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师培训笔记陈龙授课国民经济核算部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821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统计师培训笔记陈龙授课国民经济核算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级统计师培训笔记陈龙授课国民经济核算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级统计师培训笔记陈龙授课国民经济核算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级统计师培训笔记陈龙授课国民经济核算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级统计师培训笔记陈龙授课国民经济核算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级统计师培训笔记陈龙授课国民经济核算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级统计师培训笔记陈龙授课国民经济核算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级统计师培训笔记陈龙授课国民经济核算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级统计师培训笔记陈龙授课国民经济核算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级统计师培训笔记陈龙授课国民经济核算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级统计师培训笔记陈龙授课国民经济核算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统计师培训笔记陈龙授课国民经济核算部分.docx

《中级统计师培训笔记陈龙授课国民经济核算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统计师培训笔记陈龙授课国民经济核算部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级统计师培训笔记陈龙授课国民经济核算部分.docx

中级统计师培训笔记陈龙授课国民经济核算部分

国民经济核算部分

序: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帐户和附属表三部分组成。

主要学习基本核算表,共包括五大核算表(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入表和资产负债表)

总产出(总产值)=C+V+M

解释:

C表示物耗(包括C1和C2);V表示劳动者报酬(工资)

M表示剩余价值(利润和税)   

C1表示固定资产折旧;C2表示中间投入(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和服务价值(利息和运费)。

C1+V+M=增加值(地方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GDP

1、生产法的GDP: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收入法的GDP: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GDP: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4、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GNI

国民总收入(GNI)=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

5、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GDP*100%

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GDP*100%

二、投入产出核算:

(习题P70页)

投入产出表(列昂节夫表)

产出

中间使用

最终消费

投入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合计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

出口

进口

合计

中间投入

第一产业

950

4068

120

5138

2607

1320

80

60

3947

9085

第二产业

1950

23140

2100

27190

7862

6910

2350

2050

15072

42262

第三产业

441

3480

931

4852

4701

320

140

160

5001

9853

合计

3341

30688

3151

37180

15170

8550

2570

2270

24020

61200

增加值

固定资产折旧

150

1260

210

1620

劳动者报酬

4804

4714

4682

14200

 

 

 

 

 

利税

790

5600

1810

8200

 

 

 

 

 

增加值合计

5744

11574

6702

24020

 

 

 

 

 

总投入

9085

42262

9853

61200

投入产出表基本的总量平衡关系式:

1、总投入(61200)=总产出(61200)

2、每个产业的总投入也等于每个产业的总产出。

3、中间投入合计(37180)+增加值合计(24020)=总投入(61200)

4、中间使用合计(37180)+最终使用合计(24020)=总产出(61200)

5、增加值合计(第三象限合计)(24020)=最终使用合计(第二象限合计)(24020)

 

 

 

 

 

 

 

 

 

 

 

 

A、生产法算GDP=总产出(61200)-中间投入(37180)=24020

B、收入法算GDP=固定资产折旧(1620)+劳动者报酬(14200)+生产税净收入额和营业盈余(8200)=24020

C、支出法算GDP=最终消费(15170)+资本形成总额(8550)+净出口(出口-进口)(300)=24020

总结:

投入产出表以矩阵形式,描述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和向,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同时它将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合在一张表上,细化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沿着行的方向看,表明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各产业部门使用价值量;沿着列的方向看,表明各产业部门从事生产活动所消耗各产业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

横着说明:

第一产业农业的总产出9085,农业的产品用于农业的自身消耗是950,是农业的粮食作为种子播下去了;4068是农业生产的产品用做于第二产业(工业),就是粮食被工业造酒了,玉米做成酒精了,棉花被工业纺纱织布了;被第三产业消耗120。

最终消费2607被老百姓消费了,买馒头吃了;农产品不能形成资本,只有年底留存下来的粮食形成存货1320。

粮食出口80个单位;又从外国进口60个单位。

这是第一产业各部门的依存关系,使用价值的去向。

其他行业以此类推。

竖着说明:

第一产业在生产当中消耗自身农产品是950,是农业的粮食做为种子播下去了;第一产业生产当中消耗第二产业的农药、化肥,拖拉机1950;第一产业在生产中的第三产业投入比如运输441;第一产业拖拉机的折旧是150;第一产业的农民工的工资是4804;第一产业农业的利税是790。

直接消耗系数(投入系数)Aij=xij/Xj(第一象限的数除以总投入)是针对单位总产出而言。

完成消耗系数。

(注意理解)B=(I-A)-1-I(I为单位矩阵)是针对单位的最终使用而言的。

横线部分叫列昂节夫逆矩阵。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

 

 

 

单位:

亿美元

项目

差额

贷方

借方

一、经常项目

2498.66

11444.99

8946.33

A、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2089.12

10616.82

8527.69

a、货物

2177.46

9696.82

7519.36

b、服务

-88.34

919.99

1008.33

B、收益(来自于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117.55

512.4

394.85

a、职工报酬

19.9

43.19

23.3

b、投资收益

97.65

496.2

371.55

C、经常转移

291.99

315.78

23.78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

100.37

6532.76

6432.39

A、资本项目

40.2

41.02

0.82

B、金融项目

60.17

6491.74

6431.57

a、直接投资

602.65

872.85

270.2

b、证券投资

-675.58

456.02

1131.59

c、其它投资

133.09

5162.87

5029.78

三、储备资产

-2470.25

4.47

2474.72

其中:

外汇储备

-2474.72

0

2474.72

四、净误差与遗漏

-128.77

0

128.77

 

 

 

 

注:

1美元=7.9718元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应用:

A、货物和服务应用于计算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习题P72第二题:

支出法GDP=110413.2+94203.2+2089.12*7.9718=221170.5亿元

B、收益应用于计算国民总收入(GNI)=GDP+来自于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习题P72第一题:

国民总收入(GNI)=210871.0+117.55*7.9718=211808.1亿元

C、经常转移应用于计算国民可支配收入(NDI)=GNI+经常转移净收入。

习题P72第三题:

国民可支配收入(NDI)=GDP+收益+经常转移

=210871+117.55*7.9718+291.99*7.9718

=214135.8亿元

D、经常项目的差额就是国民总储蓄与总投资的差额=2498.66*7.9718=19918.82亿元

国际收支的总差额=经常项目差额(2498.66)+资本金融项目的差额(100.37)+净误差遗漏(-128.77)=2470.25=-(储备资产的差额)(-2470.25)。

净误差遗漏不是个项目如果不考虑误差(误差遗漏看成零),就是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差额。

正数表示为顺差,意味储备资产的增加,国际经济实力提高。

国际收支的总差额和储备资产的差额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四、资金流量表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

非金融企业部门

金融机构部门

政府部门

住户部门

国外部门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一、净出口

-10223

二、增加值

109804.9

7307.2

15643.4

51461.9

三、劳动者报酬

42647.9

2497.1

12764.5

34765.9

92799.9

273.4

148.9

四、生产税净额

25509.2

766.9

213

29755

3266

五、财产收入

9235.7

6859.2

7473.2

7279.7

815

564.6

1144.7

4612.8

2918

2171.4

六、经常转移

3896.7

648.5

1665.5

7356

13436.8

9226.1

10137.5

2271.9

192.4

七、最终消费

26605.2

71217.5

八、资本转移

2193.7

2198.1

4.4

九、资本形成总额

53706.7

86

9486

17367.6

十、净金融投资

-21372.6

1197.2

2145.9

25724.3

 

 

 

 

 

 

 

 

 

 

 

各个部门交的税等于政府税收的来源;每一个部门的来源方应等于使用方(在没有误差的情况下)。

基本指标间的关系:

1、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收到的劳动者报酬+收到的生产税净额+收到的财产收入-支付的劳动者报酬-支付的生产税净额-支付的财产收入

2可支配支配收入=初次分配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3、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

4、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住户部门:

1、初次分配总收入-51461.9+92799+4612.3-34675.9-1144.7=109698

2、可支配总收入=109698+10137.5-9226.1=110609.4

3、总储蓄=110609.4-71217.5=39390.5

4、净金融投资=39390.5-17367.6=22024.3(有统计误差)

5、储蓄率=39390.5/110609.4*100%=35.6%;消费率就为64.4%。

政府部门:

1、初次分配总收入=15643.4+29755+564.6-12764.5-213-815=32170.5

2、可支配总收入=32170.5+13436.8-7356=38251.3

3、总储蓄=38251.3-26605.2=11646.1

4、净金融投资=11646.1-2198.1-9486=-38(有统计误差)

金融机构部门:

1、初次分配总收入=6307.2+7279.7-2497.1-766.9-7374.2=2948.7

2、可支配总收入=2948.7-1665.5=1283.2

3、总储蓄=1283.2-0=1283.2

4、净金融投资=1283.2-86=1197.2(无误差)

非金融机构部门:

1、初次分配总收入=109804.9+6859.2-42647.9-25509.2-9235.7=39271.3

2、可支配总收入=39271.3+649.5-3896.7=36024.1

3、总储蓄=36024.1-0=36024.1

4、净金融投资=36024.1+2193.7-53706.7=-15488.9(有统计误差)

国内生产总值GDP=各个部门的增加值的和

=109804.9+6307.2+15643.4+51461.9=183217.4

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26605.2+71217.5+53706.7+86+9486+17367.6+10223=188692

国民总收入GNI(国民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

=183217.4+(273.4+2918)-(148.9+2171.4)

=184088.5

国民总收入可能大于GDP,也可能小于GDP,取决于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的正负。

资金流量表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1、分析收入的部门占有结构;

2、针对可支配收入分析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关系;

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储蓄率=总储蓄/可支配收入  两个比例相加之和等于1。

3、分析融资规模和融资结构。

五、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以经济资产的存量为对象的核算。

采用复式记帐的原则,在记录交易时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在国民经济总体范围内,国内金融资产与负债数额相等,相互抵消。

国民财产=非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负债)+(国外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负债)+储备资产=非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值+储备资产=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

在核算期末资产存量时,对每一类资产项目都应按编表时的现行市场价格估价。

由于我国总资产的存量核算基础比较薄弱,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仍然按历史成本价格估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