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34846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6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6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6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6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6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6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6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6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6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6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6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6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6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2、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课文是作者情感抒发、心理升华的产物,是反复锤炼的语言艺术;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化,读写结合是学用一致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

如果让“写”的活动进入课堂,将读、学、写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那么,将会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通过研究,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有效的读写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们身边的语文教学还是存在着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

通过研究与实践,引领本校的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持续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研究是语文教学阅读与写作的重要研究内容。

丁有宽则主张把读和写紧密结合。

他经过长期的教学试验,总结出一套富有成效、独具特色的语文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把作文知识和训练结合到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进行。

他按照写好一篇记叙文的要求,总结出读写对应规律,教给学生从读学写的方法。

在国外,读写结合受到广泛的关注,要首推5R笔记法或康乃尔笔记法。

5R笔记法,是记与学、思考和运用相结合的有效方法。

具体包括:

(1)记录(record)。

在阅读过程中,尽量多记有意义的内容。

(2)简化(reduce)。

将有意义的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

(3)背诵(recite)。

以摘记为暗示,尽量完满地叙述阅读中有意义的内容。

(4)思考(reflect)。

将阅读时的想法、情感体验等内容及时写在笔记本上。

(5)复习(review)。

每周花10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

国外的写作,是“通过写作学习”或“写而学”即写作介入阅读,是“写作基于阅读”。

这样,读与写,均是学习的手段,是对等的彼此相关的两回事。

过去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主要体现在“教师要积极钻研文本,努力发现文本的“空白”,捕捉语言的生长点和创作点,多让学生进行创作表达训练。

实践证明,以“创作(或表达)训练“为旨归的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在“游泳”中提升了“游泳”的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勿让精神缺失》。

“读写结合”的基本形式涉及到“巧补留白”“仿写迁移”“创新改写”。

在读写结合的策略方面,之前的研究总结了一些读写结合的策略。

这些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读写结合是以“语用”的教学观念为基础的。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强调“语言文字运用实践”是完全正确的。

随之现在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式比如“写作--阅读”教学方式。

此外,也出现了以“学写”为核心的语文课堂,就是教师从“内容的理解”“繁琐的分析”转向“为什么要写”“为什么这样写”这个新命题,由过去的“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转为“以写带读、以写促读”。

教师带着“如何写”的问题走进文本,寻找“写作”的着眼点,触类旁通,把课打开,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习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比较、推理、运用,进而让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开放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张云鹰)这些观点体现了“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性,”提倡“创作训练”,体现了“语用论”的教学观念。

陈林在《语言文字运用勿让精神缺席》中指出:

文本首先打动我们的,一定是文本的内容和意义,也就是文本写的是什么。

不能否认,作者一定是先拥有了一种意义,然后进行选材,最后才根据意义和选材来运用语言文字的。

因此,实际上语文教学是不能直接切入对文本语言文字运用的研究的。

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只强调“怎么写”而不关注“写什么”,能否引起学生与作者的情感的共鸣呢?

因此,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

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在学生读通、读懂,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迁移训练。

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也有话可说,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

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

同时注重了对写作方法的指导,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这将是受益终身的

鉴于“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非常必要。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发现“汉语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以及大自然之美”,写作训练要激发学生的动机,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情动而辞发,让表达成为一种习惯。

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等都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

在完成单元习作时,整合教材资源,获得习作方法。

另一方面,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中年级学生,因此,课题研究着重让学生练好基本功,学好字、词、篇章。

读文章时,写出字、词、句的表面意思,尽可能地充分理解字句里边含蓄的意思。

练习用词写句子,仿写句子,能造出完整、通顺的句子,能用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篇章的学习让学生理清段落的层次,学会有条理地表达。

三、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作文的总目标要求: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 

2.心理学提供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

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

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

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

这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

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

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

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3.专家观点

叶圣陶先生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写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

因此,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分为“随文练笔”和“随文仿写”两种类型,他们的共同点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既有“读”的要求,又有“说或写”的要求。

但是,他们的读与写的设计目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为读而写,后者为写而读。

随文练笔中的“写”是以深化理解课文内容为目的,即随文练笔是想通过“说或者写”进一步强化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或情感内涵。

随文仿写中的“写”是以学会语言表达为目的的,即随文仿写是通过“读”进一步认识“写”的特点和方法。

这种读写结合的形式必须要有读和写的对应训练点。

因为它需要把阅读中学会的语言表达形式迁移到说或写的练习中,所以随文仿写也叫读写迁移。

五、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可操作性强的阅读与习作相结合的策略。

六、研究内容

1.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的调查分析。

2.语文教师对自己的习作课的认识和看法。

3.新课标下的阅读课和习作课的分析研究。

4.探究以课文为依托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重点)

5.尝试运用“读写结合”策略进行习作教学。

七、研究对象

薛营小学三、四年级学生。

八、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实际了解、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班级课外阅读和写作的实际现状。

2.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通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解决“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结合习作训练”的问题,来探索有效的读写结合的途径。

按照“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反思)——再计划…”螺旋上升的行动研究的过程,课题组将会定期的组织研讨——研究的主题、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有效的促进策略的分享等等,形成多种可操作的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途径。

在这过程中,教师反思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是行动研究的重要途径。

3.观察法。

通过课堂和课下观察,了解掌握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变化,调整研究策略。

4.文献研究法。

充分利用经典理论文献、网络、报刊等保持研究的理论性和先进性。

5.个案研究法。

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来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逐步调整和完善实效性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收集研究资料,撰写“案例报告”。

九、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从2015年12月到2017年6月,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3月)

1.对中年级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习惯、能力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2.学习有关读写结合有效教学理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初步掌握同类课题的研究发展动向。

3.做好阅读方法和习作方法的引领,撰写引领性的报告。

4.完成开题报告,召开开题论证会。

5.进一步修改完善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2016年4月--2017年2月)

读写结合中的写不同于一般的作文,它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读,是读的延伸,是阅读成果的表达,是阅读过程当中产生的观点,思想情感的表达。

这就决定了写的形式灵活多样,写的篇幅长短不一。

写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写批注,写读后感,也可以随文仿写,补写句子……

1.制定各主题活动实施办法和评价机制,采取多途径、多种方法进行相关主题活动,并对活动情况、效果,作出具体记录或情况调查。

(1)设计“读写结合,促进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训练程序,贯彻落实“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

(2)收集有关数据信息,进行个案分析和阶段性小结,明确研究特点和研究方向。

2.观察跟踪记录,进行阶段活动检测与反馈,总结阶段性“读写结合”活动经验。

(1)根据前一阶段研究成果,改进研究方案;

(2)形成“读写结合”的有效的阅读课教学策略。

3.定期开展课题经验交流会。

4.举办校内阅读与习作成果展示活动,树立典型。

5.研究和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论文和总结形式形成阶段性成果,为研究积累材料,着重探讨“多文本阅读写作结合”的方式方法,以促进教师语文素质的提高,提升孩子的阅读与习作能力,以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7年3月----2017年6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

整理资料、分析结论、总结实验成果。

(1)效果测试。

学生写作水平测试,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评估。

(2)撰写研究报告。

整理实验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统计,成果鉴定、撰写报告。

十、研究成果

理论成果:

(一)了解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仍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读写分离、机械练写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读写分离的现象。

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师仍把写作课和阅读课当作两种独立课型来定位,认为二者间是互不干涉。

要么就是老师有一定的读写训练意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过分强调形式,学了写景的文章,就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写景;

学了写人的文章,就要求学生仿写人物。

在指导时忽略了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写”的体会,换言之,就是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表达方法的指导。

这样的训练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整体与全局意识。

  

2、只读不写、光说不写  

教学中的只读不写忽略了从“读”到“写”中间还应存在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表达方法的习得。

而光说不写则让学生的思维往往停留在片断性的跳跃上,而无法系统地连成整体,无法形成规范的、符合逻辑的书面表达。

  

3、没有找准文章读写结合点  

在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时,教师没有选择合适的教学时机,没有很好地挖掘和习作教学的结合点。

教研活动中也较注重对阅读教学的研究,且往往局限于对文本教法的研究,较少从学生学的角度,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的角度去加以研究。

(二)研究出语文课堂读写结合实践操作策略

(1)抓重点词句,锤炼造句的能力

在语段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词句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让孩子在对比、模仿中领悟语言,习得语言,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2)抓文本空白,张开想象的翅膀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了解到有许多空白点是作者言犹未尽的。

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训练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象,适时拓展,也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常常会用到抓标点补白、抓关键词补白、抓情节补白、抓结尾补白、抓插图补白等方式。

抓住文章的留白处,巧妙地引导学生参与补白,这是对课文的一次再创造,也是实现读写有机结合的一种有效形式。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尊严》一课,品读完人物品质后让学生想象:

“你想对年轻人哈默说些什么?

你想对杰克逊大叔说些什么?

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3)抓拓展延伸,进行创意的续写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文中的拓展延伸点,改变教法,因势利导,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抓片段仿写,实现读写的迁移

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理解的过程;

写作是外化的表达,是运用的过程。

仿写是把内化的吸收与外化的表达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语文学习活动,是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形成积累,能够运用。

a、仿写句子。

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中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

小学阶段重点仿写的句子有:

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

b、仿写段落。

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生动,或与学生写作结合紧密、有代表意义的结构段,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

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先分述后总结、按并列段式等段的构成方式,逐步形成段的概念。

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积累应用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对话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描写的词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

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写景状物、渲染气氛等作文开头形式。

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篇末点题、提升思想,反照前文、首尾呼应,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的结题技巧。

c、仿写课文。

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

首先,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

如陆晓芹老师在教学《桂林的山水》后,让学生学会运用排比、比喻等手法写一处景点,将文章写生动写形象。

(三)探索“如何确立读写结合训练点”的方法

如何合理确定不同年级,不同课文的读写结合点?

这就涉及到读写结合点的“准确定位”问题。

我们把这篇课文的读写结合点定在“A”,把另一篇课文的读写结合点定位在“B”,这虽然是教师自己的主观规定,但是这种貌似随意的主观规定,应该遵循以下客观依据:

(1)参照“说或写”的学期目标确定读写结合点

语文教材的“教学参考用书”在每册的“说明”部分,都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的要求,制定编写了全册的教学目标。

其中的“口语交际”目标和“习作”(写话)目标,就是确定读写结合训练点的重要参照依据。

(2)按照单元练习的要求确定读写结合点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田园生活”这组课文,《乡下人家》《牧场之国》文中都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句子,使语句表达生动。

在语文园地六的“我的发现”中有以下句子: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让学生模仿这样的语句,抓住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练写。

(3)按课后练习题的设计要求确定读写结合点

例如四年级上册《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课后有这样的小练笔:

“我好像看到了周围的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它写下来。

”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周围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进行描写。

(4)结合课文语言特点,自行确定读写结合点

句1: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

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

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赵州桥》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

这两段话的构段方式都是“先总起后分述”。

句1围绕关键词“精美”分别从相互缠绕的龙、回首遥望的龙、双龙戏珠这三个方面说明了栏板上图案的“精美”。

句2从三个不同方面来说明“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鸟多:

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说明鸟多;

鸟蛋遍地说明鸟多;

鸟粪厚也能说明鸟多。

小练笔:

同样的内容,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写,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写一写。

按照时间顺序:

早上……中午……夜晚……天气真热呀!

总之,尝试在不同的主题中找到读写结合点,通过研读教材,重组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读写主题,使读写训练更有内容可抓,更有方法可学,更有蓝本可仿。

这样,读写结合的有效落实才能事半功倍。

实践成果:

学生方面:

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乐于习作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

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

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夸夸其谈”,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

研究课题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倚重阅读,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

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心里有话说不出”的缺憾。

一年多来,在课题的引领下,学生的读写兴趣有了提高。

陆嘉敏同学在秦皇岛市青少年“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征文比赛(小学组)中荣获三等奖。

整理出“《绿野仙踪》班刊”,“学生优秀习作集”,“小练笔集”,“手抄报集”。

教师方面:

提高了教师的运用教材的能力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研究课题重在挖掘语文教材隐性的功能,在阅读教学中读写并驾齐驱,打破以往读写脱离的陋习,撑起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一片蓝天。

要在阅读教学中寓写于读,就要做到将教材“一课两用”,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通过实验研究,课题组教师基本上初步掌握了独立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寻找教材中读写迁移点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能力。

吴启壮老师、牛健霞老师,李红秀老师三位老师在2016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荣获区级奖励。

十一、存在问题及今后设

师们缺乏一种力求创新、富有个性的研究思维,致使研究出现一些表面化现象;

课题组对试验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跟踪,教学评价技术的指导力度还不够……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但是总觉得缺少专家、学者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

今后,我们将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向专家、学者请教,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讨教的力度。

通过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寻求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结合方式,努力实现读中悟写、读中导写的“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