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2023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5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docx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第一部分知识梳理

备考目标

主旨概览

课程标准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本讲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先后担负起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开展了武装斗争,动摇直至推翻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一环。

作为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考纲要求

(1)太平天国运动

(2)辛亥革命

 一、太平天国运动

1.兴起原因:

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兴起发展

(1)兴起:

1851年1月,金田起义。

(2)发展:

永安建制后,于1853年攻占南京,将其定为国都。

(3)全盛:

从1853年起,进行北伐、西征,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3.革命纲领

内容

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

土地分配:

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产品分配: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局限性:

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根本无法实现进步性:

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资政新篇》

政治:

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经济:

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

开设新式学堂等

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迫于当时的形势,未能实行

4.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

①原因:

领导者进取心逐渐衰退,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②影响: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后期防御

①组织:

提拔陈玉成和李秀成指挥军事,任用洪仁玕总理朝政。

②军事:

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破江南大营→东征→安庆保卫战。

(3)最终失败:

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

图解识记

太平天国的发展过程

重点拓展

太平天国

1.太平天国两个纲领性文件的关系

(1)《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私有制,实行圣库制度。

(2)《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私有制。

(3)关系:

二者并不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对立、矛盾的关系,二者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有着本质区别。

2.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1)革命性:

表达了农民要求推翻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2)落后性:

纲领只能反映农民阶级迫切的现实愿望——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3)空想性:

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损害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具有空想性。

3.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从经济上看,他们是分散的小生产者,目光短浅。

(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口号。

(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4)从组织上看,作为小生产者,因其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4.失败原因

(1)统治集团丧失进取心,大兴土木,迅速腐化;等级森严,丧失民心。

(2)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的落后性,决定了太平天国政权不能适应近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不能提出革命性的纲领以推动社会进步,而仅仅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5.“新”特点

起义时代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治国方案新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担负任务新

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失败原因新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所属范畴新

民主主义革命

国际背景新

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6.历史作用

(1)“倡导社会改革”——太平天国主张土地公有,财产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会陋习。

(2)“播下革命种子”——太平天国所宣扬的反清思想广传民间,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

(3)“汉人势力抬头”——清廷依靠汉人曾国藩、李鸿章等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他们都被封为地方总督或巡抚,自此汉人势力上升,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

(4)“削弱清廷根基”——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大半个中国,建立了与清廷对峙的政权,一度动摇清朝的统治。

7.史观透视

以近代史观看待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已经能够放眼世界,从西方寻找自己的思想武器,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是可贵的;农民阶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可能领导革命走向成功。

对比分析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类别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背景

1853年定都天京后处于强盛时期

1859年天京变乱后的衰落时期

经济主张

消灭剥削,平均分配土地和财物

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目的

建立理想的天国

振兴太平天国

实质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向西方学习,带有资产阶级改革的性质

续表

类别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群众

基础

满足农民的利益要求,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没有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得不到农民的拥护

作用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没能实施

特点

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易错易混点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的激化。

错误。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主要是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推动下激化的结果,所以说其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

2.《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错误。

《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和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所以二者在追求的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对立、矛盾的关系,二者的经济主张和设想的社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辛亥革命

1.背景

(1)经济:

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

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等人以上海、东京为阵地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3)组织

①兴中会: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②同盟会: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军事:

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5)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3.高潮

(1)成立民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2)颁布宪法

①内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和民主权利;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评价: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结局: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5.功绩

(1)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图解识记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太平天国运动新发展的表现

重点拓展

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相对于太平天国而言有所发展的原因

(1)经济方面:

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2)阶级力量方面:

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中下层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3)民族危机方面:

《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侵华进入新阶段,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4)思想方面:

20世纪初,资产阶级启蒙思想、革命思想在中国广为传播。

2.《临时约法》体现的政治原则

(1)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2)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3)规定国内各族人民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4)规定内阁总理的产生方法与职权,体现出责任内阁制的原则。

3.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1)政治上:

它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界碑。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

《临时约法》赋予人们集会、结社自由,国民的政党意识、参政意识增强。

(2)经济上:

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首要障碍——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解放了生产力,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3)思想上:

辛亥革命带来中国人民思想的启蒙。

它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人民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追求民主、平等,反对专制、愚昧,妇女解放等一系列变化无一不是肇始于辛亥革命。

(4)社会生活:

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4.史观透视

史观

背景

过程或措施

结果

革命

史观

列强侵略加剧

同盟会成立;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文明

史观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使用公元纪年;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

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近代化

史观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易错易混点

1.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错误。

封建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综合性概念。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只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没有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确。

辛亥革命之前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都没有改变封建社会形态、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从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民主革命,只是民主革命的准备。

只有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领导的辛亥革命,才明确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共和国的纲领,并以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南京临时政府,算得上是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二部分基础练习

1.(2015·重庆文综,6)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

“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极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

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

”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D.官吏贪暴腐败

2.(2015·山东临沂质检)“太平军的基督教是专为战斗行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东西方特异的混合体,除了100年后中国借来并加以汉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外,那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A.具有落后性和局限性

B.反映了基督教义的中国化

C.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

D.是西方思想中国化的产物

3.(2015·江苏单科,6)某学者说:

“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

”“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4.(2015·海南单科,1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

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5.(2015·海南模拟)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清末。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电告各省都督: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中国纪年的变革(  )。

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

6.(2014·海南单科,13)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

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7.(2015·北京文综,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

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8.(2014·广东文综,16)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

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9.(2015·江西高安中学冲刺)英国人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写道:

太平天国军民每隔七天要做礼拜,由长官和书手站在正中,众人分别站立两旁,诵赞美诗;一人朗诵黄表奏章,众人跪拜,读完后,焚化黄表。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太平天国运动是基督教化的运动

B.传播基督教是太平天国的重要内容

C.宗教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外衣

D.传教士为太平天国制造舆论声势

10.(2015·河北名校联考)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

“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

”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  )。

A.结束了专制统治B.引发了军阀割据

C.强化了中央集权D.实现了民族独立

 

第三部分备考启示

备考启示一

注意教材之外的知识延伸和拓展:

历史事件之间具有普遍联系,要注意掌握不同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要注意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还要注意近代革命中国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例如:

 (2015·扬州中学质检)学者周锡瑞指出,辛亥革命后,“任官举职,权柄恒不自上。

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谒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

这种现象最能反映辛亥革命后(  )。

A.民国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B.公众主导政府官员的任免

C.国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

D.地方政府争权夺利激烈

 (2015·泰州一模)潘旭澜在《太平杂说》中写道:

洪秀全考不上秀才,便产生了逆反心理。

造反之初就砸孔子牌位,将中国文化一律称为“妖”。

占领南京后,毁夫子庙。

烧寺院古迹,废除私塾院,严禁古书流传。

洪秀全曾下诏书说:

“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

”下列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B.心理因素是导致其绝对否定传统文化的根本原因

C.反对孔孟诸子百家学说是为了传播资本主义文化

D.实现了太平天国思想上的统一

备考启示二

注意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在新材料命题的主导下,解决问题要准确地解读材料信息。

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还要注意材料所反映的信息与教材描述的不同之处,例如:

 (2015·江西九江省际联考)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

这反映了当时(  )。

①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②天朝上国思想犹存 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④同教同心幻想联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15·武汉二中训练)民国初年,建立了为数众多的政党,出现了“朝进党而暮脱党,暮进党又朝脱党,朝秦暮楚,一人一日数变,恬不为怪,党德政德荡然无存”的现象。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政党政治已经确立

B.利益驱动下出现政党乱象

C.政党政治活跃

D.灵活机制下党派合作加强

备考启示三

正确运用新材料,客观正确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教材知识有助于理解新材料、新信息,而解决问题则更需要对材料信息加以运用,要注意辛亥革命与军阀割据的关系。

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还要注意客观正确评价辛亥革命,例如:

 (2015·山东济南质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

1902年,孙中山则说:

“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日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

”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

 (2015·湖北教学合作体联考)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部分地方督抚获得就地练兵筹款之权;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出现“东南互保”局面。

这一现象共同说明(  )。

A.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国家权力出现“外(地方)重内(中央)轻”的格局

C.国家权力呈现“内(中央)外(地方)皆轻”的格局

D.地方督抚与外国侵略者日益勾结

第四部分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2015·江西南昌一模)《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制定的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包括社会组织、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其重大价值在于(  )。

A.提出了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

B.变土地私人所有制为“天下人同耕”的公有制

C.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异曲同工

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2015·辽宁大连二模)杨秀清在答复英国外交使节时说:

“田产均耕一事是也,人人皆是上帝所生,物物归上主,人人皆当同享天福,故所谓天下一家也。

”杨秀清所说的“均耕”是指(  )。

A.实现“耕者有其田”

B.无性别差异地均分土地

C.平均分配农业产品

D.农民平均承担土地经营

3.(2015·河南郑州二模)“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

”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4.(2015·江西赣州高三期末)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这反映了《资政新篇》(  )。

A.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

C.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

D.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

 

5.(2015·福建宁德一模)直接导致下表所示人口数量变动的历史事件应是(  )。

江苏人口数量变动表(部分)

时间数量地点

1851年

1865年

苏州府

654.1万

228.9万

江宁府

452.9万

108.7万

镇江府

247.5万

51.9万

A.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义和团运动

6.(2015·云南昆明二模)1902年2月1日,清政府颁布“懿旨”,革除“旧例不通婚姻”的禁令,“开除此禁,所有满汉官民人等,著准其彼此结婚”。

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应对革命排满风潮,挽救统治危机

B.推进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

C.顺应婚姻关系民主平等的趋势

D.推动婚姻主婚权向当事人转移

7.(2015·山西一模)《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

“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

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

”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

B.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

C.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

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

8.(2015·山东日照一模)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

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  )。

A.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B.时间仓促,缺乏舆论上的准备

C.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

D.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

9.(2015·山东烟台二模)“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文中的“革命性、民主性”是指(  )。

A.规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B.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宪法的雏形

C.规定了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

D.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10.(2015·福建漳州高三质检)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乃是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的经济体制。

这一问题有望得以解决的历史契机最早出现于(  )。

A.鸦片战争爆发B.洋务运动开始

C.中华民国成立D.新中国诞生

 

11.(2015·天津滨海新区五校高三一联)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

“……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该诏书(  )。

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D.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12.(2015·山东潍坊三模)据载:

“辛亥革命后,有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共和观念风行B.帝制基础尽除

C.传统文化皆废D.民权高度发达

 

二、非选择题

13.(2015·天津河西二模)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

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