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拍子的指挥的方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4327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拍子的指挥的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常用拍子的指挥的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常用拍子的指挥的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常用拍子的指挥的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常用拍子的指挥的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常用拍子的指挥的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常用拍子的指挥的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常用拍子的指挥的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拍子的指挥的方法.docx

《常用拍子的指挥的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拍子的指挥的方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用拍子的指挥的方法.docx

常用拍子的指挥的方法

常用拍子的指挥图式

乐曲的拍子有三种:

1、单拍子:

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的二拍子、三拍子。

2、复拍子:

每小节不止一个强拍同类型单拍子的序列。

3、混合拍子:

每小节不止一个强拍不同类型单拍子的序列。

常用基本拍子的指挥图式是:

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其它拍子的图式都由这三种图式演变而成。

图式由三个部分组成,即:

击拍线(实线)、拍点(位于击拍线末端,击拍线与反射线的交汇点)、反射线(虚线)。

1、单拍子

a、二拍子二拍子的乐曲最为常见,指挥图式也是最基本的。

常见的拍号有:

四二拍、二二拍。

图式中,第一拍的拍点在腰带处,第二拍的拍点可稍高。

图式均表示右手图式,练习时,可用双手同向

对称进行。

b、三拍子常见的拍号有:

四三拍、八三拍、

2、复拍子

复拍子的图式不能用重复的单拍子的图式来表示,如:

四拍子图式并不是两个二拍子图式的重复。

因为,复拍子的每一小节中只有一个强拍,如果用两个二拍子的图式来表示,就出现了两个强拍的情况,会影响作品表现上的平稳、连贯,甚至会使人弄不清拍子的具体位置,而使演唱出现混乱。

a、四拍子由(2+2)组合而成。

每小节有四拍,第一拍为强拍,第三拍为次强拍,其它为为弱拍。

常见的拍号有:

四、四拍。

b、六拍子由(3+3)组合而成。

每小节有六拍,第一拍为强拍,第四拍为次强拍,其它为弱拍。

常见的拍号有:

八六拍、四六拍。

c、九拍子由(3+3+3)组合而成。

每小节有九拍。

第一拍为强拍,第四拍、第七拍为次强拍,其它为弱拍。

常见的拍号有:

八、九拍。

d、十二拍子由(3+3+3+3)组合而成。

每小节有十二拍,

第一拍为强拍,第四拍、第七拍、第十拍为次强拍,其它为弱拍。

常见的拍号有:

八、十二拍

复拍子中的六拍子、九拍子、十二拍子等,由于强拍出现的周期较长,前进的动力受到缓冲,所以乐曲多为较慢的速度,常表现平静、柔和、抒情的情绪,指挥线条也要平稳、连贯。

如果乐曲的速度较快,指挥图式则要简化。

图式的简化将在以后的内容中介绍。

3、、混合拍子

a、五拍子由(2+3)或(3+2)组合而成。

每小节第一拍为强拍,下一个重音为次强拍,其它为弱拍。

常见的拍号有:

四、五拍。

b、七拍子由(2+2+3)或(2+3+2)或(3+2+2)组合而成。

从混合拍子的定义来看,七拍子不会是(3+4)或(4+3)的结构,明确了七拍子的拍子结构,才能正确的设计出七拍子的指挥图式。

每小节有一个强拍,两个次强拍,其它为弱拍。

常见的拍号有:

四、七拍。

七、起拍

起拍是指挥的第一个动作,是指示伴奏或合唱团从预备至开始的指挥过程。

在起拍动作中,要暗示合唱歌曲开始时的速度、力度和基本情感。

因此,起拍是指挥的一个重要步骤。

起拍动作包含三个部分:

1、预备

眼睛首先环视合唱团,以集中合唱团员的注意力,面部表情坚定而自信,眼睛里充满着合唱作品中的情感和对合唱团成功演唱的期待。

双手缓缓抬起并回落,回落后要保持相对稳定、静止状态。

右手稍高,双手距离约二十公分,高度在胸部以下。

肩部和手臂放松、自然。

如果合唱有前奏,伴奏是钢琴一件乐器,可只用右手做预备动作,左手则在引进合唱时加入指挥动作。

如果伴奏是一个较大的乐队,则需要双手做预备动作。

指挥在排练时,不要养成在预备动作中讲话的不良习惯。

因为,指挥在做了预备动作后,合唱团员注意力都处在高度集中的状态,随时准备吸气演唱,预备时间过长就会使大家松懈。

久而久之,预备动作会失去集中注意力的作用。

2、吸气

吸气是起拍过程中关键的动作。

它的动作要领是:

吸气前的预备动作双手必须是静止状态,位置在起拍前一拍的拍点上。

然后明确、果断地做出吸气动作,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吸气动作实际上就是已经练习过的反射动作。

指挥在做吸气动作的同时,自己也要和合唱团一起吸气。

吸气是合唱作品的一部分。

因此,吸气的速度应和歌曲的速度、律动一致。

吸气动作开始于起唱前一拍的拍点并与起拍动作相连,吸气动作的方向一定要准确。

否则,就不能正确联结到指挥图式中起唱的第一拍而导致混乱,吸气与起拍是一个连续动作的两个部分。

3、起拍

吸气之后击出的第一拍称起拍,并从这一拍开始进入指挥图式,合唱团在拍点上进入演唱。

由于歌曲开始拍可以处在小节内的不同位置,所以,又有正规节奏起拍和非正规节奏起拍之分。

正规节奏起拍:

即在小节线后第一拍、强拍处起拍;非正规节奏起拍:

是指在非强拍处起拍。

无论哪种起拍,预备动作总是在图式前一拍的拍点后,吸气动作则是在这一拍反射线上。

起拍就是合唱作品的第一拍,第一个音符要在拍点上唱出。

下面说明几种常见的起拍图式:

强拍起拍

进行曲、欢快情绪的起拍:

动作要干脆、有力。

拍点清晰,反射动作轻快。

抒情曲、委婉情绪的起拍:

动作要柔和、连贯。

拍点清楚,反射动作缓慢。

b、弱拍起拍

c、分割拍起拍:

即单位拍的后半拍。

分割拍起拍的指挥图式与以上图式并无不同。

所不同的是:

整拍起拍时,吸气在指挥吸气动作的同时进行,起唱在击拍点上;分割拍的起拍时,吸气在拍点后的前半拍进行,起唱则在后半拍。

指挥要特别注意的是:

分割拍起拍的吸气动作,要分成两个部分进行:

1、把原来的吸气动作做为吸气的预备动作;

2、把原来的击拍动作想像成吸气动作。

起拍时,吸气预备动作的范围和力度一定要小于吸气动作。

八、收拍

收拍是指挥一首合唱作品的最后一个动作,与起拍有着同样的重要作用。

有时,合唱作品的结束给人留下的印象,比开始还要深刻,它表现了音乐形象的完整性。

指挥的收拍动作,一定要把合唱作品的意境演绎得尽善尽美,切不可草率从亊。

收拍动作包括两个部分:

1、预备

这个动作与起拍的吸气动作相同,在歌曲最后一拍的反射线上,只是稍快、稍高于正常的反射线。

预备动作的大小,要根据作品结束时的意境、情感、速度、力度而定。

预备与收拍同样是一个连续动作的两个部分。

2、收拍

这个动作指示着合唱团声音的停止,收拍动作的设计也要根据作品结束时的意境、情感、速度、力度而定,并无像“标准件”一样的统一规定。

收拍点理论上总是在结束拍下一拍开始的地方,这样才能准确表达作曲者作品结束时的意图。

收拍点要清晰。

由于歌曲结束拍的时值、速度、力度和情感表现不同,收拍动作也有所不同。

强而有力的收拍,可以在收拍点上有力的握拳,从指挥正常手形到握拳至收拍点,要有一个自上而下、小而有力的回落过程,来表示合唱作品的力量。

短促而跳跃的收拍,可单用右手,预备动作后由外上向内里再向外划一小圈,收拍点只需用拇指与食指轻轻一捏。

渐强、延长的收拍,右手在延长拍上做保持动作,左手上举暗示渐强,延长结束前双手做较大的预备和握拳收拍动作。

关于延长记号的时值,很多人主张延长原音符时值的一倍,并严格按拍进行的观点我是不赞成的。

音乐理论这样定义延长记号:

可按作品风格、演唱者的意愿任意延长。

因此,我认为:

1、只延长原音符时值的一倍是不妥的;2、延长中不应有以拍为单位的节奏感。

如果规定时值并带有节奏感,就与“任意延长”相悖了。

渐弱、延长的收拍,右手在延长拍上做保持动作,左手下拉暗示渐弱,延长结束前双手做较小的预备划圈后拇指与食指相捏收拍。

收拍动作,不是几个模式可以概括的,要靠指挥者在指挥实践中细心体会并精心设计。

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仅供参考。

收拍不同于起拍。

起拍是从无声到有声,情感从自然到投入;收拍所停止的音乐,虽然是声音停了、但合唱团员的表情、指挥的姿势、合唱作品的意境不要变化,而使听众的思绪继续遐想。

收拍后指挥要保持静止状态片刻,再慢慢放松,从作品的意境中出来。

九、长音、切分、附点节奏的指挥方法

长时值或带有延长记号的音,左手通常以保持动作表示,右手长音时正常击拍,延长音则与左手共同保持。

保持动作:

是指手停在击拍点上。

这时手部肌肉稍感紧张,在所保持音最后一拍的反射动作突然放松,预示下一拍的进入。

1、长音保持动作适用于长音。

2、切分节奏切分节奏的击拍,也可以采用保持动作,这里的保持是瞬间的。

在切分音上保持时,小臂和手在反射动作中,有瞬间的保持并使肌肉紧张,这时的反射线比正常的长些。

3、附点节奏附点节奏的击拍,也可以采用保持动作。

这里的保持是短暂的、瞬间的。

十、呼吸与休止指挥方法

呼吸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它不仅仅只是歌唱中的换气,还起着音乐的分句和感情表达的重要作用。

作曲者并非都把它明确的标记在乐谱上,需要指挥来设计和安排。

休止是音乐进行当中的停顿,有长有短,是节奏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音乐的表现手段之一。

作曲者大都在乐谱上明显标记,指挥要用动作传达给合唱团员。

休止时,往往可以安排呼吸,但呼吸并非都在休止时进行,常常需要指挥在动作上明确提示呼吸,但也不是每次呼吸都在指挥提示下进行。

1、呼吸

合唱的呼吸,犹如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对于文章的重要性一样,是指挥不可忽视的。

音乐中如果没有恰如其分的呼吸(分句),不仅给演唱者带来演唱上的困难,也会影响音乐形象的刻划而使听众感觉不完美。

指挥提示吸气的动作与起拍动作中的吸气相同,只是在乐句间进行。

在合唱的声部进出时,吸气动作也可包含“连收兼吸”的用意,它是指挥常用的一种方法。

2、休止

音乐中的休止符,表示声音到这里有节奏地中断。

休止符是组织节奏的一种手段,此时虽然歌声有短暂的停顿,但音乐实际上还在进行,所以指挥也要准确地予以提示。

a、一拍以上的休止

这时要在休止处收拍,可连吸带收。

b、一拍及一拍以下的休止

如果休止符恰在分句处,指挥要在休止符上提示吸气;休止符不在分句处,击拍正常进行。

十一、合拍与分拍的指挥方法

前面已知的指挥图式,是在适中的速度下应用的。

根据音乐速度的变化,在很快或很慢的作品中,指挥图式可以进行简化或细分。

1、合拍

合拍是指对基本指挥图式的简化。

合拍的原则是:

每小节只击出强拍、次强拍。

如此,二拍子、三拍子就简化成一拍子,

四拍子、六拍子可以简化成二拍子,九拍子则简化成三拍子,拍子简化后避免了繁琐的图式和复杂的击拍动作。

重要的是合拍指挥动作更有利于合唱作品的表现,尤其是单位拍小于四分音符、较快速的作品。

也可以把每两小节视为二拍子,用二拍子指挥图式。

并不是每个作品从头至尾都可以单一组合,需要指挥从语句和旋律结构上精心设计,做出正确组合。

2、分拍

分拍是指将基本图式中的基本拍细分。

细分的原则是:

在保持原指挥图式的前提下,将一拍分为两拍进行。

通常在慢速的作品中应用。

有时歌曲速度较大幅度渐慢时,也可灵活使用分拍的指挥法。

很多作品终止时,往往渐慢结束,也可局部采用拍细分的指挥法。

合拍与分拍的指挥方法,可以独立、综合、整体、局部使用,指挥者可根据具体作品精心设计、灵活运用。

十二、力度与速度的指挥方法

1、力度的对比

力度的变化是合唱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力度的对比,可以使作品的风格、意境、情感、色彩更好地演绎。

指挥对力度变化的提示,主要靠动作的大小和手臂肌肉的紧张度来实现。

a、指挥动作的范围

一般的规律是:

弱时,手臂动作幅度小、位置低;强时,手臂动作幅度大、位置高。

指挥动作的范围:

高至眉,低至腰。

渐强、渐弱的变化,指挥用手上举与下拉的动作来暗示。

b、指挥动作的紧张度

一般的规律是:

弱时,手臂肌肉松弛,但不能松懈,要有一定的负重感觉;强时,手臂肌肉紧张,但不要僵硬,要有较强的负重感觉。

渐弱时,手臂肌肉由紧张变为松弛,负重的感觉逐渐减小。

渐强时,手臂肌肉由松弛变为紧张,负重的感觉逐渐加大。

特强时,可握空拳表示;很弱时,可仅用手指的细微动作表示。

2、速度的对比

速度的变化也是合唱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作曲者一般都对作品的速度给予明确的标记,指挥者也可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对速度做出相应的处理。

速度变化时,指挥应注意做到:

a、预示清晰,以使合唱团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b、击拍果断,以使合唱团统一速度、完美演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