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4506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3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 必考题型早知道 专题10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

高考生物必考题型早知道专题10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

2013高考生物必考题型早知道专题10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师版)新人教版

考纲要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Ⅰ);

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考点突破

考点一胚芽鞘系列实验分析

 

以上实验均可设计相应对照实验,具体有:

(1)图①②表明:

光并未抑制胚芽鞘的生长(光未抑制促进生长的物质的合成)。

(2)图①③表明:

光照不均匀(单侧光照)会引起胚芽鞘生长不均匀,即造成向光弯曲。

(3)图③④对比分析可得出结论:

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是因为有了尖端的缘故。

(4)图①②③④表明:

胚芽鞘生长和弯曲与尖端有关。

(5)图⑤⑥对比分析表明:

胚芽鞘生长与否和琼脂块本身无关,而是与处理过的琼脂块中的某种物质有关。

(6)图⑥⑦对比分析表明:

该物质能向下运输则胚芽鞘生长,反之,则胚芽鞘不生长。

(7)图⑤⑥⑦对比分析表明:

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促使胚芽鞘生长。

(8)图③⑥⑧对比分析表明:

该物质分布不均匀,是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根本原因,而单侧光照仅仅是影响该物质分布不均匀的原因而已。

(9)图③⑨⑩对比分析表明: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发生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部。

(10)比较图⑪和⑫表明:

生长素的横向运输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即感光部位。

补充:

针对胚芽鞘的系列实验应明确的结论

a.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

b.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面一段

c.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d.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

e.弯曲生长的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

f.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单侧光照、地心引力等

例1、

图4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那么

A.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为b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b

C.若曲线1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II表示对根的作用

D.若曲线1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II表示对单子

叶植物的作用

考点二研究生长素相关特性的人工实验方法归类

1.单侧光影响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实验方法

(1)暗盒开孔法

(2)锡纸遮盖法

2.人工处理影响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实验方法

(1)云母片插入法

(2)琼脂块切割移植法

①直立生长;

②向左弯曲生长;

③④a=b+c,b>c(a、b、c为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

(3)装置旋转法

3.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的实验方法

(1)幼苗横置法

生长素浓度a

(2)失重法:

幼苗移到太空后,其向光性仍保留,但失去了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负向重力性。

4.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1)实验操作(如图)

(2)实验现象:

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5.探究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实验过程

(2)实验分析

由右图曲线可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在A点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生长素浓度。

预实验主要目的:

①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②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③减少盲目性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补充:

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方法

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要注意两看。

一看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能否获得生长素,能,则生长;不能,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二看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的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若均匀,则直立生长;若不均匀,则弯曲生长。

例2、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

A.背地(心)生长B.向水平方向生长

C.向光生长D.无法确定

考点三生长素的两重性

1、分析下图理解两重性

⑴从甲图可读到以下信息

①生长素的功能具有两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的生长。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

根>芽>茎)。

③曲线在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促进效果,A′、B′、C′点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⑵从乙图可以读到以下信息: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程度高。

⑶从丙图可以读到以下信息

①曲线中H点表示促进生长最适浓度为g,在OH段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增强,而HC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减弱。

②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

大于m小于M(向光一侧慢于背光一侧)。

③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示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m。

2、两重性举例:

⑴顶端优势

①产生原因的实验探究:

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随机均分为3组(A、B、C)A组自然生长→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

B组去掉顶芽→侧芽生长快,成为侧枝。

C组去掉顶芽,切口放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侧芽生长受抑制。

②结论: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使侧芽生长受抑制。

⑵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茎的背地性原理和根的向地性原理,如图:

重力→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地一侧生长素浓度低即C>A,D>B)→生长不均(根的向地一侧生长慢,背地一侧生长快;茎的向地一侧生长快,背地一侧生长慢)→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

3、茎向光性与根向性

⑴向光性的原因分析

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或植物茎尖),导致生长素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而分布不均匀。

→弯向光源生长

可见向光性产生的内部因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外部因素是单侧光的照射。

⑵茎的负向重力性、根的向重力分析

原因:

地心引力→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近地侧浓度高→

例3、如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考点四其他植物激素

五种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

产生部位

生理作用

对应的生长调节剂

应用

生长素

幼根、幼芽及发育的种子

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

萘乙酸、2,4D

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②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③农业除草剂

赤霉素

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的组织和器官

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长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①促进植物茎秆伸长;②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眠,提早用来播种

细胞分裂素

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如幼嫩根尖)

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②延缓衰老

青鲜素

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存时间

乙烯

植物各部位,成熟的果实中更多

促进果实成熟

乙烯利

处理瓜类幼苗,能增加雌花形成率,增产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衰老与脱落

落叶与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

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

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控制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些激素之间,有的是相互促进的;有的是相互拮抗的。

举例分析如下:

(1)相互促进方面的有

①促进果实成熟:

乙烯、脱落酸。

②促进种子发芽:

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③促进植物生长: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④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⑤延缓叶片衰老: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⑥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2)相互拮抗方面的有

①顶端优势:

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促进侧芽生长。

②防止器官脱落:

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

③种子发芽: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脱落酸抑制。

④叶子衰老: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脱落酸促进。

例4、(浙江建德新安江中学2013高三12月考)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A.低浓度的2,4—D一定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B.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以提升芦苇品质

C.水果、蔬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D.若儿童食用乙烯利催熟的水果则会导致性早熟

专项练习

1、下图甲表示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乙表示将处理后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去除尖端胚芽鞘上的三种处理方式,一段时间后①、②、③的生长情况依次是

A.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向A侧弯曲

B.向B侧弯曲、直立生长、向A侧弯曲

C.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

D.向B侧弯曲、直立生长、向B侧弯曲

2、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其原因最可能是()

A.地心引力的作用B.能量的供应所致

C.载体的分布所造成D.光照方向的影响

3、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匹配的是()

选项

方法与结果

结论或观点

A

观察到植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观察到动物受精卵分裂产生新细胞

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B

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C

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

D

将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出现活的S型菌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云南省某市一位农民不慎错将家中存放的2,4—D当作农药,喷施到晚稻田中用来治虫。

结果短短一个月里,这些晚稻疯长到了一人多高,并且成芦苇状,不结果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成芦苇状,是由于在2,4—D的作用下晚稻发生了基因突变

B、晚稻的疯长,主要是由于2,4—D促进了细胞分裂

C、晚稻不结实,是由于大量能量用于营养生长,影响了生殖生长

D、如果当时进一步提高配制浓度,晚稻将会长得更高

5、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

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6、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人,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

A.脱落酸B.乙烯C.生长素D.赤霉素

7、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下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

处理方式

测定指标

外源生长素(mg/L)

NPA(μmol/L)

0

0.001

0.01

0.1

3

弯曲角度α(度)

37

40

31

22

16

生长速率(mm/天)

15

17

13

11

8

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8、《农书》总结出水稻田由于早期过度施肥造成“苗茂而果不坚”的恶果,主要反映了如下生理规律:

A.营养生长过旺,会导致生殖生长失调

B.过度施肥造成了植物吸水困难

C.顶端优势过强,影响了侧枝生长,导致结实率下降

D.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相矛盾,导致结实率下降

9、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

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

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10、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

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生产上可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11、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

其原因是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B.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

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D.密封贮藏导致水果各种激素合成增加

13、如右图,若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A.在BD范围内

B.在OA范围内

C.在BC范围内

D.在BA范围内

14、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

喷施赤霉素和2,4-D对留树保鲜柑橘的落果率和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喷施赤霉素和2,4-D能有效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

B.留树保鲜过程中赤霉素与2,4-D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

C.喷施赤霉素和2,4-D能延缓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脱落酸含量的升高

D.赤霉素、2,4-D与内源脱落酸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

15、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16、

(一)回答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问题。

为获得棉纤维既长又多的优质棉花植株,研究者对棉花植株中生长素与棉纤维生长状况的关系做了一系列研究。

1在研究中发现,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缺氧会严重阻碍这一过程,这说明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

2图12所示棉花植株①、②、③三个部位中,生长素合成旺盛的部位是_______,生长素浓度最高的部位是___________。

3研究者比较了棉纤维将要从棉花胚珠上发生时,无纤维棉花、普通棉花和优质棉花胚珠表皮细胞中生长素的含量,结果如图13。

从图中信息可知,生长素与棉纤维生长状况的关系是___________。

4研究者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细胞,得到结果如表1,据此分析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________。

 

17、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

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

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

(5)实验

、III、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

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d.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叶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真题演练

1.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

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2.取某植物的胚芽鞘和幼根,切除胚芽鞘尖端和幼根根尖的尖端(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然后将胚芽鞘(近尖端向上)和幼根(近尖端向上)直立放置,分别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生长素浓度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培养在黑暗条件下,幼根和胚芽鞘弯曲生长且方向相反,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合理的是(  )

A.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B.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C.幼根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

D.幼根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

3.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

从如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

此时,幼苗的生长情况是(  )

A.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

B.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

C.根向下弯曲,茎向上弯曲

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

4.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多选)(  )

A.浓度高于10-6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

5.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

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  )

A.赤霉素、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乙烯

6、某种蔬菜离体叶片在黑暗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的变化如图所示,t1、、t2表示10-30°C之间的两个不同温度。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与t1相比,t2时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不利于叶片贮藏

B.与t2相比,t1时乙烯产生量高峰出现时间提前且峰值高,有利于叶片贮藏

C.t1、t2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时不利于叶片贮藏

D.t1、t2条件下乙烯产生量的变化趋势相似,t1

7、下列实例与基因的作用无关的是A.细胞分裂素延迟植物衰老

B.极端低温导致细胞膜破裂

C.过量紫外线辐射导致皮肤癌

D.细菌感染导致B淋巴细胞形成效应B(浆)细胞

8、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

(1)比较曲线1、2、3与4,可知________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________,而且________(激素)能解除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

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除了曲线3所采用的措施外,还可通过喷施________的化合物促进侧芽生长。

(2)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____________。

而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霉素产生于________组织。

(3)分析上图,推测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________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9、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a)如图甲,a与生长浓度的关系如图乙。

请回答:

(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_____。

(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

,从图乙中可查到与

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

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

请预测

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____。

10、为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缓盐冲液(对照组)中。

在23℃的条件下,避光培养震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

请分析并回答:

⑴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一类化合物。

本实验中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⑵振荡培养的目的是:

①增加溶液中的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

⑶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

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⑷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mm。

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

(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的浓度对切段的影响是。

⑸图2中,浓度0.1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舍弃B、修改C、如实填写

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

11、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

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

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

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

请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

原因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2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