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造景在公共绿地中的应用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34848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植物造景在公共绿地中的应用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园林植物造景在公共绿地中的应用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园林植物造景在公共绿地中的应用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园林植物造景在公共绿地中的应用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园林植物造景在公共绿地中的应用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园林植物造景在公共绿地中的应用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园林植物造景在公共绿地中的应用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园林植物造景在公共绿地中的应用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园林植物造景在公共绿地中的应用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造景在公共绿地中的应用文档格式.docx

《园林植物造景在公共绿地中的应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造景在公共绿地中的应用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园林植物造景在公共绿地中的应用文档格式.docx

  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多对植、行植,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采用自然式种植。

规则式种植主要有对植、行植、篱植,而自然式种植主要是群植、丛植和林植。

  1.2.3考虑四季景色变化

  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即使以季节景观为主的地段也应点缀其它季节的植物,否则一季过后,就显得极为单调。

  1.2.4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1.2.5配置植物要从总体着眼

  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

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如大片秋叶,看比欣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姿态更具规模效应。

配置植物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

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1.3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按照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例如行道树满足主要功能蔽荫的同时,要求选择树干高,容易成活、生长快、适应城市环境、耐修剪、耐烟尘的树种。

而绿篱要求选择上下枝叶茂密,耐修剪能组成屏障的树种。

种在山上的植物,要求耐干旱,并要衬托山景。

水边植物要求能耐湿,且与水景相协调。

在公共绿地中,除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适地适树,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上得到统一外,还要注意选择植物应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也可采用引种驯化成功的外地优良植物种类,或能够创造满足所要求生态条件的外地植物。

另外,就是注意根据公共绿地的功能分区来选择植物并使用不同的配置方法。

  1.4种植的密度和搭配

  树木种植的密度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绿化功能的发挥,从长远考虑,应根据成年树木树冠大小来决定种植距离。

  在树木配置上,还应兼顾常绿树与落叶树;

乔木与灌木;

观叶树与观花树的搭配。

在植物配置上还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具体条件,确定树木花草之间的合适比例。

如纪念性公园常绿树比例就可多些。

树木种植搭配时还要注意和谐,要渐次过渡,避免生硬。

在公共绿地中则要综合考虑植物的形,叶,色,声等因素。

种植设计要考虑保留、利用原有树木,尤其是名贵古树,可在原有树木基础上搭配植物种植。

  2园林植物的分类

  园林植物指在园林中作为观赏、组景、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植物。

包括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一般说,我们将木本园林植物称为园林树木,而将草本的园林植物称为花卉。

就其本身而言是指有形态、色彩、生长规律的生命活体就是园林植物。

在实际应用中,综合了植物的生长类型的分类法则、应用法则,把园林植物作为景观材料依其外部形态分成了乔木、灌木、竹类、草本花卉、藤本植物、草坪以及地被6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植物构成了不同的空间、结构形式,这种空间形式或是单体的,或是群体的,组成了园林中丰富多彩的景观空间。

众所周知,我国素有“园林之母”的美称,这与我国丰富的园林植物,多样化的植物造型手法是分不开的。

  3园林植物在公共绿地中的应用

  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

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

  3.1乔灌木

  乔木具有体形高大,主干直立,枝叶繁茂,分枝点高,寿命长的特点,是公共绿地植物造景的骨干材料。

因高度常细分为小乔木(高度5—10m),中乔木(高度10—20m),大乔木(高度20m以上)三类。

乔木分为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两大类。

其景观功能都是作为植物空间的划分、围合、屏障、装饰、引导以及美化作用。

小乔木高度适中,最接近人体的仰视适角。

中乔木具有包容中小型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围合功能。

大乔木多应用多在特殊环境之下。

如;

我市园博园公园门前种植的大面积的棕榈科植物大王椰子树阵,在远处观看非常壮观。

还有大型乔木还可以在各大公园,广场,政府机关,大型小区,道路倆旁等进行种植,气势雄伟空间划分非常明显。

  灌木具有体形低矮,主干不明显,枝条成丛生状或分枝点较低,开花或叶色美丽等特点。

灌木也有常绿和落叶之分,常见的有:

小叶黄杨、大叶黄杨、小叶女贞、扶桑、黄刺玫、枸骨、金叶女贞、紫薇等。

在公共绿地当中,灌木是非常重要的植物材料,多与乔木配置成为树木景观;

也可以叶球形式单独孤植或经过整形修剪,造型别具一格,使人耳目一新;

第三,片植形成各种色带,丰富城市景观;

第四,作绿篱、绿墙等,既可围合空间,还可在一些场合用作迷园的布置

  乔木的种植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孤植

  孤植是指乔木的孤立种植类型。

此树又称孤立树,有时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以是两株到三株,紧密栽植,组成一个单元。

但必须是同一树种,株距不超过1.5米,远看起来和单株栽植的效果相同。

孤立树下不得配置灌木。

孤立树的主要功能是构图艺术上的需要,作为局部空旷地段的主景,当然同时也可以蔽荫。

孤立树作为主景是用以反映自然界个体植株充分生长发育的景观,外观上要挺拔繁茂,雄伟壮观。

如广西阳朔的“榕荫古渡”风景点,就是以挺立在田野中的一株占地亩余的大榕树而得名,这株榕树盘根错节、枝干舒展、冠如华盖、浓荫匝地,使人产生向心、依附的心理。

黄山的迎客松生于陡壁,枝干苍劲优美,侧枝悬挑在文殊洞顶,如主人招手迎客,是中外知名的风景点。

  

(二)对植

  对植是指用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主要用于强调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入口,同时结合蔽荫、休息,在空间构图上是做为配置用的。

  在规则式种植中,利用同一树种、同一规格的树木依主体景物的中轴线作对称布置,两树的连线与轴线垂直并被轴线等分。

规则式种植,一般采用树冠整齐的树种。

在自然式种植中,对植是不对称的,但左右是均衡的。

自然式园林的进口两旁、桥头、蹬道石阶的两旁、河道的进口两边、闭锁空间的进口、建筑物的门口,都需要有自然式的进口栽植和诱导栽植。

自然式对植是以主体景物中轴线为支点取得均衡关系,分布在构图中轴线的两侧,必须是同一树种,但大小和姿态必须不同,动势要向中轴线集中,与中轴线的垂直距离,大树要近,小树在远,两树栽植点连成直线,不得与中轴线成直角相交。

  一般乔木距建筑物墙面要5米以上,小乔木和灌木可适当减少(距离至少2米以上)。

  (三)行列栽植

  行列栽植是指乔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的种植,或在行内株距有变化。

行列栽植形成的景观比较整齐、单纯、气势大。

行列栽植是规则式园林绿地中应用最多的基本栽植形式。

在自然式绿地中也可布置比较整形的局部。

行列栽植具有施工、管理方便的优点。

行列栽植多用于建筑、道路、地下管线较多的地段。

行列栽植与道路配合,可起夹景效果。

  行列栽植宜选用树冠体形比较整齐的树种,如圆形、卵圆形、倒卵形、塔形、圆柱形等,而不选枝叶稀疏、树冠不整齐的树种。

行距取决于树种的特点、苗木规格和园林主要用途,如景观、活动场所等。

  一般乔木采用3-8米,灌木为1-5米。

栽植的形式有两种:

等行等距、等行不等距。

  (四)丛植

  丛植通常是由二株到十几株乔木或乔灌木组合种植而成的种植类型。

配置树丛的地面,可以是自然植被或是草地、草花地,也可以配置山石或台地。

树丛是园林绿地中重点布置的一种种植类型,它以反映树木群体美的综合形象为主,但这种群体美的形象又是通过个体之间的组合来体现的,彼此之间有统一的联系又有各自的变化,互相对比、互相衬托。

选择作为组成树丛的单株树木条件与孤植树相似,必须挑选在蔽荫、树姿、色彩、芳香等方面有特殊价值的树木。

  树丛可以分为单纯树丛及混交树丛两类。

蔽荫的树丛最好采用单纯树丛形式,一般不用灌木或少用灌木配植,通常以树冠开展的高大乔木为宜。

而作为构图艺术上主景、诱导、配景用的树丛,则多采用乔灌木混交树丛。

  树丛作为主景时,宜用针阔叶混植的树丛,观赏效果特别好,可配置在大草坪中央、水边、河旁、岛上或土丘山岗上,作为主景的焦点。

  (五)群植

  组成群植的单株树木数量一般在20-30株以上。

树群所表现的,主要为群体美,树群也像孤立树和树丛一样,是构图上的主景之一。

因此树群应该布置在有足够距离的开朗场地上,如靠近林缘的大草坪、宽广的林中空地、水中的小岛屿、宽广水面的水滨、小山山坡上、土丘上等。

树群主要立面的前方,至少在树群高度的四倍、树群宽度的一倍半距离上,要留出空地,以便游人欣赏。

.厂

  树群可以分为单纯树群和混交树群两类。

单纯树群由一种树木组成,可以应用宿根性花卉作为地被植物。

树群的主要形式是混交树种。

混交树种群分为五个部分,即乔木层、亚乔木层、大灌木层、小灌木层及多年生草本植被。

其中每一层都要显露出来,其显露的部分应该是该植物观赏特征突出的部分。

乔木层选用的树种,树冠的姿态要特别丰富,使整个树群的天际线富于变化,亚乔木层选用的树种,最好开花繁茂,或是有美丽的叶色,灌木应以花木为主,草本覆盖植物应以多年生野生性花卉为主,树群下的土面不能暴露。

树群组合的基本原则,高度采光的乔木层应该分布在中央,亚乔木在四周,大灌木、小灌木在外缘。

  树群内植物的栽植距离要有疏密变化,要构成不等边三角形,切忌成行、行排、成带地栽植,常绿、落叶、观叶、观花的树木应用复层混交及小块混交与点状混交相结合的方式。

树群的外貌要高低起伏有变化,要注意四季的季相变化和美观。

  (六)绿篱

  绿篱在园林中具有以下作用:

范围与围护作用;

分隔空间和屏障视线;

作为规则式园林的区划线;

作为花境、喷泉、雕像的背景。

  植篱按植物种类及其观赏特性可分为绿篱、彩叶篱、花篱、果篱、枝篱、刺篱等,必须根据园景主题和环境条件精心选择筹划。

例如同为针叶树种绿篱,有的树叶具有金丝绒的质感,给人以平和、轻柔、舒畅的感觉;

有的树叶颜色暗绿,质地坚硬,就形成严肃静穆的气氛;

阔叶常绿树种种类众多,则更有不同的效果。

又如花篱,不但花色、花期不同,而且还有花的大小、形状、有无香气等的差异而形成情调各异的景色;

至于果篱,除了大小、形状色彩各异以外,还可招引不同种类的鸟雀。

  作为植篱用的树种必须具有萌芽力强、发枝力强、愈伤力强、耐修剪、耐荫力强、病虫害少等习性。

植篱的栽植方法是在预定栽植的地带先行深翻整地,施入基肥,然后视植篱的预期高度和种类,分别按20、40、80厘米左右的株距定植。

定植后充分灌水,并及时修剪。

养护修剪原则是:

对整形式植篱应尽可能使下部枝叶多见阳光,以免因过分荫蔽而枯萎,因而要使树冠下部宽阔,愈向顶部愈狭,通常以采用正梯形或馒头形为佳。

对自然式植篱必须按不同树种的各自习性以及当地气候采取适当的调节树势和更新复壮措施。

  3.2藤本植物

  藤本植物其特点是主干不能直立,需借助附着物攀缘其上或匍匐地面生长,因此也叫攀缘植物。

藤本植物多以墙体、护栏或其它支撑物为依托,形成坚直悬挂或倾斜的立体绿化景观,使其能够较自然地形成封闭与围合效果,并起到柔化附着体的作用。

如我市深南大道过街人行天桥上种植爬山虎,忍冬,紫藤,五叶地锦,络石等等耐寒藤本植物,即遮盖了混凝土建筑物冰冷,灰白色,缺乏生命力的桥体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疲劳,同时也美化啦城市大道上的景观,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3竹类

  竹类属于禾本科植物,干中空有节,叶披针形,枝叶繁茂,随风摇曳,其姿态幽雅。

常见的造景竹类有毛竹、紫竹等。

我国的造园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囿”开始,可以说明是最早的皇家园林。

据《尚书*禹贡》“东南之美回稽之竹前》说明古人懂得欣赏秀丽的竹林风光更早。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为建“上林苑”从山西云冈引种竹子到咸阳(见《拾遗记》“始皇起虚明台,穷四方之珍,得云冈素竹”),这是竹子用于造园的最早记载。

当时的种竹、建竹园大多只限于营建狩猎场和战略物资基地,竹子造园还处于萌芽状态。

目前,大多数公园已形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竹园,园内以散竹为主,同时大量引种丛生竹和混生竹,竹种繁多,有的翠竹摇空,有的绿茵铺地,千姿百态,争奇斗艳。

  3.4花卉

  花卉用于公共绿地植物造景者多在自然条件下完成全部过程,不需加以防寒的露地栽植的草本花卉,也称露地花卉。

为调节花期或特殊需要也用温室栽植的温室盆栽花卉,露地花卉分为一二年生花卉、多年生草本花卉。

  花卉以其丰富的色彩,优美的姿态而深受人们喜爱,由于栽培简便,配置容易被广泛用于各种大型绿地,成为装饰美化公园景观,体现群体美、色彩美的不可缺小的植物材料。

如:

以花坛作为主景时,大多都设在大门和建筑前广,场上,或主要道路口交叉广场中心,作配景时,常设于道路、广场两侧,以带状、花缘和花径形式表现。

由于花坛的色彩艳丽、明快,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有较强的景观效果。

如我市笔架山公园广场中心的圆形花坛,以几种有色植物组成几何图案,大块的色彩对比鲜明,形式活泼,使人赏心悦目。

  3.5草坪和地被植物

  草坪植物,可形成各种人工草地的生长低矮、叶片稠密、叶色美观、耐践踏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据适应不同气候条件又分成暖季型草坪草和冷季型草坪草。

近年来,草坪的应用逐年扩大,许多大中城市都把铺设开阔、平坦、美观的草坪纳入现代化城市建设规划之内,在辟建面积较大的公园绿地,中心广场绿地,建立纪念碑、喷泉、雕塑时,都把布置草坪作为主要手段来衬托主景。

在现代化建筑的周围,一般以草坪为主景,将乔、灌、花配置其间,来加深草坪主景的气氛。

如大连市斯大林广场,在广场草坪上种植孤立树和树丛,在草坪的边缘种植低矮植物等,进一步增强了草坪主景的透视性。

  4总结

  公共绿地植物造景必须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因为景观的多样性有赖于生物的多样性,只有品种多样,才会多姿多彩。

更为重要的是生物多样性可导致稳定性,即公共绿地造景植物结构越复杂,植物种类越多,其植物糸统越稳定。

公共绿地植物的造景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只有按照科学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植物形体、色彩、线条等观察特性的自然美。

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

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坚持空间形态规划格局、建筑风格、环境品质、文化特色和立地环境、植物配置多样性、特色绿化应用、水体(水生植物)合理应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做到绿地与环境的和谐、功能完善,使绿地建筑、人文景观、户外空间、绿化系统等交融在一起,即赋予绿地空间多样性与功能的兼容性,形成良性绿色景观生态系统,并进而和大地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相连,让公共绿地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

  在植物选择上,多栽植乡土树种,营造一个真正舒适、清新的居家之地。

中国自古讲究“天人合一”,在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公共绿地中不仅要有人的参与,也应是鸟儿、鱼儿生活的栖息之地。

在尽量不破坏自然植被、树种的情况下,设计富有人性,生态的景观,或姿态好,叶、花、果等均有观赏价值的树种做到绿叶、乔木与灌木、树木与花草的合理搭配,力求做到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苍劲,四季有景可观,以满足观赏要求。

  参考文献:

  1鲁敏,李英杰.园林景观设计.科学出版社.2004,261—263

  2何平,彭重华.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9158—160

  3赵世伟.园林工程景观设计.植物配置与栽培应用大全.上卷—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9

  4王莲清.道路广场园林绿地设计.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12

  5汪菊渊.植物造景.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2

  6王玉晶等.城市公园植物造景.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