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业内部控制的新探究-金融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3806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银行业内部控制的新探究-金融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银行业内部控制的新探究-金融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银行业内部控制的新探究-金融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银行业内部控制的新探究-金融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银行业内部控制的新探究-金融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关于银行业内部控制的新探究-金融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关于银行业内部控制的新探究-金融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关于银行业内部控制的新探究-金融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关于银行业内部控制的新探究-金融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银行业内部控制的新探究-金融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doc

《关于银行业内部控制的新探究-金融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银行业内部控制的新探究-金融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银行业内部控制的新探究-金融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doc

关于银行业内部控制的新探究

【摘要】银行业在国民经济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经营的安全效率直接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运行。

目前我国银行业在内部控制上存在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风险评估等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障整个银行业的稳健发展。

它在借鉴,结合我国国内银行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提出有效解决意见,保障银行体系的安全。

【引言】银行业防范风险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金融体系运行乃至国民经济体系的安全。

强化银行业风险抗御能力,除加强其外部监督管理外,银行业自身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则显得更为重要。

旧的银行内部控制在当前经济的迅猛发展下已经不能适应自身新发展的需要,银行电子化、信用卡、国际金融等的发展等要求着更完善的银行内部控制。

在具体分析国内银行的内部控制现状,借鉴西方国家银行业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建议及对策,使银行业的内部控制更加完善,建设更稳健的金融体系。

【关键字】银行业内部控制风险新问题因素分析对策稳健金融体系

  一、我国银行业的风险

(一)竞争激烈导致经营风险增大

几个银行的资产增长程度

年份

工商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宁波银行

2009年资产规模

1178505300

206794100

133216155

16335186

2010年资产规模

1345862200

240250700

184967338

26327433

增长率

14.20%

16.18%

38.85%

61.17%

由上表看出,银行资产规模增长速度非常快,特别是中小股份制银行,以30%-50%的速度膨胀式发展。

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我国银行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更加复杂多样的风险。

有些基层银行业受利益驱动,重业务发展,轻内部控制,致使一些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

具体表现在:

一方面,以扩大资产规模为战略重点的银行为获取较高的资产收益和资产增长速度,压低价格和放宽条件发放贷款,使银行资金营运风险程度加大。

另一方面,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各银行为占领并扩大市场份额,各种金融新产品和新业务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外迅速滋生,使得银行在不知不觉中承担了各种潜在风险。

  

(二)错误或事故尚难以根绝

 错误或事故是业务人员在办理某些业务时,因业务数量、强度及对业务熟知程度等因素发生变化而出现在内部控制环节上的错误或事故。

诸如储蓄单折跳号使用,流水账页短缺,柜员没有按规定的频度修改口令,部分手工登记簿记录不全等,一般就属于技术性风险错误。

按理说,在防范技术性风险错误上,各家银行都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每次检查还是发现了不少的技术性风险错误。

这些“常查常出”的技术性风险错误或事故难以根绝,是当前银行内部控制中的新问题。

  (三)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当前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①制度空缺风险。

银行业正常经营所必须具备的若干基本规章制度,在某些地方还存在盲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出现风险损失自然不可避免。

②制度建设滞后。

如现在绝大多数银行都实行综合柜员制处理有关业务,而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对综合柜员之间、会计和储蓄综合柜员之间、综合柜员与上级机构内部往来控制以及综合柜员制业务检查等制度建设上,没有能根据业务发展状况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使基层机构照搬照抄原会计、储蓄业务柜员制的有关规定,内部控制可能出现薄弱点。

③部分制度不切合实际,执行流于形式或难以实施。

如对“借新还旧”普遍存在的现实不加考虑,反而在制度上明令禁止,但实际操作中又行如默契,使规定形同虚设。

再如大额现金支付的审批制度规定,5万元以上的现金支付需办事处(分理处)分管领导审批,基层网点遇到此类问题处理起来费时不说,碰到领导不在,就只好事后补签了事。

④部分制度针对性差,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病无病一起服药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由于某个行在异地通兑业务上出了问题,上级行就定了个预约取款查证制度,规定要求每个行遵照执行,而实际上只要按原有的规定认真执行就不会出风险。

由于该规定针对性较差,没有考虑每个行的具体情况,在业务较大的网点因执行此规定延长了其他客户等待的时间,招致了客户的不满,一段时间下来后,基层网点机构往往又回到以前的做法上去了。

⑤制度贯彻不力。

许多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只发文件不抓落实,遇到具体问题,灵活性讲得多,原则性讲得少,以种种“理由”加以变通和回避,甚至视内控制度为绊脚石,对某些规章制度视而不见,这是银行经营风险增加、发案率增高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四)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不能适应内部控制的要求

银行内部控制是根据业务流程,确定每一个风险控制点,对银行相关业务人员进行控制和检查,其核心控制要求是职责分离。

目前,由于人员分流力度不断加大,大部分银行的分理处只配置5名左右工作人员,而新的业务品种如保险代理、基金营销、代理收费业务、异地存取划转、业务咨询服务逐渐增加,在增加网点业务工作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网点机构风险控制点。

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银行基层网点要根据业务品种的不同,各个环节必须按规定做到分人分岗。

然而,目前银行的人力资源配置还停留在主要按业务量定编定岗的方式上,对基层网点的人力资源配置与基层网点内部控制的关系不敏感,往往出现增加了业务品种,基层网点却没有能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在增加的风险环节上合理配置有关人员,结果出现了混岗操作,一人多岗,监督检查走形式等问题,经营风险发生也就不可避免了。

二、银行业内部控制面临的新问题

(一)银行电子化进程带来的新问题

中国银行业电子银行客户数发展状况表

年份

电子银行客户数

增长率

电子渠道业务占比

增长率

2010

7497

39.23%

53.97%

11.77%

2009

5382

38.82%

48.29%

10.36%

近年,银行业电子化发展迅猛,随着银行电子化进程的日新月异,银行的服务从柜面延伸到了客户的单位或家庭,使客户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在家理财的乐趣。

这就使很多原先由银行人员掌握的业务流程变为由客户自己控制,致使部分内部控制环节向客户端发生了转移。

举个例子:

有一位客户分别在储蓄所和网上银行服务系统中办理定期存款转活期存款业务,在储蓄所,客户首先要向储蓄员讲明业务意愿,然后填写有关业务凭条,最后由储蓄员办理具体的转帐手续并给客户回单,业务完成;在网上银行服务系统中,客户首先要利用有关电脑设备输入相关密码和口令后进入网上银行服务系统,然后选择相关的转帐业务品种,最后按屏幕提示依次输入有关转帐信息并确认,业务完成。

前者,银行柜员进入系统,综合柜员对有关业务进行授权,柜员输机及复核,交易完成确认等内部控制环节都受到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约束;后者,原先受到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控制的上述环节交给了客户,需由客户自己约束和控制,否则客户极易受到风险的威胁。

当然,客户对上述环节的约束控制和银行利用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控制在形式和具体采取的措施上不会相同,但转移到客户端的这些控制环节由于控制问题形成的风险后果是一样的,比如:

网上银行服务系统没有地点,时间等的限制,客户如果对进入网上银行服务系统第一关的密码和口令控制不严,造成的风险将是无法估量。

目前银行在这个方面的纠纷和官司时有发生,从另一方面说明起风险在不断放大。

(二)信用卡风险凸现

2010年银行业信用卡情况表

信用卡数

活卡率

坏账率

期末应偿信贷总额

同比增长

1.7亿

30%

3.50%

2485.83亿元

49.90%

从上表看出,信用卡的风险增加幅度很明显,越来越突出信用卡控制方面的重要性。

风险主要表现在:

 1.集体办卡

    ①单位负责人伪造或从其他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向发卡行申领信用卡。

在此情形下,申领资料会表现为申领人所在单位电话单一、联络人单一、住宅电话遗漏等。

    ②集体办卡单位同时亦为公务卡单位、特约商户时风险更大。

易发生单位将成功办理的信用卡在自己单位的POS终端上消费或转账,套取银行资金。

例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某家发卡行办理商务卡30张,信用额度均为10万元,那么其完全可以在银行为自己安装的用于销售商品房的POS终端进行虚假交易。

由于对此种企业的回佣一般是按年收取POS租赁费或按交易笔数收取,成本很低,这意味着该企业一次可套取银行资金300万元。

    2.刷卡套现

      当前,刷卡套现行为呈现出蔓延的趋势。

在刷卡套现案件中,发卡行所要承担的是,持卡人套取资金后所投入行业的风险和本身经营的风险(如投入股市要承担股市风险并受持卡人投资水平的影响;持卡人购买原材料进行生产经营,则银行要承担产品销售、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

这种风险在刷卡完成或完成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暴露。

持卡人刷卡套现的目的在于获取资金,而特约商户会获得持卡人支付的手续费(或者称为融资费用),发卡行获得回佣收入。

这种三赢的结果是导致刷卡套现的根本原因。

在未发生风险时,刷卡套现给发卡行带来的利益与正常的消费完全一致,部分发卡行认为刷卡套现可增加透支规模,提高回佣收入,有助于降低不良贷款的占比,有利于完成既定的指标任务,于是形成了纵容、放任甚至参与刷卡套现的现象。

(三)国际金融投机的风险

银行业外汇收支表

项目Item

2010.12.31

 

 

一、各项存款TotalDeposits

2286.7

1.企业定活期存款Demand&TimeDepositsofEnterprises

1278.13

2.储蓄存款SavingsDeposits

583.43

3.委托存款DesignatedDeposits

31.42

4.境外存款OverseasDeposits

205.56

5.其他存款OtherDeposits

188.16

二、境外筹资OverseasFinancing

132.82

三、外汇买卖PurchasesandSalesofForeignExchange

2863.47

四、境外同业往来BusinesswithOverseasCounterpart

335.45

五、其他OtherItems

314.74

资金来源总计TotalFundsSources

5933.18

近年来,国际短期资本移动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动向:

第一,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亚洲和拉美地区国家。

据世界银行刚刚出炉的一份报告显示,2010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汇款预计为3250亿美元,比2009年的3070亿美元增长6%,其中,中国是最大的汇款接受国之一。

第二,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构成或形式与过去相比有很大变化。

主要表现在证券投资比例迅速上升,在总量中已经超过直接投资。

第三,机构投资迅速发展。

今日国际“游资”不再是“散兵游勇”,而是名副其实的“强力集团”,分散投资向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组合发展是世界金融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

并且,近几年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大量储蓄流入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其他投资机构,养老基金民营化意味着投资于证券市场的资金大量增加。

由于基金规模庞大,基金管理人员知识和技术非常雄厚,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对市场的影响已日益引起广泛的注意。

第四,以套利、套汇为主要目的。

金融投机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不同市场和不同的金融产品之间存在的利益级差。

哪里利率高、利差大,巨额“游资”就会迅速通过现代化国际金融交易网络向哪里转移。

比如,假设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预期为3%~5%,与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2.5%相加,那么,热钱流入中国一年的套利利润预期值在5.5%~7.5%。

换句话说,只需将美元换成人民币放在中国的银行账户里吃利息,国际投机资本也能毫无风险地获取可观收益。

由于“游资”规模大、移动速度快,一旦在外汇市场造成汇价的剧烈波动,政府动用有限的外汇储备进行干预只能是杯水车薪。

银行业对国际金融投机等的内部控制更具严峻性。

三、内部控制的制约因素分析

  从银行业内部来说,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

  1、内控观念存在偏差。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总是认为内控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装订、汇总等整章建制方面的工作,从而忽视了内控机制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

这种认识偏差反映在银行业经营管理中,就必然对所发生的问题采取事后补救的办法,从而完全违背内控机制的特点,导致金融风险隐患。

此外,观念上的偏差还表现在业务开拓与内控制度建设缺乏同步性,特别是新业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风险隐患较大。

  2、内控机制尚不健全。

突出表现在:

一是内部控制制度牵制乏力。

一些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在部门与部门之间不仅是相互割裂的,有的甚至是相互抵触的。

如会计部门不能制约资金组织部门的资金成本,结果存款经营“唯量是图”,存款结构越来越不合理,与银行的利润目标严重背离。

二是制度建设滞后。

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使银行业务和办理各项业务的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管理滞后和改革中的探索有一定过程,一些新业务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操作程序和相应的制度,存在无章可循的空档。

另一方面,国内多数银行业在内部控制建设上更多着眼于完善和加强制度建设,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执行的效果往往缺乏有效的衡量、评价手段。

三是缺乏一个赏罚有度的激励约束机制。

目前有的银行不仅对违规违纪人员没有明晰的处罚条款,更无相应的执行主体。

如对信贷人员放款造成风险损失怎样处理就无明确的操作性规定,致使有关人员的责、权、利脱节,贷款风险无法得到控制。

  3、内控运行机制失范。

银行业业务主管部门既是业务活动的组织者,又是业务经营自身监督的责任者,这种对自己行为进行所谓的“自我监督”本身就不可靠,何况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注重抓业务拓展,而忽视抓业务监督。

同时,银行内部各业务部门在具体行使监控职能时职责不明确,政出多门,或齐抓共管,或相互推诿,不能形成协调和制约机制。

  4、权力制约失衡。

表现在业务人员、管理人员的业务行为、决策行为、责任行为缺乏可操作的规范制度予以制约,导致少数业务人员自批自贷、挪用库款、违规经营。

一把手负责制的经营管理模式虽然有利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但由于权力没有受到约束,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督机制,权责失衡,导致个别负责人越权行事、滥用职权、欺上瞒下、行贿受贿等不良现象发生,严重影响银行业的稳健发展。

5、稽核监督职能弱化。

目前,各银行业都实行了系统领导的稽核管理体制或者总稽核负责制,但稽核部门作为同级行的内部机构,地位不超脱,职能不独立,稽审职能和权威性没有充分发挥,难以对领导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的监督。

况且稽核部门对审查出的问题不经领导同意就不能上报,不能独立作出决定。

另外,有些监督检查本身缺乏力度,检查走过场,起不到应有的警戒作用,加之稽核监督的滞后性以及稽核手段落后,这些都影响了稽核监督功能的发挥,没有起到查错防漏、控制风险的作用。

  从国家的宏观层面上来分析,影响银行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国有独资的制度安排必然导致难以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国有银行业作为国家独资的银行,其所有者是国家,国家作为监督人既不拥有剩余索取权,也不承担资本损失的风险,这必然导致监督人监督目标的扭曲。

同时,我国还未形成企业家阶层,国有银行业的经理人通常是行政指派,而不是通过经理人市场竞争产生,经理人市场的竞争机制对国有银行业经理人的约束功能被大大弱化。

2、国有产权制度导致政府和企业的关系难以规范。

国有独资实质上是对国有资产的“委托-代理”。

而委托-代理关系的建立,是以两权分离为前提的,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在国有产权的委托-代理机制下,政府与银行的关系存在着三个难以解决的难题:

其一是政府很难协调政府的目标与银行的经营目标;其二是政府很难界定对银行的监管到何种程度,才能即使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又不束缚银行的经营活力;其三是难以转变国有银行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的一种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委托-代理关系。

  3、不合理的组织结构体系使银行业职能和效率的提高受到严重制约。

我国国有银行业实施一级法人、多级经营,分支机构层次众多。

银行业庞大、重叠的机构设置,内设机构的多头管理,使银行业职能和效率的提高受到严重影响,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受到严重制约。

  4、银行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粗放经营行为的惯性。

国有银行业经营机制转换将经历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

尽管国有银行业在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上正在积极努力,但在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业体制建立前,传统的经营意识和行为方式还有较大的惯性。

在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国有银行业原有积聚的不良资产无法消化,资产失去流动性,当面临支付危机时,国有银行业违规章经营、高风险运行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四、完善银行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针对我国银行业内控机制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巴塞尔协议》和世界几大著名银行的的内控机制的基本做法,建议我国银行业内控机制的改进和完善,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银行业要牢固树立稳健经营意识

  我国金融业由于累积了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的矛盾,隐藏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很多企业借改制、转轨之机,逃避银行债务,将企业经营风险转嫁到银行,使我国金融业的风险越聚越高。

在这种形势下,为保证金融业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一是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完善的内控机制是金融机构安全、有序运作的前提和基础,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

转变观念,摒弃思想上存在的内控太严、发展受制的偏颇认识。

二是要全面理解内控机制的含义、特点,纠正那种“内控机制就是规章制度”的片面认识,建立起既规范可行又顺应金融发展规律的现代银行业内控机制。

三是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行集约化经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向管理要效益,在稳定中求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银行业内控制度建设

银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有效防止银行业发生金融风险的关键,同时也是银行业内部控制的基础。

为此,银行业一是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对现有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认真研究整理,并借鉴国外银行业内控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统一制定若干业务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从根本上解决制度过多而流于形式的问题。

二是要坚持“内控制度先行”的原则,在开发推广新业务新产品过程中,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责任,制定相互制衡的业务管理办法和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

当前,要着重加强计算机系统风险控制,对计算机系统的项目立项、设计、开发、调试、运行、维修等全部过程实施严格管理。

另外,银行业在制定内控制度时,既不能脱离客观条件,过分强调“严密、制约”,也不能过于粗糙、简单,忽视科学性、严密性、制约性和有效性。

三是要狠抓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贯彻落实各项内控制度,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执行制度的监督机制。

为此,要大胆管理,秉公执法,奖惩分明,不为私情,大力营造执行规章制度光荣、违反规章制度可耻的良好氛围。

在具体方面,特别是对于银行目前电子化深入进程、信用卡发展迅速、国际金融紧密发展带来的新挑战,紧紧地把握每个细节的控制,避免和减少银行风险。

  (三)完善权力使用制约机制

  近几年,专项稽核时发现的许多重大问题不少都与行长越权行事有关。

针对权力制衡中存在的问题,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要完善内部等级管理、分别授权的制度,对同一级分支机构按照同一标准考核后,分成若干等级,分别授予不同的经营管理权限,使每个银行业的经营权与经营水平相匹配。

其次,完善集体议事制度。

要坚持分工负责制、民主制基础上的行长负责制,凡重大决策必须提交行务会或职代会集体讨论通过,防止个人随意性和非理性行为对全行重大决策的影响。

这样,既能使领导个人权力受到一定制约,也有利于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第三,完善行长年审制度和离任审计制度。

每年年终由上级行的稽核监察部门对下级行行长本年度的经营管理、权力使用、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稽核评价。

任职期满后,由上级行组织联合审计小组,对任期内目标完成情况、合规合法经营情况、权力行使情况等进行全面稽核。

第四,提高业务主管部门对规章制度垂直管理的权威性。

明确规定其管理的基本原则,各级领导不得随意变通,不能越权行使。

规定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属于本职管辖范围的重大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原则,如遇疑难问题应及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请示报告,否则要对不良后果负连带责任。

最后,要进一步完善诸如各级领导任职年限、干部交流、重要部门领导定期轮换等内部管理制度,使之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四)强化银行业的稽核监督作用

  稽核监督是内控机制中不和缺少又无法替代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银行业要确立稽核工作的权威性地位,尽快构造一个具有独立性、超脱性和超前性的现代化稽核监督体系。

在目前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可实行由总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向一级法人负责的稽核管理体制,采取按大区的派驻制和下查一级的办法。

各级行的稽审部门人员由总行稽审部统管,其人事、劳资等关系全部集中在总行,割断现行的人员同所在行的利益关系。

另外,要推行外部审计部门再稽审制度,由总行选择技术力量强、信誉良好的审计师事务所定期对各级行进行全面稽审。

这种内、外部审计相互结合的方法将更有利于促进内部稽审提高工作质量,充分发挥稽核审计在防范银行经营风险中的控制作用。

  总之,面对银行业更高的内部控制要求,银行业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内控机制建设好并贯穿于业务经营的全过程,认真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实现整个银行体系稳健发展。

【后记】利润其上,内控先行。

只有更完善的内部控制,才有更稳健的银行体系。

银行业的内部控制,每个步骤,每个细节都相当的重要,必须加以规范施行,不断加以更新完善,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才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好的保障。

以上的探究也有很多局限性,在很多细节方面也未能一一考究应对,有待大家的继续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年第6号

2、《信用卡业务内部控制的重点环节》颜建军 2009年09月28日

3、《有效控制国际金融投机保持经济金融平稳发展》姜欣欣2010年11月29日

4、《关于改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的思考》梁晓娟2005年5月

5、《完善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探索》夏长斌中国期刊网2010年2月24日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