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0725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docx

广东中考语文备考

 

2018年广东中考

立足考题发现规律优化方法

 

2017.11·广州

基础部分

(一)古诗文默写(10分)

【立足考题】

考试内容和要求:

默写本大纲规定的古代诗歌及文言课文的名句。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1

《论语》1

《论语》1

《诗·蒹葭》1

《生于忧患》1

2

《过故人庄》2

《木兰诗》1

《观沧海》1

《次北固山下》2

3

《陋室铭》2

《渔家傲•秋思》2

《桃花源记》2

《破阵子》1

4

《江城子》1

《酬乐天》2分

《山坡羊·潼》2

《归园田居》2

(新)

5

《雁门太守》4

《钱塘湖》4

《终南别业》4(新)

《闻王昌龄》4

【优化方法】

由背诵默写教学转向赏析教学。

主要是字词赏析,名句赏析,手法赏析,等等。

1.归类法。

把从未考过的篇目分类,绝句类、律诗类和词曲类;

2.解字法。

把诗词曲等句子中包含有形近字,专门找出来,进行解释。

如“蒹葭苍苍”(茂盛)和“以观沧海”(水名)

3.圈点法。

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出来;特别是把默写时出现的错字圈出来,复习时有意识重点强记,减少重复出错。

(二)拼音写词(4分)

【立足考题】

题号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1

荣膺

健忘

倔强

妖娆

崎岖

2

鄙夷

拮据

踌躇

迁徙

和煦

3

妇孺皆知

忍俊不禁

销声匿迹

相形见绌

因地制宜

4

在劫难逃

鳞次栉比

无与伦比

迫不及待

根深蒂固

【优化方法】

(1)整理分类——

妖娆、憔悴、祈祷、怂恿、踌躇、尴尬、嫉妒、怜悯、峥嵘

(2)整理分类——

骇人听闻、锲而不舍、眼花缭乱、张皇失措、微不足道、巧妙绝伦、

销声匿迹、无动于衷、广袤无垠、莫衷一是、孤陋寡闻、恪尽职守、

 

【教学建议】

(1)词不离句。

各篇课文精选出含有重要动词、形容词和成语的句子,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读熟句子,熟记关键词语的音形义。

(2)写比读重要。

本人比较提倡周末作业多做一些“抄写型”作业,建议利用周末布置学生把精选出来的含重点词语的句子按单元抄写在本子上,一周抄三个单元,10周左右可以完成。

(3)课前报写。

课前3分钟黄金时间实行报写,每次10-15个。

学生自改,把写错的词语在书上圈起来。

 

(三)词语运用(3分)

【立足考题】

一、(2017年广东)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是班长,有工作经验,也非常乐意为同学们服务,担任这项工作是相宜的。

B.我们原打算天黑前赶回县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使我们在这个小山村滞留了一夜。

C.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一座恢宏的艺术宫殿。

D.“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二、(2016年广东)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奶奶刚才还有说有笑,突然收敛起笑容,我们一脸茫然,不知哪儿冒犯了她。

B.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C.英语老师非常幽默,把语法讲得惟妙惟肖,让同学们觉得轻松,记得牢固。

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优化方法】

教学建议:

把六册教材常考的成语进行分类积累

参考思而优2018《中考突破》早读小册子

(一)初中课内必考成语

初中课内精选成语及用法含义

七年级上册

1.各得其所: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2.不求甚解: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现多含贬义。

8.随声附和:

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七年级下册

11.锋芒毕露:

锋:

刀锋;芒:

枪头,矛尖。

毕:

都,完全,全部;露:

暴露。

形容人锐气才华全都显露出来。

也比喻人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

12.家喻户晓:

喻:

明白;晓:

知道。

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22.进退维谷:

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形容进退两难。

(二)初中课外常用易错成语

(一)望文生义型

成语

常用用法

不可理喻

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水落石出

事情的真相已经弄清,不表示“追求正确答案或道理”。

轻歌曼舞

轻松愉快的音乐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曼”不作“慢”,不是“缓慢”的意思。

安之若素

遇到不顺利的或异常的情况,仍像平常一样,心情平静地对待,不能表示“心里安稳”。

(二)褒贬颠倒型

成语

常用用法

亦步亦趋

原意是说别人慢走跟着慢走,别人快走跟着快走。

比喻缺乏主见,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贬义。

不能表示“紧跟潮流”。

炙手可热

炙:

烤,烧。

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

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用于有权势者,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淋漓尽致

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得充分、详尽。

不能理解为被批驳得“体无完肤”。

 

(四)病句辨析(3分)

【立足考题】

(2017年)B.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将“交往”改为“交流”)

病因:

搭配不当,删掉“模式”。

(2016年)B.只要聊起时事要闻,王林经常充当“主播”,原来他每天都看中央13台的“新闻24小时”,难怪对时事这么熟悉。

(将“原来”改为“因为”)

病因:

关联词缺失,“只要”与“就”搭配,应该在“经常”前面加上“就”。

中考高频病句类型

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不合逻辑。

【优化方法】

方法一:

玩转广东5年真题

请在原句中修改病句,并标出错因。

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而且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

2.游泳专家表示:

有人溺水时,非专业人士如果盲目下水救人,不仅相当危险,而且施救的难度很大。

3.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

方法二:

玩转“代入法”

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少数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只为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

(把“少数”去掉)

B.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不仅严格履行自身职能,而且把能否帮助当地居民发展生产视为自己的责任。

(把“而且”改为“还”)

C.美国抛出的人权报告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和捏造事实(的内容)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恶毒污蔑和深刻仇恨。

(“事实”后加“的内容”)

D.通过对变异和正常老鼠大脑及行为的比较,使科学家可以确定那些被破坏的基因所具有的作用(把“使”去掉)

答案:

B(删除“能否”)

方法三:

玩转“典型题”

(1)“通过……使……”典型病例:

“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缺少主语,删掉“通过”或“使”。

类似病句还有:

由于……使……;通过……使……;经过……使……;当……让……。

(解释:

此类关联词不能同时搭配使用)

(2)重复累赘典型病例:

(1)目前的现状(“现状”就是目前的状况。

删去“目前的”)

(2)无数莘莘学子(“莘莘”含有“许多”之意。

删去“无数”)

(20)忍俊不禁地笑(“忍俊不禁”就有“忍不住笑”的意思,所以删去“地笑”)

(3)不合逻辑典型病例。

如:

“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避免,本身指设法不……,防止……之意,应改为:

“应尽量避免写错别字”才合符逻辑。

知识链接:

下列的搭配都不符合逻辑,修改方法都是删掉“不”:

防止……不;禁止……不;否认……不;杜绝……不;避免……不。

 

(五)仿写句子(4分)

【立足考题】

一、(2017年广东)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4分)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

春天

(1)____,____,________;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

(2)____,____,________;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探究分析:

2017年的仿写,依然要关注句式、修辞、语境三方面。

参考答案:

(1)惠风和畅,莺飞草长,是生命的萌发;

(2)明月朗照,五谷飘香,是生命的纯熟;

二、(2014年广东)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4分)

我喜欢旅行,喜欢在别人的思想里旅行。

我想与陶渊明一起重访桃花源,想与范仲淹携手登临岳阳楼,

(1)          ;我想追随鲁迅先生去欣赏那蓬勃奋飞的北国雪,

(2)          ,想跟随琦君女士去品尝那地道纯正的家乡的春酒……

探究分析:

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名家与其代表作的掌握程度。

此题是嵌入式仿写。

(1)句仿句之后的分号,提示此句所仿句式与前两句成排比关系,内容上“古代文人+名篇地名”;第

(2)句所仿内容是“现当代作家+代表作”。

即陶渊明《桃花源记》、范仲淹《岳阳楼记》、鲁迅《雪》、琦君《春酒》等等。

强调审题

参考答案:

(1)想与苏东坡相约夜游承天寺

(2)想跟随竺可桢先生去解读那复杂多变的大自然的语言

 

【优化方法】

“填空替换”法,即把仿写题转变为“填空题”,先确定要保留的句式,再把被仿的内容采用“同类替换”进行写出。

【样例示范】(2014年中考)

“我想与(范仲淹)(携手登临)(岳阳楼)”转变为“我想与(谁)(动作)(地名)”

“我想追随(鲁迅先生)(去欣赏)(那蓬勃奋飞的)(北国雪)”

阅读部分

(六)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立足考题】

真题研究

2017年试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躬耕于南阳()

(2)夙夜忧叹()(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C)(3分)

A.《出师表》是诸蔼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是不是颇有争议?

有些书认为对,有些书认为是“白帝托孤”)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优化方法】

参考思而优《中考突破•古诗文》

1.文言词汇题的整合

以课文注释的实词为重点

①一词多义如:

“间”

①《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缦袍敝衣处其间。

”(中间)

②《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③《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

”(隔绝)。

《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

2.把课文中重点文言实词圈划处理。

示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  )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  )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  )动(  )心忍(  )性,曾(  )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征(  )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入则(  )无法家(    )拂士(    ),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句子翻译题的复习

(1)主旨句

(2017年)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抒情之笔)

(2013年)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点睛之笔)

(2)特殊句

(2017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倒装句)

(2016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今异义词)

(3)精彩句

(2014年)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比喻句,带有成语)

(2012年)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比喻句)

4.综合分析(选择题)——列表格

以《与朱元思书》为例

内容

文章生动描绘了富春江上富阳至桐庐一段秀美的水光山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社会功名利禄的鄙视。

手法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夸张、比喻手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急猛的特点。

3.动静结合: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主旨

本文通过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写出山奇水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社会功名利禄的鄙视。

启示

1.回归自然,热爱山水。

2.淡泊名利,热爱生活。

(七)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立足考题】

真题展示

2017年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

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

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

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

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

“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

”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技》

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

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小石潭记》

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满井游记》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3.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

(3分)

【优化方法】

一、一词多义

主要与课内学过的词语联系起来,特别是24篇以外,而教材里出现的篇目。

把下列篇目的字词过关。

7上: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2015年考)《论语12章》《虽有佳肴》《河中石兽》

7下: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狼》

8上:

《核舟记》《大道之行》(2015年考)《石壕吏》《答谢中书书》《观潮》

8下:

《五柳先生传》

9上: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2016年考)

9下:

《得道多助》《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2014年考)

二、如何断句划准节奏

1.借助对话标志词断句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言”为标志,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2.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发语词:

“夫”“盖”“其”“然”“则”“然则”“岂”“安”等25个常用于句子的开头。

(2)句尾语气词:

“者”“也”“欤”“哉”“乎”“耳”“焉”“耶”“矣”等词常用于句子的末尾。

3.借助语法结构断句

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

“……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4.借助语感和文章行文节奏。

三、如何评价文中人物如何谈启示感悟

弄清文中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美还是批评等问题。

你的看法最好跟作者一致,但应换一种说法;平时要分类积累一批评价人物的词语,加于记忆。

《中考突破-古诗文》

分类积累答题材料

【廉洁·奉公】

人物评价

不谋私利廉洁自律 廉洁奉公 清正廉洁 公正廉明 真诚质朴 

严格自律 克己奉公 为民着想办事认真 平正为人 不图名利 

感悟启示

1.不要贪图眼前利益,要多借鉴长者的经验。

2.不抛开功名利禄就无从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够实现远大的理想。

(十)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立足考题】

参考《中考突破现代文导练》(名师总结,原创专属)

序号

考点

十年广东中考考查情况

1

概括内容

2016年:

15.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4分)

2017年:

15.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

原因是什么?

(4分)

2

标题分析

2011年:

16、小说以“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4分)

2016年:

18.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为标题耐人寻味。

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5分)

3

品味语言

2006年:

16.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

请参照示例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6分)

(1)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

(2)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

“汉语成语小词典”。

2007年:

17.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

(3分)

2017年:

17.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4

人物形象

2010年:

15、简要分析“偷父”少年的人物形象。

(4分)

2013年:

15.请结合文本,概括商未央的形象特点。

(4分)

5

人物心理

2006年:

17.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地叹了口气,

说:

‘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

’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请体会这一细节,用一段话描写营业员此刻的心理活动。

(4分)

2016年:

17.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我”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

老婆的“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分)

6

人物情感

2006年:

15.文中“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请用几个词语依次概括出来。

(4分)

2008年:

17.第5段划线处是一个细节:

“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

”请根据上下文揣摩歪儿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3分)

2012年:

14. 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的?

(2分)

(2)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分)

7

对比衬托

 

2008年:

16.第4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的迅猛威风,请指出这样写的作用。

(对比、铺垫)(4分)

2014年:

16.第③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4分)

8

伏笔铺垫

2007年:

16.本文在写鼓神奇迹般的表演之前作了多处铺垫。

请细读原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4分)

2015年:

16.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分)

9

句段作用

2016年:

16.简析第④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4分)

2017年:

16.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10

行文线索

2012年:

14. 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的?

(2分)

(2)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分)

11

领悟内涵

2006年:

18.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

(3分)

2017年:

18.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

(5分)

 

 

【优化方法】

1.高频考点整合

(2015、2013和2011年考)

(一)文章标题作用

【典型例题2】(2015年广东)“集中营的课堂”有什么深刻含义?

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5分)

【作答套路】标题内涵+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思考:

1.起线索的作用。

2.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揭示文章中心。

(二)文章标题含义

【典型例题1】(2013年广东)“天使儿”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作答套路】表层含义(内容)+深层含义(中心主题)。

即先概括文章内容再加上中心思想。

(三)文章标题妙处

【典型例题】文章以“暖冬”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5分)

【作答套路】内容+主题+作用

(2014、2010、2009、2007年考)

【典型例题】(2014年广东)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1)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2)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方法点拨】品析语言角度

【答题套路】

套路一:

本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从修辞角度)

套路二:

本句中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

(从词语角度)

套路三:

本句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出人物……心情,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从环境描写角度)

(2012、2011、2008、2007、2006年考)

【典型例题】《别踩疼了雪》:

读了两位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受?

请联系实际作答。

【答题套路】文章内容+思想主题+感悟体会+自己事例

示例:

读了这篇文章,文中的×××,表现出了……,让我懂得了(我明白了/我感悟到了)……对于面临中考的我们来说,应该……

(2013、2011、2010年考)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

交代了人物……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心理描写: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4)人物形象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是起到衬托的作用,衬托主人翁的精神品质。

2.考点整合(做导学案,分点复习,举三反一,准点突破)

案例2:

专点型

文学作品·人物类题型研究

李石松原创

【考题1:

人物形象】

(1)《小爸爸,大爸爸》:

文中“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一杯暖化心灵的温水》: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丽洁”的形象特点。

【考题2:

人物心理】

《三轮车夫》

(1)如果你是文中的“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刹那会怎样想?

请用文字表达出来(想象合理,符合语境)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她把心一横,“20就20”

【考题3:

人物情感】

(1)《小爸爸,大爸爸》:

说说“我”对爸爸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委屈、难过——()

(2)《一杯暖化心灵的温水》随着情节的变化发展,我的情感也变化着,请用简明语言概括出来。

情节

查出乙肝

送水服药

喝我剩水

同学相融

情感

【考题4:

人物评价】

2011年广东省中考题《旧餐着上的美好时光》:

你是怎样看待安东尼这个形象的?

【考题5:

人物塑造】

《薄暮下的刀锋》结合文章第④段的内容,请你说说作者是如何把磨刀人的形象刻画得形象生动的。

(5分)

附加题部分

(八)推荐名著阅读(10分)

【立足考题】

1.关键情节类:

(1)(2014年)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

(4分)

(2)(2013年)A选文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