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常用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0171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常用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通信常用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通信常用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通信常用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通信常用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通信常用名词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通信常用名词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通信常用名词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通信常用名词解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通信常用名词解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通信常用名词解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通信常用名词解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通信常用名词解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通信常用名词解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通信常用名词解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通信常用名词解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通信常用名词解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常用名词解释.docx

《通信常用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常用名词解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信常用名词解释.docx

通信常用名词解释

频点:

频点是给固定频率的编号。

频率间隔都为200KHz。

这样就依照200KHz的频率间隔从890MHz、890。

2MHz、890.4MHz、890。

6MHz、890.8MHz、891MHz……915MHz分为125个无线频率段,并对每个频段进行编号,从1、2、3、4……125;这些对固定频率的编号就是我们所说的频点;反过来说:

频点是对固定频率的编号。

在GSM网络中我们用频点取代频率来指定收发信机组的发射频率.比如说:

指定一个载波的频点为3,就是说该载波将接受频率为890.4MHz的上行信号并以935.4MHz的频率发射信号

BCCH:

依据物理信道所传递的信息内容不同,将物理信道分为不同类的逻辑信道;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载点我们叫做主频,即BCCH;

用于发送话音、数据信息的频点我们叫做TCH频点,即TCH。

TX、RX:

在通信中:

TX:

transmit传送RX:

receive接收

在INTERFACE中:

查看WAN网卡的流量时RX为下行流量TX为上行流量

查看LAN网卡的流量时RX为上行流量TX为下行流量

射频:

无线电发射机通过天线能有效地发射至空间的电磁波的频率,统称为射频.若频率太低,发射的有效性很低,故习惯上所称的射频系指100千赫(KHz)以上的频率。

载波:

载波起运载信息作用的正弦波或周期性脉冲,叫做载波(或载频),随着信号波的变化,使载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作相应的变化。

直接序列扩频:

直接序列扩频(DirectSequenceSpreadSpectrum)工作方式,简称直扩方式(DS方式)。

就是用高速率的扩频序列在发射端扩展信号的频谱,而在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进行解扩,把展开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来的信号。

直接序列扩频方式是直接用伪噪声序列对载波进行调制,要传送的数据信息需要经过信道编码后,与伪噪声序列进行模2和生成复合码去调制载波。

Sequence[’siːkw(ə)ns]

∙n.[数][计]序列;顺序;续发事件

∙vt。

按顺序排好

 

spectrum[’spektrəm]

∙n.光谱;频谱;范围;余象

OMC(operations&maintenancecenter):

操作维护中心(OMC):

操作维护系统中的各功能实体。

依据厂家的实现方式可分为无线子系统的操作维护中心(OMC—R)和交换子系统的操作维护中心(OMC—S)。

与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访问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设备识别寄存器(EIR)、认证中心(AUC)等功能单元总体结构组成GSM系统。

AUC(AuthenticationCenter)鉴权中心

  是一个管理与移动台相关的鉴权信息的功能实体.

  AUC能完成对移动用户的鉴权,存储移动用户的鉴权参数,并能根据MSC/VLR的请求产生、传送相应的鉴权参数。

  当GSM用户漫游到CDMA网络或CDMA用户漫游到GSM网络时,ZXC10—FLR/AUC提供相应的移动管理功能、语音呼叫业务/补充业务、短消息业务、数据业务,以及网络具有的所有基本功能和某些特殊功能。

干接点:

干接点(DryContact),相对于湿接点而言,也被称之为干触点,是一种无源开关,具有闭合和断开的两种状态,两个接触点之间没有极性,可以互换;

常见的干接点信号有:

各种开关,如限位开关、行程开关、脚踏开关、旋转开关、温度开关、液位开关等;

各种按键;

各种传感器的输出,如:

环境动力监控中的传感器、水浸传感器、火灾报警传感器、玻璃破碎、振动、烟雾和凝结传感器;

继电器、干簧管的输出;

湿接点(WetContact),相对于干接点而言,也被称之为湿触点,是一种有源开关,具有有电和无电的两种状态,两个接点之间有极性,不能反接。

工业控制上,常用的湿接点的电压范围是DC0~30V,比较标准的是DC24V;AC110~220V的输出也可以是湿接点,尽管这样做比较少;在工业控制领域中,采用干接点要远远多于湿接点,这是因为干接点没有极性带来的优点:

随便接入,降低工程成本和工程人员要求,提高工程速度

处理干接点开关量数量多

连接干接点的导线接入容易,接口容易统一

MME(mobilitymanagemententity):

  

MME是3GPP协议LTE接入网络的关键控制节点,它负责空闲模式的UE(UserEquipment)的定位,传呼过程,包括中继。

它涉及到bearer激活/关闭过程,并且当一个UE初始化并且连接到时为这个UE选择一个SGW(ServingGateWay)。

通过和HSS交互认证一个用户,为一个用户分配一个临时ID。

MME同时支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拦截、监听.MME为2G/3G接入网络提供了控制函数接口,通过S3接口。

为漫游UEs,面向HSS同样提供了S6a接口.

SGW(ServingGateWay):

信令网关

  连接NO。

7信令网与IP网的设备,主要完成传统的PSTN/ISDN/PLMN侧的七号信令与3GPPR4网络侧IP信令的传输层信令转换。

  另也做S—GW:

SGSN服务器。

  3GPP研究PS域引入软件换技术,在2000年提出两种方案,之一即是将SGSN节点分离成SGSN服务器(S—GW)和PS媒体网关(PS-GW)。

S—GW提供面向E—UTRAN的接口。

S-GW和PS—GW的功能和位置对应于现有GPRS网络构架中的SGSN的用户面和GGSN。

EPC:

  移动核心网演进EPC(EvolvedPacketCore),4G的核心网。

EPC架构3大特点:

基于扁平化网络,控制承载分离,ALLIP承载。

载扇:

 载扇是指一个基站支持的的频点个数与覆盖天线方向数的乘积,例如"四载三扇"的基站共有4×3=12个载扇.采用基站识别码或全球小区识别进行标识的无线覆盖区域叫做小区,如果采用全向天线结构时,小区即为基站区。

  其实是一个扇区,对一个定向站而言,一个基站可以是一个扇区,也可以是2个,更多可以开到6扇区等,但是常见为3扇区较多,而每个扇区可以开一个频点,也可以开6个甚至更多,主要根据话务量需要,一般一个扇区要配置一个BCCH,至少一个SDCCH和6个TCH,也可以配置一个BCCH,X个SDCCH和10XTCH,一般SDCCH=TCH/8。

也要根据SDCCH和TCH的话务量和拥塞程度。

FE:

FE是FastEthernet的缩写,代表快速以太网,指的是百兆,速率是100Mbit/s.GE是GigabitEthernet的缩写,代表千兆以太网,速率是1000Mbit/s。

从速率方面进行比较,1个GE等于10个FE。

但是,GE单板的汇聚比为64:

1,如果要完成64:

1的汇聚比,总的接入容量不能超过1000M。

3GPP:

 The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3GPP)。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3GPP的目标是实现由2G网络到3G网络的平滑过渡,保证未来技术的后向兼容性,支持轻松建网及系统间的漫游和兼容性。

其职能:

3GPP主要是制订以GSM核心网为基础,UTRA(FDD为W-CDMA技术,TDD为TD-CDMA技术)为无线接口的第三代技术规范.

Abisinterface:

Abis接口定义为基站子系统的两个功能实体BSC(基站控制器)和BTS(基站收发信台)之间的通信接口,用于BTS与BSC之间的远端互连方式,该接口支持所有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并支持对BTS无线设备的控制和无线频率的分配.

Abis接口为私有接口,即BTS和BSC的协议可以根据各设备商自行规定。

E1:

欧洲的30路脉码调制PCM简称E1,速率是2.048Mbit/s。

我国采用的是欧洲的E1标准。

E1的一个时分复用帧(其长度T=125us即取样周期125微秒)共划分为32相等的时隙,时隙的编号为CH0~CH31。

其中时隙CH0用作帧同步用,时隙CH16用来传送信令,剩下CH1~CH15和CH17~CH31共30个时隙用作30个话路.每个时隙传送8bit,因此共用256bit.每秒传送8000个帧,因此PCM一次群E1的数据率就是2。

048Mbit/s。

EDGE:

EDGE是英文EnhancedDataRateforGSMEvolution的缩写,即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

EDGE是一种从GSM到3G的过渡技术,它主要是在GSM系统中采用了一种新的调制方法,即最先进的多时隙操作和8PSK调制技术。

由于8PSK可将现有GSM网络采用的GMSK调制技术的符号携带信息空间从1扩展到3,从而使每个符号所包含的信息是原来的3倍。

之所以称EDGE为GPRS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过渡性技术方案(GPRS俗称2。

5G,EDGE俗称2。

75G.,3G就不用多说了吧),主要原因是这种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GSM资源.因为它除了采用现有的GSM频率外,同时还利用了大部分现有的GSM设备,而只需对网络软件及硬件做一些较小的改动,就能够使运营商向移动用户提供诸如互联网浏览、视频电话会议和高速电子邮件传输等无线多媒体服务,即在第三代移动网络商业化之前提前为用户提供个人多媒体通信业务。

由于EDGE是一种介于现有的第二代移动网络与第三代移动网络之间的过渡技术,比"二代半"技术GPRS更加优良,因此也有人称它为”2.75代”技术.EDGE还能够与以后的WCDMA制式共存,这也正是其所具有的弹性优势。

EDGE技术主要影响现有GSM网络的无线访问部分,即收发基站(BTS)和GSM中的基站控制器(BSC),而对基于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应用和接口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因此,网络运营商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无线网络设备,只需少量的投资就可以部署EDGE,并且通过移动交换中心(MSC)和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还可以保留使用现有的网络接口.事实上,EDGE改进了这些现有GSM应用的性能和效率并且为将来的宽带服务提供了可能。

EDGE技术有效地提高了GPRS信道编码效率及其高速移动数据标准,它的最高速率可达384kbit/s,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网络投资,可以充分满足未来无线多媒体应用的带宽需求.从长远观点看,它将会逐步取代GPRS成为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接近的一项技术。

GPRS:

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的简称,它是GSM移动电话用户可用的一种移动数据业务。

GPRS可说是GSM的延续。

GPRS和以往连续在频道传输的方式不同,是以封包(Packet)式来传输,因此使用者所负担的费用是以其传输资料单位计算,并非使用其整个频道,理论上较为便宜。

GPRS的传输速率可提升至56甚至114Kbps。

GPRS经常被描述成“2.5G”,也就是说这项技术位于第二代(2G)和第三代(3G)移动通讯技术之间。

它通过利用GSM网络中未使用的TDMA信道,提供中速的数据传递。

GPRS突破了GSM网只能提供电路交换的思维方式,只通过增加相应的功能实体和对现有的基站系统进行部分改造来实现分组交换,这种改造的投入相对来说并不大,但得到的用户数据速率却相当可观.而且,因为不再需要现行无线应用所需要的中介转换器,所以连接及传输都会更方便容易.如此,使用者既可联机上网,参加视讯会议等互动传播,而且在同一个视讯网络上(VRN)的使用者,甚至可以无需通过拨号上网,而持续与网络连接.GPRS分组交换的通信方式在分组交换的通信方式中,数据被分成一定长度的包(分组),每个包的前面有一个分组头(其中的地址标志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处).数据传送之前并不需要预先分配信道,建立连接。

而是在每一个数据包到达时,根据数据报头中的信息(如目的地址),临时寻找一个可用的信道资源将该数据报发送出去。

在这种传送方式中,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方同信道之间没有固定的占用关系,信道资源可以看作是由所有的用户共享使用。

由于数据业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表现出一种突发性的业务特点,对信道带宽的需求变化较大,因此采用分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将能够更好地利用信道资源。

例如一个进行WWW浏览的用户,大部分时间处于浏览状态,而真正用于数据传送的时间只占很小比例.这种情况下若采用固定占用信道的方式,将会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

 

ESD:

ESD(Electro-Static['stætɪk]discharge)的意思是“静电释放”。

ESD是20世纪中期以来形成的以研究静电的产生、危害及静电防护等的学科。

因此,国际上习惯将用于静电防护的器材统称为ESD,中文名称为静电阻抗器。

E—UTRA:

E-UTRA(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tə'restrɪəl]RadioAccess,演进的UMTS陆面无线接入),属于3GPPLTE的空中接口,目前是3GPP的第八版本。

与HSPA不同的是,LTE的E—UTRA系一全新的系统,绝不相容于W—CDMA。

它提供了更高的传输速率,低延迟和最佳化数据包的能力,他用OFDMA无线接入给下行连接,用SC—FDMA给上行连接。

EVDO:

EVDO(EV—DO)实际上是三个单词的缩写:

Evolution(演进)、DataOnly.其全称为:

CDMA20001xEV-DO,是CDMA20001x演进(3G)的一条路径的一个阶段。

这一路径有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叫1xEV-DO,即“DataOnly”,它可以使运营商利用一个与IS—95或CDMA2000相同频宽的CDMA载频就可实现高达2。

4Mbps的前向数据传输速率,目前已被国际电联ITU接纳为国际3G标准,并已具备商用化条件。

第二阶段叫1xEV—DV。

1xEV—DV意为“DataandVoice”,它可以在一个CDMA载频上同时支持话音和数据。

GERAN:

GERAN:

全称GSMEDGERadioAccessNetwork.理论上应用GPRS技术用户最高可达到160kbit/s的速率,但目前市场上的GPRS手机终端一般采用3+1时隙,每个用户实际仅能达到40kbit/s的速率。

GPRS的多时隙操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由于GPRS仍然采用与GSM相同的GMSK的调制方式,无法达到3G要求的384kbit/s数据速率的广域覆盖和大约2Mbit/s数据速率的局域覆盖,因此有必要采用更为先进的通信和信号处理技术,以进一步扩大GSM系统的容量。

为此,ETSI已决定发展增强数据速率的GSM演进方案EDGE作为GSM未来的演进方向和通往3G的一个重要桥梁。

GERAN是GSM/EDGE无线接入网,它采用了EDGE的无线传输技术,网络组成与GPRS相同.EDGE的目的是为了在现有蜂窝系统中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

EDGE采用多电平调制方式—-8-PSK调制以提供更高的比特率和频谱效率,同时在低数据速率的情况下也使用GMSK调制方式从而保证了网络设备的兼容性.上述两种调制方式的符号率都是271kbit/s,每时隙的总比特率分别为22.8kbit/s(GMSK)和69.2kbit/s(8-PSK)。

8-PSK用于用户的数据信道,GMSK调制用于GPRS的200kHz载波上的所有控制信道。

GERAN是GSM/EDGE的无线接入部分,包括机站(basestations)和机站控制器(basestationcontrollers)以及它们的接口(Ater接口、Abis接口、A接口等)

  一个移动运营商的网络由多个GERANs组成,在UMTS/GSM的网络中则和UTRAN组合。

  不包含EDGE的GERAN的网络就是GRAN,

  不包含GSM的GERAN的网络就是ERAN。

HLR:

HLR(HomeLocationRegister):

归属位置寄存器

HLR负责移动用户管理的数据库。

存储所管辖用户的签约数据及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可为至某MS的呼叫提供路由信息。

  存放原始用户信息;

  根据访问的VLR,记录用户所在MSC/VLR。

HLR寄存用户的鉴约信息,如补充业务、鉴权参数,此外还有MS的位置信息和IMSI,ISDN码等.AUC与HLR相连,是向HLR提供出于安全原因而使用的鉴权参数和密钥,即三参数组(2G网络)或者五元组(3G网络)。

Iub接口:

Iub接口是RNC和NodeB之间的逻辑接口,完成RNC和NodeB之间的用户数据传送、用户数据及信令的处理和NodeB逻辑上的O&M等。

它是一个标准接口,允许不同厂家的互联.

  功能:

管理Iub接口的传输资源、NodeB逻辑操作维护、传输操作维护信令、系统信息管理、专用信道控制、公共信道控制和定时以及同步管理.

 MediaGateWay媒体网关,主要功能是提供承载控制和传输资源.

  mgw还具有媒体处理设备(如码型变换器、回声消除器、会议桥等),执行媒体转换和帧协议转换。

MIMO:

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系统是一项运用于802.11n的核心技术。

802.11n是IEEE继802。

11b\a\g后全新的无线局域网技术,速度可达600Mbps.同时,专有MIMO技术可改进已有802。

11a/b/g网络的性能。

该技术最早是由Marconi于1908年提出的,它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

根据收发两端天线数量,相对于普通的SISO(Single-InputSingle-Output)系统,MIMO还可以包括SIMO(Single—InputMulti-ple—Output)系统和MISO(Multiple—InputSingle-Output)系统。

MIMO表示多输入多输出。

读/maimo/或/mimo/,通常美国人读前者,英国人读后者,国际上研究这一领域的专家较多的都读/maimo/.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中被广泛采用,例如IEEE802.16e(Wimax),长期演进(LTE)。

在新一代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中,通常用于IEEE802。

11n,但也可以用于其他802。

11技术。

MIMO有时被称作空间分集,因为它使用多空间通道传送和接收数据。

只有站点(移动设备)或接入点(AP)支持MIMO时才能部署MIMO.

MIMO技术的应用,使空间成为一种可以用于提高性能的资源,并能够增加无线系统的覆盖范围。

  无线电发送的信号被反射时,会产生多份信号.每份信号都是一个空间流。

使用单输入单输出(SISO)的系统一次只能发送或接收一个空间流.MIMO允许多个天线同时发送和接收多个空间流,并能够区分发往或来自不同空间方位的信号。

多天线系统的应用,使得多达min(Nt,Nr)的并行数据流可以同时传送。

同时,在发送端或接收端采用多天线,可以显著克服信道的衰落,降低误码率。

一般的,分集增益可以高达Nt*Nr。

利用MIMO技术可以提高信道的容量,同时也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

前者是利用MIMO信道提供的空间复用增益,后者是利用MIMO信道提供的空间分集增益.实现空间复用增益的算法主要有贝尔实验室的BLAST算法、ZF(zero—forcing,迫零)算法、MMSE(minimummeansquareerror,最小均方差)算法、ML(maximumlikelihood,最大似然)算法。

ML算法具有很好的译码性能,但是复杂度比较大,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无线通信不能满足要求。

ZF算法简单容易实现,但是对信道的信噪比要求较高。

性能和复杂度最优的就是BLAST算法。

该算法实际上是使用ZF算法加上干扰删除技术得出的.目前MIMO技术领域另一个研究热点就是空时编码。

常见的空时码有空时块码、空时格码。

空时码的主要思想是利用空间和时间上的编码实现一定的空间分集和时间分集,从而降低信道误码率.

 

OFDMA:

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是无线通讯系统的标准,是一种多址技术。

WiMax,LTE,都支持OFDMA。

  OFDMA多址接入系统将传输带宽划分成正交的互不重叠的一系列子载波集,将不同的子载波集分配给不同的用户实现多址.OFDMA系统可动态地把可用带宽资源分配给需要的用户,很容易实现系统资源的优化利用。

由于不同用户占用互不重叠的子载波集,在理想同步情况下,系统无多户间干扰,即无多址干扰(MAI)。

OFDMA方案可以看作将总资源(时间、带宽)在频率上进行分割,实现多用户接人。

orthogonal[ɔː'θɒg(ə)n(ə)l]

∙adj.[数]正交的;直角的

∙n。

正交直线

 

PLMN:

PLMN(PublicLandMobile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由政府或它所批准的经营者,为公众提供陆地移动通信业务目的而建立和经营的网络.该网路必须与公众交换电话网(PSTN)互连,形成整个地区或国家规模的通信网.PLMN=MCC+MNC,例如中国移动的PLMN为46000,中国联通的PLMN为46001。

  公众陆地移动电话网(PLMN)是一个无线通讯系统,趋向于面向陆地上的例如交通工具或步行中的移动用户。

这样的系统可以是独立的,但常常和固定电话系统如公用交换电话网络(PSTN)连接起来.然而,移动和便携的因特网用户也越来越普及.一个理想的PLMN系统提供给移动和便携用户和固定网络相当的服务,这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区域是一个特殊的挑战,因为基站会难以被找到和维持。

在都市的环境中有很多的障碍,像是建筑物,和各种射频都能引起杂音和干扰的辐射。

大多数的系统今天使用数字技术而不是过去的模拟技术.这一个过渡已经改善了通信质量和可靠度,但是现在还没有达到完美的地步.

PSTN:

所谓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PublicSwitchTelephoneNetwork),即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话网。

众所周知,PSTN是一种以模拟技术为基础的电路交换网络。

在众多的广域网互连技术中,通过PSTN进行互连所要求的通信费用最低,但其数据传输质量及传输速度也最差,同时PSTN的网络资源利用率也比较低。

  通过PSTN可以实现的访问:

-拨号上Internet/Intranet/LAN;

—两个或多个LAN之间的网络互连;

 -和其它广域网技术的互连尽管PSTN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是一种仍不可替代的联网介质(技术)。

特别是Bellcore发明的建立在PSTN基础之上的xDSL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拓展了PSTN的发展和应用空间,使得联网速度可达9Mbps~52Mbps之间。

RNC:

RNC(RNC,RadioNetworkController),即无线网络控制器是新兴3G网络的一个关键网元。

它是接入网的组成部分,用于提供移动性管理、呼叫处理、链接管理和切换机制。

SC—FDMA:

SC—FDMA(Single—carrier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单载波分频多工),是LTE的上行链路的主流多址.SC—FDMA的基本形式可以看作与QAM调制等价,它每次发送一个符号的工作方式与时分多址(TDMA)系统(如GSM)类似。

  3GPP定义的LTE空中接口,在下行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技术,在上行采用的就是这个单载频频分多址(SC—FDMA)技术。

 

 SC—FDMA是单波载(Single—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