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结构训练之其他式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8925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结构训练之其他式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作文结构训练之其他式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作文结构训练之其他式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作文结构训练之其他式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作文结构训练之其他式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作文结构训练之其他式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作文结构训练之其他式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作文结构训练之其他式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作文结构训练之其他式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作文结构训练之其他式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作文结构训练之其他式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作文结构训练之其他式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作文结构训练之其他式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作文结构训练之其他式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作文结构训练之其他式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结构训练之其他式3.docx

《作文结构训练之其他式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结构训练之其他式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结构训练之其他式3.docx

作文结构训练之其他式3

第四讲对照式结构

——文章的结构顺序例谈

一、定义

对照式结构的常式结构特点是本论部分一般由两两相对的两大板块构成,可以是人物对照、场景对照,也可以是事实对照、理论对照。

采用的是辩证思维的方式。

变式有很多,可以是两两相对的若干板块构成。

对照式结构适用于各种文体

二、对照式模型图

 

三、例文展示

1、经典写人记叙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

“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你们站出来!

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2、经典叙事记叙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学生例文:

叙事记叙文:

《心灵的那扇门》

心灵的那扇门

穿过人群喧嚷的广场,我径直来到学校后面的那条水泥小径。

浓浓的雾气包围着我,聚拢成一丝丝水汽侵入我的身体,我感觉自己冷得瑟瑟发抖。

没有阳光,没有温暖,我就在这条偏僻的路上独自徘徊,听着鞋底敲击路面发出的孤寂的声响,禁不住泪眼模湖。

我悲哀地发现,我是一个寂寞的人,在这个寂寞的地方。

在这个“热闹”的世界,我还缺少什么,使自己如此孤独?

课上的一幕又出现在眼前,望着黑板上那一片费解的图形和数字,听着同学们大声的附和,我感觉自己彻底落后了,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悲凉。

没有人知道有这么一个男(女)孩,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独自悲伤。

可是我宁愿就这么寂寞着,我不要和别人走得太近,不愿与他人做朋友。

我像是一只冬眠中的蚕,把自己层层包裹在厚厚的茧中,用坚硬的外壳来抵抗外界的风雨。

于是我天天唱着忧伤的歌,露出一张冷漠的脸。

我把这一切尽情地宣泄在作文里。

……

时间在我手边流逝。

有一天,打开作文本,一段话映入了眼帘:

“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一扇门,当你将它紧闭时,就感受不到生活的万紫千红,就呼吸不到外界的新鲜空气。

倘若你打开心灵的那扇门,积极地与别人沟通,人生会别有一番天地。

敞开你的心扉,微笑地面对世界!

让明媚的阳光普照你心灵的的每一个角落!

孩子,快乐起来吧!

一股热流在泪水无声涌出。

一刹那,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我,那个热爱童话的小女孩,每天都有澄澈明朗的天空,每天都无忧无虑地生活,那么放肆的天真,那么纯粹的快乐。

是的,再也不能这样过!

我忽然彰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从那一天开始,我试着向同学们敞开自己的心扉,快乐地拥抱身边的世界。

很快,我发现,他们的心扉也都向我敞开着,他们都是那么真诚与善良。

我终于明白,从前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接触,是多么愚蠢和无知!

敞开心扉,突然间发现自己的心情好了,突然间发现自己的微笑多了,突然间发现自己的成绩提高了,突然间发现自己身旁的人可爱了许多,突然间发现天好蓝,树好绿,水好清……敞开心扉,我发现自己拥有了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4、议论文:

《学然后知不足》

学然后知不足

雄鹰只有当它搏击蓝天时,才知道天空是多么辽阔,而自己又是多么的渺小;小溪只有在奔入大海时,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宽广,而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同样,一个人只有当他学得愈多时,才知道学海无涯,而自己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罢了,他才懂得要永无止境地进取,用句古人的话说,就是“学然后知不足”。

有些人往往不愿意学习,不愿学习当然就与未知领域接触得少,也就不知道未知领域是多么深远奥妙,自然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以为自己还很有知识。

这正如井底之蛙,不愿跳出井口,不知天高地厚而自鸣得意。

我国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早年以文章著名,被誉为“江南才子”,后来他不思进取,不愿继续学习,最后留下了“江郎才尽”的笑话。

我国古代还有这样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学习驾船的故事。

起初他的师傅在平静的水面教他,不几日,他便能操舟自如。

于是他以为自己“尽操舟之术”,不愿继续学习就辞别了师傅。

后来他驾舟到江里去,江里浪涛翻滚,他只落得“四顾胆落,坠桨失舵”。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深入学习就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也就不能真正掌握一门知识。

相反,学习就能使人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学得愈多,就愈感到不足。

著名科学家芝诺曾经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

他用一个圆的内部来表示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而用圆的外部表示未知的知识,他说一个人知识越多,这个圆就越大,这个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与未知域的接触也越大。

因此,他对他的学生说: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知道的东西比你们多些。

”这位科学家正是始终不满足,不断地进取,才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学然后知不足,首先必须学,而且要不断地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才能更感到自己的不足,也只有永不满足,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

鲁迅先生说: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列宁说:

“最有害的,就是自以为我们总还懂得一点什么。

”巴甫洛夫说:

“你们在任何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

不管别人怎样器重你们,你们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没有知识。

‘”这些教诲,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朱熹有诗云: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把知识比作那渠中的清水,那么学习就是知识源泉的源头。

只有永不满足地学习,才能使知识的源泉永不干涸,永远流出清澈的泉水,浇灌出智慧的花朵,结出丰收的硕果。

【思路结构】

  学然后知不足

引论 类比引论法 类比体 雄鹰搏击蓝天小溪奔入大海

本论 反面论证 反面提出论点 不学习也就不会感到不足

反面说理 比喻论证 井底之蛙

反面举例 江郎才尽楚人学舟

正面论证 正面提出论点 学然后知不足

正面举例 芝诺的言行

正面说理 鲁迅语列宁语巴甫洛夫语

结论 引用:

朱熹诗比喻:

只有永不满足地学习,才能使知识的源泉永不干涸

第五讲扇面式结构

一、定义

扇面式结构采用的是发散式思维。

其结构特点是,先选好一个思维的“触发点”,每一个板块都由这个触发点引出,一般由四五个板块构成一篇文章,每个板块都必须用一条红线——主旨——贯串起来。

二、扇面式结构模型图

 

三、例文赏析

《给点阳光就灿烂》

给点阳光就灿烂

给点阳光就灿烂,春天像个懵懂的小孩,给她点阳光就灿烂。

  ——题记

 给春天点儿阳光,她就会灿烂。

那微微的一点儿,足以让生灵们惊颤。

就那么一丁点儿阳光,已让新芽的绿啊,欢喜得翠色欲滴。

一片一片的绿啊,舒展,伸延,那一点儿的春光,多情地洒下,散播着金色的种子,种下一年的心愿;又如剔透的甘露,在叶儿上溅开,迸散,蒸腾,金模糊了一片。

树儿欣喜地试穿由春天的阳光细织的金纱霓裳。

灿烂了,花儿草儿也羞涩地赶来,接住一点散落的阳光,戴上一顶金色的小帽。

春天携着阳光悄悄来了,送上一片金色,一片辉煌,一片灿烂。

 给春天点儿阳光,她就会灿烂。

绿色的灿烂惊动了透明的湖心,难道她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

静谧的湖水被镀上一层金膜,水天相融的地方被金色揉碎;沉淀到水中的,是不是彩虹的梦?

一点点儿的阳光,一圈圈儿的涟漪,不一般的灿烂。

金光在粼粼的水波上跳起了踢踏,轻轻的,小心别惊动了水中的鱼儿。

哪知鱼儿早已得知春的信息,跳出一片金黄,舞起灵动的水上芭蕾。

连燕子都不甘寂寞,加入到了这片辉煌,欣喜春天阳光的和煦,调皮地划破水面,水纹散开,水波荡漾啊,燕子笑了!

湖边的柳树像个老顽童,偷偷地弯腰轻扬那清水,然后又拂起枝条,小叶儿上沾到的水珠啊,在空中沙拉拉地飞扬,个个被那点儿阳光包裹成金色,纷纷坠入湖中,坠入一片灿烂。

给春天点儿阳光,她就会灿烂。

阳光下奔跑的孩子们,手里拽着线,牵扯着艳丽的风筝,还有他们的梦。

放飞了,放飞了,永远不走的是天真。

眯起眼,看着天,风筝的轮廓在那点儿阳光中变得圆润,笑声修饰着孩子们在阳光中微红的面颊,他们才是春天,那小小的风筝是他们的阳光,那一张张笑脸啊,灿烂!

年轻的人们啊,年迈的人们,趁这点阳光吧,快来迎春。

深呼吸,把阳光吸入心里,许下的不只是心愿,还有春光般的灿烂!

给春天点儿阳光,她就会灿烂。

灿烂了一片新绿,灿烂了一湖清波,灿烂了一水游鱼,灿烂了一群轻燕,灿烂了一只风筝,灿烂了一颗童心------灿烂了一个春天,也许还有更多,更多!

第六讲子母式结构

一、定义

子母式结构运用的是点面结合的谋篇思路,如同中国山水画的“子背母”或“母抱子”的构图方法。

主体部分分为“子板块”和“母板块”两部分。

子母式结构适用于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二、子母式模型图

 

三、例文赏析

1、叙事记叙文:

魏巍《我的老师》(略)

2、叙事散文:

《母亲的手》

母亲的手

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母亲有一双温柔而美丽的手,我也一样。

然而,最近回家,我见到的母亲的手。

很使我心酸。

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

大大的,黑乎乎的,沾满了泥土和草叶的汁水,又是那样的粗糙。

冬天刚刚开始,它就已经开裂,粗粗的手指上缠满了胶布。

但母亲的手却一刻也不停地忙这忙那,一会儿去割草,一会儿又去锄地。

她洗衣服时,将那双手伸入冰凉的水中,我看见她打着寒颤,口里“丝丝”地吸着冷气。

唉!

可爱的母亲,然而她竟不肯休息片刻。

那天吃过晚饭,我便打开电视机来看,母亲却拿出菜刀,开始切白天割来的猪草。

在昏暗的灯光下,母亲飞快地切着,一把接着一把。

不一会儿,一刀一刀切得很吃力。

突然,她“哎哟”地叫了一声,扔下菜刀,右手紧紧握住左手食指,血从指缝中流出来,想是切得很深。

我从椅子上跳下来,猛一想拉开抽屉,拿出白纱布和止血药。

母亲松开左手食指,血沾满了那只手指,殷红,殷红。

我连忙给她上了药,缠上了白纱布。

血又染红了白布。

我第一次发现,母亲的手中流出的血是如此的鲜红,红得耀眼。

第二天,我刚醒来,就听见楼下碗盆相碰的声音。

我连忙起来,来到楼下,母亲正在洗碗,她那只昨天被刀切伤的手正浸在冰凉的水中。

她的脸中一阵阵抽搐。

我连忙跑过去,把她的手从水中拉出,用一块干燥的毛巾擦干。

我的鼻子一酸,几乎落下眼泪来。

然而,母亲却歉意地说:

“今天你要回学校,不能早点给你做好早饭了。

”我紧紧捧住母亲的手—那双大大的、黑乎乎的手,眼泪不住流下来了。

时间飞逝着,不觉已到了上车的时间。

不知怎的,我却十分留恋家里,留恋这一片温馨的乐土。

于是,我一会儿上楼装模作样地像在寻找一本书,一会儿又下楼来东翻翻西看看,母亲默默地看着我,走过来,用她那只受伤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柔声地对我说:

“雀儿总要出窝去学飞的,孩子,不管家里多好,为了读书,你不该留恋这些。

”我抬起头望着那双充满爱怜与期望的眼睛和那职缠着纱布的手,我突然发现,这不是我梦中所见的吗?

今天,我在这异地的中学读书,任何时候,我都忘不了母亲那双手,那双大大的、黑乎乎的、裂开了皮肤的手;忘不了她送我时那双手向我倾述的无限含义。

啊!

母亲的手,不管它的外表是多么难看,多么丑陋,它血管里流动着的,永远是殷红的、热爱儿女的血。

啊!

母亲的手!

第七讲环套式结构

一、定义

环套式是以一个叙述点为中心,采用多次穿插,把若干事件或场面的片段连接起来,使之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在环套式中,用以叙述的各种片段之间,以及这些片段与叙述点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

或是同一人物的种种活动,或是同一事件的种种场面,或是同一场合的种种景象,都要能够联系一起共同回环同一叙述点,从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运用环套式方式叙事,撒得开,收得拢,开合自如,主次有序,叙述面广泛,聚光点集中,因而情节错综而线索单纯,层次交迭而结构严谨。

环套式适用于叙事散文和小说

二、环套式模型图

 

三、例文赏析

1、经典例文:

王蒙《春之声》(略)

2、写景散文:

《月夜》

月夜

窗外皎洁的月光,把我从书桌旁吸引出来。

月亮真好,那么圆,像顶在树梢上的银盘。

透过高大的树木,街巷撒上了一层花花点点的碎银。

悠悠的夜风从郊外带来清爽湿润的气息。

凉丝丝的,驱散了我心头的热躁,顿时我振作用了许多。

“月儿圆圆,像个银盘;月儿弯弯,像只小船……”不知怎么,我竟想起儿时在街头巷尾跑跳时唱的童谣。

“那会,真是……”我不禁不住笑起来。

可那愉快的记忆还丢不下。

抬起头望着月亮,不知何时,月亮笼上了一层薄薄的云,透过薄薄云层的月光,不及先前明亮了。

月色里,一切都显得朦胧、迷离。

看着院子,我忽然发现不远处一排白杨树的树枝有些光秃。

噢,该是秋风扫落叶的季节了。

不知为什么,我却不愿看到这种景象,虽然树枝上也被月光镶上了一层“银”。

这当儿,身旁走过一个人。

我认出他是院里的“扑克迷”。

他准又是去打扑克,我这样判断着。

说起“扑克迷”这个雅号,还是我们大家送的呢。

前几年他高中毕业,一直在家待业。

他一天到晚无事可做,便宜迷上了扑克,从早打到晚。

年纪轻轻就这样混,我真为他不学无术感到惋惜。

“扑克迷”走过,院子又静了下来。

这时我感到有些寂寞,见不远处窗下有块大石头,便紧走了几步,掏出手绢垫在上面,然后坐下。

可是心里仍有些……我自己也说不清。

只是双手托腮呆看着月亮出神。

不知咋的,心却飞向那和今晚一样的月夜……

“月儿圆圆,像个银盘;月儿弯弯,像只小船……”是的,也是一个明朗的月亮天,我倚在外婆的腿上听她讲那古老的传说。

什么嫦娥奔月啊,月宫里的桂树永远砍不完啊,这些在我的脑海中构成瑰丽的图案。

我想起了大人们说的,到月亮上去,要乘坐宇宙飞船,而且还要懂得很多知识。

于是便暗暗下了决心,学好功课,知道多多的东西,乘坐宇宙飞船到月宫里去探个究竟。

但那几年老师不敢教,学生不敢学,白白混了几年。

现在总算好了,可以理直气壮地学习了。

不但我们学,大家也都这样。

听说电视大学也要招生了,不少青年都报名参加了。

啊,我那儿时的幻想又抑制不住地产生了。

可是像“扑克迷”那样的……

“Themoonisbeautiful.”是哪儿有人在读英语?

我不觉四下张望起来。

“Themoonisbeautiful.”我终于发现这声音原来是从我头上的那扇窗户内发出的。

我起身向窗内张望了一下,怎么?

居然是“扑克迷”?

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难道他真的像人们说的要去考电视大学?

我想起了自已前几天听到的传闻。

“Themoonisbeautiful.”像是回答我的疑问,“扑克迷”又读了一遍。

噢,我刚才错怪人家又去打扑克了,我有些不好意思,便离开了窗下。

“月亮是美丽的。

”我轻声地翻译着那句英语。

是的,月亮是美丽的,如果人们的心都像这圆月一般美丽、纯洁、明亮,那么世界将是怎样的呢?

这时,我走到那排白杨树旁,借着月光,我看到树技上仍有些零星的绿叶。

蓦地,我记起了大诗人海涅的诗句:

“冬天从你这里夺去的,新春会交还给你。

”我想到了我,又想到了“扑克迷”,如果说那几年耽误了我们,那么现在不是应该补偿了吗?

我的心豁然开朗。

夜,静静的夜,迷人的夜,朗朗夜空的浩渺星耀启人遐思。

啊,月亮!

月亮又出来了,月色真好!

3、叙事散文:

《别了,小屋》

别了,小屋!

脚步如此沉重。

每挪一步,都要回一次头,目光死死盯着那小屋,盯着……这是真的吗?

我真的要离开这间小屋,搬进那个人人向往的大屋吗?

我茫然了。

记得,我刚刚记事时,家里住的是一间矮得可怜的简易房。

它是用木棒、竹竿支起的。

妈妈总是说:

“唉!

太挤了!

”我却丝毫没有觉察到,还常常带一群小伙伴在屋里乱闹。

当时,看到妈妈那眉头紧皱的样子,我就想:

这么大岁数的一个妈妈,还常常生气,也真怪!

这小屋挤什么呀!

巧巧家的屋,连五个人都站不下呢!

后来我好像听话些了,不再带伙伴到家里来玩,但妈妈那紧锁的眉头并没展开。

我盯着门柱上早已模糊的红线,现在只齐我的肩高。

那是我5岁时的身高线,那年,我们离开了那间简易房,住进了一间小厢房。

搬家了,我却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我没忘记把那几个小包带上,其余的再也没有什么了……厢房里的生活也算不错,只是我越来越清楚地发觉小厢房太暗了。

天边还有晚霞,小屋里就已看不清任何东西了。

后来,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全家搬进了三间大正房。

从此,我们离开了又一个小屋。

搬家那一天,是我最高兴的一天。

我带了所有的小伙伴,参观我们的新居。

“啊!

美观,宽敞,亮堂。

”所有前来参观者都这样说。

第一个晚上,我简直不能入睡,摸摸白白的墙壁,心都变得洁净了,宽阔了;擦擦新上的玻璃,上面还能映出我的笑脸;小木门是绿色的,关起来严极了。

我陶醉于新居的美,对它十分爱护。

然而,几年过去,新居渐渐陈旧了,不像以前那么美,甚至和以前那个小屋一样了。

慢慢的,它也成了我心中没有任何光泽的小屋……

于是,我开始向往一个新的更美的大屋。

那里面,该拥有豪华的装饰,它将终生属于我们……

  在那漫长的岁月里,我的心里悄悄萌生出一颗矛盾的种子:

“人的追求是什么呢?

是拥有财富?

还是拥有那个大屋?

还是……”许多日子,我都未能回答自己。

我死死盯着那小屋,房顶上的黄草显得沉甸甸的,那上面结了籽。

记得上初一时,我们每个班会都要谈一个主题。

每一次主题班会上,老师都要给我们讲很多。

我们经常探讨人生,寻求未来。

渐渐的,我对大屋的向往淡漠了,开始用我的心灵去美化那个“小屋”。

春花烂漫的时节,我在小屋外的苗圃里用花草编出“小屋美”三个字,连鸟儿都叫着夸奖。

——我高兴极了!

夏季,雷雨阵阵,小屋漏雨了。

我用盆子接起来,让那清脆悦耳的音乐伴我学习,使我心情舒畅多了。

这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歌”。

天晴了,我吵着要亲自上房抹泥,尽管最终起作用的还是爸爸那双有力的大手。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小屋也不例外,房顶上无法除掉的草,结了那么多籽,让我捡得腰酸腿痛,但我却高兴,因为,这个收获毕竟是小屋献给我的。

冬天到了,大雪纷飞,冷婆婆毫不留情地降临了,它偏偏把风送到小屋北墙裂了缝的地方。

呀!

好冷。

可是不怪小屋,它毕竟给了我一个锻炼的机会。

岁月就这样悄悄地流逝。

我渐渐地长大了,对小屋的爱也越来越深了——尽管它给我的尽是贫穷和困难,可它磨练了我的意志,使我变得坚强多了。

它改变了我对金钱和财富的认识,使我真正懂得了人生的价值。

它还时刻提醒我,好高骛远是空想家的标志……

然而,现在,我要离开这间小屋,搬到大屋去了。

现实是这样的,我无法改变。

当然,也许除了我,谁也不会想到去改变这个现实。

望着眼前的小屋,那墙,那玻璃,那砖瓦,都是以前的样子,都那么值得留恋。

我凝望着小屋,久久不愿离去。

房顶上的草舞动着,发出瑟瑟的声音,好像在对我说:

“走吧!

拥有并不可怕,而且是你的幸运;可怕的是你认为自己很富有,或者无有……”

别了,小屋!

别了,我深深眷恋的小屋!

我将永远记住你,永远记住:

“拥有并不可怕……”

别了,小屋!

【例文评析】

本文运用环形叙述法,以“小屋前”为叙述点。

围绕这一叙述点,进行了多次穿插。

第一次穿插写儿时思想的纯真;第二次穿插写思想的变化——由满足、欢愉到苦恼;第三次穿插写思想的飞跃。

这些都与告别小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反映了思想由幼稚到成熟的全过程。

文章撒得开——从记事到上中学的十几年有关人和事都反映在文章里;文章也收得拢——叙述点还是那小屋门前那块小地方。

这样本文有力地体现了“聚光点集中,情节错综而线索清晰”这一特点。

第八讲巧用线索谋篇

一、定义

围绕主旨选材谋篇的时候,根据所运用的思维形式展开思路,总要依照某个线索来进行,将能为主旨服务的材料连缀起来,即人们常说的“彩线穿珠”。

时间线索、空间线索、具象线索、抽象线索、两条线索

(一)时间线索

以时间为线索展开行文思路,有时间的跳转,时序的推移等。

如:

《金色的星期天》:

星期天的早晨,5点30分……

太阳早已出来了……

下午1点钟,吃过午饭……

太阳就要落下去了……

晚上9点钟……

(二)空间线索

以空间线索展开行文思路。

横向思维,空间转换;纵向思维,移步换景。

如:

(三)具象思维

以具象事物为线索展开行文思路。

睹物思人,睹物生情;借物抒情,借物叙事。

如:

《一件衬衫》

(四)例文赏析

1、经典文章:

《智取生辰纲》

2、叙事记叙文:

《背影》(略)

3、写景记叙文:

《阿里山记行》(略)

4、叙事记叙文:

《美丽的斑鸠》

美丽的斑鸠

在黔北大道兜来转去,骑了好几个小时的自行车,衣服和皮肤都粘在一起。

又累有渴,买了瓶矿泉水咕咚咕咚喝起来。

靠在树荫下,几个小伙伴也围着坐了下来。

没有谁愿多说一句,多动一下,只想呆呆地坐一会儿,吹吹凉风。

我抬起正滴着大粒大粒汗水的头,不情愿地望了望不远处的树林,喜上眉梢:

“喂,过来!

你们看那儿!

我们去那里耍耍!

OK?

”“Great!

走!

”胡卓打了一下响指,“啪!

”的一声,我们放好了车,上坡去了。

走得气喘吁吁,才到了半山腰。

正打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一声鸟叫,把我吓了一大跳!

回过神来,只见一只鸟站在一棵不知是什么种类的树枝上,摇摇欲坠。

它轻轻扑了扑翅膀,又抖擞了一两下,用坚硬的“弯钩”啄啄树上的果实,快速地咬咬,吃掉了。

它准备吃第二颗。

我惊奇地看着,真想把它捉下来,它实在太漂亮了。

你看那小小的头,颈项还套着一个黑白相间的“项圈”;长长的尾巴,孔雀开屏似地张着,仿佛一把诸葛亮的羽扇,一晃一晃;红色有力的小爪上面,丰满,如鹦鹉色彩的羽毛下裹着一团松软雪白的绒毛。

几个伙伴看见了,随便拣起一块石头正要扔。

我悄悄地说:

“慢着!

用泥巴!

别伤着它!

”说罢,我也抓起一团泥巴,等他们也准备好了,我轻轻地数着:

“一、二、三,扔!

”虽然是多管齐下,可没一块扔中,倒把它吓愣住了。

倏地,它扑闪着翅膀飞走了。

我们来不及埋怨对方,争着抢着追上去。

咦,怪了,这小鸟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