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9634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docx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

仓储物流行业分析

近年来仓储业业务量在增大,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较快。

以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40个仓库和中国物资储运协会10个仓库为例,2005年货物吞吐量增长了20%左右,储运业务收入平均增长20%。

货物平均库存量增长,周转速度明显提高。

由于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和生产流通的周期性,以及货物总量的增长,进入仓储、保管、分拨的货物总量在增加,货物平均库存量增长10%。

库存货物平均周转次数为13.6次,而2003年的周转次数为10.6次。

仓储设施作为物流节点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些大型的生产和流通企业纷纷选择租用或自建区域配送中心,作为自己货物的集散地;大型运输企业投资货运场站、货物分拣中心,支撑着零担货运企业的业务发展;众多国际企业在保税区自建和租用大型仓储设施,作为货物分拨的物流平台。

物流地产的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建库出租成为一种时尚。

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建库出租,库房收入远远高于种地收入。

此类仓库一般规模小,业务手续简单,成本比较低,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也存在着设备简陋、运营商信誉低、库存货物安全性差的问题。

新式库房中,货架、托盘、叉车组合成为主流。

先进的仓储设施设备不但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还直接提升了物流过程的精细化水平。

大客户在多个城市租库,对储存货品的多点查询需求越来越迫切。

大客户不仅需要运输网络,还需要仓储网络,通过覆盖全国的仓储网络,形成厂家、区域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级,快速高效的分销渠道。

我国的仓储物流业主要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主要表现在:

农村物流业连锁经营蕴藏着巨大商机;物流业可以提高我国食品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中国物流市场的潜力巨大。

中国仓储物流产业作为近几年新兴发展起来的产业,越来越显示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巨大效能。

建议银行可以加大对仓储物流业的信贷投入。

同时我国的仓储物流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国外物流公司加速抢占中国物流市场,外资企业可以自行设立分销网络,许多外资物流企业被引入中国市场,随着2005年仓储物流业的全面放开,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而国内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实力分散,物流基础设施差,企业信用差,在体制上存在着条块分割,信息化、标准化、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

一、仓储行业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仓储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要求仓储业与之相适应。

许多地方把仓储确定为城市型产业,更提升了仓储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纵观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仓储业都很发达,而且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对美、日、德等先进国家进行考察,发现仓储业在各国的GDP的比重大都在1.5-2.5%之间,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排名中一般都在前十位。

区域经济的发展强劲地带动了区域仓储产业的发展。

广东2002年仓储产值超过500亿元,同年珠三角GDP总值9536.2亿元,仓储业比重超过50%,成为了珠三角地区的支柱产业。

在长三角,2002年上海仓储产值181亿元,江苏300亿元,浙江250亿元,合计731亿元左右。

同年长三角GDP总值为18141.9亿元,仓储业占4%,远远高于全国2%的平均水平。

在环渤海由于区域经济还刚起步,其仓储业在环渤海GDP的比重大体与全国相当。

ﻫ由此可以看到:

仓储业的发展的反映一个国家特别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仓储业的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相适应,在区域经济中仓储业的发展速度相对会更快一些,成为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二、我国仓储业现阶段五大系统

(1)军队仓储业。

储存军用物资,近些年也部分向社会开放。

(2)外贸仓储业。

储存外贸及进口物资,也从事外贸生产基地一般产品流通的储运。

(3)商业、供销、粮食储运业。

统称商业储运业,是我国分布最广、储运物资种类最多的储运业。

主要承担商业系物资的储运。

(4)物资储运业。

是我国生产资料系统的专业储运行业。

主要用于储存及中转国家分配、地区分配、市场流转的各种生产资料,是我国一个庞大的储运系统。

(5)乡镇储运业。

是我国仓储业近年突起的一支新军,主要集中于港区及大的交通运输枢纽附近,主要从事代储业务。

三、仓储业发展特点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区域仓储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一是外资、港澳台资和民营资本的涌入使区域仓储产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据广东有关部门调查,全省1.4万多家仓储企业,外资企业有1600多家,其中港资占90%以上,其次是民营资本。

而长三角则是民营资本占有绝对优势,特别是浙江、江苏。

其次是外资和港台资本西移,较多落户于江浙地区。

相对来说,环渤海仓储产业吸引外资和民资的步伐还不够大。

二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

在全国各个产业部门中仓储业的市场化是比较滞后的,但珠三角和长三角仓储业市场化走在前面,主要是在仓储资源配置上,市场起了主导作用。

这两个区域仓储业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包装装潢和商业仓储是这两个区域投资的集中点。

根据《仓储经理人》2002年中国仓储企业100强名单显示:

有22家专业从事包装仓储,以包装仓储为主混合经营的24家,兼营出版、包装和其他仓储的有25家;在百强前25名中以包装仓储为主的企业占20个,其中珠三角的有8家,长三角的有7家。

在销售市场方面,珠三角突出“外出型”特点,年出口仓储额达120亿元,是其销售额的1/4。

长三角则立足本地,面向内地,拓展海外,以适应本地区和全国需要为主。

三是技术起点比较高。

在新投资仓储企业中一般都瞄准当前世界先进仓储技术和设备。

据调查,截止2002年9月底,全国引进CTP共143台套,其中广东有87台套,占60.8%;上海13台套,浙江4台套,江苏3台套,合计20台套,占14%;多色胶印机截止2002年全国进口785台,广东有350台,占46.6%。

四是仓储产业园区的建设势头很猛。

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产业集成度不断提高,结合老城市的改造和城市新区的规划,建设仓储产业园区应运而生、蓬勃兴起。

温州的第一期500亩园区,现已容不下那么多的仓储企业,目前正在规划1000多亩园区;上海国际包装仓储城占地600亩;江苏正在建2平方公里的昆山国际包装产业园区;浙江杭州已接纳亚洲包装中心;在北京顺义占地3000亩的北京仓储工业园已经奠基;天津占地500亩的绿色包装产业苑已经动工;珠三角的东莞正规划建设东莞仓储工业园;中山的张家边,鹤山雅图仕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仓储基地。

四、经济发展推动仓储业快速发展

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自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已经全面放开。

随着全面开放,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各类物流企业面临着重组整合的局面。

作为物流领域的一个重要行业,我国的仓储业现状如何,未来又会怎样呢?

ﻫ经济发展推动仓储业快速增长

从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了解到,2004年他们曾对自己所属的40个仓库和中国物资储运协会的10个仓库进行了一次调查。

从这些位于20个省会城市的仓库的调查中得出,2004年中国仓储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首先,业务量增大,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较快。

主要表现在:

货物吞吐量增长了20%左右,储运业务收入平均增长20%。

至此,储运业务收入增长率已连续3年超过GDP增长率。

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对仓储业的需求,这在主要的经济区域和城市表现尤为突出。

市场加大对仓储业需求的同时,由于客户优化供应链意识的提高,促进了仓储业务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宗旨的各种增值服务在业务收入结构中所占比例不断扩大,收入增长较快,其中装卸搬运收入增长20%,配送收入增长19%,现货市场收入增长56%,加工业务收入增长100%。

其次,货物平均库存量增长,周转速度明显提高。

由于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和生产流通的周期性,以及货物总量的增长,进入仓储、保管、分拨的货物总量在增加。

货物平均库存量增长10%,煤炭、钢材的库存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6%和14%,吞吐量分别增长37%和21%,家电的吞吐量比上年增长34%。

在众多的客户企业通过物流外包等方式提高物流专业化水平、仓储企业软硬件设施逐步改善的环境下,整个物流系统包括仓储环节的效率明显提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客户企业在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中,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资金占用情况。

库存货物平均周转次数为13.6次,而上年的周转次数为10.6次。

第三,仓储设施作为物流节点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主要表现为:

一些大型的生产和流通企业,纷纷选择租用或自建区域配送中心,作为自己货物的集散地;大型运输企业投资货运场站,货物分拣中心支撑着零担货运企业的业务发展;众多国际企业在保税区自建和租用大型仓储设施,作为货物分拨的物流平台。

沃尔玛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拟建40万平方米采购分拨中心;世天威在上海建10万平方米仓库;中远物流在全国的仓库达300多个,面积580万平方米;武钢正在投资10亿元建造200公顷的物流中心;苏宁、物美、海尔等知名企业都建立了数个配送中心;更有一批专业仓储设施在建,如日本王子纸业的纸品物流中心、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图书物流中心等。

第四,物流地产的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建库出租成为一种时尚。

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建库出租,库房收入远远高于种地收入,收益率在5%~8%左右,虽然较低,但稳定,风险不大。

这种仓库在某些地区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加剧了区域物流市场的竞争。

此类仓库一般规模小,业务手续简单,成本比较低,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也存在着设备简陋、运营商信誉低、库存货物安全性差的问题。

仓储物流行业运行分析

一、商务部重点推进全国统一物流市场形成

从2005年开始,中日韩三国将每年编撰《中国、日本、韩国流通及物流政策白皮书》作为流通及物流合作的重要成果。

2006年,商务部还将组织由政府、协会和企业界人士组成的物流考察团分别到日本和韩国考察和访问,进一步沟通和加强三国流通及物流合作机制。

 

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表示,近期商务部将重点推进全国统一物流市场的形成,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分割,清理阻碍物流业发展的各种法规、规章和文件;减少或取消在物流企业登记注册、货运代理等方面的行政审批;完善物流企业的税收管理;整顿和规范物流市场秩序,简化通关程序;优化城市配送车辆交通管理;着眼于调节经济、市场监督、管理社会和公共服务。

张志刚指出,目前中国物流产业仍以企业物流为重点,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快速。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截至2003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规模已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同时,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2003年,全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8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

物流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比同期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快出1.4和3.8个百分点。

全国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的“物流”企业已达73万多家。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也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我国经济以及外贸进出口的高速增长给物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促进国民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轨的政策也决定了发展现代物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0月底,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签署了CEPA的补充协议,使内地物流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到2005年年底,根据我国入世承诺,包括公路货物运输、货物租赁,一般货物的批发、零售及其物流配送,出入境汽车运输公司等将取消在地域、股比等方面对外资的限制,实现物流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这也成为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张志刚表示,物流业的开放对于国内物流企业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从政府方面来讲,为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中国物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005年8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九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意见的通知》,从完善物流企业税收管理、简化通关手续、拓宽融资渠道和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明确了支持现代物流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建立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和协会参加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协调机制。

ﻫ二、中国将与欧盟合作开展数字物流和远程协作

中国将与欧盟各国开展数字物流、远程协作等方面的合作,推进科技进步;欧盟有关机构近日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合作立项与寻求资金支持的具体方法。

这是此间召开的中欧合作交流研讨会披露的信息。

由国家科技部和欧盟联合主办,北京软件行业协会、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园管委会公司共同承办的此次会议是欧盟与中国签订的第六框架合作项目内容之一。

中国国务院研究室、欧盟信息社会总司、北京奥组委、德国联邦物流协会等机构似的代表,就“远程管理远程办公、电子商务、数字奥运、可视通讯数据交换、物流海事应用协同、国际供应链管理通讯技术”等项目内容将进行两天的交流磋商。

来自中国与欧盟的27家软件技术开发商、设备提供商、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研究机构在研讨会上举办了展示数字物流、远程协作领域技术成就的产品展览。

此次交流是欧盟与中国在数字物流、远程协作方面开展合作的新契机,为中欧企业分享创新成果和成功经验,推进科技发展提供了条件。

三、我国物流装备业正在形成产业集群模式

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潮流推动了物流业的需求,也给物流装备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物流装备业正在向产业集群模式迈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日前在“上海滨海国际物流装备城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仪式上说,2004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成本2.9万亿元,占GDP的21.3%,比上年略有下降,但仍处于高水平。

他说,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应注重软硬件的平衡发展,软件指的是物流信息系统,硬件指的是物流装备。

物流装备业是一个复杂产业,涉及面广,包括运输、配送、输送等诸多环节,而我国传统的装备产业大多分散布局,有产业集群的需要。

丁俊发说,这种难得的发展机遇正促使国内物流装备业进行新的结构调整:

从分散走向集中。

近两年,我国以叉车为主的机动工业车辆的市场需求增长一直保持在40%左右,轻小型搬运车辆的产量增长保持在50-60%左右,托盘市场需求量增长至少也在30%以上,货架市场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货物运输车辆市场已经进入超常规发展阶段,无人搬运车、自动货柜、物流机器人等现代化物流装备市场需求也快速增长。

同时,快速发展的物流装备业自然吸引国际著名的物流装备厂商纷纷来国内投资。

四、经济全球化推动港口第三方物流发展

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后,港口物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港口将从传统的运输中心转变为物流中心。

1经济全球化推动港口第三方物流发展

1.1经济全球化要求港口扩大物流服务领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贸易数量显著增长,港口物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现代港口作为远洋运输的起点和终点、各种生产要素的结合点和重要信息的交汇点,集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于一体,正在由“运输中心”向“物流中心”发展。

港口将发展成为集运输、转运、储存、配送、装拆箱、加工、货物装卸、仓储管理、多式联运及信息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

当前,为争夺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地位,世界各主要港口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各个港口为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

例如,鹿特丹港和铁行渣华公司合作积极开展物流服务,不仅为客户提供了装卸、仓储、配送、货物代理、货物中转等服务,而且具有产品修理、简易加工等功能,这是生产工厂在运输过程中的延伸。

可以预计,伴随着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入,港口将会对进出港货物提供更多的增值物流服务。

1.2供需双方的压力促使港口发展第三方物流

从需求方面看,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物流外包倾向不断加大,它们选择物流供应商的标准主要有两条:

一是能提供“多批次、少批量、多品种、少库存”的服务;二是要能够提供“门到门”的物流服务。

港口物流的发展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

从港口方面看,传统服务功能的利润空间不断下降,促使港口开展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第三方物流业务。

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的枢纽,具有开展现代物流业务的先天优势;计算机软、硬件和通讯的快速发展,为港口开展第三方物流提供了技术条件。

2港口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战略措施

2.1改革管理体制、实现政企分开

政企合一的港口管理体制下,港务局扮演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角色,造成权责不明确,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改革管理体制,就是要实现政企分开,达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效果。

国外的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经验值得借鉴。

新加坡港在1996年实行政企分开,将原港务局从事行政管理的部门与交通部的海事局及海事委员会合并,成立新加坡海事和港务局(MPA)。

原港务局实行企业化管理,改名为新加坡港务集团公司(PSA),负责港口生产经营,不再行使港口管理的职能,并逐步推行了股份制和私有化改造。

又比如鹿特丹港,政府部门只负责制订规章制度、法规和部门远景规划,并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检查和监督,形成了一种国家建设、市政府管理、私人公司经营的港口管理体制。

国内港口也加紧了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

2003年2月底,上海港口管理局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同时挂牌成立,迈出了港口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也是上海争取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一步。

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内港口在体制改革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规划物流园区、完善配套功能

港口是货物集散中心,这就要求在港口内或临近地区规划物流园区,投资建设各类库场和配送设施,完善船代、货代、信息、陆上运输等配套功能,吸引第三方物流企业租用中心内的各种设施开展物流业务,为货主提供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务。

政府部门在港口物流园区建设过程中应在用地、用电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对园区建设作出合理的规划,并在园区建成后对入驻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

2.3拓宽融资渠道、扩大合作范围

物流业是一项投资大、回报慢的产业,因此资金来源问题成为港口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关键。

一直以来,港口主要靠国家和地方的投资建设基础设施。

港口体制改革以后,原来的集资模式将被打破,港口应该千方百计扩大融资渠道,吸引国际资本和民营资本投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港口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培育物流企业,鼓励多方参股物流企业的经营。

积极吸引跨国制造企业在港口物流园区投资建设配送中心,并依托港口物流企业为其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使港口成为这些跨国制造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基地。

港口通过吸引像宝供、招商局这样的民营或外资物流企业在物流园区经营,达到学习先进物流管理经验,创造新的货物来源,增加货物吞吐量的目的。

2.4提高信息技术、接轨国际物流

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提高了库存管理、装卸运输、配送发货,定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沟通了港口物流企业和客户间的交流,达到了信息资源共享,最终使定货、包装、保管、运输、流通加工和报关实现了一体化。

许多跨国物流企业均已实现了“一流三网”,即定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

借助信息技术,有助于港口融入国际物流体系之中,增加贸易机会。

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具体技术内容包括条码技术(Bar Code)、数据库技术(DataBase)、电子定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快速反应(QR)、及时管理(JIT)、有效客户反映(ECR)、业务流程重组(BPR)及企业资源系统(ERP)等。

2.5加强港航合作、开展多式联运

对港口来说,集装箱吞吐量是衡量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指标。

因此,港口开展第三方物流的核心内容就是积极寻求和航运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投入到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去。

同时,这个港航联盟应和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合作,组成一条高效率的物流链。

依靠这条物流链,港口实现了原来凭自身实力不可能达到的效率,并和其它企业共同分享了创造的成果。

3 港口应大力发展以管理为基础的第三方物流

以管理为基础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第四方物流),以供应链集成商的身份,通过系统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

此类物流提供者,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制造商,以及下游的销售商都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比较不同供应链的成本收益,为客户设计最佳物流方案,从而建立了快速反应、高质量和低成本的产品运送体系,实现了和客户“双赢”的目的。

港口是各种信息的交汇点,并且和货主及航运企业都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港口应积极鼓励和引导港口物流企业开展物流管理和咨询业务,提高港口物流水平,优化港口产业结构,增强港口综合竞争力。

仓储物流行业资本分析

一、外资物流巨头独资脚步愈走愈急

目前,世界上的物流巨头几乎都已经进入中国市场。

而物流巨头独资的脚步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正愈走愈急。

据业内传来的消息,ups单飞、联邦快递并购,接踵而来的外资快递巨头行动宣告中国快递市场合资时代的终结。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中国入世对快递物流业允许独资的承诺兑现,一些航空快递大公司在尽享航权开放所带来的航空网络开放优势外,也正加紧对中国地面服务网络的独立布控。

2006年,随着外资独资的国际多式联运企业正式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企业,中国物流业将迅速向国际运输“门到门”模式转变,过去割裂在道路运输、水运、空运、铁路运输业内的大小公司,将被全球级的多式联运企业整合在一起,以集装箱为媒介,把海、陆、空各种单一的传统运输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一种国际间的连贯运输,实现“门到门”运输。

而不适应这一趋势和管理要求的传统运输企业则将从2006年起被进一步边缘化。

在远洋航运领域,同样的变化也在出现。

据悉,世界班轮航运业两个最大的集团——伟大联盟和新世界联盟,已经同意从2006年起在主要贸易航线上进行合作。

据了解,包括日本邮船、赫伯罗特等班轮公司在内的伟大联盟(ga)和包括现代商船和美国总统班轮公司在内的新世界联盟(nwa),将于2006年初在欧洲和亚洲以及地中海航线上进行舱位互换。

双方还将在亚洲和美国东岸之间启动一种新的联合服务。

这两家联盟说,他们打算在未来进行更多的联合服务。

这两家联盟声称拥有世界上最现代化的船队和最多数量的后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尽管占有大约11.4%市场份额的铁行渣华退出了伟大联盟,比起占大约8.6%市场份额的西北联盟来,伟大联盟仍然将在亚欧航线上占支配地位。

在亚洲北美航线上,这两家联盟平分秋色,伟大联盟占了14%的市场份额,而新世界联盟占了15%的市场份额。

物流资源的全球整合浪潮也孕育着全球级物流枢纽的需求,而上海通过近年来航空港、深水港的强力建设,正牢牢把握住这一巨大机遇,迅速崛起为东北亚的航空、航运枢纽港。

而这也将相应带来道路运输业的巨大需求,据出席首届上海道路运输行业峰会的专家预测,到2010年,上海的货运吞吐量将达到10-12亿吨,其中道路货运将突破3.8亿吨,比2005年增加20%。

集装箱车将由目前的12000多辆(本市近10000辆,外地2000多辆)增加到14000辆,形成10家左右的重点企业。

离中国全面开放物流业将近一年,UPS(美国联合包裹公司)做出了号称进入中国市场16年来最重大的决定。

即出资1亿美元从中外运“赎身”,迈出中国独资第一步。

到2005年,其将获得中国最主要商业城市国际快递业务的独立经营权。

2004年12月2日,做了16年的业务合作伙伴的中外运与UPS共同发布消息称,中外运将向UPS移交23个主要城市的国际快递操作业务。

这23个主要城市业务的交接,不仅意味着UPS的国际快递业务触角将借助这些城市的辐射作用直接延伸到中国内地200多个城市,而且拉开了UPS在中国市场独资运作的序幕。

至此,跃跃欲试的“洋快递”,终于按捺不住“独步中国”的冲动。

尤其是随着中国快递开放大限——2005年12月11日的逐步临近,国际快递公司独资中国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强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