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4144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docx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文解释1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5古人谈读书人教部编版

25古人谈读书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主题是读书与学习。

本课选取了三个经典的古文片段,介绍了《论语》中古圣人读书方法及态度、朱熹的“三到读书法”、曾国藩谈读书,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及态度。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4.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一说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对自己有哪些启示。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重点)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一说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对自己有哪些启示。

(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

本课内容是古文,学习古文要有大量的朗读,把课文朗读流利,顺畅。

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读懂课文内容。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文言文对现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难,所以帮助要学生疏通句意,准确感悟课文主旨。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先通过预习学习课文生字,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课文学习要了解课文大意,了解课文主旨,背诵课文。

四、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安排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标出难以理解的字句。

(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共安排了两个课时的内容。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课件展示《论语》、朱熹和曾国藩的图片。

板书:

古人谈读书。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2.课件展示生字。

3.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注意区分形近字书写。

三、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文段一

1.大声朗读课文,读完之后结合课文注释,了解句子大意,同桌之间交流学习情况。

2.教师简要介绍《论语》和孔子相关资料。

3.讲解句子大意。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提问:

这句话是说的学习方法还是学习态度呢?

(点名学生回答)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提问: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学习态度?

③强调“知”的读音和字义。

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译文: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强调识的读音应读“zhì”。

提问: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学习方法?

⑤再次朗读这一段,读完之后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文段二

1.朗读文段内容,读完之后同桌之间交流,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2.翻译文段内容。

译文:

我曾经说过:

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3.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读书应该注意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

提示:

作者认为读书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最重要的是心到,“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二、学习课文文段三

1.朗读文段内容,注意读得流利,通顺。

2.重难字讲解。

盖:

句首发语词;断:

绝对;恒:

恒心;下流:

下等。

3.翻译文段内容。

译文: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

这三件缺一不可。

4.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三、拓展延伸

1.结合上下文,说一说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和现在的常用字义有什么不同。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2.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对课文中提到的哪些读书方法感受最深。

四、课文主旨总结

五、板书设计

《论语》:

勤学好问

古人谈读书朱熹:

心到、口到、眼到

曾国藩:

有志、有识、有恒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5《古人谈读书》人教(部编版)

25 古人谈读书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古人谈读书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耻、矣”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并感知古人总结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并感知古人总结的读书方法。

2.联系个人体会,感知课文中读书方法带来的启示。

课前准备

1.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时:

4分钟)

1.引导学生围绕“你喜欢读书吗?

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进行交流。

2.总结学生的发言,借助“古人又是怎样读书的?

他们总结了哪些读书方法”引出课题。

1.介绍自己读书的一些方法和经验,把自己的观点简单而准确地说清楚。

2.齐读课题,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要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的经验,并借助同伴的经验丰富自己的读书体会。

二、诵读论语,感悟深意(用时:

13分钟)

1.组织学生通读第一部分,找出生字,并识记生字。

2.指名大声朗读三句论语。

3.指导朗读三个句子,检测朗读情况。

4.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初步理解三句论语的大意。

5.组织学生当小老师,到台前讲解三句论语的意思。

(1)集体交流第一句的意思,重点理解什么是“下问”。

 

(2)集体交流第二句的意思,重点理解最后一个“知”。

 

(3)集体交流第三句的意思,重点理解“识”。

1.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圈出“耻”,读一读拼音,并识记字形。

2.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注意正确断句。

4.先读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就查看注释,最后将句子意思弄清楚。

5.讲解的时候,先读句子,再说一说重点词语的意思,最后讲全句意思。

(1)理解重点词语:

“敏”是“聪敏”。

“好”是“喜好”。

“耻”是“以……为耻”。

“下问”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2)理解重点词语及句子意思:

最后一个“知”读zhì,同“智”,是“智慧”的意思。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3)理解重点词语及句子意思:

“识”读zhì,是“记住”。

“厌”是“满足”。

“诲”是“教诲”。

默默地记住,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厌倦。

1.第二句中,“知”字音不同,前四个是“知道”的意思,读zhī;最后一个同“智”,是“智慧”的意思,读zhì。

2.第三句中,“默而识之”的“识”是“记住”的意思,这里读zhì。

3.理解“下问”的意思,既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运用举例的方法,例如,老师向学生请教就叫“下问”。

4.学生当小老师讲解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倾听,随时根据小老师的讲解进行补充。

三、诵读“三到”,感悟深意(用时:

15分钟)

1.指导学生朗读第二部分,找出生字,并识记生字。

2.组织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3.引导学生读懂第二部分的意思。

4.组织学生展开小组活动,交流自己对第二部分的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说清“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的意思,还要重点说明“心到最急”中“急”的意思和今义不同,在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5.组织学生诵读第二部分。

1.自由朗读第二部分,圈出“矣”和“岂”,读一读音节,并识记字形。

2.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3.一边读,一边想每句话的意思,遇到读不懂的词语看一看注释。

4.集体交流,初步理解意思。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运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5.自由诵读,准确背诵。

1.“矣”和“岂”都是三声,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2.理解第二部分的意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读书经验来理解,例如,你读书时怎样做到“心到”?

怎样做到“眼到”?

“口到”又是怎样做到的?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心到”“眼到”“口到”,哪一个更重要。

四、体会交流,总结提升(用时:

8分钟)

1.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2.引导学生在以后的读书中,善于运用我们今天从古人身上学到的方法。

1.先思考,再交流:

读书要多问,永不满足,努力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2.将总结的方法,应用到读书活动之中。

  学生交流时要简洁明了,同时注意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经历。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导入,整体理解(用时:

6分钟)

1.指名背诵课文前两部分,并交流自己从中获得的读书启示。

2.以“古人还有哪些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为主题,引导学生走进今天的课堂学习活动。

1.一人背诵课文,其他人说一说自己从中获得的感受。

2.听清楚老师的引导,带着“古人还有哪些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这个问题做好学习准备。

  为了提高学生的背诵积极性,教师可以变化背诵形式,指名背、集体背、接龙背,等等。

二、朗读课文,感悟体会(用时:

18分钟)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要求正确断句,达到熟练。

3.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学习活动:

(1)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指导学生根据小组交流的结果完善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重点说清楚第二句的意思,教师在学生交流第二句意思的时候,交流对于“河伯观海”“井蛙窥天”的理解。

5.组织学生交流第三部分带给自己的读书启示。

6.指导学生诵读并背诵第三部分。

1.认真朗读和倾听,针对读不准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进行订正和范读。

2.自由朗读,努力将每一个句子都读正确流利。

3.小组合作学习:

(1)每读完一句,就要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既要说清楚自己的体会,也要听清楚同伴的发言,相互补充。

(3)根据大家的意见,补充自己的想法。

4.交流明确第三部分的意思:

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

这三点缺一不可。

5.自由表达:

读书要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

6.大声诵读,自由练习背诵,要做到准确、流利。

1.第三部分没有学生不认识的生字,朗读时只要注意“窥”的字音即可。

2.在学生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的意思,可以引导学生提前查找“河伯观海”“井蛙窥天”的故事。

3.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中“断”表示“绝对、一定”的意思,古义和今义不同。

4.学生交流读书感悟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以往的读书经历,例如,在读书中是怎样做到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的。

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用时:

14分钟)

1.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写字表,看清楚每一个生字的书写要点。

2.组织学生当小老师,到台前讲解每一个生字的书写要点。

3.指导学生练写生字,尤其是“谓”的右部,要上宽下窄。

4.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和交流。

1.逐一观察生字,重点观察结构、主笔、容易写错的笔画。

2.认真听清楚“小老师”的讲解,可以进行补充。

3.自由练写,注意结构、笔画。

4.看清楚展示作品中书写的精妙之处,并修改自己的书写。

学生书写时要注意本课三个上下结构的生字“岂”“窥”

“皆”,“岂”“窥”是上窄下宽,“皆”是上宽下窄。

四、布置作业,总结延伸(用时:

2分钟)

将古人带给我们的读书体会做成书签,激励自己读书。

制作书签,简明地写出古人的读书方法带给自己的启示。

  可以建议学生相互交换书签,促进思想的交流。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5古人谈读书人教部编版

25古人谈读书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主题是读书与学习。

本课选取了三个经典的古文片段,介绍了《论语》中古圣人读书方法及态度、朱熹的“三到读书法”、曾国藩谈读书,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及态度。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4.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一说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对自己有哪些启示。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重点)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一说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对自己有哪些启示。

(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

本课内容是古文,学习古文要有大量的朗读,把课文朗读流利,顺畅。

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读懂课文内容。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文言文对现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难,所以帮助要学生疏通句意,准确感悟课文主旨。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先通过预习学习课文生字,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课文学习要了解课文大意,了解课文主旨,背诵课文。

四、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安排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标出难以理解的字句。

(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共安排了两个课时的内容。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课件展示《论语》、朱熹和曾国藩的图片。

板书:

古人谈读书。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2.课件展示生字。

3.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注意区分形近字书写。

三、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文段一

1.大声朗读课文,读完之后结合课文注释,了解句子大意,同桌之间交流学习情况。

2.教师简要介绍《论语》和孔子相关资料。

3.讲解句子大意。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提问:

这句话是说的学习方法还是学习态度呢?

(点名学生回答)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提问: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学习态度?

③强调“知”的读音和字义。

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译文: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强调识的读音应读“zhì”。

提问: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学习方法?

⑤再次朗读这一段,读完之后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文段二

1.朗读文段内容,读完之后同桌之间交流,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2.翻译文段内容。

译文:

我曾经说过:

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3.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读书应该注意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

提示:

作者认为读书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最重要的是心到,“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二、学习课文文段三

1.朗读文段内容,注意读得流利,通顺。

2.重难字讲解。

盖:

句首发语词;断:

绝对;恒:

恒心;下流:

下等。

3.翻译文段内容。

译文: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

这三件缺一不可。

4.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三、拓展延伸

1.结合上下文,说一说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和现在的常用字义有什么不同。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3.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对课文中提到的哪些读书方法感受最深。

四、课文主旨总结

五、板书设计

《论语》:

勤学好问

古人谈读书朱熹:

心到、口到、眼到

曾国藩:

有志、有识、有恒

25古人谈读书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3.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三则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难点:

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并从中受到启发。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

2.课文朗读录音。

3.教学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还记得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2.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伏尔泰。

不动笔墨不读书。

——徐特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古人读书方法的一些名言,希望对你们读书有所指导。

(板书:

古人读书法三则)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注意断句。

2.汇报课文内容。

(课文有三部分内容:

①摘选《论语》中的一句话;②朱熹的名言;③曾国藩的名言。

3.检查生字认读。

课件出示:

会认字。

矣(yǐ)岂(qǐ)

会写字:

谓(wèi)诵(sònɡ)恒(hén)窥(kūi)皆(jiē)缺(quē)

4.指导朗读,注意断句。

①听课文录音。

②学生自读。

③指名朗读。

三、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

分别找三名学生读课文内容。

二、精读理解

1.课件出示第一则内容。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学生齐读。

(2)理解字意。

此句有五个“知”,前四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同“智”,是智慧、聪明的意思。

(3)根据理解,说说句子的意思。

(课件出示):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

(4)学生结合实际谈体会。

你是怎样对待学习中不懂的内容的?

(5)师小结:

(课件出示)

这句话是孔子教导他的学生,在学习上应坚持老老实实的态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学习如此,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2.学习第二则内容。

(1)理解第一句。

(课件出示第一句)

a.理解字意:

余、尝、谓。

b.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课件出示):

我曾经说过,读书要做到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二、精读理解

(续)

(2)理解第二、三句。

(课件出示第二、三句)

a.学生齐读。

b.理解字意:

则、漫浪、亦、急。

c.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d.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哪一到最重要?

为什么呢?

(3)读书的三到,你做到了吗?

3.课件出示第三则内容。

(1)学生自读。

(2)简介曾国藩。

(课件出示)

曾国藩: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3)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4)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

a.第一句指出了有志气的人有三点明确的方向。

有志:

有志向。

有识:

有见识。

有恒:

有恒心。

b.后几句是对第一句的详细阐述。

理解:

断、不肯、自足、窥、下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

(课件出示)

有志向的人自己就肯定不甘心为下等人;

有见识的人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有恒心的人就没有成不了的事情。

这三件缺一不可。

c.再读第三则内容,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三、熟读背诵

学生再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题。

2.背诵课文。

25.古人谈读书

古人读书法三则

一则:

不能不懂装懂

二则:

心到、眼到、口到

三则:

有志、有识、有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