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3402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6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浦东运河桥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东靖路(华东路~川南奉公路)新建工程

浦东运河桥

 

 

编制人:

编制单位:

日期:

 

一、工程概况1

二、编制依据2

三、总体施工部署及施工重点2

3.1、施工程序2

3.1.1整体施工工艺流程2

3.1.2主桥箱梁施工流程2

3.2、施工重点4

3.2.1上部结构:

4

四、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6

4.1、施工测量及监控6

4.1.1、测量思路概述6

4.1.2、测量的测设6

4.1.3、大桥施工监控方案7

4.2、承台施工12

4.2.1、承台施工流程12

4.2.3、承台施工工艺12

4.3、墩身施工13

4.3.1、概述13

4.3.2、施工工艺流程13

4.3.3、施工方法及技术质量措施13

4.4、支座安装16

4.5、临时固结体16

4.6、挂篮压重试验16

4.7、0#段支架施工17

4.7.1、荷载计算17

4.7.2、支架布置17

4.7.3、支架稳定承载力计算18

4.7.4、横向钢管承载力计算18

4.7.5、模板计算19

4.7.6、支架预压20

4.7.7、支架搭设要求20

4.7.8、支架拆除要求21

4.8、挂篮的设计、制作及安装21

4.8.1、挂篮结构形式与数量的选择21

4.8.2、挂篮设计22

4.8.3、挂篮拼装23

4.8.4、挂篮移动26

4.8.5、挂篮压载试验26

4.8.6、正常节段施工中挂篮行走26

4.9、悬臂端施工27

4.10、现浇段支架施工28

4.10.1、荷载计算28

4.10.2、支架布置28

4.10.3、支架稳定承载力计算29

4.10.4、横向钢管承载力计算29

4.10.5、模板计算29

4.10.6、地基基础验算30

4.11、悬臂混凝土常规施工31

4.11.1、模板施工31

4.11.2、钢筋及波纹管施工31

4.11.3、砼施工32

4.11.4、预应力张拉与锚固32

4.11.5、预应力真空压浆施工工艺35

4.12、合拢段施工38

4.12.1、合拢顺序39

4.12.2、合拢施工方法与流程39

4.12.3、合拢口的锁定技术39

4.12.4、合拢的准备工作39

4.12.5、边跨合拢段施工和体系转换39

4.12.6、中跨合拢段施工和体系转换40

4.12.7、合拢段施工要点40

4.12.8、劲性骨架设置41

4.12.9、合拢段施工测量观测41

4.13、箱梁节段标高控制42

4.13.1、结构状态控制原理42

4.13.2、结构受力状态间接控制42

4.13.3、施工控制的方法42

4.13.4、控制项目和控制方法42

4.13.5、施工现场的实施44

五、施工进度计划45

5.1、关键节点目标45

5.2、进度保证措施45

5.3、主要施工机械表46

5.4、人员配置与劳动力计划47

六、质量保证措施47

6.1、砼施工质量保证措施47

6.2、预应力施工质量保证措施48

6.3、挂篮施工管理制度48

七、安全保证体系49

7.1、安全管理网络49

7.2、模板与支撑施工安全技术措施49

7.2.1、施工准备49

7.2.2、搭设50

7.2.3、使用50

7.2.4、拆除50

7.3、挂篮法施工安全技术措施51

7.3.1、挂篮制作上的安全技术51

7.3.2、挂篮安装及使用的安全技术51

7.3.3、挂篮施工时防雷措施53

八、文明施工措施53

8.1、文明施工目标53

8.2、施工现场53

8.3、工地卫生、五小设施54

8.4、内业资料及宣传工作55

一、工程概况

浦东运河桥起止桩号K0+404.30~K0+992.74,其中k0+570.6~K0+805.6为主桥范围,其余为引桥。

主桥桥宽30m,主桥桥长235m,跨径组合为:

65m+105m+65m,主桥上部结构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单箱单室连续箱梁。

引桥桥梁宽度为25m,西侧引桥跨径布置为两联4*20.84m预制简支变连续空心板梁,东侧为三联3*20.84m预制简支变连续空心板梁。

主桥上部结构为65m+105m+65m预应力混凝土变高度连续箱梁,截面为单箱单室直腹板,中墩处梁高6.0m,高跨比117.5;跨中梁高2.5m,高跨比142。

箱梁两侧挑臂各为3.5m,其中悬臂端0.8m混凝土后浇。

顶板端部厚度为0.20m,底板厚度为0.30m~0.75m,腹板厚0.45m~0.90m。

全桥共设置一个中跨合拢段和二个边跨合拢段。

桥梁采用挂篮方法施工,共分14个节段,其中0#采用支架现浇,共长10m,1#~3#块长3m,4#~8#块长3.5m,9#~13#块长4m,其中中孔合拢段长2.0m,边跨合拢段长2.0m。

边孔现浇段均设置12.4m长的等截面支架现浇节段。

各节段参数如下表:

节段号

0

1

2

3

4

5

6

7

8

9

长度

(cm)

1000

300

300

300

350

350

350

350

350

400

方量(m3)

139.92

56.4

53.6

48.8

51.3

48.5

46.2

44.1

42.2

43.6

重量(t)

349.8

141

134

122

128.3

121.3

115.5

110.3

105.5

109

节段号

10

11

12

13

现浇段

边跨合拢段

跨中合拢段

长度

(cm)

400

400

400

400

1240

200

200

方量(m3)

39.6

38.8

38

37.6

168.7

24.3

12.2

重量(t)

99

97

95

94

421.8

60.8

30.5

针对该桥施工情况和地理环境,本次方案编制内容主要为浦东运河桥大桥主体结构施工。

二、编制依据

1)上海市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公司的《施工图设计》;

2)本公司已建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及本公司内部关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

3)所涉及的主要施工技术规范和主要标准如下:

①、《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②、《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J);

③、《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J)

④、《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⑤、《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验收规范》(CJJ-2-90);

⑥、《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J);

⑦、《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⑧、《钢管扣件水平模板的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DJTJ);

⑨、《满堂钢管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

⑩、《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三、总体施工部署及施工重点

3.1、施工程序

3.1.1整体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桩基施工→承台施工→墩身施工→0号块施工→箱梁施工→桥面砼铺装→附属设施施工→伸缩缝安装→扫尾。

3.1.2主桥箱梁施工流程

采用挂篮悬浇进行箱梁节段的施工,基本流程是:

箱梁0#段施工箱梁悬臂段施工边跨支架现浇段施工两边跨合拢中跨合拢梁段施工。

箱梁的二个单T同时交叉施工。

挂篮施工的主要工艺程序

3.2、施工重点

3.2.1上部结构:

采用挂篮悬浇施工方法,从主墩开始向两侧悬浇,形成二个单T,然后边跨合拢,再中跨合拢。

1、0号块施工质量控制:

箱梁墩顶块件(即0#块)的施工方法,采用在承台上用支架立模浇筑施工,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进行堆载预压,预压重采用等同于每延米墩顶块件一期恒载重量。

墩顶块件长10m,作为挂篮拼装工作面。

0#块处在承台平面位置。

2、箱梁施工质量控制:

1~113#梁段采用挂篮悬臂对称、平衡浇筑施工,各单“T”浇筑至最大悬臂后,先浇筑边跨合拢段,再解除墩梁临时固结,并撤除中墩及边墩的所有支架之后,浇筑中跨合拢段,完成体系转换,成为三跨连续箱梁。

3、挂篮设计质量控制:

挂篮结构应轻便合理,其重量(挂篮及施工机具)不得超过设计规定值。

支架及挂篮拼装好后,应进行预压和加载试验,以检算其承载能力和消除非弹性变形,并实测支架和挂篮的变形值,为箱梁悬臂浇筑施工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箱梁采用挂篮悬浇施工,应遵照对称、平衡原则进行,应严格控制各浇筑段混凝土超方,任何梁段实际浇筑的混凝土重量不得超过该梁段理论重量的3%,顶板平整度达到5mm以下,底板厚度也要严格控制。

4、箱梁混凝土、模板质量控制:

箱梁砼浇筑过程中,特别注意对锚下、波纹管下方、齿板等处混凝土的捣实,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确保预应力达到设计要求;也要注意箱梁线形、控制好各梁段底模的立模标高,使标高达到设计要求。

各单“T”相对竖向标高差不应大于20mm,轴线偏差不大于10mm。

在悬臂施工中应按照施工控制文件对每个块件进行布设测点及有关测试元件,加强变形观测,以便对标高、线形、轴线进行控制。

5、箱梁预应力质量控制:

钢绞线应就实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积对计算引伸量作修正。

引伸量修正公式:

△`=E`E×△

式中:

E`——实测的钢绞线弹性模量

E——计算采用的钢绞线弹性模量

E=1.95×105Mpa

A=140mm2

△——计算得到的引伸量

△`——修正计算的引伸量

预应力管道纵向预应力钢束管道内径分别为70mm、90mm。

管道用“井”字型定位架精确定位,定位架间距在直线段为1m,曲线上为0.5m,定位架应与钢筋点焊连接。

梁段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以上时,方可进行预应力钢束张拉,张拉应严格按设计顺序、张拉控制应力及工艺进行。

张拉用的千斤顶与油泵压力表应定期进行标定,张拉人员应持证上岗,监理人员现场旁站,并作好记录。

张拉时保持对称张拉,并且采用张拉吨位和钢束引伸量双控。

当预应力钢束张拉达设计吨位时,实际引伸量与理论引伸量误差不应大于±6%,否则应停工检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后方可进行张拉。

当出现滑丝、断丝时,其滑丝、断丝总数量不得大于该截面总数1%,每一钢束的滑丝、断丝数量不得多于一根,否则应换束重新张拉。

张拉完后,应尽快进行压浆,水泥浆要求尽量减少收缩和泌水,可适量掺入膨胀剂(但自由膨胀率应小于10%),以保证压浆密实饱满。

水灰比控制在0.34左右。

6、合拢段质量控制:

主桥箱梁按先边跨合拢,再解除临时锚固,最后中跨合拢,完成体系转换,形成三跨连续梁。

合拢段采用劲性固架合拢,视实际控制情况在悬臂端加压水箱,在一天中气温最低,用最短的时间采用平衡施工法浇筑合拢段混凝土。

合拢段劲性骨架要求焊接马上完成,形成刚结。

焊接时在预埋件周边混凝土遮盖湿布或麻袋浇水降温,避免烧伤砼。

中跨合拢及体系转换需在11~16度进行。

靠近过渡墩的边跨的现浇段采用在墩旁搭设落地支架立模浇筑。

中跨合拢段采用吊架施工。

7、标高和轴线控制:

主体结构悬臂浇筑后再合拢成桥,各道工序必须保证标高和轴线的准确性,确保上部结构贯通后各项记录满足质量检验标准。

因此标高和轴线控制作为本工程的控制关键。

四、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4.1、施工测量及监控

4.1.1、测量思路概述

本工程测量的难点是主桥跨越同三国道,为了便于控制工程的轴线和减少系统误差,拟选择电子全站仪测设,距离精确度为±3mm,最小显示单位为1mm,角度精确度为2",最小显示单位为1"。

放样时采用角度,距离双控制。

同时为了对整个工程有一个全面的控制系统,我们拟运用微机应用AUTOCAD程序进行统一计算复核。

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和水准点,选择适宜的位置自设控制点和水准点,建立一个封闭的坐标和水准点控制网,对工程实施中的测量成果要做到有放有复,所有的测量仪器设备在工程开工前都要进行检定,并有检定报告。

为便于测量和控制精度,导线控制点要采取保护,水准点要选择在不宜被破坏的地点,且要周期进行闭合复核。

4.1.2、测量的测设

A、控制点的测设

首先,对设计院的测量交底桩与水准点进行复核,复核时需注意对业主提供控制点的校核,校核报经现场监理复核认可后方可使用。

根据测绘处所交的导线桩按照施工需要加密控制网,为了确保控制网的可靠性,将根据现场条件把控制点都选定在施工作业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用混凝土护桩,做到各控制点的通视性良好,符合施工需要。

控制点选定后经过实测和导线闭合的平差计算把整个工程范围内的控制点坐标定了下来。

考虑到桩基施工和地基的沉降,将根据施工阶段定期复核整个控制网。

B、连续箱梁的测设

根据施工图,首先测设各个节段的纵轴线和横轴线,然后按照纵横轴线划出节段位置。

箱梁底部:

底部按照二次抛物线y=f*(L-X)*X(L*L)控制,为保证线形,特对每个阶段进行预抛高,预抛高值详见设计提供的《理论预抛高值》;

箱梁顶面:

顶面为平坡,桥面流水坡度为1.5%,悬臂段施工时按照实际竖曲线控制;

C、标高测设

a、按照施工规范加密引测临时水准点,测量结构必须符合±20Lmm。

并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定期复测。

b、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和测设各节段的标高。

c、桥面临时水准点,采用先在各交叉路口设点进行复测闭合,符合±20Lmm。

经监理认可方可使用,然后再加密,确保各节段相连,满足施工要求。

4.1.3、大桥施工监控方案

4.1.3.1、监控重点与依据

本工程的连续梁桥悬臂施工过程的监控任务和要求主要是:

悬臂施工全过程的安全问题,必须对一些关键施工节点进行监控,如:

A、0号块支架的安全;

B、悬臂施工使用的挂篮结构的安全和使用、操作的安全;

C、边跨现浇段的安全;

D、合龙工艺的安全、合理。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悬臂浇注施工的线形调整和控制,特别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误差后的调整方法和手段。

全桥主梁的线形主要是通过设置挂篮底模标高来完成的,因此控制挂篮底模标高是关键,其中涉及到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尽管施工之前可以按照施工步骤进行理论计算,但是主梁的实际反应未必与理论计算值吻合,由此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理论计算值的调整以及对主梁误差线形进行拟合调整,也就是需要根据每一次梁段施工完成后标高测量值与相应设计线形值对比,以便及时作好线形的拟合,为下一段梁的施工提供修正的预告值,需要特别注意在白天设定挂篮底模标高施工时要排除日照温度的影响,建议采用的修正方法如下,方法也适用误差的调整。

挂篮上浇注主梁的底模标高的测量设置被认为是主梁线型控制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由于这一底模标高的测量设置工作需要全天候作业,因此除了需要在理论计算上给出正确的符合实际的底模标高之外,在施工作业时的全天候的实时修正尤为重要,为了排除临时荷载变化、日照温差、挂篮刚度差别和已成梁的误差等因素对确定末浇梁底模段标高的影响,采用如下修正公式:

(见图1)

i=i+g+

(1)

其中:

i—为未浇段底模前端实时修正量

i—为临时荷载变化和日照温差等的修正量

g—为挂篮的抛高

—为已成梁段的误差修正量

根据结构变形的几何关系容以导出i为[6]:

i=i-1+(i-1-i-2)×lili-1

(2)

其中:

i-1—为第i-1段梁的临时荷载和日照温差的竖向变位

i-2—为第i-2段梁的临时荷载和日照温差的竖向变位

li、li-1—分别为第i,i-1段主梁的长度

实时修正公式示意图

当第i-1、i-2段主梁高程存在施工误差时还应加上由此引起第i段梁标高的修正量,即:

i+=(i-1+Δi-1)+〔(i-1+Δi-1)-(i-2+Δi-2)〕×lili-1(3)

其中:

Δ—为已成梁段的高程施工误差

当主梁节段长度都相同时,公式(3)可以简化为:

i+=(2i-1-i-2)+(2Δi-1-Δi-2)(4)

而g计算为:

g=a-b(5)

其中a为预压时挂篮的非弹性或其它因素引起的附加变形量,或称为下抛值,而b为浇注混凝土时挂篮的非弹性或其它因素引起的附加变形量,或称为上抛值,将式(4)和式(5)代入式

(1)可以得到实时修正公式(6):

i=(2i-1-i-2)+(a-b)+(2Δi-1-Δi-2)(6)

通过公式(6)可以发现:

当已成梁段前端有一标高误差Δi-1存在时,将在待浇梁段前点产生两倍的标高误差,可以想象仅这一项误差修正的重要性。

4.1.3.2、主梁中线和标高的测量

连续梁桥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一般有两项,即主梁标高、轴线几何测量和混凝土截面的应力-应变测量。

测量的目的是为控制提供大桥结构的实际状态,因此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按照测量工作的要求进行。

测点布置:

主梁上的中线测量测点设置每一梁段的主梁中轴线上;

主梁标高的测点设置在每一梁段的前端,横向设置三个测点,即沿截面上、中、下游梁底各设置一点,为了便于测量的实施,可以用埋设在桥面的铁钉来反映梁底高程,需要注意测点的保护,以便进行长期观测的需要,在控制梁底标高的同时,要求控制主梁顶的标高,以免桥面铺装时发生困难。

测试工况

主梁标高和挂篮位移在每一工况变化前后都必须测量,主要工况时所有测点必须测量,主要工况为体系转换之后及浇注混凝土之后。

此外,测量的时间应该安排在早晨太阳出来之前完成测量工作,以避免日照不均匀温度场的影响。

测试要求

采用精密水准测量仪器,并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有关工程测量的规定:

“在挂篮和桁架前移定位,梁段浇注混凝土或拼装梁段、张拉等主要工序施工前后,必须测量悬臂挠度和悬臂端标高”。

每一次测量时应该测量所有测点,以便判断主梁轴线的趋势和误差,特别要注意横截面二端的标高是否一致,以控制主梁的扭转。

4.1.3.3、监控程序和要点

A、在悬臂施工使用挂篮之前,应该按照有关规定对挂篮进行荷载试验,以便确定挂篮的非弹性变形的抛高系数,同时应该注意到随着梁段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抛高值;

B、悬臂施工中主梁的测点应布置在每一节段的桥面前端,必须设置导钉,同一个断面横向至少应有两点,必须同时控制梁底和梁顶标高;

C、悬臂施工主要工序为挂篮前移、调整底模板标高、绑扎钢筋、浇筑梁段砼、砼养护、张拉预应力钢等,确定主要控制工况为挂篮(包括平衡重)前移、主跨浇筑梁段砼、边跨支架砼浇注和张拉预应力钢束完成支架拆除后等,对控制工况的测量称为“控制测量”;

D、在浇筑梁段混凝土过程中应该分级测量已经完成主梁端的标高变化情况,以便了解主梁变形是否正常和挂篮的安全施工;

E、控制测量时间应尽量选择在早晨日出之前,并做好记录,并用固定格式的表格记录,签字后通过监理转给监控单位;

F、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主桥主墩的沉降位移观测;

G、梁式结构悬臂施工过程中对标高误差的调整手段是很有限的,因此必须加强施工过程中对梁段混凝土超方的控制和对挂篮抛高设置的控制,对标高的控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进行曲线拟合,要求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测量应测量所有已经完成梁段的测点;

H、控制结果要达到的主要指标:

主梁标高(底线)允许最大误差为±5mm,考虑到混凝土材料的徐变和收缩的影响,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线型分为成桥初期和远期二种,在若干年之后主梁线型将从初期状态过度到远期状态;

4.2、承台施工

4.2.1、承台施工流程

A、承台施工流程

测量放样→基坑开挖→浇捣垫层→桩测试→桩帽凿除→测量放样→绑扎钢筋→支模板(插柱筋)→承台混凝土浇捣→混凝土养护→拆模→回填土

B、承台钢板桩支护工艺

根据承台现场情况,边主墩承台开挖采用12m的拉深钢板桩支护,具体见下图:

4.2.3、承台施工工艺

A、承台钢筋

a、钢筋制作安装严格按图施工,做到钢筋种类、规格、数量、尺寸位置正确无误,且绑扎牢固。

b、大于25mm以上的钢筋,连接均用机械连接。

c、钢筋绑扎先绑底部的钢筋,然后再绑扎侧面钢筋及顶部钢筋。

d、设置好保护层垫块、位置、尺寸均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e、钢筋绑扎完毕,由有关人员组织隐蔽工程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交监理复查,由监理在隐蔽单上签字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f、墩身主筋采用点焊在承台钢筋上的方法固定。

墩身中避雷筋应按规范与桩主筋连接好,并涂好油漆做好标记。

墩身预埋筋的根数、位置、尺寸均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B、承台模板

a、便于模板搬运及周转使用,采用钢模板,具体拼装尺寸根据承台侧面尺寸而定。

b、模板安装前刷脱模剂。

安装时,确保模板接缝紧密,并用封口胶胶纸将缝隙封贴,防止漏浆。

c、模板安装好后,组织人员对模板的稳定性、承台尺寸、拼缝、连接牢固程度等进行自检。

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

C、承台砼

a、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采用泵车入模。

b、混凝土要随时抽样,测定坍落度并制作试块。

c、浇筑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捣实,振捣器的插入要紧跟混凝土的入模,防止漏振与过振。

d、主桥承台混凝土分一次浇筑。

浇筑时在整个平面范围水平分层进行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上下两层间隙时间应尽量缩短,在振捣时要将插入式振捣器的振动棒稍伸入到下层混凝土10cm。

浇筑顺序从承台中间向四周,浇筑时间控制得不要太快,使得混凝土均匀地向四周扩散。

e、振捣时间应以被振捣处表面停止沉落或表面气泡不再显著发生为度。

f、振捣时振动棒应尽量避免碰钢筋,并与模板保持一定距离。

振捣时不要摇动钢筋,否则会影响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强度。

g、承台顶面要做好抹面工作,收水到符合要求,使之表面平整光洁,尤其是立柱立模位置处更应平整,以方便模板安装。

=0.9fPK,一根张拉控制应力为366.7KN。

竖向预应力钢筋张拉程序:

0→初应力(0.10σk)→1.0σk(持荷2分钟)→锚固。

竖向预应力钢筋分为二级张拉,每级张拉完成后及时旋紧螺母,至第二次张拉到设计张拉力值为止。

引伸量计算应以实际引伸量计算为准。

竖向预应力管道下端应封严、严禁漏浆;上端应封闭,防止水和杂物进入管道。

4.11.4.2、施加预应力的准备工作

A、施工现场应具备经批准的张拉程序和现场施工说明书;

B、现场已经具备预应力施工知识和正确操作的人员;

C、锚具安装正确,对后张构件,混凝土已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

D、施工现场已具备确保全体操作人员与设备安全的必要的预防措施;

E、在使用之前所有的张拉设备均进行校验和配套标定。

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重复进行必要的标定以进行校验。

施加预应力所用的机具设备及仪表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应定期维护和校验。

F、为了确保张拉力的准确性,在张拉前读张拉设备(包括千斤顶、油泵油表、胶管)“进行油压值——输出力”的标定,以后3个月进行一次或张拉200次以后校验。

弹簧测力计的校验期限不宜超过2个月。

4.11.4.3、预留孔道

A、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尺寸与位置应正确,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埋钢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

B、管道应采用定位钢筋固定安装,使其能牢固地置于模板内的设计位置,并在混凝土浇筑期间不产生位移。

固定波纹管的定位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0.8m。

C、管道接头处的连接管宜采用大一个直径级别的同类管道,其长度宜为被连接管道内径的5~7倍。

连接时应不使接头处产生角度变化及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发生管道的转动或移位,并应缠裹紧密防止水泥浆的渗入。

D、所有管道均应设压浆孔,还应在最高点设排气孔及需要时在最低点设排水孔。

E、管道在模板内安装完毕后,应将其端部盖好,防止水或其他杂物进入。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