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3293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酒店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酒店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酒店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酒店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酒店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酒店设计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酒店设计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酒店设计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酒店设计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酒店设计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酒店设计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酒店设计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酒店设计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酒店设计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酒店设计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酒店设计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酒店设计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酒店设计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酒店设计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酒店设计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酒店设计说明.docx

《酒店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店设计说明.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酒店设计说明.docx

酒店设计说明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项目概况

1、合肥市概况

安徽省省会,古称庐州,位于安徽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素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

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安徽第一大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

合肥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成员。

2、新站区概况

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起源于合肥新火车站的建设,其前身是合肥新火车站工程建设区,地处合肥市东北部,距市区1.8公里。

合肥新火车站早在1978年纳入国务院批准的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1989年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立项,1992年动工建设。

1995年4月,新火车站建设区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冠名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

1996年2月,新站试验区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全国首家城市综合开发试点区。

现辖长淮、方庙、七里塘等3个街道20个社居委,常住人口12万人,面积34平方公里,占合肥市国土面积的4%。

3、规划地块概况

本案地块位于合肥市新站区,地块南侧是淮海大道,西侧是大禹路,地块现状为空置土地,有少量单层附着建筑。

地块周边拥有大量的安置小区和部分商业小区,而且紧邻陶冲水库,环境优越。

地块西侧不远便是168中学,东边二里之外便是安医大四附院,南侧是正在建设的京东商贸城,未来即将积累大量的人气,对于本案的业态产品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基于业主对于周边市场的调查及本身的业态需求,将本案的产品业态定位为集办公,酒店,商业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以期打造一个服务于周边,服务于新站区的绝佳生活购物办公场所。

地块内布置一栋24层的商务办公楼,一栋24层的商务酒店。

总建筑面积11190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81800㎡(含商业22020㎡,酒店餐饮3290㎡,酒店其他28465㎡,办公28025㎡),地下为机动车库和超市以及物业用房,设备用房,建筑面积为30100㎡。

地上主体建筑为24层,底部裙房为4层的商业。

其中计容建筑面积为81300,地块容积率为4.0,机动车停车位为800个,其中地上50个,地下75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850个。

三、设计依据

1、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相关补充文件。

2、业主提供的电子地形图、用地红线图、现状图和规划要点。

3、《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市政府第167号令)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设计规范、规定。

四、设计等级

1、建筑等级

根据建设部(1999)09号《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表》规定,本工程办公楼建筑高度为超过50米的公共建筑,工程等级为1级,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

2、防火等级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本工程办公楼属于高层民用建筑,其建筑分类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3.抗震等级

根据国家抗震烈度划分区域表显示,安徽省合肥市为7度抗震设防地区,本工程按7度抗震设防。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

一、设计依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GJJ75-97)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6.《城市排水工程规范》(GB50318-2000)

7.《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0289-98)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4年版)

1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2001年版)

11.国家及合肥市相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二、设计原则

1、强调以人为本;有效地组织了各种流线,尽量避免车流、人流的交叉。

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

一方面在设计中注意总体规划的整体性的同时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

3、努力创造新颖和灵活可变的建筑风格,满足不同功能建筑的要求,形成丰富多样的城市环境;

4、充分协调经济、环境、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发挥创造力,深入细致地考虑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风格形式、内部功能、景观构成以及配套设施等方面因素。

5、积极贯彻与采取节能、环保、减排的措施,考虑生态策略的应用。

6、高效利用土地,充分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7、强化现代意识,开辟足够的交通空间,满足动、静态交通要求。

三、设计目标

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要满足不断提高的消费观念、审美观念等诸多方面的需求。

规划本着经济高效、方便使用、合理用地的原则,力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创造一个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的住宿,购物,办公场所。

四、总体布局

总平面布局上,地块内的建筑由两栋24层的点式单体和4层裙房所组成。

地块内部设置有消防环道以及消防登高场地,满足合肥有关消防扑救的要求。

地下车库的出入口设置在了地块北侧的道路边侧,很好的将人流与车流分开,保证了商业办公购物人群的行走安全。

五、流线设计

1、出入口

地块出入口主要分为机动车主入口,位于纬二路上;酒店主入口,位于大禹路上;办公主入口,位于规划道路上;商业步行出入口,位于淮海大道上。

基本上实现各功能使用人相对独立开来,保证地块流线的畅通无阻,

2、交通流线设计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设置外环车行道路,同时结合硬地铺装广场有效地组织了各类流线,避免车流、人流的交叉。

六、绿化体系

绿地规划的指导思想强调人与环境的融和统一,强调宜人尺度,增加活动性,参与性。

地块内部的景观主要结合场地、景观、停车带布置绿化、屋面绿化以及部分景观小品,以求营造出更强的商业氛围。

第三章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2001年版)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04)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4年版)

5.国家及合肥市相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二、设计构思

强远商业广场设计重点在于表现出酒店的庄重感,舒适感以及办公楼的价值感。

把强远商业广场建设成一个具有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智能化、现代化的酒店住宿,商务办公,乐活购物的集中场所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在对任务书认真分析和对基地现状多次踏勘之后,我们发现在本项目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功能与环境之间如何有机融合:

一方面,该项目的功能是酒店,办公与商业。

要求高效率的使用土地,在有限的土地使用和投资情况下营造更多的利用空间;另一方面,高端的定位、优越的环境、本项目的特点以及基地内丰富的现状地形却在无声的提醒我们,生硬的抹平环境肌理是绝不可取的,努力营造特色鲜明、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建筑。

三、单体设计

在沿城市道路的对外的立面,设计得连贯简洁,突出风格的统一性,将建筑的高层主体部分沿城市道路布置,提升城市的形象。

建筑主体力求突出建筑的挺拔感,多采用竖向线条设计。

同时也使整个建筑的视觉效果更加轻巧和流畅。

局部上趋于精致活泼,富于变化,色调清新明快,强调体量的穿插效果和虚实变化。

设计中贯彻原生态建筑的理念。

使自然、建筑与人健康和谐的融为一体。

透明窗户自然的衔接着室内外空间,使人们在这个舒适亲切的空间里能发挥出颇高的效率。

平面功能布局为:

1-4层为商业,5层及以上为办公和酒店客房。

从节省造价的角度考虑,建筑立面材质中,没有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而是采用大的通长玻璃窗,以提升建筑的时代感。

洗练的体量构成更衬托出玻璃的通透感觉,面向基地内部的背立面,则设计得连贯简洁,突出风格的统一性。

立面造型以现代元素为基调,配以庄重的线脚进行勾勒和收边,以求达到建筑本身的价值感的提升,同时与大禹路对面的家天下北郡的商业风格遥相呼应,以产生较好的商业连续性。

外立面采用米黄色大理石,质感强烈,以此来提升该建筑在城市道路的形象。

四、剖面设计

在竖向设计上,地下一层为6米,地下二层为4.2米。

地上部分1、2、3层为6米,4层4.5米,以上部分为3.6米。

五、无障碍设计

本工程遵守《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8),高层住宅的相应部位进行了、无障碍设计,具体措施为:

1)、所有建筑入口有室内外高差的地方均设计有坡度不大于1:

12的坡道,方便乘坐轮椅者使用。

六、节能设计

1.设计依据: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气候分区:

本项目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属于夏热冬冷地区;

3.围护结构保温基本做法:

外窗类型:

断热型铝合金型材普通中空玻璃窗(厚度及材料后期可根据节能计算再定)

垂直墙上外窗可开启部分不小于整室面积的30%。

玻璃幕墙可开启部分不小于幕墙面积的15%。

 

第四章结构设计

一、工程概况

地块内布置一栋24层的商务办公楼,一栋24层的商务酒店。

总建筑面积11190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81800㎡(含商业22020㎡,酒店餐饮3290㎡,酒店其他28465㎡,办公28025㎡),地下为机动车库和超市以及物业用房,设备用房,建筑面积为30100㎡。

地上主体建筑为24层,底部裙房为4层的商业。

其中计容建筑面积为81300,地块容积率为4.0,机动车停车位为800个,其中地上50个,地下75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850个。

二、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方案及说明

2、现行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和规程: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3、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4、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三、主要活荷载(标准值)

1、竖向荷载:

商业:

3.5KN/㎡

办公、小型会议室:

2.0KN/㎡

大会议室:

3.0kN/㎡

门厅、走廊、卫生间2.5KN/㎡

停车库4.0KN/㎡

楼梯一般用途2.5KN/㎡

消防疏散3.5KN/㎡

屋顶设备按实际情况取值

设备用房根据具体设备定

电梯机房7.0KN/㎡

上人屋面2.0KN/㎡

不上人屋面0.6KN/㎡

2、风荷载:

基本风压:

0.40kN/m2(高层)地面粗糙程度:

B类

2、雪荷载:

基本雪压:

0.60kN/m2(高层)

四、抗震设防

1、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2、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3、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主楼为26层,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

五、材料

1、钢筋:

采用HPB300、HRB335、HRB400钢筋;

预应力钢筋采用高强低松弛钢绞线;

2、钢材:

Q235B、Q345;

3、混凝土:

地下室外墙及底板采用C30密实防水砼,抗渗等级P6;

预应力结构拟采用C40;其余结构拟采用C25~C40。

4、填充墙:

隔墙采用轻质材料,达到减轻结构自重,从而减少工程造价的目的。

六、基础

基础根据现场地质勘查情况选用(筏板基础或桩基)。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

一、设计概况

1、建筑概况:

地块内布置一栋24层的商务办公楼,一栋24层的商务酒店。

总建筑面积11190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81800㎡(含商业22020㎡,酒店餐饮3290㎡,酒店其他28465㎡,办公28025㎡),地下为机动车库和超市以及物业用房,设备用房,建筑面积为30100㎡。

地上主体建筑为24层,底部裙房为4层的商业。

其中计容建筑面积为81300,地块容积率为4.0,机动车停车位为800个,其中地上50个,地下75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850个。

2、本工程为高层民用建筑,建筑分类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二、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40084—2001)(2005年版)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7、其它专业所提条件

三、给排水系统

水源取自市政供水管网,从市政管网引入二根DN150供水管供生活和室外消防用水。

供水方式:

1~5层均采用市政直供;6层以上设变频泵组加压二次供水。

排水方式:

室内污废水分流,设专用透气管;地下室排水由水泵提升。

屋面雨水单独排放,设计重现期室内取10年。

总体排水:

雨、污水分流,接入周边市政管网,雨水管为DN400,污水管DN300。

室外雨水重现期取2年。

四、消防供水系统

二路DN150市政供水管在地块内形成环网,设置室外消火栓,用于补充周边道路消火栓保护不到的范围。

室内按需设有消火栓、自动喷淋水灭火系统和辅助灭火器材灭火器。

消防用水量:

消火栓室内40L/S,室外30L/S,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

喷淋(中危险II级)30L/S,火灾延续时间1小时。

地下室分设水泵房,各设置消防水池及消防泵,屋顶设消防水箱存放18m³消防用水。

灭火器配置按A类(车库B类)中危险级设计,选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设置在消火栓箱内。

五、节能和环保设计

1、所有洁具均采用节水型洁具,坐便器采用水箱容积不大于6L。

采用陶瓷芯水嘴。

公厕采用红外感应水嘴、感应式冲洗阀小便器和大便器。

2、合理利用市政供水管网的供水压力,直接供至5层。

3、集中设置消防泵节省投资,方便管理,水泵均设置减震台座,水泵进出水管均设不锈钢金属软管,管道支吊架均内垫橡胶垫。

4、公共卫生间小便器及洗脸盆均采用红外感应式。

5、水系统流速设计采用经济流速,主管流速控制在1.8-2.4米/秒。

设计均选用水阻合理的设备,阀门,控制系统水阻力,降低水泵能耗。

第六章电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设计规范,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4版))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措施》(GB50343-200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设技术规范》(GB50198-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16-98)

2.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3.建筑工种提供的平,立,剖面及相关专业提供的用电资料。

二、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

1、工程概况:

地块内布置一栋24层的商务办公楼,一栋24层的商务酒店。

总建筑面积11190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81800㎡(含商业22020㎡,酒店餐饮3290㎡,酒店其他28465㎡,办公28025㎡),地下为机动车库和超市以及物业用房,设备用房,建筑面积为30100㎡。

地上主体建筑为24层,底部裙房为4层的商业。

其中计容建筑面积为81300,地块容积率为4.0,机动车停车位为800个,其中地上50个,地下75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850个。

2、设计范围:

电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含音响广播系统)、通信、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含闭路电视监视系统、门禁系统、汽车库管理系统)。

三、供电负荷等级及供电电源

本工程属一类民用高层建筑,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

电源引自不同上级区域变电所各一路10KV中压。

其中排烟风机、正压风机、消防电梯、消火栓泵、喷淋泵、消防潜污泵、消防应急照明、消防控制中心等及弱电中心、监控中心、应急照明、客梯,生活水泵、普通潜污泵、公共照明等用电为一级负荷,,其余未特殊说明为三级负荷。

四、计量方式

计量方式采用高供高量。

五、变配电所的设置:

1.在地下一层设置集中专用变电所,变电所位于建筑物负荷中心、两路10KV中压进线。

单位用电指标约为100VA/平方,高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中间设手动母联开关,当一路电源故障或检修时,另一路可带全部二级以上负荷。

低压为单母线分段运行,低压侧设有联络开关,采用手动/自动切换,当一路电源故障时,另一路电源可承担全部重要负荷及消防负荷。

高、低压主进开关与联络开关之间设电气联锁及机械连锁,任何情况下只能合其中的两个开关。

2.变压器0.4KV低压侧利用并联电容器进行功率因数补偿,功率因素补偿至0.95以上。

六、低压配电线路敷设方式:

1.至重要设备的低压配电线路的配电方式主要采用放射式,至一般设备的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

2.变配电所内低压配电柜的一般电源配出线路均采用WDZA-YJY-1KV电缆沿电缆桥架敷设。

引至消防设备的配电线路采用BTLV-0.75KV矿物绝缘电缆敷设。

消防泵、喷淋泵、稳压泵、消防电梯等消防及重要设备的供电均设置双电源末端自动切换。

七、照明:

1.本工程一般场合均采用荧光灯具(采用节能型T5荧光灯管),自带电子整流器加电容就地补偿,功率因素不低于0.9。

八、消防联动及报警控制系统:

1.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等级为一级,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在消防报警主机选用总线制报警系统及相应产品。

所有消防导线选用耐火导线。

2.系统由智能火灾报警控制器、手动控制器、消防电话、手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感温感烟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缆式测温探测器、红外光束线型火灾探测器、空气采样型火灾自动探测装置和各种模块等组成,具有报警、控制、显示功能。

3.建筑拟在消防控制中心设置公共音响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平时负责公共区域的日常广播、背景音乐等。

当确认火灾后,强制切换到紧急状态,播出通告、通知,进行紧急广播。

播放疏散广播的楼层顺序符合规范要求。

九、有线电视系统:

1.本工程设有有线电视系统。

2.市政有线电视自办节目频道经邻频混合器再分配至各层弱电小室有线电视接线箱,由此分配至各电视终端。

3.系统要求采用不低于860MHZ的双向电视传输方式,各用户终端输出电平设计值为64+4dB,图像等级不低于四级。

十、电话与网络综合布线系统:

1.由当地市政电话局引来直线电话与中继线路若干,进设于通信中心机房,在此设置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待定)及主配线架、网络设备。

2.综合布线系统按照工作区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五部分进行设计。

十一、停车场管理系统:

1.在停车场出入口设置停车场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由进/出口读卡机、挡车器、感应线圈、摄像机、收费机、入口处LED显示屏等组成。

2.停车场管理系统的操作软件应有全汉化操作系统,人机界面友好,该系统应留有与楼宇自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的接口,并应为开放的通信协议,便于系统的互联或联动。

3.停车场管理系统应与消防系统联动,当发生火灾时,进口处挡车杆停止放行车辆,LED显示屏显示禁止入内。

同时,出口处挡车杆自动抬起放行车辆。

十二、门禁系统:

1.根据使用功能,在办公楼内设置门禁系统,门禁系统终端机设置在大楼安防监控室。

2.门禁系统前端设备包括读卡器、电控门锁、门磁开关及出口按钮等设置在大楼的楼梯间、主要通道、首层对外出口、重要机房等处。

十三、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1.本工程在建筑单体的重要的出入口、楼梯间、电梯前室、垂直电梯内、地下车库、重要机房等场所均设置闭路电视监视单元,监控主机设在地上一层安防监控室内。

2.普通场所采用球罩摄像机,电梯内采用针孔镜头摄像机,视野开阔场所(如大厅)设置可遥控的球罩带云台摄像机。

3.系统可自动按时序切换监控图象,也可手动定点监控某些图象,并有硬盘录象记录备查。

十四、节能:

1、节能型产品的选用

(1)变电所变压器选用高效率、低能耗产品;为减少谐波影响,减少线路损耗,变配电所电容补偿采用抑谐波型电抗电容器组。

(2)采用高效灯具。

采用T5细管三基色荧光灯,用紧凑型荧光灯代替装饰性花灯中的白炽灯。

采用电子镇流器,既提高了功率因数,又降低了能耗;

(3)低压电器(如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信号灯等)采用节电型产品。

2、供配电系统设计的节电措施

(1)变电所设置计算机监测系统,主机设在变电站值班室,并与大楼BA系统联网,10KV侧断路器、变压器、0.4KV侧主开关及所有出线回路开关、均设置检测模块,能实现远距离实时遥测、遥信等现代化与智能化管理,以达到节能目的。

(2)变配电所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减少线路的损耗;

(3)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

3、建筑照明节能设计

(1)主要场所的照度标准:

第七章暖通设计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地块内布置一栋24层的商务办公楼,一栋24层的商务酒店。

总建筑面积11190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81800㎡(含商业22020㎡,酒店餐饮3290㎡,酒店其他28465㎡,办公28025㎡),地下为机动车库和超市以及物业用房,设备用房,建筑面积为30100㎡。

地上主体建筑为24层,底部裙房为4层的商业。

其中计容建筑面积为81300,地块容积率为4.0,机动车停车位为800个,其中地上50个,地下75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850个。

2、设计范围

大楼的冷热源系统;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防排烟系统;地下车库通风系统。

二、设计依据

1、业主要求

2、相关的批准文件

3、依据的相关规范、标准和规程: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4年版)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4、其他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

三、空调系统

1、本工程根据使用特点,办公楼采用分体式空调,酒店和商场采用中央空调,在地下一层设有制冷机房。

2、值班室、消防控制中心、电话机房及电梯机房等房间单独设分体式空调机组,方便24小时工作。

四、通风系统

1、地下机动车库设机械送、排风系统(机械排风、自然补风系统)。

2、卫生间等分别设有机械排风系统。

3、变配电机房设有机械通风系统,以排除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