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说课稿.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3792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说课稿.doc

《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说课稿.doc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

---------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下午好!

面对高速发展的建筑产业技术要求,在3年的教学期限内,让学生掌握岗位知识和技能,具备顶岗能力又具备专业理论及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借鉴德国“双元制”,采取“校企联合,工学结合”,实行深度融合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实践中学习,对培养建筑企业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无疑是有效的、必须的。

但我们也不能不顾专业特点和教学资源而盲目跟风,照搬照抄他人做法造成千校一面、千业一面、买椟还珠,而应结合专业特点、自身条件,本着“大而全”向“专而精”转化的指导思想,以校企合作为途径,“教学做”一体为模式,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

1、课程建设与培养方案相辅相成:

课程体系建设应与“两体系三阶段”培养方案相辅相成、自成一体。

2、教学内容依据岗位需要组织:

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企业调研,找准出典型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划分行动工作领域,结合专业群建设和教学资源状况,确定学习领域,构建不断优化、基于核心能力的的课程体系,逐步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行动导向课程体系。

3、选择恰当载体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课程理念,积极探索“学中做,做中学”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变知识储备的课程为技术应用课程;变理论学习为经验积累。

4、课程实施以加强校内实训为切入点:

按照“源于现场、高于现场”的原则,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通过“营造真实环境,加强校内实训”,进行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文化的熏陶。

《建筑结构与识图》是建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虽不是核心课程,但对学生职业能力有很强的支撑作用。

下面我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特色等六个方面对课程建设进行阐述:

一.课程定位

1、专业培养目标

造价员:

工程造价专业是建立在工程经济、工程技术、法律法规三个平台上的一门复合型学科。

主要培养有较强的工程预算编制能力、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能力、参与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的施工企业一线工程造价控制人才。

隐性知识对专业核心技能支撑

造价员

1、审核施工图纸

2、工程预算编制

与招投标

3、施工现场施工

组织与管理

4、建筑工程监理

5、工程项目管理

典型工作任务

1)阅读和初步审查施工图

2)工程计量与计价

3)编制工程造价及投标报价书

4)编制施工方案和

施工组织设计

5)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进度管理、合同管理、

现场施工管理等

行动领域

建筑材料

建筑测量

建筑构造与识图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

建筑与装饰工程施工工艺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建筑设备工程计量与计价

工程造价软件应用

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

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学习领域

专业群建设与资源优化

 

2、科学的教学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教学体系——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核心能力逐渐增强的课程安排:

3、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名称: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教材性质:

高职高专土建类规划教材

授课专业:

建筑工程造价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第二、三学期)

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

120学分:

6

课程任务:

通过学习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及构造要求,切实提高结构图的识读能力。

在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而且对职业能力提高有较强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和掌握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方面必备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结构设计基本原理与构造要求。

能力目标:

具备力学分析和计算能力、简单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能力、结构图的识读能力。

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安全意识和实事求是的学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

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计划

①课程分析:

历史沿革:

06-08级开设《建筑力学》,学生没有结构方面的知识,无法读懂结构施工图,不能协助指导施工,更不能顺利完成工程预决算。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丰富,抽象性、逻辑性、连续性强,内容既交叉又割裂,应用性不强。

学生特点:

学生基础差异大,工程造价专业是文、理兼收专业,生源中有一定比例的文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

教学资源:

目前教材、实训实习基地仍不完善,教师职教理念、教学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

②课程设计:

力学分析→结构计算→识图实训

Ⅰ.理论教学

74学时

Ⅱ.实践教学

44学时

模块1、静力学基础

8

模块2、结构构件内力分析

10

结构内力计算实训

4

模块3、构件承载力计算

低碳钢拉伸实验

2

模块4、建筑结构设计基本理论

结构荷载计算

2

模块5混凝土基本受力构件

12

梁破坏试验

4

模块6、混凝土结构

10

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

20

模块7、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2

模块8、砌体结构

4

模块9、钢结构

10

现场参观教学或

观看教学录像

4

机动

(2)

模块10、抗震结构

6

③教学计划:

框架结构识图实训

四、课程实施:

重难点处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1、重难点处理:

依据学生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1)化解难点:

《建筑力学》打破原有学科教学模式,利用常见建筑结构桁架、梁、刚架作载体,引领学生完成求支反、绘内力图、承载力计算,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寻求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突出重点:

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重点,分别利用简支梁板、受压柱、肋梁楼盖、框架剪力墙作载体,采用螺旋渐进法让学生学习掌握常见结构构件的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

2、教学模式:

采用仿真模拟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校内实训,突出工学模式;依托行业企业,推行实境育人;实行班组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实行导向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3、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引导文教学法,并结合实际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

采用“车间教学”的组织形式,分大班为若干“班组”。

让学生作为准员工体会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降低班级人数多造成的管理困难。

利用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开展现场教学。

积极推行引导文教学法,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进行教学,不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完善了人格修养。

4、考核评价:

建立满足岗位需求的考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考核坚持以“应会”为主,“应知”为辅;过程为主,结果为辅;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小组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辅的原则。

过程

考核50%

知识

考核30%

技能考核20%

多元化评价

五、教学条件:

1.教材使用情况

  本课程使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规划教材《建筑结构与识图实训》教材,结合建筑教研室编写的《建筑力学》。

2、实验实训条件

 目前以建成8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并且正在建设校内结构实训室。

3.网络教学环境

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优秀课程网站;师生QQ群建立。

3.教学团队:

由学院骨干教师及设计院、建工集团专家组成。

魏传志

副教授

李孝军

唐湘梅

陈凡臣

讲师

副教授

研究生

孔静静

副教授

王之琢

张宁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滕州建筑安装集团

滕州建筑设计院

段成伦

首席技师

滕州建筑安装集团

六、课程特色

1、依据岗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2、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3、以工程实际构件做载体,实施螺旋渐进法。

4、推行“学中做,做中学”引导文教学法。

建筑教研室2010.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