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大纲日本社会与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x
《复习大纲日本社会与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大纲日本社会与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两次大致相同–一般送食品、饮料、点心、较高级的清酒、威士忌,咖啡,茶叶、当地的名优特产等。
7、每年送一样的,收礼人也会很高兴,千万不要变化无常,反差很大,无缘无故变得特别低档,费解或不快
8、对方家里有丧事—全年不送。
信函礼仪
1、邮票不能倒贴—代表绝交
斜贴—代表亲吻
2、吊唁的信不能用双层信封,丧事不绝,祸不单行,花纹信封,背面写不写发信日期,因为不值得纪念。
3、信封要竖写,折叠信时要注意,不要将收信人的名字头朝下,因为那意味着倒霉之事临头。
拜访礼仪
1、事先最好预约,没预约要提前2、30分钟打电话告知对方。
2、对对方递过来的名片要双手接、仔细看
3、喝对方请你喝的饮料或茶水一定要喝完
4、告辞时主人一定会挽留,千万不能当真。
身势礼仪:
对外国人犯的语言错误—不足为奇、有时觉得可笑,不会反感,甚至愿意纠正。
对外国人犯的举止错误—完全不符合日本人的习惯,弄不清这些行为的真实意图—感到不快,恐惧,内心极其反感。
例:
被拍肩膀、自己的名片被揉搓、掰手指出响
课堂练习:
(答案已在课堂上讲过,请看笔记)
1、参加葬礼时给的钱当中,以下哪一个是不合适的?
!
A、混入旧的钞票
B、全部用新钞票
C、放入不同种类的钞票
D、放入奇数的钞票
2、一般到人家拜访,正是要敲几下门才合适?
A、4下
B、3下
C、2下
D、1下
二、日本之怪(日本特有的社会现象)简述题
和尚可以谈恋爱
姓名牌子挂门外
冬季大腿露在外
天皇门前卧乞丐
进口果菜廉价卖
抢过马路跑得快
地铁车票无人卖
硕果累累人不吃
白发老头出租开
服务下跪来接待
每天五点都敲钟
公厕私厕都没味
男女都要搽香水
人人都要有名牌
手动门很少见
会飞的蟑螂很恐怖
再堵也不按喇叭
有事立刻戴口罩
人人不喝白开水
家家户户拉窗帘
吃饭购物排长队
街上无人吃东西
不会吃瓜子
看不到黄土
T恤印有美国国旗
猫狗都是家庭成员野猫
手工制品超贵—刀,剪子
甜瓜做咸菜
人人都和乌龙茶
不喝白开水
痴汉
人人都有手帐
虐童
到处都有乌鸦
午饭凉吃
鸡毛蒜皮上新闻
全国天气都一样
三、日本人的性格特征论述题
v复杂的两极化特征,:
极端的自尊排外,另一方面又特别崇拜强者.
典型的混合型特征:
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
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
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
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
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
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
既勇敢而又怯懦;
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四、日本民族的国民性简述题
(一)强烈的集团意识
v集团意识产生的原因:
v1、起源于其稻作文化
v2、传统的家族制度
v集团意识的心理特征:
v1、强烈的依赖心理
v2、内外有别
(二)强烈的序列意识和等级观念
v重视“纵式”关系
v把人、社会集团、国家等一切事物想象成一个序列
v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对权威有极大的敬畏和服从
(三)自卑感与优越感并存的心理特征
v历史上的体现
v侵略战争中的体现
v当今外交中的体现
(四)精神至上信念和对天皇的崇拜
v精神至上的原则,追求精神的超越
v天皇是日本的象征,使日本国民的象征,是日本宗教生活的中心,是超宗教的信仰对象
五、日本的饮食文化填空选择题
•生鱼片(刺身)さしみ
–起源:
又称鱼生,是以新鲜的鱼贝类生切成片,蘸调味料食用的食物总称。
起源于中国,后传至日本、朝鲜半岛等地
典型的日本菜肴。
有鱼形生鱼片、冷鲜鱼片、拍松的鱼肉等。
刺身の妻:
可有可无的东西,无用的陪衬。
怀石料理(懐石料理かいせきりょうり)
在日本茶道中,主人请客人品尝的饭菜。
现已不限于茶道,成为日本常见的菜色。
借用怀石其名体现了茶道与禅宗简朴,撙节的共性。
–品茶前请客人用的简单饭菜。
特征为简单、美观、有时鲜菜肴的滋味。
——《日汉大词典》
六、花道填空选择题
•花道又有华道、生花、活花、插花等多种称谓。
花道简史
•与神道的关系
•公元538年出现供花
•8世纪出现早起插花活动
•12-14世纪出现花会
•15世纪出现生花
•—日本花道的开山祖师:
池坊专庆
•16世纪京都六角堂顶法寺
--池坊专应撰写了日本花道史上第一部理论专著《池坊专应口述》
•17、18世纪出现了抛入花:
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其他插花流派:
青山御流、源氏流、小原流、千家新流、宏道流、松月堂流、美笑流、花山流、草月流、远州流、石州流、相阿弥流…
常见模式
•立花
•生花
•投入花
•盛花
•自由花
七、日本的养性文化论述题
1、茶道宗旨:
和敬清寂(わけいせいじゃく):
(表现茶道精神的禅语。
“和”、“敬”指主客之间的心境,“清”、“寂”指茶室和茶器)。
一期一会(いちごいちえ0-②):
一生仅此一会(的茶道精神)。
茶道在授艺时,师傅要求徒弟抱着一生中仅与面前的客人相遇一次的心情去真诚招待客人。
——日汉词典。
//‘这种‘一期一会‘的观念,实质上就是佛教‘无常‘观的体现。
佛教的无常观督促人们重视一分一秒,认真对待一时一事。
当茶事举行时,主客均极为珍视,彼此怀着‘一生一次‘的信念,体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间转瞬即逝,并由此产生共鸣。
于是与会者感到彼此紧紧相连,产生一种互相依存的感觉和生命的充实感。
——XX知道)、人人平等(日本有一句格言:
“茶室中人人平等。
”从前,把象征阶级和地位的东西留在茶室外,武士的宝剑、佩刀、珠宝等都不能带进茶室。
现在虽不强调这些,但进茶室不能交头接耳,因为茶会必须保持“和谐、尊重、纯净、安宁”的环境。
)
2、日本茶道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能阿弥、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
能阿弥是室町时代幕府将军的文化侍从,正是因为他的作用促使当时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政将宗教入茶道,使日本的茶道真正走上“茶道”之路。
一扫当时斗茶的奢靡之风。
茶道的创始人叫村田珠光(1422-1502),是一个和尚,因贪睡而与茶结缘。
所说,他在饮茶中悟出妙道,提出把“谨敬清寂”作为茶冖的根本指导思想,把清淡简朴的审美观点应用在茶礼仪之中,流行起一种重视简朴幽玄精神,称作“佗茶”的饮茶方式。
他的弟子武野昭鸥则主张“正直谨慎不奢华”的茶风,在发展日本的茶道方面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至桃山,土界市豪商出身的千利休(1521-1591年)作为武野的弟子,曾做过丰臣秀吉的茶人,是他最后完成了日本茶道的理论、规则、程序。
千利休深受禅宗的影响,将茶道的宗旨由“谨敬清寂”改为“和敬清寂”,进一步将佛教禅宗的思想注入茶道,提出“禅茶一味”、“茶即禅”的观点,把“幽”、“寂”(认为其本质是简朴、和敬及闲寂)作为茶道的精神,最终完成了日本茶道的体系。
3、露地的由来。
日本茶室津筑由茶室本身、水屋,门廊和连接门廊和茶室的雨道(露地)组成,因其外形与日本农家的草庵相同,且只使用土、砂、木、竹、麦千等材料外表亦不加任何修饰而又有“茅屋”、“空之屋”等称呼。
日本茶室包括许多特有的构造如壁龛,须跪行而入的小入口及“墙底窗”,不对称的结构体系等,这些独特的设计手法也都有各自深刻的禅意。
冈仓天心曾在《茶之书》一书中说:
“茶室的简朴单纯是模仿禅院的结果。
”并这样解释壁龛的由来:
“禅院讲堂里除了祭坛后面的中央神龛以外,别无他物,神龛里是禅宗创始人菩提达摩的像或由禅宗的两位最早的祖师迦叶和阿难陪伴着的释伽牟尼像,祭坛下有为纪念这些圣人对禅所做的伟大贡献而奉献的花和香。
”“禅宗的讲堂中的祭坛是日本式房屋中为陶冶客人们而设置绘画和鲜花的神圣地方—壁龛的原型”,这一解释和壁龛作为茶室中规格最高之部分这一事实十分吻合。
人们进入茶室后,首先要跪在壁龛前行最高的礼,拜读挂在壁龛里的禅宗墨迹,观赏茶花。
茶室中非跪行不能进入的小入口也许是世界上建筑史上最罕见的设计了,相传在利休之前,茶室入口仍是普通的日式拉门,利休在发现渔船上船仓很小,人们进出只能躬腰曲膝后得到了启发,而后将茶室入口改为跪行而入的小入口,尺寸高约73cm,宽约70cm,做入口的木板亦不得为整块,规定为用两块半的旧木板拼成。
内侧有横框,钉子帽要露在外面不得加以掩饰,这样的尺度使不论何人进入茶室前,都必须膝行而入。
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来体验无我的谦卑。
茶室的外观和内部的构造都力求表现“不对称”美,这种审美观亦是具有禅宗色彩的道教理想所结出的果实。
道教和禅的哲学动力本质强调追求完美的过程超过强调完美本身,并认为真正的美只能通过从精神上完善那些不完善的事物才能得到,因此有意地避免用对称来表达完美和重复。
可以说,茶室里永远避免重复。
这也体现出禅宗里“无常”的思想。
在无限变化的时空中,所有人事间的交会都是绝无仅有的特殊存在,因此茶道中讲究“一期一会”。
这也使茶室成为暂时的建筑,有其固定的年限。
从这个意义上讲,茶室的身体本身仅是荒野里的一间小屋,一个用长在周围的野草扎起来的简易避难所,这些野草随时都会因为被松绑而回到原来的荒野里去,茶室中的无常由茅草屋顶,纤细脆弱的支柱、没有份量的竹子来支撑,由表面上漫不经心地选择的平凡材料来表现。
茶室中的永恒仅存在于精神之中,这种精神具体到这个简单的环境中,用自己精美的微光来美化周围的一切。
这祥美妙的意境首先需要柔和的光线,而室内的色彩也必须淡雅。
因此,看似粗陋的茶室窗户,加上小天窗,使光线可从各个角度射进来。
为表现互相的美感,茶室窗户的构造极具特色分为“墙底窗”和“连子窗”两种。
“墙底窗,源于日本农家,由于茶室的墙壁由砂掺土掺稻秸抹成,内部须有一个由竹棍,叶茎组成的固定架作为墙底。
因此于抹灰时,故意留下一部分,称为“墙底窗”。
另一种“连子窗”的原型由木条做成被导入茶室后改用竹棍为材料,比墙底窗可开得大一些。
用于茶室的大面积采光。
窗户的大小和形状也尽量避免重复,因此茶室中的窗户大小不一,高矮不齐。
另外,面积越小的茶室窗户开得越多,这是为了给人一种开阔感。
同时体现“将大化小,将小化大,力求中和”的茶道精神。
室内外质朴淡稚的色彩需要从天顶到地板的所有材料都现出其纯净的本色,这使茶室的天棚和地基也都与众不同,茶室的天棚由树叶竹片做成,并设计得有高有低,高顶棚的下面是客人坐的地方,低顶棚的下面是主人点茶之处,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有的茶室还直接科用房顶的内侧,不加顶棚,更增添了简素质朴的风格。
茶室的基础为追求安定感,亦有别于一般日式建筑为利于建筑本身通风而将整个建筑体略为架高的做法。
茶室基地采用全着地建筑法,在条室底部的四周逐一塞上石头,或在石头上加一根竹子或一块木板以便于房体透气。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采用的石头要求用自然石,不加切磨。
茶室建筑本身毕竟只是浊世中的一方净土,但这方净土怎能立于浊世之中又超然其外呢。
这里不能不提到茶室外的露地和中门。
《南方录》中说道:
“在露地时,主人的第一动作是打水,客人的第一个动作是用水洗手。
这是露地、草庵的根本。
可以把这里看作是所有步入此处的人互相除去世间之尘而设的洗手钵也。
”《禅茶录》中则这样写:
“露,训读为表现,地云为心,意为表现个性。
割断一切烦恼之绪,现出真实的本性,故称作露地。
一本性的道场,基于此意,取名为露地,露地也是茶室的别名也。
”由此意而建造的“露地”是飞向宗教性自由境地的场所,只有进入露地才能脱离尘世。
茶室创始人干利休也正是试图以茶汤的形式从世俗性的世间超脱出来、这一世俗亦被称为火宅和污浊。
踏上露地即意味着与外界中断联系的第一步。
踱步于露地上的人,当他踏着一块块排列着的奇形怪状的踏脚石,走在常青树的幽暗中,地上是干枯的松针,身边有披着青苔的石灯笼,一定会油然而生超凡脱俗的意境。
身居闹市的人也会产生远离文明的尘嚣而悠然林中之感,这种安宁与单纯的效果正是露地的本意。
走出露地来到中门时,眼前的中门既不牢固又不奢侈。
怎样解释这道门呢?
假如门是保护自我世界之物的话,那么,门外皆属敌人,然而,露地的门只是小巧的栅栏,说它是门也只能是个形式,作为露地的门打破了门需隔绝内外的观念,栅栏门,既简单地打开。
又可从容地窥见里面的动静,因此,栅栏门只是为表现出门内外侧的不同层次,其外侧虽同时还处在同一露地的延长线上。
但以栅栏为界,让人感受到了由此划分出的不同世界,这正是《法华经》中“出之三界火宅,坐之露地”的一种尝试。
4、茶道的程序----茶道的程序简单复习即可
参考中国茶道
净手,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
“烫杯温壶”是将沸水倾入茶具中,洁具提温。
“马龙入宫”:
将乌龙茶放入茶壶。
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又迅速倒出。
冲泡:
沸水再次入壶,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春风拂面”:
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
封壶:
盖上壶盖,用沸水遍浇壶身。
分杯:
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壶”:
将壶中茶汤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壶:
将茶汤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
奉茶:
以茶奉客。
闻香:
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品茗:
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