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及对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4911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文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文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文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文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论文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及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论文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及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论文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及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论文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及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论文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及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论文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及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及对策.docx

《论文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及对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文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及对策.docx

论文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及对策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及对策

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电一体化方向)

层次:

 

成绩评定表

指导教师评语及评分

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及对策

论文评分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评审教师评语及评分

评审评分

 

组长(签名)年月日

综合评分

成绩

评定人

签名年月日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题目

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及对策

学生姓名

专业

层次

学号

指导教师

任务书下达时间

概述:

液压系统从能量的观点来看是属于将原动机的动力能转变为液体压力能的机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压力能的应用日益广泛,使得液压系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成为许多部门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之一。

液压系统在运转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甚至事故。

故障是指液压系统在运行中出现的不正常情况,一经排除液压系统就能恢复正常工作,而事故则是指出现了破坏情况。

两者往往是关联的,若碰到故障不及时排除便会造成重大事故。

本论文主要为了找出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并找出解决方法,同时列举液压系统安装,清洗,维护时的注意事项。

 

要求阅读或检索的参考资料及文献(包括指定给学生阅读的外文资料):

[1]黄志坚、吴百海:

液压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案例精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2]张坚:

液压故障排除400问.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3]黄志坚:

液压故障排除速排方法、实例与技巧.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4]郭晋荣:

液压与气动技术.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

[5]李新德: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

[6]陆望龙:

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目录

前言1

1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2

1.1工件爬行2

1.2油温升高2

1.2.1油温升高引起的后果2

1.2.2保证液压系统正常工作温度的措施3

1.3空气侵入到3

1.4系统中流量不足4

1.5噪声4

2液压系统安装的注意事项6

2.1油管安装6

2.2液压元件安装6

2.3液压泵安装6

3液压系统清洗方法8

4液压系统的维护9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摘要

液压技术被引入工业领域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液压技术更日新月异。

伴随着数学、控制理论、计算机、电子器件和液压流体学的发展,出现了液压伺服系统,并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已经发展成熟,形成自己的体系和一套行之有效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液压系统从能量的观点来看是属于将原动机的动力能转变为液体压力能的机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压力能的应用日益广泛,使得液压系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成为许多部门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之一。

液压系统在运转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甚至事故。

本论文主要为了找出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并找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

液压技术液压系统故障解决办法

前言

液压系统故障是指液压系统在运行中出现的不正常情况,一经排除液压系统就能恢复正常工作,而事故则是指出现了破坏情况。

两者往往是关联的,若碰到故障不及时排除便会造成重大事故。

液压系统发生故障的几率随着使用时间而变化,它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初期故障阶段、正常工作阶段和寿命故障阶段。

初期故障时间较短,几率较高,随着时间的延长,故障越来越少。

在此期间发生的故障多为调整不当。

另外,设计不良和制造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会不断暴露出来。

通过调整和改进,故障会越来越少,从而转入正常工作阶段。

在正常工作阶段中,只有偶然发生的故障。

在液压系统长时间工作运转后,由于液压原件的磨损、腐蚀和疲劳等原因,使之进入一个新的故障阶段,即寿命故障阶段。

在这个阶段,随着时间的延长发生故障的几率越来越高。

本论文旨意在综合人们在使用液压系统是发生的常见故障并解析这些故障从而找出故障原因并加以解决。

1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1.1工件爬行

在液压系统中,由于流进或流出执行元件(液压缸、液压马达)的流量不稳定,出现间隙式的断流现象,使得执行机械的运动产生滑动与停止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爬行现象。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和对应措施如下:

1)因为空气的压缩性较大,当含有气泡的液体到达高压区而受到剧烈压缩时,会使油液体积变小,使工作部件产生爬行。

这样可以在系统回路的高处部位设置排气装置,将空气排除。

2)由于相对运动部件间的磨擦阻力太大或磨擦阻力变化,致使工作部件在运动时产生爬行。

这样对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等零件的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有一定的要求;并应保证液压系统和液压油的清洁,以免脏物夹入相对运动件的表面间,从而增大磨擦阻力。

3)运动件表面间润滑不良,形成干磨擦或半磨擦,也容易导致爬行。

所以我们在使用设备时应经常检查有相对运动零件的表面间润滑情况,使其保持良好。

4)若液压缸的活塞和活塞杆的密封定心不良,也会出现爬行。

应卸除载荷,使液压缸单独动作,测定出磨擦阻力后,校正定心。

5)因液压缸泄漏严重,导致爬行。

应减少泄漏损失,或加大液压泵容量。

6)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负载变化,引起系统供油波动,导致工作部件爬行。

应注意选用小流量下保持性能稳定的调速阀,并且在液压缸和调速阀间尽量不用软管联接,否则会因软管变形大,容易引起爬行现象。

1.2油温升高

液压系统在工作中有能量损失,包括压力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三方面,这些损失转化为热能,使液压系统的油温升高。

一般液压系统的油温应控制在(30-60)℃范围内,最高不超过(60-70)℃。

1.2.1油温升高引起的后果

通常油温升高会引起以下后果:

(1)使油液粘度下降,泄漏增加,降低了容积效率,甚至影响工作机构的正常运动。

(2)使油液变质,产生氧化物杂质,堵塞液压元件中的小孔或缝隙,使之不能正常工作。

(3)引起热膨胀系数不同的相对运动零件之间的间隙变小,甚至卡死,无法运动。

(4)引起机床或机械的热变形,破坏原有的精度。

1.2.2保证液压系统正常工作温度的措施

保证液压系统正常工作温度的常用的措施:

1、当压力控制阀的调定值偏高时,应降低工作压力,以减少能量损耗。

2、由于液压泵及其连接处的泄漏造成容积损失而发热时,应紧固各连接处,加强密封。

3、当油箱容积小、散热条件差时,应适当加大油箱容积,必要时设置冷却器。

4、由于油液粘度太高,使内磨擦增大而发热时,应选用粘度低的液压油。

5、当油管过于细长并弯曲,使油液的沿程阻力损失增大、油温升高时,应加大管径,缩短管路,使油液通畅。

6、由于周围环境温度过高使油温升高时,要利用隔热材料和反射板等,使系统和外界隔绝。

7、高压油长时间不必要地从溢流阀回油箱,使油温升高时,应改进回路设计,采用变量泵或卸荷措施。

1.3空气侵入到

空气侵入到液压系统的不良后果主要有:

1、使油液具有一定的压缩性,致使系统产生噪声、振动和引起运动部件的爬行,破坏了工作的平稳性。

2、易使油液氧化变质,降低油液的使用寿命。

解决措施:

1、空气由油箱进入系统的机会较多,如油箱的油量不足;液压泵吸油管侵入油中太短;吸油管和回油管在油箱中距离太近或没有用隔板隔开;回油飞溅,搅成泡沫;液压泵吸入空气;回油管没有插入油箱,使回油冲出油面和箱壁,在油面上会产生大量气泡,使空气与油一起吸入系统。

因此,油箱的油面要经常保持足够的高度;吸油管和回油管应保证在最低油面以下,两者要用隔板隔开。

2、由于密封不严或管接头处和液压元件接合面处的螺钉拧得不紧,外界空气就会从这些地方侵入;系统中低于大气压部分,如液压泵的吸油腔、吸油管和压油管中油流速度较高(压力低)的局部区域;在系统停止工作,系统中回油腔的油液经回油管返回油箱时,也会形成局部真空的区域,在这些区域空气最容易侵入。

因此,要尽量防止各处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各个密封部件均应使用良好的密封装置,管接头和各接合面处的螺钉应拧紧;经常清洗液压泵吸油口处的过滤器,以防止吸油阻力增大而把溶解在油中的空气游离出来进入系统。

3、对于主要的液压设备,液压缸上最好设有排气装置,以排除系统中的空气。

1.4系统中流量不足

1、由于液压泵流量不足,致使系统中流量不足时,应检查液压泵零件是否有损坏情况,及时地更换或修复损坏超差件;如果因泵内吸入空气影响了液压泵的流量,则要采取措施,防止空气吸入,变量泵由于变量机构工作不良影响泵的流量,应对变量机构拆卸、清洗或修理、更换。

2、压力分配阀工作不良引起流量不足时,应修理或更换。

3、因油液粘度不合适而影响流量时,要更换粘度适当的油液,并注意油温对粘度的影响。

4、溢流阀工作不良影响流量时,应采取措施,使其工作正常。

5、由于液压缸、阀等元件泄漏严重,造成流量不足时,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6、流量控制阀的调节机构工作不正常时,应根据零件损坏情况予以修复或更新、或拆开清洗,使调节机构动作灵活,工作正常。

1.5噪声

1、空气侵入液压系统是产生噪声的主要原因。

因为液压系统侵入空气时,在低压区其体积较大,当流到高压区时受压缩,体积突然缩小,而当它流入低压区时,体积突然增大,这种气泡体积的突然改变,产生“爆炸”现象,因而产生噪声,此现象通常称为“空穴”。

针对这个原因,常常在液压缸上设置排气装置,以便排气。

另外在开车后,使执行件以快速全行程往复几次排气,也是常用的方法。

2、液压泵或液压马达质量不好,通常是液压传动中产生噪声的主要部分。

液压泵的制造质量不好,精度不符合技术要求,压力与流量波动大,困油现象未能很好消除,密封不好,以及轴承质量差等都是造成噪声的主要原因。

在使用中,由于液压泵零件磨损,间隙过大,流量不足,压力易波动,同样也会引起噪声。

面对上述原因,一是选择质量好的液压泵或液压马达,二是加强维修和保养,例如若齿轮的齿形精度低,则应对研齿轮,满足接触面要求;若叶片泵有困油现象,则应修正配油盘的三角槽,消除困油;若液压泵轴向间隙过大而输油量不足,则应修理,使轴向间隙在允许范围内;若液压泵选用不对,则应更换。

3、溢流阀不稳定,如由于滑阀与阀孔配合不当或锥阀与阀座接触处被污物卡住、阻尼孔堵塞、弹簧歪斜或失效等使阀芯卡住或在阀孔内移动不灵,引起系统压力波动和噪声。

对此,应注意清洗、疏通阴尼孔;对溢流阀进行检查,如发现有损坏,或因磨损超过规定,则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4、换向阀调整不当,使换向阀阀芯移动太快,造成换向冲击,因而产生噪声与振动。

在这种情况下,若换向阀是液压换向阀,则应调整控制油路中的节流元件,使换向平稳无冲击。

在工作时,液压阀的阀芯支持在弹簧上,当其频率与液压泵输油率的脉动频率或与其它振源频率相近时,会引起振动,产生噪声。

这时,通过改变管路系统的固有频率,变动控制阀的位置或适当地加蓄能器,则能防振降噪。

5、机械振动,如油管细长,弯头多而未加固定,在油流通过时,特别是当流速较高时,容易引起管子抖动;电动机和液压泵的旋转部分不平衡,或在安装时对中不好,或联轴节松动等,均能产生振动和噪声。

对此应采取的措施有:

较长油管应彼此分开,并与机床壁隔开,适当加设支承管夹;调整电动机和液压泵的安装精度;重新安装联轴节,保证同轴度小于0.1MM等。

2液压系统安装的注意事项

2.1油管安装

在液压系统中安装油管时有以下注意事项:

1、吸油管不应漏气,各接头要紧牢和密封好。

2、吸油管道上应设置过滤器。

3、回油管应插入油箱的油面以下,防止飞溅泡沫和混入空气。

4、电磁换向阀内的泄漏油液,必须单独设回油管,以防止泄漏回油时产生背压,避免阻碍阀芯运动。

5、溢流阀回油口不许与液压泵的入口相接。

6、全部管路应进行两次安装,第一次试装,第二次正式安装。

试装后,拆下油管,用20%的硫酸或盐酸溶液酸洗,再用10%的苏打水中和,最后用温水清洗,待干燥后涂油进行二次安装。

注意安装时不得有砂子和氧化皮等。

2.2液压元件安装

在液压系统中安装液压元件时的注意事项:

1、液压元件安装前,要用煤油清洗,自制的重要元件应进行密封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可取工作压力的2倍,或取最高使用压力的1.5倍。

试验时要分级进行,不要一下子升到试验压力,每升一级检查一次。

2、方向控制阀应保证轴线呈水平位置安装。

3、板式元件安装时,要检查进出油口处的密封圈是否合乎要求,安装前密封圈应突出安装平面,保证安装后有一定的压缩量,以防泄漏。

4、板式元件安装时,固定螺钉的拧紧力要均匀,使元件的安装平面与元件底板平面能很好地接触。

2.3液压泵安装

在液压系统中安装液压泵时的注意事项:

1、液压泵传动轴与电动机驱动轴同轴度偏差小于0.1MM,一般采用挠性联轴节联结,不允许用V带直接带动泵轴转动,以防泵轴受径向力过大,影响泵的正常运转。

2、液压泵的旋转方向和进、出油口应按要求安装。

3、各类液压泵的吸油高度,一般要小于0.5M。

3液压系统清洗方法

液压系统在制造、试验、使用和储存中都会受到污染,而清洗是清除污染,使液压油、液压元件和管道等保持清洁的重要手段。

生产中,液压系统的清洗通常有主系统清洗和全系统清洗。

全系统清洗是指对液压装置的整个回路进行清洗,在清洗前应将系统恢复到实际运转状态。

清洗介质可用液压油,清洗时间一般为2-4小时,特殊情况下也不超过10小时,清洗效果以回路滤网上无杂质为标准。

清洗时注意事项:

1、一般液压系统清洗时,多采用工作用的液压油或试车油。

不能用煤油、汽油、酒精、蒸气或其它液体,防止液压元件、管路、油箱和密封件等受腐蚀。

2、清洗过程中,液压泵运转和清洗介质加热同时进行。

清洗油液的温度为(50-80)℃时,系统内的橡胶渣是容易除掉的。

3、清洗过程中,可用非金属锤棒敲击油管,可连续地敲击,也可不连续地敲击,以利清除管路内的附着物。

4、液压泵间歇运转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间歇时间一般为(10-30)min。

5、在清洗油路的回路上,应装过滤器或滤网。

刚开始清洗时,因杂质较多,可采用80目滤网,清洗后期改用150目以上的滤网。

6、清洗时间一般为(48-60)小时,要根据系统的复杂程度、过滤精度要求和污染程度等因素决定。

7、为了防止外界湿气引起锈蚀,清洗结束时,液压泵还要连续运转,直到温度恢复正常为止。

8、清洗后要将回路内的清洗油排除干净。

4液压系统的维护

有计划的维护是指建立系统定期维护制度,对液压系统较好的维护保养建议如下:

1)至多500小时或是三个月就要检查和更换油液。

2)定期冲洗油泵的进口油滤。

3)检查液压油被酸化或其他污染物污染情况,液压油的气味可以大致鉴别是否变质。

4)修护好系统中的泄漏。

5)确保没有外来颗粒从油箱的通气盖、油滤的塞座、回油管路的密封垫圈以及油箱其他开口处进入油箱。

致谢

在完成本篇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本人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是他们为此付出了心血和精力,在此请允许我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刘静。

本篇论文从提纲到初稿乃至成稿,都经过他精心的指导和修改,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许多宝贵的意见。

可以说,我的整篇论文凝聚着他的心血。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

我论文是建立在他们研究基础上的,是他们如此优秀与有益的成果,使我的论文增色。

参考文献

[1]黄志坚、吴百海:

液压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案例精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2]张坚:

液压故障排除400问.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3]黄志坚:

液压故障排除速排方法、实例与技巧.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4]郭晋荣:

液压与气动技术.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

[5]李新德: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

[6]陆望龙:

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