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0921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培训教案(安全管理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二、按煤矿伤亡事故性质分类:

1、顶板事故

指矿井冒顶、片帮、煤炮、冲击地压、顶板掉矸造成的伤亡事故。

2、瓦斯事故。

指瓦斯(煤层)爆炸(燃烧)、煤(岩)与瓦斯突出、瓦斯窒息(中毒)造成的伤亡事故。

3、水害事故。

指透老空水、地质水、洪水灌入井下,井下地面水,巷道或工作面积水,充填溃水伤人,冒顶后透黄泥、流砂等造成的伤亡事故。

4、火灾事故。

指煤层自然发火和外因火灾使人致死或产生的有害气体使人中毒,以及地面火灾等造成的伤亡事故。

5、矿尘。

指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和岩尘爆炸、引发事故造成伤亡。

6、冲击地压。

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势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对设备和人身造成伤害。

第二节瓦斯事故及防治

瓦斯事故是煤矿各类重大和特大事故中占的比例最大、死亡率最高、造成的损失最严重的灾害,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威胁。

瓦斯事故主要包括窒息、燃烧、爆炸(包括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从我国历年瓦斯事故的分析来看,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是瓦斯爆炸,其次是煤与瓦斯突出。

瓦斯治理必须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方针。

一、矿井瓦斯概述

1、瓦斯的概念:

瓦斯是指矿井中主要由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还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如氦和氩等。

有时单指甲烷。

分子式为CH4。

它是在古代植物成煤过程中的一种伴生气体,它无色无味,本身无毒,但浓度很高时氧含量相对减少,<

17%呼吸困难、<

12%能使人窒息死亡,它不助燃,但它与空气混合具有可燃性、爆炸性。

2、瓦斯的性质:

无色、无味、无臭,能燃烧和爆炸,难溶于水,有较强的扩散性和渗透性,瓦斯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助燃也不供给呼吸。

3瓦斯的危害:

瓦斯燃烧、瓦斯爆炸、瓦斯窒息。

二、瓦斯突出的特点、预兆和危害

1、矿井瓦斯涌出、喷出和突出

(1)瓦斯涌出。

瓦斯涌出是指瓦斯从受采动影响的煤层、岩层以及由采出的煤、矸石向井下空间均匀的放出瓦斯的现象。

瓦斯涌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是瓦斯进入矿井的主要方式。

(2)瓦斯(二氧化碳)喷出。

瓦斯(二氧化碳)喷出是指从煤体或岩体裂隙、孔洞或炮眼中大量瓦斯(二氧化碳)异常涌出现象。

(3)煤(岩)与瓦斯突出。

煤(岩)与瓦斯突出是指在地应力和瓦斯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岩和瓦斯由煤体或岩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抛出的异常的动力现象。

(4)矿井瓦斯涌出量大小可用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来表示。

2、瓦斯突出的特点

(1)大多数突出发生在地质构造带内,抛出物大块在下面,小块在中间,煤粉在上部。

(2)突出的高压瓦斯能使煤炭破碎成煤粉并抛至数十米甚至数千米;

使井巷风流逆转。

(3)无力效应大,能推倒矿车、破坏巷道和通风设施。

救灾以及恢复生产难度大。

(4)孔洞形状呈腹大口小和梨形、台形、倒瓶形。

3、瓦斯突出前的预兆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主要有煤体内有声响、煤硬度变化,煤光泽变化、煤的层理紊乱变化,掉渣及煤面外移,支架压力增加,工作面瓦斯忽大忽小,打钻时顶钻、夹钻和喷煤。

三、瓦斯事故的概念

由于气体所造成的事故统称为瓦斯事故,包括瓦斯燃烧、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缺氧窒息、有毒气体中毒等。

四、矿井井下中毒事故

矿井空气中的主要有毒有害气体有:

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氨NH3、甲烷CH4等。

1、一氧化碳的性质、来源及危害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相对密度是0.97,几乎能均匀扩散在空气中;

微溶于水,能燃烧,但不助燃,当浓度达到13%~75%时能爆炸;

有强烈的毒性。

井下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

矿井火灾;

煤炭自燃;

瓦斯与煤尘爆炸;

爆破工作以及润滑油高温分解等。

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当空气中一氧化碳的体积浓度达1.28%时,人在这种空气环境中呼吸1~3分钟,就会停止呼吸死亡。

如果经常在一氧化碳稍微超过允许浓度的环境中工作,虽然短时间不会发生中毒症状,但由于人体组织长时间缺氧,可导致记忆力衰退、失眠和情绪不好等慢性中毒。

据统计,在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煤尘爆炸及火灾事故时死亡的人数中,约70%~75%都是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

《规程》规定一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是0.0024%。

2、二氧化氮的性质、来源及危害

二氧化氮具有刺激性臭味,呈棕红色,相对密度1.57,极易溶于水,不自燃、也不助燃,是一种剧毒性气体。

二氧化氮中毒的特点是,起初无感觉,即使在危险浓度下,也只是感觉呼吸道受刺激而咳嗽,经过6-24h后才出现中毒现象;

其症状是,严重支气管炎、呼吸困难,手指尖及头发出现黄斑、吐淡黄色痰液、发生肺水肿、引起头疼、呕吐现象,以致死亡。

二氧化氮中毒是我市早期煤矿气体中毒事故中较多见的一种。

《规程》规定二氧化氮的最高允许浓度是0.00025%。

3、二氧化碳的性质、来源及危害

二氧化碳是无色略带酸臭味的气体,相对密度1.52,比空气重,多积存在巷道下部,易溶于水,不自燃、也不助燃,略有毒性,对人体部分器官有刺激作用而增强人体呼吸。

井下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

从煤层、岩层中涌出,煤岩、坑木等物质的氧化,爆破工作,矿井火灾、瓦斯、煤尘爆炸,人的呼吸。

《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5%;

矿井总回道或一翼回风中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75%;

采区和采掘工作面回风流及采掘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都不得超过1.5%。

4、硫化氢的性质、来源及危害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19,易溶于水,有强烈毒性。

井下硫化氢来源主要是坑木等有机物腐烂和含硫矿物水化产生;

老空区积水可能积存硫化氢,搅动时会放出;

有些煤体中也会涌出硫化氢。

硫化氢强烈刺激眼睛及喉咙。

中毒时感到头痛、呕吐乏力,严重时失去知觉,抽筋直至死亡。

硫化氢具有燃爆性,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达到4.3%~4.6%时遇火能爆炸。

《规程》规定硫化氢最高允许浓度是0.00066%。

五、瓦斯燃烧、爆炸及防治措施

(一)、瓦斯爆炸

是指当瓦斯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高温火源就能燃烧或发生爆炸,一旦形成灾害事故,会造成大量井下作业人员的伤亡,严重影响和威胁矿井安全生产。

瓦斯爆炸事故是矿井五大自然灾害之首。

瓦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瓦斯浓度在爆炸范围内,一般认为是5%~16%;

(2)一定的引火温度,一般认为是650~750℃;

(3)充足的氧气含量,氧气浓度大于12%,由于井下作业环境中氧气浓度不能低于12%,因此预防瓦斯爆炸的有效措施,主要从控制瓦斯浓度和消除火源着手。

(二)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

1、防止瓦斯积聚。

加强通风、加强瓦斯检查与监测、加强瓦斯管理防止局部积聚。

2、消除引爆火源。

严格明火管理、严格机电防爆,严格执行放炮制度,严防产生撞击和磨擦火花。

3、防止瓦斯事故扩大。

通风系统简单可靠,下井人员佩带自救器、设臵水棚。

六、预防缺氧窒息、气体中毒事故的措施

1、加强通风,保证井下各通风地点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并将各种有害气体冲淡到安全浓度以下。

为实现这个目标,矿井要完善通风系统,消灭的自然通风,坚持使用机械通风。

有条件形成正规采煤面的,要保持一条通到进风巷,一条通到回风巷的二个安全出口。

无法形成正规采煤面的采煤工作面和所有掘进巷边都要配备足够功率的局扇和相应的风茼,并加强局部通风的管理,不得随意停开局扇。

2、矿井通风系统要完整独立,不得与其它矿井共用。

采空区以及报废巷道必须及时封闭,这样可有效防止其它矿井的灾害涉及自己矿井,同时提高通风效率。

密闭使用不燃性材料建筑,严密不漏风,密闭内有水的设反水池或反水管。

3、加强通风设施管理。

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臵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

控制风流的风门、风窗和风桥设臵合理,墙体用不燃性材料建筑且严密不漏风,风门但不少于2道,并可自动关闭。

4、局部通风机要使用矿用型。

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回风口不得小于10m,不发生循环风,安放时必须垫高,离地面(轨面)高度大于0.3m。

风茼出口风量和到工作面的距离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一般不大于5米,吊挂要平直。

导风茼要采用阻燃性材料制作。

5、长期停风的地点,有毒有害气体大量积聚,氧气严重不足。

恢复这些地点的作业,事先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报矿井的技术负责人批准,并严格执行。

6、严禁使用3台以上(含3台)的局部通风机同时向1个工作面供风。

不得使用1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2个作业面供风。

7、加强测风测尘测气和监控工作。

矿井必须配备足够的专职瓦斯检查员和瓦斯检测仪器,实行瓦斯检查制度和矿长、技术负责人瓦斯汇报审查制度。

(1)进行瓦斯检查:

一是了解和掌握井下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瓦斯涌出情况,以便进行风量计算和分配,调节所需风量,达到安全、经济、合理通风的目的;

二是为了防止和及时发现瓦斯积聚等隐患,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

(2)矿井必须建立瓦斯、二氧化碳的其他有害气体检查制度,并遵守下列规定:

A、工程技术人员、爆破工、流动电钳工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仪。

瓦斯检查工必须携带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安全监测工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或光学甲烷检测仪。

B、所有采掘工作面、硐室、使用中的机电设备的设臵地点、有人员作业的地点都应纳入检查范围。

C、瓦斯检查人员必须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并认真填写瓦斯检查班报。

每次检查结果必须记入瓦斯检查班报手册和检查地点的记录牌上,并通知现场工作人员。

瓦斯浓度超过《规程》有关条文的规定时,瓦斯检查工有权责令现场人员停止工作,并撤到安全地点,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矿井测风记录和瓦斯检查记录必须按规定认真填写,瓦斯检查应做到井下记录牌、检查手册和班报三对口,通风值班人员必须审阅瓦斯班报,掌握瓦斯变化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报告矿井主要负责人并采取撤出作业人员、断电等相应安全措施。

测风每旬测一次。

D、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浓度检查次数如下:

①低瓦斯矿井中每班至少2次。

②高瓦斯矿井中每班至少3次。

③有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有瓦斯喷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涌出较大、变化异常的采掘工作面,必须有专人经常检查,并安设甲烷断电仪。

E、采掘工作面二氧化碳浓度应每班至少检查2次;

有煤(岩)与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二氧化碳涌出量较大、变化异常的采掘工作面,必须有专人经常检查二氧化碳浓度。

(3)瓦斯监控。

煤矿监控是指为煤矿安全和正常生产而进行的对各有关参数或状态的集中监测,并对有关环节加以控制。

煤矿安全监控装备主要包括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甲烷风电闭锁装臵、甲烷断电仪、便携式甲烷报警仪。

9、煤层易自燃的矿井,要加强井下CO检测,一旦发现CO浓度超标,要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10、未冒落的采空区一般都积聚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采煤面、掘进面贯通采空区时,要立即撤出作业人员,加强通风,经检测,有毒有害气体降到安全浓度后方可重新进入作业地点。

11、井下发生气体中毒、缺氧窒息事故,在没有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冒险施救,非常危险,往往造成事故扩大。

要设法往事故地点供风,施救人员进入事故地点,在一边检测氧气和有毒气体浓度,确实符合《规程》规定后,方可一道进入。

有自救器、呼吸器时,在新鲜风流处试戴完好后,可2人一组进入事故地点迅速开展救。

在不具备施救条件时,立即与当地的煤炭管理部门或就近的矿山救护队联系,请求协助救援。

七、对中毒或窒息人员的急救

1、迅速把受难者抬到新鲜风流和周围支架完好安全的地方。

在搬运途中,如仍受到有害气体威胁,急救者一定要戴好自救器,对被救人员也要戴好自救器。

2、将中毒者口内的妨碍物除去,如粘液、血块、泥土、碎煤、假牙等,并将上衣、腰带解开,脱掉胶鞋。

3、用衣服覆盖在伤员身上以保暖。

4、根据心跳、呼吸、瞳孔等特征和伤员的神志情况,初步判断伤情的轻重。

正常人每分钟心跳60~80次,呼吸16~18次,两眼瞳孔是等大、等圆的,遇到光线能迅速收缩变小、而且神志清醒。

休克伤员两瞳孔不一样大、对光线应迟钝或不收缩。

对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者,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

当出现心跳停止的现象时,除进行人工呼吸外,还应同量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5、人工呼吸持续时间以恢复自主性呼吸或到伤员真正死亡时为止。

第三节矿尘事故及防治

一、矿尘

1、矿尘概述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伴随煤和岩石破碎而产生的煤、岩石及其它固体物质的细微颗粒称为煤矿粉尘,简称粉尘。

矿尘是指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和岩尘。

按矿尘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两种:

浮尘和落尘。

浮尘是指悬浮在矿井空气中的粉尘;

落尘是指矿井内,因自重而降落、沉积在巷道顶、帮、底板和物体是的粉尘,落尘受影响又可再次飞扬起来变为浮尘。

2、矿尘的来源

矿尘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煤(岩)体破碎、转运而产生大量矿尘。

3、矿尘的性质

密度、矿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浓度、比表面积、可见度、悬浮性、凝聚性、润湿性、自燃性、爆炸性、荷电性。

4、矿尘的危害

(1)煤尘能燃烧与爆炸,使矿井遭到破坏,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矿尘职业病,悬浮矿尘长期吸人人体,造成肺部组织纤维化病变,使肺部失去弹性,减弱或丧失呼吸能力,以致缩短生命,矿尘职业病又分为煤肺病、煤矽肺病和矽肺病。

(3)污染劳动环境,影响作业人员视线和操作,易发生事故。

(4)加速机械、电气设备的损坏、,缩短精密仪器、仪表的使用寿命。

二、煤尘爆炸事故

煤尘爆炸的基本条件。

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且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45~2000/gm3);

引爆火源的温度为700~800℃;

氧浓度不低于18%煤尘爆炸的主要特征有产生高温、高压冲击波;

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是造成人员大量伤亡的重要原因;

有“皮渣”和“粘块”产生。

三、矿尘防治措施要点

主要的要点:

一是通风防尘;

二是湿式作业;

三是净化风流;

四是《规程》规定的防尘措施。

其具体措施是:

1、采煤工作面,采用放炮落煤必须采用水炮泥,各采掘回风平巷内及各转载点要设水幕,各溜煤立巷做到定期清扫积尘。

2、掘进工作面必须采取湿式凿岩,使用水炮泥,喷雾洒水,装岩前冲洗岩帮,净化风流及个人防尘等综合性防尘措施。

3、消除引燃煤层火源,在煤层巷道内,消灭明火、电火花,电弧及井下机械磨擦火花,保持适宜的温度,使其不能达到引爆煤尘的条件出现。

4、在产尘较多的场所安设除尘器除尘。

5、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尘保护用品。

四、矿井综合防尘措施

1、建立完善的防尘洒水管路系统;

2、煤层注水;

3、喷雾洒水;

4、风流净化;

5、放炮用水炮泥;

6、冲洗巷帮;

7、湿式打眼;

8、采空区灌水;

9、隔爆岩粉棚、水棚、洒岩粉;

10、刷白巷道;

11、个体防护;

12、巷道中的浮煤定期清除。

第四节矿井火灾事故及防治

矿井火灾也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一旦井下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损失、工程和设备的破坏,导致生产中断,而且更严重的是会直接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

还往往会造成瓦斯、煤尘爆炸,使灾害程度和范围扩大。

一、矿井火灾的定义

矿井火灾:

凡是发生在矿井、井下或地面威胁到井下安全生产,造成损失的非控制燃烧均称为矿井火灾。

如地面井口房,通风机房失火或井下胶带着火、煤炭自燃等都是非控制燃烧,均属矿井火灾。

(一)造成火灾的原因

造成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可燃物的存在、有引火热源、氧气。

(二)矿井火灾事故的危害

井下发生火灾后,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产生火风压;

产生再生火源。

1、火灾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严重威胁人员的生命安全。

2、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内,处理火灾过程中易诱发爆炸事故,扩大灾情及伤亡。

3、产生火风压。

火风压是指火灾产生的高温烟流流经有高差的井巷所产生的附加风压。

火风压常造成风流紊乱,使某些井巷的风流方向产生逆转现象,扩大受灾范围,容易使灭火人员陷入火区。

4、产生再生火源。

炽热含挥发性气体的烟流与相接巷道新鲜风流交汇后燃烧,使火源下风侧可能出现若干再生火源。

煤炭资源大量被烧毁,损坏机械设备。

二、矿井火灾的分类

矿井火灾按引火热源不同,一般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1、外因火灾

外因火灾是指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其特点是突然发生、火势凶猛、可防性差,可能发生在井下任何地点,但多数发生在井口房、井筒、机电硐室、火药库以及安装有机电设备的巷道或工作面内,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往往可能酿成特大事故。

2、内因火灾

内因火灾又称自燃火灾。

由于煤炭或其它易燃物自身氧化积热,发生燃烧引起的火灾。

其特点是发生在有限的条件下,有预兆、燃烧过程较为缓慢,伴生有害气体,不易早期发现,且火源隐蔽,有些发火地点很难接近,灭火难度大,时间长。

三、矿井火灾的特点及危害

1、井下火灾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特别是煤炭的自燃往往发生在采空区或煤柱里,燃烧过程缓慢,没有较大的火焰,外部征兆不明显,难以觉察。

2、火灾发生时,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弥漫井下,严重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

3、在有瓦斯煤炭爆炸危险的矿井中,矿井火灾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从而会扩大灾情。

4、产生火风压,改变井下风流流向。

5、产生再生火源。

炽热含挥发性气体的烟流与相近巷道新鲜风流交汇后燃烧,使火源下风侧可能出现若干再生火源。

四、《煤矿安全规程》对防灭火的主要规定

1、严格执行入井人员检身制度,严禁入井人员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入井。

2、木料场、矸石山、炉灰场距离进风井不得小于80m。

木料场距离矸石山不得小于50m,井口周边20m内无杂草,井口外20m内不得有可燃物和火源。

3、矿井必须设臵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每季度应对井上、下消防设施情况进行1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井上、下必须设臵消防材料库,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4、井下不准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和硐室内。

5、井下和井口房内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6、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7、进风井口应装设防火铁门,井下机电硐室装有向外开的防火铁门。

8、入井人员要随身携带自救器。

五、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

1、内因火灾发生的原因

(1)煤炭自燃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

A、煤炭具有自燃的倾向性,并呈破碎状态堆积存在;

B、连续的通风供氧维持煤的氧化过程不断发展;

C、煤氧化生成的热量能大量蓄积,难以及时地散失。

煤炭自燃可以通过人体感觉和仪器二种方法来识别。

人体感觉有视力感觉、气味感觉、温度感觉、疲劳感觉等四种,视力感觉主要指煤层自燃矿井巷道壁挂有平形水珠或形成雾气;

气味感觉是指在煤层自燃矿井中可闻到煤油味、汽油味、松节油味或焦油味;

温度感觉是指煤层自燃后矿井温度升高;

疲劳感觉是指由于煤层自燃要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人在这种环境中会产生头痛、闷热、精神不振、不舒服、疲劳等感觉。

(2)煤炭自燃发火的发展过程

低温氧化阶段、自热阶段、燃烧阶段。

2、矿井外因火灾发生的原因

外因火灾是由于外来热源引起的。

外因火灾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明火,如吸烟、电焊、电炉;

电气火、电缆、开关、电机过负荷、短路、电火花;

违规爆破;

瓦斯、煤尘爆炸引起;

机械摩擦及物碰撞可燃物引起。

六、矿井火灾的预防预防矿井火灾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消防并举”。

预防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

二是尽量采用不燃或耐燃材料支护和不燃或难燃制品,同时防止可燃物的大量积存。

(一)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杜绝产生火源、设臵防火门、设臵消防器材和灭火设备、设臵消防供水系统。

1、杜绝产生火源

(1)井下严禁使用明火和吸烟;

井口和主通风机房附近20米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2)井下进行电焊、气焊时,要制定专门可靠的安全措施。

(3)使用煤矿许用安全炸药,要严格执行放炮规定,不准用明火或动力线放炮,严禁发放使用变质炸药。

(4)加强电器设备的管理,消灭失爆,搞好三大保护,避免产生火花。

(5)机械设备要灵活、可靠,符合要求,避免产生摩擦火花。

2、设臵防火门。

3、设置消防器材和灭火设备。

井下各类硐室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地面各类库房、机房,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

4、健全消防管路系统

(即防尘管路系统),回采工作面上下出口以及掘进碛头必须设臵洒水三通和胶管并配备足够的灭火沙袋。

(二)、内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1)减少各种发火隐患。

主要从采矿技术方面、通风技术方面。

(2)掌握自然发火预兆,及时进行发火预测预报,把自然发火消灭在初始阶段。

(3)对采掘过程遗留下和各种发火隐患要及时处理,减少自然发火的几率。

七、发生矿井火灾的应急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

1、首先要尽最大的可能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