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9538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4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docx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

MPA公共管理学复试材料-张成福人大版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c

第一节 公共管理的意义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理论和科学研究领域,严格来说,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

随着信息社会的逐渐发展,传统的行政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实践的需要,伴随着政府再造运动的发展,公共管理也迅速风行全球。

但何谓公共管理,可以说是众说纷坛,不能定于一案。

虽然人们很难给公共管理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对因其定义有助于我们理解公共管理的性质与范围,所以本节将以时间为线索来检视不同时期人们对公共管理的理解。

皮瑞和克莱姆认为公共管理一种新的途径,它是传统公共行政的规范性取向以及一般管理制工具取向的结合体。

公共管理的重点是将公共行政作为一种职业,并将公共管理这是为职业的实践者,而非政客或政治家。

卡尔森和欧尔姆认为公共管理是对行政的一般方面科际整合的研究……他将人力、财力、物资、信息和政治资源的管理与管理学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相融合。

卡尔森和欧尔姆还对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不同进行了说明。

这些不同包括倾向于将管理视为类同管理等六个方面。

奥托、海蒂和沙夫里茨认为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或公共事务的一部分,是综合了公共行政的方案设计与组织重建、政策与管理规划、经由预算将公共管理进行资源分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方法与艺术。

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关注那些能够将理念、政策转化为行动规则的管理工具、技术、知识和技巧。

波茨曼与史陶斯曼则认为公公共管理就是对政治权威的管理。

在他们看来,公共管理含有战略意义,并且更有弹性。

休斯则认为与管理相比,行政的范围更狭小、功能更有限,因此,从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的变化意味着理论和功能的变化。

公共行政的焦点在于过程、程序以及顺序,而公共管理包括得更多。

公共管理者不仅仅遵循指示,而且关注达成结果以及为达成结果而承担的责任。

休斯的观点

与管理相比,行政的范围更狭小、功能更有限,因此,从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的变化意味着理论和功能的变化。

公共行政的焦点在于过程、程序以及顺序,而公共管理包括得更多。

公共管理者不仅仅遵循指示,而且关注达成结果以及为达成结果而承担的责任。

本书认为,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据此,本书认为,公共管理的性质在于:

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合法性。

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的治理的主要责任。

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

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公共管理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与研究途径

 

(一)公共管理学的发展

公共管理学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行政学者古利克主张将管理主义与公共性目标相结合。

在英国,1968年的富尔顿报告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具体来说,导致公共管理学产生的主要原因,既有学科发展方面的因素,也有现实的背景。

1、在学科发展方面。

行政学主要经历了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范式、行政原则阶段、公共行政即政治学阶段、公共行政即管理学等四个阶段。

但就是公共行政即管理学这种范式也有其缺点,它忽视了公共管理所处的政治环境和公私管理之差异,导致了由管理而无行政的窘境。

2、在现实背景方面。

主要有政府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角色以及社会对政府的不满;经济因素和财政压力;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新右派学说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等原因。

在这种背景下,一批学者又发展出了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研究的新途径:

公共管理途径。

(二)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

依公共管理学者波兹曼的观点,尽管研究途径及理念有各种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即公共政策的途径(PublicPolicyApproach,简称P途径)以及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Approach,简称B途径)。

(三)公共管理学的特质

目前,在公共管理的研究上的确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见解。

依笔者,公共管理学有如下特质:

1、公共管理是以整合性的概念。

2、公共管理是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部门。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

4、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公共管理关注政府改革和政府再造。

7、公共管理是以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

 第三节 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公共管理有何性质,或者说到底在哪些方面区别于私部门的管理,这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

有人认为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存在本质差别,有人则认为这二者是有着巨大的差异的。

从规范的角度来看,强调公私管理之间的区别及联系,对于理解公共管理的特质是十分有益的。

具体来讲,二者的差异可以从如下几个围度来认识:

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公共管理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公权力,私组织则没有。

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公共管理只有有限的管理自主权但却有着复杂的政治界面,而私部门管理则由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

对于政府而言,凡是法律未允许的便是非法的。

在20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以奎恩为代表的一群学者,对管理行为进行了广泛的实证研究,他们发展出竟值框架,并以界定了八种看似相互矛盾又必须兼顾的管理角色。

主要包括:

导师、促进者、监督者、协调者、指导者、生产者、掮客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管理者的工作是大量的;管理工作具有多样性和琐碎性;管理者处于组织的焦点地位;管理者是权力和责任的混合体。

第二节 作为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

前一节 对一般管理者指责和角色的描述在多大程度上与如今的公共管理者的思考、情感和作为相吻合呢?

管理都会涉及到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和协调,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所以公共管理和一般管理的角色和责任肯定有许多相吻合之处。

但正如在第一章所阐述的那些公共管理与一般管理的区别一样,公共管理的多元性、政治性以及公共性这些特质,也决定了公共管理者承担与一般管理着不同的角色。

对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许多学者作了很好的阐发。

在这许多论述中,又以魏姆斯里在“黑堡宣言”中对公共管理者在民主社会治理中的角色的阐述最具有典范性。

在他们看来,公共管理者应扮演以下角色:

1、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

公共管理者在任职时就已宣誓要护宪和行宪,这是公共管理者的天职。

2、人民受托者的角色。

公共管理者受人民的委托,在治理过程中扮演正当与重要的角色,不能屈服于强烈短视的压力,应考虑长远的全民利益。

3、贤明少数的角色。

公共管理者要扮演贤明的少数,而不是随波逐流追求时尚的多数或有权的少数。

4、平衡论的角色。

公共管理者必须对外在环境有回应或反应,也就是要以维护公共利益及宪政运作为职业。

5、扮演分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公共管理者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提出合理的说明并尽量将人民纳入自己的治理过程,以增加民选领导、民意代表、所有在治理过程中的参与者。

总之,公共管理者在民主治理中应扮演重要的、有价值的、正当的角色,而不能将自己混同于一般管理者。

 第三节 公共管理者的技能

公共管理者为扮演好其角色,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管理技能。

所谓技能,指后天发展起来的、处理特定人、事、物的能力。

管理技能不同于业务能力,一般而言,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多半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但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的人未必就是一个好的管理者。

那么一个好的管理者究竟应具备何种技能,对此许多学者进行了规范的以及实证的研究,综合而言,公共管理者的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性技能。

技术性技能主要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与方法。

这是现代公共管理日益专业化的趋势所要求的。

2、人际关系能力。

正如瓦尔多所言,公共行政管理的本质在于协作人际活动,协作活动的核心在于人际的互动。

一个管理者只有拥有人际关系能力才能将人员整合到各种协作型的活动之中。

3、概念化技能。

所谓概念化技能,是指公共管理者所具有的宏观视野、整体考虑、系统思考和大局把握的能力,亦即抽象思维的能力。

4、诊断技能。

所谓诊断技能,是指针对特定的情景寻求最佳反应的能力,也就是分析问题、探究原因、因应对策的能力。

5、沟通技能。

可以这样讲,没有沟通就没有组织和管理。

所谓沟通能力,是指管理者具有收集和发送信息的能力,能通过书写、口头语肢体语言的媒介,有效与明确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与态度。

总之,一个成功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备上述五个方面的管理技能。

当然,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基本技能的要求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第四节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

对于一个公共管理者而言,成为一个有效的公共管理者是重要的。

有效性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它是我们经常谈论但又很难得到界定和满意答复的概念。

在我们看来,有效性是一个充满价值判断的词汇,在某种程度上,它是经济、效率、效能、公平等的综合体现。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要有哪些基本的特质呢?

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

自我评我甚为重要,因为,公共管理者借此可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在策略的执行时能优胜劣汰。

2、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

为此,公共管理者就必须具有创造力。

假若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具有创造力,而这些创造力又是以渊博的知识为基础时,有效地公共管理者就绝对不会令人讨厌。

3、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

公共管理者不应是唐斯所谓的“狂热家型的官僚”,因为这种人在积极推动某项运动时,只支持他们自己的狭隘政策而阻止其它任何的发展,常常会引起冲突和仇恨。

公共管理者应成为“政治家型官僚”,使其拥有远大的目光和开阔的胸怀。

4、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

这是由公共部门策略的执行往往旷日费时所决定的。

5、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

这样就可以使其在管理中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在决策中能沟通盘考虑,通盘打算。

6、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

要与民众和睦相处,还要能了解民众。

7、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善于分析与思考。

现代公共管理强调分析,尤其是价值、判断、直觉、经验间的分析思考与分析工具的整合。

第五节 面向未来的、具有前瞻力的公共管理者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的复杂性越来越强烈,使我们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动荡,这一环境对传统的基本的管理假定发起挑战。

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呢?

著名的公共管理学大师莫根在其《驾驭变革的浪潮》一书中,为变革时代的公共管理者提出了许多深刻而与具有启迪的见解。

1、未来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发展他们解读和预测环境趋势的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感悟组织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并发现机会。

2、未来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前瞻性管理的态度和能力,特别是“前瞻思考”、“由内而外”的管理能力。

3、未来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开发自己的领导技能。

他们应将领导视为一种“形塑”和“架桥”的过程。

4、在信息社会中,组织的人力资源最为重要,公共管理者必须设法开发和调动组织中每一个人的知识、智慧和创造性潜能。

5、未来的社会要求组织和成员加强学习、创造和创造性。

6、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要求管理和控制的新路径。

公共管理者将通过发展共有的价值、相互理解进行协调并在分权和控制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

7、信息技术将改变许多组织的性质和结构,以及组织产品和服务的性质与生命周期。

未来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了解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

8、为了管理纷繁复杂的歧例以及悖理,未来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发展一种能使他们应对混乱和不确定性的哲学和技术。

9、除了了解和因应已经出现的变化趋势,未来的公共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必须寻找改变这些趋势的方法以便于管理。

 第三章公共部门的角色

第一节 公共部门的性质与需要

 传统上,在实行混合经济的国家,人们习惯于将整个社会分为两大部门:

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或者政府与市场部门。

其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核心差别在于其是否拥有合法的强制力,政府是社会中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

虽然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通常被人们看作是分离的,但将他们视为相互排斥的领域的划分可能是武断的。

事实上,任何一个经济和社会,都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有机结合,二者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的。

对于一个社会为什么需要公共部门,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予以解释和回答。

政治学家伊斯顿曾经分析到:

任何社会最低限度的先决条件就是确立一套以权威分配价值的机制。

如果没有这套机制,社会就会在经常的争吵中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公共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各个部门存在必要性。

他认为,市场机制无法单独地发挥全部经济作用是需要政府的一个重要原因。

具体来说:

1、市场机制导致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要求是以竞争因素与产品市场的条件为依据,要获取这些条件,就需要政府的调节及其它措施。

2、在那由于成本降低而使得竞争变得无效的地方,也需要政府调节。

3、没有政府所提供的法律结构的保护与执行,则市场活动所需要的契约安排和交易就会无法存在。

4、某些具有生产特点或消费特点的货物,即使排除了竞争上的原因,也无法通过市场得到供应,需要政府来解决。

5、因市场体制与通过财产继承权转移而导致的收入和财富分配,须进行社会价值的调节。

6、市场机制,未必带来高就业率、稳定的物价水平和社会期望的经济增长,需要公共政策。

7、从公共和私人的观点看,估价将来消费所需的贴现率是不可能的。

马斯格雷夫的观点为公共部门的经济存在提供了好的注解。

第二节 市场机制、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是买卖双方共同决定一项产品价格的场合。

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供需均衡,使资源配置达到最有效率的方法。

然而,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的建立是由一系列的假设在内的,但实际上,经济运作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完全符合市场竞争的假设,因而就有了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

概括起来,市场失灵的表现主要有:

1、公共产品的提供。

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是以消费者的偏好为依据的,对于消费者偏好在市场上反映不出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则根本无法进行资源的分配。

这种消费者偏好在市场上反映不出的商品与服务即是公共物品。

完全依靠市场体系,消费者往往得不到合乎社会需求的供应量,为了保证合乎社会需求的供应两,应当在购买中,尽量减少由消费者个人承担的部分,由政府来补助其中不足的部分。

2、市场经济中的垄断。

市场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竞争存在与不存在垄断的现象。

事实上,世界上根本没有出现过完全竞争的局面,相反,市场经济面临的是不完全的竞争。

并且,市场竞争往往会导致垄断。

实践证明,市场自身是解决不了垄断问题的。

所以就需要政府针对因垄断或其它竞争性因素的存在所引起的竞争的不完全性,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竞争的有效性。

3、市场经济的外部性。

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市场经济也会造成资源配置的障碍。

最为显著的障碍就是市场经济的外部性。

所谓外部经济效应是指:

“个人或厂商没有承担其行为的全部成本(消极的外在性)或没有享有其全部利益(积极的外部性)时所出现的一种现象。

”(斯蒂格利兹语)。

生产者的生产活动或消费者的消费活动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都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

导致市场不足或过剩。

对此,政府有必要发挥作用。

4、市场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

市场从来就含有不稳定性。

它的发展始终是以周期性的增长形势进行的。

通过市场经济进行自发性的交换过程,始终孕育着经济活动急剧并大幅度变动的可能性。

这种变动,危害到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往往给资源分配、收入分配带来不利影响。

对此,市场自身无法实现自动的调节,而需要政府来发挥作用。

5、市场经济下的收入不平等。

以市场机制为前提的收入分配,是由市场上的力量关系、个人能力、继承财产的多少、利用教育机会的可能性以及在社会上的灵活性等方面决定的。

因此便产生了各种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无论是从社会公正、社会稳定,还是从经济效率来看,均是不理想的。

而需要政府进行无损于资源最优分配和经济效率的收入再分配。

总之,市场的作用是自发的和滞后的,它是以资源的极大浪费为前提的,这就需要市场之外的主体进行调节,以克服市场自身的不足,以充分发挥市场的优势。

第三节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对于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能问题,历来是存在着广泛的争议,而且事实上在实践中,政府的角色也是不断变化的。

在自由放任时期,人们认为最好的政府就是最小的政府;近代福利国家的出现使得政府的职能大大增加;20世纪70年代以后,小政府的理念又开始盛行。

历史的发展证明,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理想的或最优的政府规模、政府作用以及政府的强度。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的一些基本职能是不可描述的。

概括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的或基本的角色或职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

政府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基本必需的制规则以及框架。

它们包括:

界定和保护产权、契约的执行、法律和秩序的维持等。

没有游戏规范经济生活的框架,经济体系的运行是不可能的。

2、组织各种各样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

公共物品的特性使得私人部门很少去提供,对此,政府必须介入。

3、公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这公有资源与我们的生活甚至与生命息息相关,但纯粹的市场调节将使得共有资源不可避免地导致公有的悲剧,需要政府通过管制措施来加以保护。

4、社会冲突的调整和解决。

政府存在的一个基本理由在于解决或消弭社会中的各种冲突,以维持社会的稳定。

5、保护并维持市场竞争。

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努力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力或者对垄断者实施管制,以保证市场有效性所需的竞争。

6、收入和财产分配的调节。

市场经济是会产生不平的结果的,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需要社会有一种公平再分配的机制。

7、宏观经济的稳定。

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不会自动出现,政府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公共政策的干预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在我们看来,上述七个方面的职能是政府的基本职能,称其为基本职能是指这些职能是普遍的,甚至是跨时空的。

当然政府职能的范围、政府作用的强度、为实现这些职能所采取的公共政策和治理供给会不断发生变化的。

第四节 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

 

(一)治理工具。

治理工具又可以称之为政策工具或政府工具,它是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就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

当地政府的治理工具有哪些呢?

施耐德与英格认为按政府介入程度的不同,政策工具包括:

政府部门直接提供财货与服务;政府部门委托其他部门提供;签约外包;经营特许权;补助;抵用券;市场运作;志愿服务;自我协助;政府贩售等。

学者林德和彼得斯认为,政府治理工具是多元性的。

主要有:

命令条款;财政补助;管制规定;税收;劝诫;权威;契约等。

(二)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

很显然,政府可运用多元政策工具以实现自己的治理目标。

运用和治理工具,政府干预市场到何种程度,完全视问题情势,政府主观偏好,资源拥有程度,目标的正确性与选择性,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相对成本等综合因素而定。

然而,通过对各国政府改革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政府对政策工具的偏好正在发生转变,如更加强调公共服务的民营化和市场机制,强调非赢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强调放松管制等。

第五节 政府失灵

 所谓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

一般说来,政府失灵的类型和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和收益的分离:

过剩和成本过高。

政府活动缺乏价格的指引,这使得政府产生的价值同生产它的成本决裂,这种决裂意味着资源浪费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实际上,政府活动的一个趋势就是明显的多余成本。

2、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的政策。

由于理性选民的无知、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等级制和官僚制本身的障碍、政治家的偏好等因素,使得政府的公共政策并不能反映公共的利益,也不符合有效来的资源配置。

3、内部性问题。

公共组织为了进行起内部的管理,需要发展它们的标准或规则,这些标准或规则即内部性,即用来评估机构的运行和机关人员的行为。

正如外部性因素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一样,内部性也同样影响着政府。

内部性意味着私人的或组织的成本和利润很可能支配公共决策者的计算。

造成政府失灵的核心是其内部性。

内部性具体表现为预算增长、大机构规模、控制信息使用使之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或权利。

4、政府组织的低效率。

政府是唯一拥有合法暴力的机构,是名副其实的自然垄断者,垄断同样在政府部门造成了低效率。

5、另一种分配的不公正。

由政府活动产生的分配不公平,通常不是集中在收入或财富上,而是集中在权利或特权上。

由于政府的公共政策本质上涉及到价值和权利的分配问题,而这种再分配都给不公正和滥用职权提供了机会。

6、寻租。

寻租是指在某种政府保护的制度环境中,个人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或者追求非生产性利润的活动。

寻租行为的结果是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7、政策执行的无效率。

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公共政策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导致政府的无效率。

8、所有制残缺。

“所有制残缺”这个概念是由产权经济学家阿尔钦与卡塞尔提出的,可以理解为是对那些用来确定“完整的”所有制权利束中的一些私有权的删除。

国家干预是造成产权残缺的根源,管制导致所有权的残缺,所有者的残缺程度与管制的程度呈正比。

从以上方面来看,政府干预的制度和机制,正如市场机制一样,在许多方面是笨拙的,政府干预本身也可能是不奏效的。

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政府治理是十分重要的。

第六节矫正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策略

(一)市场的自由化、促进化和活泼化

市场的自由化是指政府对已经存在的市场管制予以解除,让更多的参与者加入,使其充分竞争,让市场的供需法则能够充分运用。

市场的促进化是指原本的市场机制不存在或者失灵,即没有价格机制能够促进有效的交易,政府提供价格措施,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市场的活泼化是指对财货的重新分配。

(二)诱导机制与政策

诱导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手段:

1供给面的赋税手段2需求面的赋税手段3供给面的补助手段4需求面的补助手段

(三)政府管制:

管制政策与机制是政府利用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期符合政府的要求。

(四)非市场的供给机制与政策

政府以非市场供给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

1政府直接供给2政府间接供给

(五)社会保险及社会救助机制与政策

 第四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第一节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性质

(一)战略与战略管理。

战略一词,最早起源于军事领域,意指赢得战争胜利的目标。

在一般管理领域,战略就是一个组织的总目标,它涉及到一个时期内带动全局发展的方针、主要政策与任务。

从某种程度上讲,战略是运用和管理所有资源达成目标的艺术。

对战略管理,人们认识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有的学者从过程论的角度去界定战略管理,有的则从战略决策的角度界定战略管理。

一般而言,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

也可以被界定为:

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成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要注意区别战略管理与非战略管理、战略规划、功能管理的区别。

(二)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

1、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

战略管理为组织未来的发展设立愿景、规划蓝图。

2、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

3、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

战略管理的一个基本宗旨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