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9167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忻州市分公司

2016年基站建设工程

监理细则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

编制人:

审核人:

 

太原理工齐诺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工程概况

二、监理程序

三、质量控制细则

(一)质量控制依据

(二)质量的事前控制

(三)质量的事中控制

(四)质量的事后控制

四、进度控制细则

(一)进度控制依据

(二)进度的事前控制

(三)进度的事中控制

(四)进度的事后控制

五、投资控制细则

(一)投资的事前控制

(二)投资的事中控制

(三)投资的事后控制

六、安全管理细则

七、合同管理细则

八、信息管理细则

九、协调细则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专业监理细则

一、工程概况

机房配套设备包括机柜、机架、走线桥架、开关电源、防雷保护系统、蓄电池、动力环境监控及各类缆线及配套等。

对此类工程,我公司项目部特制订本细则。

二、监理工作程序及方法

1、监理工作程序:

图纸会审→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审核开工报告→分项工程验收(旁站、巡视、审核资料)→竣工初验→报建设单位竣工终验

2、监理工作方法

2.1坚持上道工序不经检查验收不准进行下道工序的原则,上道工序完成先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认为合格后通知监理工程师,工程师在24小时内到现场验收,验收合格后签署验收报验单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2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隐蔽工程完成后,先由施工单位自检,自检合格后,填报隐蔽工程质量验收通知单,报现场监理工程师,工程师签认隐蔽验收单后方可隐蔽。

2.3监理的工作方法

监理工程师一般采取现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工程的关键点如基础砼浇筑等旁站监理;对工程材料实施见证取样试验。

基站工程监理可确定见证点和停止点,见证点为在规定的关键工序施工前,承包商按程序报验后监理有员届时未到场,则施工人员有权继续进行该工序的操作;停止点为承包商按程序报验后监理届时没到场,但施工人员不得进行下道工序,必须等待监理人员到场验收合格后才能施工,如钢筋预埋件隐蔽工程、避雷接地工程等。

2.4工程变更、设计变更或技术核定的处理

工程中所有变更均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后才能实施,参建各方均不得自行进行变更。

2.5行使质量监督权,下达停工指令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出现下述情况之一者,监理工程师有权指令施工单位立即停工整改。

2.5.1未经检验即进行下道工序作业者;

2.5.2擅自采用未经认可或批准的材料;

2.5.3擅自变更设计图纸要求;

2.5.4没有可靠的质量保证措施冒然施工,已出现质量下降征兆者;工程质量下降经指出后,未采取有效改正措施,或采取了一定措施而效果不好,继续作业者;

2.6建立质量监理日志

现场监理工程师要每天记录有关工程质量动态及影响因素的情况。

2.7组织现场质量协调会

现场质量协调会一般由现场监理工程师主持,协调会后应印发会议纪要,会议纪要需参会人员认可并签字。

2.8随时向业主报告有关工程质量动态情况

三、质量控制细则

(一)质量控制依据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监理规范》(YD5125-2011)及相关技术规范。

(二)质量的事前控制

1、审查承包商及其材料试验室的资质证明文件。

2、在开工前组织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审核施工图纸中的遗漏点、不明点、错误点、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矛盾点)、监理交底(确定工程施工验收的见证点、停止点)。

3、监理工程师审核承包商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审查施工方案是否可行(尤其是铁塔预埋件的安装固定方案),施工项目组织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可行,特种工种施工操作人员是否有国家认证的上岗证,施工进度是否满足工期要求等,并要求填报“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A1表)

4、审查前期准备工作是否完成,施工机具设备是否到位,现场临时用电等安全设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具备开工条件后,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批开工报告,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开工报审表”(A2)

5、严格材料报审及见证取样制度,所有进场原材料均由监理员检查并收集相关证明文件,合格后填报“工程材料报验单”(A6),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用于工程中。

(三)质量的事中控制

在通信设备安装前,监理人员应熟悉和了解工程设计文件的相关内容。

对机房面积、荷载、设备排列平面、走线、供电、接地等进行核查。

了解网络组织及传输条件,以便指导施工。

在通信设备安装施工中,监理工程师应按照走线架(槽道)安装、机架(子架)安装、线缆布放及成端等的安装工序进行质量控制,加强巡视检查,必要时,应进行旁站监理。

<一>电缆走道、槽道安装工艺质量控制

1.在机房测量划线时,应对机房面积大小、洞孔、房柱、地槽、门窗等位置进行测量,并与工程设计图纸核对。

如发现误差较大,安装时需要有较大的变动时,应与建设、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处理。

2.水平走线架、槽道安装位置、高度应符合施工图纸规定。

其位置左右偏差≤50mm,水平偏差≤2mm/m。

3.安装列间槽道或列走线架应端正、牢固,与主槽道或主走线架保持垂直。

每列槽道或列走线架应成一条直线,偏差≤30mm。

列槽道的两侧板与机架顶部前后面板相吻合。

盖板、侧板和底板安装应完整、缝隙均匀,零件安装齐全,槽道侧板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超过2mm。

4.水平走线架的连固铁与上梁,槽道支架与上梁应安装牢固、平直、无明显的弯曲。

电缆支架安装应端正,距离均匀。

垂直走线道位置应与上下楼孔或走线路由相适应,与地面垂直度偏差≤0.1%。

穿墙走道位置应与墙洞相适应。

5.槽道、走线架横铁安装距离均匀,间隔250~300mm。

列间撑铁、吊挂位置要适当。

6.吊挂与槽道、走线架应在同一垂直面上。

吊挂的吊杆高度、垂度应与走线架、槽道水平位置相适应。

7.各列的列间撑铁要在同一直线上,靠机房两端的列间撑铁对墙加固的方式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旁侧支撑的终端加固件安装应牢固、端正、平直。

8.立柱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安装稳固,与地面垂直,垂直度偏差≤0.1%。

同一侧立柱应在同一直线上。

9.安装沿墙单边或双边走线架时,在墙上安装的支撑架应牢固可靠,高度一致,沿水平方向间隔距离均匀。

安装后的走线架应整齐,不得有起伏不平的歪斜现象。

10.电缆走线架穿过楼板孔或墙洞的地方,应加装子口保护。

电缆放绑线料完毕后,应用盖板封住洞口(采用阻燃材料)其颜色应与地板或墙壁一致。

11.各种铁件的漆面应完整无损。

如需补漆,其颜色应与原漆颜色基本一致。

12.光纤护槽宜安装在电缆槽道支铁上,应牢固、平直、无明显弯曲。

在槽道内的高度宜与槽道侧板上沿基本平齐,不影响槽道内电缆的布放。

光纤护槽的盖板应方便开合操作,位于列槽道内部分的侧面应留出随时能够引出光纤的出口。

13.固定铁件的膨胀螺栓打孔位置不宜选择在机房主承重梁上,确实避不开主承重梁时,孔位应选在距主承重梁下沿120mm以上的侧面位置。

14.机房内所有不带电的金属走线架(槽)、连固铁、吊挂、立柱必须作电气连通,与机房接地排连接牢固。

<二>机(列)架、子架安装工艺质量控制。

在进行设备安装时,监理人员应加强巡视检查,如发现安装工艺不符合要求的,要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督促施工单位整改。

1.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其偏差不大于10mm。

机架位置需要变更时,必须经得设计和建设单位的同意,并办理相应手续。

2.机架安装应端正、牢固,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机架高度的1‟,检查时,可用吊线锤测量。

如达不到垂度要求时,用铅皮或薄铁皮垫平。

当需要调整机架位置、水平或垂直度时,可用橡皮锤轻敲机器底部,使之达到要求。

不得用铁锤直接敲打设备,以免损坏设备。

3.同列机架应互相靠拢,机架之间的垂直缝隙偏差不得大于3mm。

几个机架排列在一起,设备面板应在同一平面、同一直线上,每米偏差不大于3mm,全列偏差不大于15mm。

4.安装宽机架(2600或2200³600³300)时,底部应用4套Φ10~12mm膨胀螺栓进行加固。

安装窄条(列头柜、中柜)机架(2600或2200³300³150)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2套膨胀螺栓。

5.有活动地板的机房,还要加工机架底座,加工的底座规格应与机架相符,且应比地板表面高3~5mm。

机架必须安装和固定在底座上,不得将机架固定在活动地板表面上。

6.机架采用膨胀螺栓对地加固时,所有紧固件应拧紧适度,同一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基本保持一致。

7.机架顶端要用夹板与走线架(槽道)上梁固定,使机架与上梁、立柱、连固铁、列间撑铁和旁侧撑铁成为一个整体。

8.子架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子架与机架的加固应牢固、端正,符合设备装配要求,不得影响机架的整体形状和机架门的顺畅开关。

9.子架上的零配件应装配齐全,接地线应与机架接地端子可靠连接。

10.安装子架内的机盘时,须先带上防静电手环,再检查机盘有无机械性损伤。

在子架框内插入机盘时注意后插座与机盘的插头配套。

不能强行插入,以免损伤插头和造成信号的不通。

插入光接口板时,要特别注意不得损伤光纤接口。

机盘应排列整齐,插接件接触良好。

11.安装非标准高度的机架时,应按设计要求增设底座的高度或在设备顶部增设机柜。

使之与相邻机架高度相同,增设的底座和机柜的规格、颜色、尺寸与原设备一致。

12.机架上的各种零部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补漆。

各种文字和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

13.各种配线架(MDF、ODF、DDF、UTP)安装排列顺序及各种标识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ODF架上法兰盘的安装位置应正确、牢固、方向一致,盘纤区固定光纤的零部件应安装齐备。

总配线架底座位置应与成端电缆上线槽或上线孔洞相对应,跳线环安装位置应平直整齐。

滑梯安装应牢固可靠,滑动平稳,滑梯轨道拼接平正,手闸灵敏。

14.安装在配线架上的接线模块(端子板)应端正、牢固,不得有松动现象。

15.总配线架的告警装置安装齐全,正确。

16.终端(座席)机台位置安装正确,台列整齐,机台边缘应成一直线,相邻机台紧密靠拢,台面相互保持水平,衔接处无明显高低不平现象。

17.网管设备的安装位置及主机的安装加固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操作终端、显示器等应摆放平稳、整齐。

18.在抗震设防7度以上(含7度)地区,安装通信设备时,须按下列要求采取抗震加固措施。

(1)对于8度及8度以上的抗震设防地区,机架顶部与上梁加固,必须用抗震夹板或螺栓加固;机架底部应与楼板地面用螺栓可靠连接;若机架通过连固铁及旁侧撑铁与立柱用螺栓进行加固时,应可靠连接,加固所用螺栓规格必须按YD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4.3.1条的计算确定。

(2)对于8度及8度以上的抗震设防地区的小型台式设备应安装在抗震组合柜内。

(3)在7.6~9度抗震设防时,自立式设备底部应与地面加固。

其螺栓规格按YD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4.3.2条公式计算确定;当计算的螺栓直径超过M12时,设备顶部应采用连接构件支撑加固,连接构件及地面加固螺栓的规格按YD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4.3.1条计算确定。

<三>线缆布放、编绑及成端工艺质量控制

监理人员应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施工单位布放的线缆进行检查和质量控制。

线缆布放、编绑及成端的质量控制重点应是:

布放顺直、绑扎均匀、成端整齐、连接可靠。

监理工程师应对各个工序逐项检查,对于隐蔽部分应旁站监理,线缆工序完工后予以签认。

1.线缆规格、程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各种线料要有出厂合格证、进网许可证,外皮不能老化、破损、扭伤。

线料的绝缘电阻、电压降等直流特性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2.线缆布放路由、截面和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图纸要求,线缆排列必须整齐,外皮无损伤,不得打结,不得溢出槽道。

长度应按实际路由丈量剪裁,走向合理。

3.布放的线缆必须是整条线料,严禁中间有接头。

布放直流电源线时还要选配颜色,红色为正极,兰色为负极。

交换系统用的交流电源线必须有接地保护线。

4.信号线及交、直流电源线应分开布放,即“三线分开”。

无法避开同一路由时,至少要间隔50mm以上。

5.布放走线架上的线缆必须绑扎。

绑扎后的线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线扣间距均匀,松紧适度。

布放槽道线缆可以不绑扎,槽内线缆应顺直,尽量不交叉。

在线缆进出槽道部位和电缆转弯处应绑扎或用塑料卡捆扎固定。

6.在活动地板下布放的线缆,应注意顺直不凌乱,尽量避免交叉,并且不得堵住送风通道。

7.沿地槽布放电缆时,地槽必须清洁干净,不得有积水和杂物。

电缆不能直接与地面直接接触,应用橡胶垫子垫底。

8.电缆在机架内部布放应顺直并适当绑扎,不得影响机内原有信号线的走向和机盘插拔。

9.电缆在DDF架内布放时应顺直,出线位置准确,预留长度一致,绑扎整齐,间隔一致,绑扎头不应放在明显部位。

10.信号电缆转弯时均匀园滑,曲率半径符合规定。

一般应大于60mm或直径的10倍以上。

11.布放消防系统的导线、电缆时,应采用铜芯阻燃绝缘型电缆,并套上金属管进行保护。

12.机架架间线缆插接、布线走向及路由应符合设备的有关技术规定。

插接部件紧密牢靠,接触良好,插接端子无折断或弯曲现象。

架间线缆布线的外观应平直、整齐。

架间线缆布放后两端必须有明显标志,不得错接、漏接。

13.通信机房内接地线布放方式可采用幅射式或平面型。

所有通信设备的接地线必须从接地汇接排上采用绝缘铜芯接地线引接,不得采用裸导线引接,更不得利用安装加固螺栓与建筑物钢筋连接而自然形成电气连通。

14.机架及其部件接地线、电源线应安装牢固。

防雷地线与设备保护地线安装及径线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机架应分别就近与接地排连接,不得将几个机架接地端子复联后在一处接地。

15.光缆连接线(尾纤)布放质量控制

(1)尾纤的规格、程式和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2)尾纤布放路由符合工程图纸的规定,余留长度应统一。

(3)尾纤盘绕的曲率半径不小于40mm。

(4)尾纤布放在槽道内应加套管保护,或布放在单独的光纤线槽内,并用活扣扎带绑扎均匀,不宜过紧。

经过绑扎后的尾纤应该顺直,不应该有明显的扭绞。

严禁尾纤被挤压在其它的线缆下。

(5)尾纤插头与光传输设备及ODF架上的光纤活动连接器(法兰盘)连接时,可先用棉球沾纯酒精对插头、活动连接器进行清洁。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尾纤应按光信号传输方向(A、B端)和光缆的纤芯顺序依次连接、拧紧,力度适中(以光信号介入衰减最小为准)。

16.布放配线架跳线

(1)跳线电缆的规格程式应符合设计文件或技术规范要求。

(2)跳线的走向、路由应符合设计规定。

(3)跳线的布放应顺直,捆扎牢固、松紧适度。

17.信号电缆、电源线成端和保护

(1)射频同轴电缆端头处理

同轴电缆预留长度应统一,每条电缆芯线剖头尺寸应与电缆终端插头尺寸相适应。

芯线焊接牢固,焊锡适量,焊点光滑,不假焊、不漏焊、不呈尖形或瘤形。

组装缆线的同轴插头时,配件应齐全,安装位置正确,装配牢固。

射频同轴线的隔离网均匀散开,紧贴同轴插头的外导体。

用专用工具将同轴插头外导体与电缆接触部分一次性压成六角形,不得有松动现象。

为了使电缆与同轴插头连接牢固,还应在每条电缆头上套上合适的热缩管。

成端完成后,内外导体的绝缘电阻应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2)音频电缆端头处理

电缆剖头长度应一致,剖头时不能伤及芯线,按线序预留长度一致。

剖头根部应套上合适的热缩管,出线时一般采用扇形或梳形。

当芯线在接线模块上卡接时,应用专用卡接工具,严禁手工或其他工具代替。

当芯线采用焊接工艺方式时,刮线长度一致,可在端子板上绕3~4圈,且与端子要紧密的贴合,焊接点光滑,无假焊、漏焊、错焊。

焊接完毕,允许露出铜芯1mm以下。

当芯线采用绕接工艺方式时,必须使用绕线枪绕接。

线径为0.4~0.5mm时,可绕接6~8圈;线径为0.6~1.0mm时,可绕接4~6圈。

当一个接线端子上需绕接两根或两根以上芯线时,两根芯线不得同时并绕,应先绕一根,再绕另一根。

(3)屏蔽线端头处理

屏蔽线剖头长度应一致,剖头处应套上热缩管,各条屏蔽线长度统一、适中、热缩均匀。

芯线与端子焊接或压接牢固。

屏蔽层应均匀分布在插头外导体压接处或焊接在接地端子上。

(4)电源线端头处理

截面在10m㎡以下单芯或多芯电源线可与设备的电源接线端子直接连接。

即将电源线端头剖开适当长度,按照螺帽拧紧的方向制作接头圈,在导线与螺母之间加装垫片和弹簧圈,拧紧螺母;在10m㎡以上的多股电源线端头应加装接线端子(线鼻子),尺寸与导线线径适合,线鼻子与电源线的端头应镀锡,并用专用压接工具进行压接。

直流电源线应分别用红、兰颜色的热缩管套在线鼻子与电源线的端头连接处。

(5)线缆、设备标签

①通信线缆、设备必须有标识。

标签可根据维护习惯制定,但编号应是唯一的,不得重复,颜色应按统一规定,编号方法一致。

②标签的颜色一般可分为三种:

如一级干线电路(或重要电路),采用红底黑字;二级干线电路(次重要电路)采用绿底黑字;,三级电路(一般电路),采用白底黑字。

③标签应采用标签纸制作,同一种线缆,采用同一种规格的纸张;同一机房的设备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标签。

④上述每道安装工序完成后,承包单位应向监理机构提交工序报验申请表,监理工程师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检查。

对于不符合工艺要求的质量缺陷,必须要求承包单位整改。

整改合格后,对于符合工艺要求的工序应签字确认。

电源工程部分

<一>机房环境检查

1.蓄电池室

(1)蓄电池室,宜设在一楼,并接近电力室,但不要靠近高温(如锅炉房)和震动大的场所(如油机室),如设在其他楼层,楼板承重负荷应符合要求。

室内采光门窗应安装毛玻璃或涂半透明油漆,以免阳光直接照射在蓄电池体上。

(2)蓄电池室内照明用交流电源线必须暗敷,埋在墙壁和天花板内。

室内不得安装电源开关、插座以及可能引起电火花的设备装置。

照明系统必须采用密封的防暴灯罩。

(3)蓄电池室温度应保持在50C~350C,超过或低于上述温度时,应采取降温或采暖措施。

不论采取什么方式采暖,都不能引进明火装置。

(4)蓄电池室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

为了排氢及酸,而不影响其他房间,应单独设立通风系统。

2.油机(发电机)室

(1)油机室的设置位置不得靠近通信设备机房。

油机室出入门的高度、宽度和室内净空高度必须满足油机安装的要求,室内墙壁、顶棚的抹灰应有利于吸音。

地面应平整、耐磨、光滑,易于清洁油污。

(2)油机室内应采取隔音和减震措施,其噪音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不得超过有关环境噪声的标准。

油机房围护结构和外门应采取隔声和消音措施,并减少门窗的数量。

(3)油机室应保持通风,室内温度应保持在50C~400C,或符合机组运转要求。

为了防止噪音外泄而不能开窗时,应有通风排热设施。

(4)油机储油罐可以安装在地面油库或地窑里,但必须便于装卸油料。

储油库的建筑要求如下:

①储油库耐火等级、与机房及其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地面储油库不应开设采光窗,但应设置通风口,洞口应安装百叶或金属网。

在炎热地区,地面储油库屋顶应有隔热设施;安装油罐的基础尺寸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用混凝土浇灌时应保持水平一致、牢固;

③地下储油库应防潮、防水和通风,并设有装卸油料的洞口。

3.其他相关检查内容见“第八章第四节”。

<二>电源设备安装质量控制

安装UPS设备时应单独设置交流供电电源,不得与其它设备共用一个开关。

<三>电源设备检测质量控制

1.设备通电前的检验

(1)机架安装应垂直、稳固,与地面加固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抗震加固要求。

机架垂直度应不大于1‟。

布线走向和接线端子正确,无碰地、短路、开路、假焊等情况。

直流电源线正负极性正确,线料颜色符合要求。

机架保护地线连接可靠。

所有缆线两端应有标识。

(2)机内各种插件连接正确、无松动。

机内和机顶应进行清洁,确保无遗留的安装工具、缆线线头和其他异物。

(3)设备开关、闸刀转换灵活、松紧适度、灭弧装置完好,熔断器容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4)电源设备上的电压、电流表等仪表应校验和密封,指示正确。

(5)测试机内布线及设备非电子器件对地绝缘电阻应符合技术指标规定。

一般应不小于2MΩ/500V。

(6)交流配电和换流设备的避雷器件应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7)安装工序检查完成后,承包单位应填写随工验收申请签证单,由相关监理人员经检查确认合格后签字,否则不得进入下一道加电测试工序。

2.交流配电设备通电检验

(1)输入、出电压、电流测试值应符合指标要求。

(2)事故、过压、欠压、缺相等自动保护电路应能准确动作并能发出声、光告警信号。

(3)自动(人工)接通、转换“市电”和“油机”电源,并有指示信号。

(4)“市电”停电时能自动接通事故照明电路,并发出声、光告警信号。

“市电”恢复供电时应能自动(人工)切断事故照明电路。

(5)本地和远地监控接口性能应正常。

3.直流配电设备通电检验

(1)输入、出电压、电流测试值应符合指标要求。

(2)配电设备内部电压降应符合指标要求(屏内放电回路压降不大于0.5V)。

(3)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和输出端浪涌吸收装置功能应符合指标要求。

电压过高、过低等声、光告警信号工作正常。

(4)可接入两组蓄电池,“浮一均”充电转换性能应符合指标要求。

(5)多台直流配电设备应能并联使用。

(6)本地和远地监控接口性能应正常。

4.直流—直流变换设备通电测试检验

(1)变换器输入、输出电压、电流、稳压精度、输出杂音电平应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2)应有限流性能:

限流值可在105%~110%输出电流额定值之间调整。

(3)变换器事故、过压、开路、欠流、过流或短路等保护电路动作可靠。

声、光告警信号工作正常。

(4)同型号变换设备应能多台并联工作,并具有自动均分负载性能,其不平衡度应不大于5%输出额定电流值。

(5)本地和远地监控接口性能应正常。

5.不间断电源设备(UPS)通电测试检验

(1)输入、输出交流电压、稳压精度、输出波形、谐波含量、频率精度应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2)输入电压过高、过低,输出过压、欠压,欠流,过、不间断电源(UPS)设备过载,短路,蓄电池欠压,熔断器熔断等自动保护电路动作应准确动作,声光告警电路工作正常。

(3)与市电输出的转换时间应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4)不间断电源(UPS)设备过载能力应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5)不间断电源(UPS)的蓄电池应进行充、放电试验,技术指标应符合要求。

(6)负载瞬加或瞬减的检验时,即在正常情况下,突加或突减负载,UPS输出瞬变电压指标应合格。

(7)本地和远地监控接口性能应正常。

6.开关整流设备通电测试检验

(1)通电前应将整流模块输入、输出开关和监控电源开关、电池、负载断路器全部关断。

检查交流引入线、输出线、信号线、机柜内配线连接应正确。

所有螺钉不得松动。

输入、输出无短路,绝缘电阻应符合要求。

(2)接通交流电源,检测三相电压值应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观察通电后信号指示灯显示应正常。

(3)按照技术说明书的要求,应对整流模块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检验。

主要检测的技术指标为输入交流电压、电流;输出直流电压、电流;输出限流、均流特性,自动稳压及稳压精度;浮充、均充电压和自动转换和输出杂音电平。

(4)整流设备输出杂音应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规定。

测试杂音时,可用杂音计测试,但必须在杂音计输入端串接一个的电容,以便隔直流电流,防止损坏仪表。

(5)整流设备的功率因数、效率和设备噪声应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6)整流设备的浮充/均充方式应能自动转换,输出应能自动稳压、稳流。

(7)按照技术说明书的要求,对整流设备的监控模块的告警门限参数、管理参数等进行设置和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