明清以后,碧霞元君的祠庙又建到北京、安徽、河北等地。

在北京地区,人们习惯称元君为“顶上娘娘”。

原来她的祠庙在泰山顶上,人们将她请到当地时也没有忘记她本来的生活环境,于是尽可能地将庙建在山顶上,旧时北京便有几处“顶”,而在昌平县的妙峰山顶上,建成的碧霞元君祠,曾经吸引了大量的信徒、香客和游客。

明以后,碧霞元君成了北方主要的女神,与南方的天后即妈祖双花并秀。

她与父亲主管死亡,治理鬼魂的世界不同,却主要管生:

从生育到一般的生活。

所以人们每有疾病和其他灾祸,遇有无法排遣的烦恼忧愁,都会想起上山进香,祈求老奶奶的恩典,化解自己的困难和忧虑。

有清一代北京地区的社会宗教活动以碧霞元君信仰为主,据许道龄编纂、顾颉刚署端的《北平庙宇通检》,统计,当时北京地区有碧霞元君庙27座。

而据《北京传统文化便览》称:

“依《乾隆京城全图索引》统计,供奉元君的庙有三十个以上。

”社会民众对碧霞元君的崇拜集中在妙峰山、“五顶”和丫髻山。

“五顶”和丫髻山、妙峰山的碧霞元君信仰在时间上有个先后的顺序。

“五顶”碧霞元君崇拜是自明代即有的,清代直至民国年间有些“顶”依然香火不断;

但据韩书瑞研究,各顶到清中期以后便先后衰落,其朝拜的状况无法与乾隆后兴盛起来的金顶妙峰山相比。

“城郭之间,五顶环列”,“五顶”对北京城形成一种包围之势,护卫着北京。

对碧霞元君信仰倡行于世的原因,金勋在其《妙峰山志》中有很好的认识,他说:

“其香火兴盛原因有二:

皇朝倡之于前,太监势利从之于后。

”从对五顶的介绍可以看出,它们都是由朝廷出面重建或新建的。

可以说,清代北京城及附近的碧霞元君庙都与朝廷有着一定的关系。

除了东岳和碧霞元君等主要神灵之外,东岳属下还有很多专职的神祇,其中有大帝的属将。

东岳宫殿前常有这些神将作为护法,供大帝使唤。

东岳属将主要是道士举办法事时请来执行任务的对象,从东岳的办事机构而言,更重要的是东岳大帝直属的办事衙门。

这些衙门,称为七十六司。

总的来说,七十六司的设置,既体现了东岳主管生死的崇高权威,这种权威通过他的办事衙门得到体现;

同时,又体现了劝人为善的良苦用心。

庙内供奉的是以泰山神东岳大帝为首的诸神,相传最多时达三千余尊。

据统计,1936年尚有神像1316尊。

故称“神像最全,酬神最易”。

在这里,不仅有祭拜东岳大帝及后妃、朝臣们的气势宏伟的宫殿,还能够看到肃穆森严的“地狱”公堂,虔诚的香客们在那里跪拜祈祷,公堂内供奉的就是由东岳大帝管辖下的主掌人间善恶福祸,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冥府之神—“地府判官”七十六司了(民间还有称七十二司、七十五司的,都是大致的说法)。

在采访中,我们亲历了七十六司的神秘与威严。

北京东岳庙七十六司供奉在岱宗宝殿及其东西朵殿、东西配殿以及瞻岱门之间,连檐通脊的廊庑内。

殿前檐设木栅栏门,两侧悬挂白底黑字小篆体楹联,上方挂“掌某某司”匾额,惟独真官土地司没有“掌”字,相传是因为该司地位级别较高,便不再用“掌”字。

各司由北向南,按昭穆位顺序排列。

依次为:

掌教签押司2·

掌生死司3·

掌生死勾押推勘司4·

掌斋僧道司5·

掌修功德司6·

掌看经司7·

掌注生贵贱司8·

掌三月长斋司9·

掌勾生死司10·

掌取人司11·

掌掠剩财物司12·

掌增福延寿司13·

掌官职司14·

掌追取罪人照证司15·

掌词状司16·

掌曹吏司17·

掌行瘟疫司18·

掌飞禽司19·

掌山林鬼神司20·

掌宿业疾病司21·

掌畜生司22·

掌水府司23·

掌地狱司24·

掌十五种善生司25·

掌十五种恶死司26·

掌无主孤魂司27·

掌行雨地分司28·

掌风伯司29·

掌较量司30·

掌堕胎落子司31·

掌阴谋司32·

掌欺昧司33·

掌僧道司34·

掌城隍司35·

掌贼盗司36·

掌山神司37·

掌土地司38·

掌精怪司39·

掌魍魉司40·

掌门神司41·

掌枉死司42·

掌索命司43·

掌推勘司44·

掌行污司45·

掌放生司46·

掌杀生司47·

掌施药司48·

掌善报司49·

掌恶报司50·

掌忠孝司51·

掌忤逆司52·

掌所生贵贱司53·

掌注福司54·

掌胎生司55·

掌卵生司56·

掌湿生司57·

掌化生司58·

掌水族司59·

掌长寿司60·

掌促寿司61·

掌催行司62·

掌黄病司63·

掌毒药司64·

掌积财司65·

掌还魂司66·

掌见报司67·

掌正直司68·

掌子孙司69·

掌引路司70·

掌磨勘司71·

掌都察司72·

掌苦楚司73·

掌举意司74·

掌悯众司75·

掌速报司76·

真官土地司。

第三节研究意义与心得

东岳庙有华北第一道观之称,其古建筑、碑刻、楹联等别具特色,是一幅凝固的民间信仰画卷。

东岳庙自元代以来历经多次重建和修葺,尤其是建国以来的古建修缮,可以称得上是全国文物保护的正面典范。

本次调查可以了解东岳庙保护的现状和具体保护措施,为全国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为将来的保护工作提供一手资料。

北京东岳庙及其庙会在北京地方民众信仰体系中具有独特地位。

它以东岳泰山信仰为核心,体现了东岳文化的精髓,同时它也是中国祈福文化的集中展示空间。

东岳信仰体系是庞大而深刻的,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东岳庙的东岳大帝信仰出发,延伸至碧霞元君等体系内的其他神祇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东岳信仰和中国历史文化,为学界研究填补一定空白。

东岳庙会自上个世纪40年代中止以来,90年代恢复举办。

随着社会心理和环境的变化,一些传统的庙会内容逐渐消逝,传统民俗面临失传危险,东岳庙庙会习俗的挖掘与传承迫在眉睫。

北京东岳庙庙会凝结了众多传统的民俗形式,保留了华北地区特别是中国统治中心北京及周边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是研究华北地区民众世界观和生活情状的重要根据。

在东岳庙会的兴起过程中,有如下因素值得注意:

(1)现实社会在文化上的相互交融、交流。

世界各国的宗教文化尤其是港澳台民间信仰与内地的交流或多或少对我国民间信仰的兴起产生影响;

(2)我国对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重视的现实,而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民间信仰;

(3)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增多,一部分地区的生存压力增大或生活要求提高,祈求一种庇护,以求得到一种身心的寄托和愉悦;

(4)一部分人求保佑财源广进和仕途亨通等。

北京东岳庙在历史上集中体现了信仰、商贸、娱乐等各项民俗事象,在北京的寺庙体系中和地方民众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独特意义,历史上东岳庙是以信仰为核心的,集酬神、娱神、游冶、集市等为一体的民众生活空间,是宗教信仰与世俗功能相结合的典型范例,在地方民众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神圣”性和功能性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变迁,民俗事象也发生巨大变迁。

民俗在现代社会中已被作为异质文化而存在。

传统民俗的许多部分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距离,无法构成生活的一般性平台,而如同孤岛一样存在,人们与传统民俗文化之间的关联,发生了一定的离间。

也就是说,传统民俗在现代已从民俗生活转化为民俗文化。

在这种情况下,北京东岳庙也相应的从民众的生活空间的层面上,又逐渐附生了传播民俗知识的公共文化空间。

东岳庙以博物馆为名,使其能够获得主流意识形态的承认,从而有了更充分的合法性的社会地位;

而博物馆以寺庙为依托,使得它所举办的活动能够得到民众的广泛参与,可以说寺庙博物馆成为东岳庙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内的最佳存在形式。

而以“文物”和“民俗”为名,使宗教和民众信仰被现代主流的意识合理化,为东岳庙的开发利用营造了空间。

随着城市人群的多元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剧,城市原有的文化脉络受到冲击,而城市认同也正在重新整合。

如何塑造现代都市对于北京的认同感?

具有历史传承的民俗文化是必要的操作环节。

挖掘城市民俗传统遗产,将其展示、发扬,使之获得生存繁衍的空间。

这体现了我们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去构建城市认同的努力实践。

都市文化在发展中始终存在一种内在的凝聚力,没有内在的凝聚力就没有都市得以存在发展的根据。

这种内在的凝聚力来自隐性的文化传统,即存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习俗、情趣、人际交流活动的无意识中,一种内在的、稳定的、稳性的传统。

在复杂的文明中存在着两个层次的文化传统,即所谓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他所说的大传统指社会上层、精英主流文化传统,而小传统则是指存在于普通民众中的文化传统。

当地都市文化中的民俗文化属于小传统。

如果一个城市保留着比较丰富的民俗文化,就意味着市民在城市生活中具有更多共享的活动、习惯和情趣,就更易于形成社会各文化部落之间的情感认同,因而也更容易产生城市凝聚力。

在北京城市凝聚力的塑造中,是需要一种延续的,而非断裂的城市文化在民众中传承。

这将是构建北京城市认同的心理根基。

古都北京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如今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许多民俗事象消失,新的城市民俗尚未形成。

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可以让民众再次感受老北京民俗事象,在承认文化变异合理的前提下,坚持将老北京各种民俗事象的宣传纳入各种公共文化空间的展示、利用中,以期在都市民众的构成越来越多元的情形下构建一种传承历史的都市文化形态。

与此同时,对传统民俗的积极扶植也很重要。

民俗艺术的传承与发扬,会使之逐渐在多元化的城市文化体系中取得一席之地,为更多人认可,成为北京都市文化的特色代表,进而成为城市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东岳庙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